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5 08:35:3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锦(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集锦(3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重点:是帮助孩子从不同方向辨认10以内的序数。

  活动难点:幼儿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我听说小猴子种的萝卜要丰收了,它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它家做客,去品尝萝卜,但它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快来看看是什么难题吧。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帮助小猴拔萝卜。

  (1)出示萝卜、小猴子卡片,让幼儿观察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哪个小动物来帮忙了?

  (2)教师依次出示小猫、小狗、小羊、小鸡、小白兔、小牛、小猪、小熊、老虎等动物卡片,教师做动作或模仿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说出各动物的名称。提问:有几个小动物在拔萝卜?都有谁?排在第一位的是那个动物?最后是谁?请小朋友动手给它们贴上顺序号。

  2、数楼房。出示楼房图,提问:这座楼房共有几层?第一层楼在什么位置?请在相应的位置贴上红色星星。顶层楼在那里?请在小朋友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桔黄色星星。小猴子住在五楼,请小朋友在相应的位置贴上黄色星星。

  3、对号入座。出示餐桌,

  (1)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桌上有什么?有几个盘子?盘子是什么形状的?从黄色盘子开始向右侧转依次是怎样排列的?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动手给盘子贴上数字标志,并把动物按拔萝卜时排列的顺序放到餐桌前。

  4、游戏:

  (1)老鼠偷蛋:出示10个数字卡,请几名幼儿到前边扮小老鼠,教师带领幼儿说儿歌,“母鸡母鸡真能干,一生生了十个蛋,老鼠老鼠真是坏,半夜起来来偷蛋。”儿歌说完扮老鼠的小朋友偷走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们说出偷走了第几号蛋。游戏反复进行。

  (2)摸一摸:出示10个小动物卡片,请几名幼儿到教师跟前,教师带领幼儿说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动物快回来。”儿歌说完后请小朋友快迅摸一下动物快回到教师跟前,请其他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这个动物排在第几位?游戏反复进行。

  5、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分别站两队,每队10个幼儿,排好队后请小朋友每队分别报数,说一说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三、活动结束:

  幼儿排队学解放军叔叔走路的样子,到院子里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流程: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数量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师: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揭示课题)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1.我们每个同学经常在运动,运动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我们都能感受到运动时心跳、呼吸会加快,但1分钟内会加快多少次你知道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了?

  (1)怎么测心跳的次数?心脏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心脏位置图。仔细观察图,再摸摸自己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之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当。

  (2)怎样算呼吸一次?怎么测?

  (3)1分钟时间怎么看?(出示课件钟表)

  测心跳,可以测脉搏的跳动。测呼吸只要将手捂在鼻子下,感觉热气一次就算呼吸一次。1分钟时间就看秒针从哪里开始,再回到那里,教师出示课件闹钟。

  3.学生设计后分组活动:(要求:四人小组中两人测心跳数,两人测呼吸数)

  (1)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2)原地跳动1分钟后,测试并记录每分钟心跳和呼吸次数。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

  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3)汇报、交流。

  休息时和运动(1分钟)后呼吸、心跳次数比较(学生汇报时用)

  状态项目呼吸心跳

  休息时次次

  运动后次次

  增加次数次次

  让学生自己比较数据,说明什么?对不合理的数据作出。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1.模拟活动:心脏肌肉的力量。

  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呼吸会加快?

  教师出示心脏跳动有关知识,见书P77,可以以课件形式出现

  读后提问:读了这段话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心跳是怎么回事?(板书: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血液循环模拟器,指名演示血液循环模拟器的收缩和舒张,并请学生模仿,体验心脏的力量。

  2、心脏跳动是干什么?

  猜一猜心脏舒张时血液怎么流的?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又怎么流?

  师给各组一盆水,分组做血液循环的'模拟实验。

  教师用课件演示心脏收缩、舒张与血液循环关系(板书:血液在全身循环)

  3.血液不停地在体内循环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教材资料P77,说说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课件说明。(板书: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4.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数据来计算平静时和运动时肺吸收的空气和心脏泵送到全身的血液量。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姓名:班级:实验时间:年月日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运动时

  增加

  注:按每次呼吸吸进500毫升空气.每次心跳泵送70毫升血液计算。

  5.汇报、交流。

  平静时和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比较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

  (毫升)(毫升)

  平静时

  运动时

  增加

  6、讨论:

  (1)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现在你认为运动时人的呼吸和心跳为什么要加快?

  (学生回答后,出示:因为人运动时能量需求增加,那么氧气和营养物质也需要增加,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就要加快流动

  才能满足身体各处的需要。所以运动后人的呼吸和心跳就要加快。)

  (2)呼吸加快,心跳加剧了,血液流动快了,能量消耗大了,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出示训练有素运动员运动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训练有素运动员平静时吸进的空气量、泵送的血液量

  1分钟呼吸次数吸进的空气量心跳泵送的血液量(毫升)(毫升)

  平静时1070004036000

  得出:运动时吸进的空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这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和心肌的力量。(板书:运动能使新陈代谢加快,呼吸肌、心肌力量加强。)

  四、:学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运动与健康

  心脏跳动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

  血液在全身循环

  输送氧气、营养,排出废物

  作用:运动能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呼吸肌、心肌力量。

  课后反思

  运动对于健康的意义,学生认识不少,如果不上这节课,他们也能说出:“可以增强体质”“少生病”“延缓衰老”,等等。但这是他们从书本上或者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自己很少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或者说很少有意识地去体验。这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个有结构的活动去体验,去感受运动对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本课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的有结构的活动主要有三个:第一是通过亲身的运动测算出运动1分钟后人的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多了多少次。使学生知道自己激烈运动1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增加很多。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心脏模拟器心跳情形感受到心脏收缩的力量;第三是通过做血液循环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流动地情况。

  由于一课时安排三个活动,且知识含量多,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试教了一个班级,结果拖课6分钟,且是草草收场。怎么办?根据试教情况,本着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能精简就精简的原则,我对原有的教案作了五处修改:

  第一,精简了“引入”。原来的引入是通过讲述一个人把一只兔子和鸽子从小在笼子里喂养,长大后,他把兔子和鸽子放出来,结果兔子跑不了多远就死了,鸽子飞了几圈后也死掉了,让学生听候谈谈自己的想法。意在引导学生得出缺乏运动就失去健康的结论。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想法是多方面的,这样就要费时。为此,我改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让学生谈谈看法,学生一般较快地说出能增强体质,延续生命等话语,教师就能顺势揭示课题,省时快捷。

  第二是将原来专项教学心脏位置的的内容安排在测试心跳环节中,这样教学自然又省时,不是为教心脏而教心脏,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三是精简了实验表格。按教材要求本节课学生需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记录运动前后呼吸、心跳次数的,另一份根据运动前后心跳、呼吸加快次数计算出心脏多泵送了多少血液和肺部多呼吸了多少空气。在填写第二份表格时学生需将第一份表格数据抄在第二份表格上再计算,费时,且易搞浑学生。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直接出示第二份表格,反正第二份表格中包含了第一份表格的内容。

  第四是原来在测试心跳和呼吸次数时是让学生自己看着课件上的钟表数次数的,但学生完成人次参差不齐,教师就得等,浪费了时间。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喊:准备——“瞿”,结束喊:“到”,同时结束。学生起跳都在原地站立跳,也省去了学生走来走去花费的时间。

  第五是为节省学生翻书时间,我将树上的有关知识语句直接用课件投视出来。

  第六是为节省时间,考虑本课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主特点,每个问题一般提问不超3人次。

  在精简的同时,为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运动能增强人体机能的教学目的,我增加了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血液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废物随血液排出体外的flash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从第二节的教学过程看,在测试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时,由于学生节外生枝,虽然测试的动作过程清楚,但讲述环节还是不够清晰。

  为节省时间,对个别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没有及时予以,一定程度上伤失了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精选】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