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3 07:52:15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语文教案4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探究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六)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2、学会生字,理解7个词语,能有感情朗读全诗,正确背诵。

  3、能用书信等形式,向老师和爸妈提出请求,说说心里话。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读懂诗意,正确背诵,积累语

  难点:写好心里话片断,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顺全诗。

  2、理解诗句,正确评价妈妈和我。

  教学过程

  1、导入范读。

  2、自由通读。

  (1)自由读诗5分钟。要求学生字,划问题3把诗读通、读顺,不读破句。

  (2)检查自读。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我向妈妈提的什么请求?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深入研读。

  (1)诗中的妈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哪些词句证明妈妈对我的爱?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慈爱的手别担心)

  (2)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诗句可以证明?

  (我不怕困难挫折,自立自强自信敢拼搏。)

  重点研读:①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②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在风雨里浑身发抖。③我不是一只胆小的狗。④在一次次摔跤之后,我才能肩挑泰山走过九十九条沟。⑤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跟困难和胜利交朋友。

  (3)妈妈的慈爱,我的不怕困难,有信心,敢拼搏,在朗读时该怎么处理?

  自由读互读男女分读齐读试背分节指名背齐背。

  4、布置作业。

  (1)出示书后第2题灯片,先说后写。

  (2)书后第3题的读读写写栏的词语,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作业。

  (3)完成作业本第4、5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小主人自立自强意识。

  2、写一封给爸妈、老师的信。

  教学过程

  1、检查。

  抽查《请求》一诗的背诵。

  2、练读。

  (1)这首诗有哪些特点?(真实情深,含蓄上口)编在语文书里是什么意思?和诗中的我相比,我们缺了点什么?

  (2)品读全诗:各人给诗作停顿、重音和语调处理,再互读互议。学生自由上台表情朗读,并说出自己朗读处理的依据,谈读诗后的感受。

  3、写信。

  诗中的我要妈妈放开手,让自己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走。你们有什么请求?想向谁提?能说说吗?先口头请个别人说说,评评。再让学生用书信方式写下来,交给爸妈或老师。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文章,供学生阅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3种查字典的方法.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通过背诵积累名言,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通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好的积累语文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积累有关尊重他人的名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

  激趣导入

  二.练

  1.查字典

  A 4人一组合作完成"练"中第一题

  B.交流总结不同情况下如何选用合适的查字方法

  2.给词语分类

  A.小黑板出示词语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B.小组合作,先查字典弄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再按要求分两类写在书上

  C.让学生知道都是"自"打头的词语,意思却不同,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

  3.小结

  三.背

  1.找学生读名言

  2.熟读成诵

  3.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名言

  四.读

  1.谁知道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2.自由读一读"知识窗"

  五.议

  1.小组内交流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2.全班交流,表达观点.

  六.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