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1 10:29:4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5篇(热)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思考:为什么要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笋芽儿的可爱、勇敢以及春光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收集有关笋芽儿的图片、实物等信息材料。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笋芽儿。大家都很喜欢笋芽儿,是吗?那你们回去以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构建角色

  1、老师也很喜欢笋芽儿,我回去后画了一幅画,出示图片(笋芽儿睡觉图),你看到了什么?

  2、是啊,春天已经到了,可是笋芽儿还在泥土里睡觉,这可把春雨姑娘和雷公公急坏了,你们听他们正在呼唤笋芽儿呢!

  播放课件:

  雨声 雷声

  3、你们想不想像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那样去唤醒笋芽儿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学谁呢?

  学生自由读书1~3段。

  4、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一、三自然段:

  ⑴ 你喜欢谁?为什么?

  春雨姑娘。

  ⑵ 你为什么喜欢雷公公?

  练习用粗重的嗓音读好第三段。

  ⑶ 指导学生想象雷公公的话。

  三、朗读品味,进入角色

  1、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醒来了,你们瞧:

  播放笋芽儿的成长动画。

  2、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些句子也向我们描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呢?请小朋友们去读一读,找一找。

  3、你最喜欢哪里的笋芽儿?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相继学习课文)

  娇气的笋芽儿(2节):

  郎读──评议。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撒娇的样子、动作、神态,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勇敢的笋芽儿(4节):

  抓住“扭着身子,一个劲儿”体会笋芽的勇敢与向上,朗读指导。

  高兴的笋芽儿(6节):

  钻啊,钻啊,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此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6小节。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春天的美丽表现出来。

  小组合作。

  引读:

  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哪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快长大!”

  课件演示竹子的拔节。

  师范读:

  看,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裳,长的多快啊!他已经从一个娇气的笋芽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你们觉得谁最适合来演这株健壮的竹子?

  从学生形体理解“健壮”,指导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

  四、小结升华、拓展角色

  1、笋芽儿从一个娇气的孩子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他站在山冈上,心里多么自豪啊!此时此刻,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不能忘记春雨、太阳、妈妈对他的帮助)

  2、是啊,笋芽的成长离不开春雨姑娘的滋润、离不开太阳公公的爱抚,更离不开妈妈的照顾与关怀。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他才成长的这么迅速与健壮。

  3、在你们的成长中,一定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五、作业超市

  从下面的作业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题去完成:

  1、我会写:

  小朋友,你能接下去写几句吗?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画:

  笋芽儿是怎么长成一株竹子的,你知道了吗?请你接下去画一画。

  (别忘了给每幅图取个名字哦!)

  3、我会背: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会把他背下来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背的正确熟练有感情!

  你得了几颗星:☆☆☆☆☆

  你的同桌得了几颗星:☆☆☆☆☆

  你喜欢老师为你准备的作业吗?你还想做什么呢?快快行动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扞卫忠贞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

  瞩脉沧贞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

  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策略: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探讨中加深对诗歌语言微妙意味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投影以下内容)师生朗读一遍(读出感情来)。

  《九歌湘夫人》:(节选)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木与树、木叶与落木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二.(投影以下内容)

  1.诗歌中的语言可以单凭语言解释吗?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意象微妙的意味

  木

  树

  (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之感。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落叶”,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3.郑板桥有一句诗,叫做“删繁就简三秋(),领异标新二月花。”在()处应填“树”还是“木”好,为什么?

  三.品味下列诗句,谈谈你对它们的微妙的意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

  (培养学生体察、咀嚼、品味诗歌语言的习惯,培养融会贯通质疑思辩的能力)

  第一组: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韦应物)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第二组: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第三组: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

  四.作业:摘抄、诵读课文中的名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的教案03-07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教案(精选)10-07

语文教案[精选]09-22

[经典]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经典)10-11

语文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