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7-20 11:52:20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大班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自己是怎样出生的?又是怎样成长充满了好奇。我的搭班老师刚生完孩子,我们班的孩子亲历了她的怀孕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于是我们便开展了“妈咪宝贝亲又亲“的主题活动。活动初期,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有关妊娠及婴儿成长的一系列科教片,也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的家长资源,请妇产科的孩子妈妈来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孩子们收集了他们小时候的照片,有的孩子收集了从妈妈肚子里一直到上幼儿园的照片;也将小时候的衣物、玩具带来幼儿园,相互比较,我们也创设了一系列的环境,如宝宝的家、婴儿用品商店、工艺制作坊、休闲小站、等能让幼儿交往与合作的场景。今天这个活动,是尽可能地诱导幼儿产生移情体验,只有像妈妈那样去关心、照顾孩子,才会体验和理解妈妈养育自己有多么辛苦,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萌发孩子们爱玩娃娃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婴儿时的物品,体会妈妈照顾宝宝的辛劳。

  2、萌发幼儿乐意玩娃娃家的兴趣,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婴儿物品、录像《妈妈照顾小宝宝》、小娃娃。

  活动过程:

  一、录像《郁老师妈妈和小宝宝》

  场景一:喂奶

  场景二:哄小宝宝睡觉

  场景三:换尿片

  场景四:和宝宝游戏

  场景五:妈妈对宝宝的祝福

  二、分享我小时候用过的东西

  ◇你带来的是什么?

  ◇有什么用处?

  ◇怎么用?

  ◇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

  三、我来当小爸爸、小妈妈

  ◇你准备怎么照顾小娃娃?

  ◇请你也来当个合格的好爸爸好妈妈。

  活动反思:

  1.孩子们对录象非常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这是很真实的,熟悉的人物。但是这些熟悉的画面孩子们已经陌生,所以他们觉得特别新奇,在观赏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专注和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孩子的特点的选材,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素材。

  2.活动的预设中,教师未考虑充分,对孩子这么感兴趣的内容,短短的一遍欣赏怎能满足他们呢?这是教师未考虑周到的。所以想要作一名智慧型的老师一定要善于考虑方方面面,尤其是细节之处。

  3.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孩子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教育契机,一个集体活动中也常常会有许多的“意外”出现,这些都是来自孩子的,是孩子们生成的,即刻间产生的问题。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眼明手快耳灵,给予孩子及时、恰当的回应。

  小百科:妈咪是母亲的口语,也是称呼妈的意思。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的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了解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不知道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谈话,引起兴趣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一、情景引入,观看课件

  (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二、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 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的演变过程,知道人们正在不断地改善居住环境。

  2、对周围的房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房子图片5幅、幼儿操作用书人手一份、幼儿收集的现代和特别的房子图片

  活动过程

  1、房子的演变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片

  出示图片一:原始人住在山洞里,树上有什么危险?

  出示图片二:人们最初造的房子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出示图片三:房子只有屋顶和墙行不行,怎么可以使屋子明亮?

  出示图片四:为什么做饭时满屋都是油烟味,人们想了什么改进办法?

  出示图片五:为什么要在户外洗澡洗衣,有什么不方便,怎么改进?

  小结: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改进房子,使房子的外观越来越漂亮,房子也越来越适合人们居住。

  2、排排房子演变(幼儿操作用书)

  看看图片上的房子,请你排排房子是怎样演变过来的。

  3、介绍现代的房子

  请介绍一下你收集的'现代的特别的房子。

  4、设计未来的房子

  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想设计一栋怎样的房子?请把它画下来。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和音乐领域相结合,在幼儿介绍了现代的房子后,带领幼儿唱唱歌曲《数高楼》,带幼儿参观周边的老房子和新房子,感受现代房子的变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

  2、此活动还可以结合操作材料包——找一找,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房子的特点,以及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房子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以拓展幼儿对房子的经验。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了解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奥运会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我们是哪国人?你知道我们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师: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还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来认识一下我们古代四大发明。(出示汉字:四大发明)

  2、认识造纸术

  出示纸,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的纸有哪些?纸可以做什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又是谁发明了纸?

  讲解:纸是我们人最先发明的。在没有纸以前,人们看的书是用刀把字记得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叫甲骨文。可龟甲、兽骨都不好获得,且刻字很不方便,一块龟甲上只能记得几个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平,用毛笔蘸墨把字写在这些竹片上,串起来成书,叫竹简。这种书,写、看、携带都非常不方便。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书写材料叫缣帛。帛是用蚕丝制作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普通人用不起。它虽然轻便也容易携带,但却不能广泛使用。

  提问:蔡伦造纸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蔡伦是用什么东西造纸的?他是怎样造纸的?

  看图片,进一步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

  :在蔡伦造纸术的基础上,我们更进一步地改进了造纸技术,现在我们用的纸又光滑又洁白,种类又多,都要感谢这项伟大的发明。(出示汉字:造纸术)

  3、认识印刷术

  提问:小朋友看的书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字,这些字是怎样出现在书上的呢?

  讲解:在纸出现后的很长时间里,书上的字还是靠人们用手抄写的。抄一本书很费劲,速度也非常慢,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后来人们在印章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出示印章,图片)即在木板上刻上反字,涂上墨,铺上纸,再用刷子轻轻一刷,字就在纸上了,比手抄方便多了。

  提问:刚才介绍的是什么技术?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我们人类发明史上的又一大进步。(出示汉字:活字印刷术)

  4、认识指南针

  提问:人们出去旅行或在海上航行时,如果迷失了方向该怎么办?

  出示指南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它是谁发明的?

  讲解:我们古代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出示图片)最早的指南针是用磁石做的,像一把大勺子,放在光滑的铜盘上,不论勺子怎样转动,只要一停下来,勺把总是指向南方,我们把它叫做司南。后来人们用人造磁铁做成了指南针,用来为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明方向。人们带上它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体验:幼儿拿指南针站在不同方向,看看指针都指在哪里?(出示汉字:指南针)

  5、认识火药

  提问:小朋友放过鞭炮吗?鞭炮为什么会响呢?

  讲解:鞭炮里有一种东西叫火药,和火一接触就会发生爆炸。少量的火药燃烧会发出轻微的响声,而大量的火药被点燃就会产生很强的破坏力,比如解放军叔叔用的枪、炮、导弹等都要用到火药。火药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用火药造火枪、火炮等武器了。

  6、谈话: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四大发明都是我们最先发明的,比其他国家早了很多年。它们在世界上都非常地有名,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就被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关四大发明的视频,幼儿进一步感受文化的博大及人民的智慧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活动重点: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活动难点: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二、课间十分钟

  1、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小学生姐姐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2、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小学生姐姐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3、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姐姐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儿的课间活动内容。

  4、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结束。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入小学前的担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2、激发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愿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参观小学的经历。

  2、ppt:离园倒计时;萝拉的担心;小学生解答录像。

  3、了解幼儿入学前的一些困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图片:离园倒计时)师:看,这是什么?

  追问:离园倒计时记录上记录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回应:是呀,还有41天,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就要背起书包上学堂,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二、说说报名的小学

  1、师:最近,我们小朋友都在忙着去小学报名的事情,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你去哪所小学报名了,你喜欢这所小学吗?为什么?

  归纳提升:是呀,你们报名的小学各不相同,有的是洛川学校、有的是华阴路小学、有的是……,并且,你们喜欢小学的理由也不一样,有的是喜欢……、有的是喜欢……、有的是喜欢……,但是,不论你去了哪所小学,都能在那里学到更多的本领,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三、我的担心

  1、师:前几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叫查理的小男孩打来的,说他们家有个小妹妹叫萝拉,萝拉呀和你们差不多大,可她却不愿意去上学,你们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呢?

  2、(ppt)教室讲述萝拉不愿上学的故事。

  3、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萝拉总说自己还太小不愿去上学了吗?

  归纳提升:原来呀,萝拉是怕自己学不好数学和写字,怕穿校服的样子不好看,还怕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吃午饭,小小的萝拉居然有这么多的担心!

  4、你们和萝拉一样,也快要上小学了。你们有些什么担心的事情吗?

  5、师:请你们把自己所担心的事情,用画笔画在纸上,等一会和好朋友一起交流。

  四、分享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

  师:我这里有一块黑板,等一会要请你们把自己的画送到黑板上。现在黑板被分成了三块,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

  归纳提升:如果你担心的问题是有关生活方面的,比如:吃饭、早起、和好朋友交往等请放在生活一栏里。

  如果你的担心是关于学习方面的,比如:考试成绩、作业、下课十分钟、竞选队长等请放在学习一栏里。

  如果你担心的是关于安全方面的,比如:遇到坏人、活动时有危险等请放在安全一栏里。

  回应: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通过观察图片上的.文字和图画,都看懂了老师要表达的意思。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画的担心的内容,为它找一个合适的摆放位置。

  生活类:

  1、上学怎样不迟到?

  (1)生生互动

  (2)预设小结:晚上整理好书包,准备好学习用品,坚持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还可以请小闹钟来提醒自己早早起,抓紧时间穿衣服、洗脸刷牙、吃早饭,这些都是让我们上学不迟到的好方法。

  2、再也见不到幼儿园的好朋友和老师了

  (1)追问:好朋友有这样的担心,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

  (2)预设小结:虽然小朋友离开了幼儿园,以后再见到好朋友和老师的机会会变少,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常常保持联系。而且到了小学,你会遇到更多的老师,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3、小学的饭菜,我吃不下该怎么办?

  (1)追问: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你会怎么做?

  (2)预设小结:农名伯伯辛勤种出来的粮食,我们一定要爱惜。但如果因为身体的原因实在吃不下,也可以和小学老师说一声,请老师帮忙处理。

  学习类:

  1、小学里作业太多了来不及做,怎么办?

  (1)同伴间互动

  (2)小学生介绍办法:我们每天有一节自习课,在自习课上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做完作业,回家先做作业再玩。

  (3)预设小结:对啊,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抓紧时间。

  2、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预设小结: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只要你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的。

  3、下课十分钟做些什么事情?

  (1)小学生介绍:下课以后可以喝水、小便,和好朋友说说话,不过要注意安全。

  4、怎样才能当上小干部?

  (1)同伴间讨论

  (2)小学生队长回应:除了学习好,还要遵守好小学生的行为规则,很重要的是小干部要为班级、同学做好事,愿意帮助大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安全类:

  1、遇到坏人,怎么办?

  (1)生生互动

  (2)预设小结:万一遇到坏人,千万要冷静,想办法找老师或爸爸妈妈来帮忙,如果有机会要拨打110,向警察叔叔求助。

  归纳提升:小学虽然和幼儿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小学里一样有可爱的同伴,有笑眯眯的老师,他们像幼儿园里的老师一样会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小学的每一天都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快乐。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目标:感知我们的房子越造越好,感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材料环境创设:电脑演示文稿制作(内有房子的发展史、现代的家居房子)

  设计思路:

  在探索“我是中国人”的过程中,孩子们领略了天安门、长城的雄伟、嘉定法华塔的古老等,从中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对建筑产生了初步的感知兴趣。由此,衍生出了“我们的城市”中第一个版块“老房子、新建筑”这个内容。围绕活动总目标中“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这个目标,我选择了“越造越好的房子”这个题材,借助房子演变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积极变化,从而实现情感上的一个提升。在这个活动前,我曾经带孩子们参观了我们徐行地区的一些民居,看到了一些老房子、新建筑,有过一定的比较,也通过家园联系的方式,布置了请家长带孩子去观察周围民居的要求。最后我们的孩子居住的房子大多为外地借住在这里的,因而他们居住的环境和房子并不是很好,很多是平房,当看到一幢幢楼房时,都说:“真高呀!”“真漂亮呀!”等,人人都有一种想要居住在高楼里的愿望,这也是我们活动开展的一个已有的经验基础。

  流程:

  1、 谈话引出:由前次参观建筑活动引出欣赏文稿中的各种居住建筑。

  (由于有了参观的经验,活动切入很快。)

  2、 观察比较:

  1) 逐一观看山洞房、茅草房、无门窗的砖房、有门窗无水管设施的房子。有了自来水的房子、楼房、别墅,引导幼儿观察各间房子的进展,优缺点,教师根据及时帮助用语言提升经验,如:“房子越来越高了”等。 (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引导下比较性地对各种房子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阐述,在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我也及时地抓住了一些亮点进行提升,如:孩子讲到砖房比茅草房牢时,我就说:“原来房子越来越坚固了”,讲到现在丫头的房子用了琉璃瓦时,我就说:“原来在造房子的材料上也越来越好了,先进了”等等,用语言小结的形式,将房子演变的越来越好的特点给突现了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越来越好”的这种感觉,也是一种小阶段的经验提升。)

  2) 观看房子发展比较图,引导幼儿用“越来越”的句式对房子的变化进行小结。

  (这个句型很适切地将语言的练习整合了进去,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引导孩子对刚才的观察自己进行总结提升,我认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3) 欣赏一些现代的房子建筑,体会我们现在的房子更好了,生活越来越美了。

  (孩子们看着那些很现代的富有美感的民居建筑,不由地发出感叹:“真漂亮!”“真好看”……,我想这就大到了我原来用这个环节的目的,他们体会到了一种美,拓宽了自己的经验和视野)

  3、 想象内化:引导幼儿表述;如果自己家要造新房,你希望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环节上,我发现在老生和新生的身上他们的表现明显不同,老生注重想象的东西,新生注重的是一个较现实性的东西,老生说的是一些生活中不存在的“如飞行的房子、会走的房子等”,新生说的是“要有卫生间,要有楼房,要粉刷得无颜六色”等,都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一些孩子还说到:“希望造高到可以从上海看到老家的高楼,这些都是来自于幼儿自身经验的设想,很贴切他们的实际生活。)

  反思:

  一、从活动中孩子获得的发展来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逐一观察文稿,孩子中对于房子由最早的山洞开始到现在的别墅的演变有了一个初步简单的认识,在认知上有了一个概括的感知。同时在感知观察中,幼儿用了比较的方法,对前后不同的房子进行比较,思考他们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获得的是思维性的发展。

  2、 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运用: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真切地感知到了房子的不断变化,从而感受到了我们生活的一个积极性的转化,获得了一种积极的情感,这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目标。结合这个目标和活动,我插入了一个语言的引导,即用“越来越”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看到的房子的变化,这个句式的练习并不是很机械化的单纯的练习,而是在孩子一次次比较后自然衍生的,不仅是语言的丰富,更始对幼儿比较认识的结果的一个小结,它形象清楚地把孩子的感知展示了出来。所以,我认为这个词汇的选择也是活动重要并成功的一个部分。现代房子文稿的演示同样是对孩子情感的一个提升,在感知房子越来越好的基础上,让孩子看一些很美的很先进的房子是对幼儿感知的在引导和进一步升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中幼儿的差异性思考:

  活动中有争议的地方,即最后的想象环节愿意是激发一种美好积极的追求体验:第一次的试教对象是本学期新来的一部分孩子,我们让孩子来设计“自己将来如果造房子的话,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房子”,结果孩子们都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只是围绕自己看到的好的房子在说,并没有在大胆新奇的想象上,考虑到主题的开展也还不深,让孩子设计想象可能有些难了,就在第二组教学时改为想象“自己家中如果造房子的话想要什么样的房子”。结果第二批孩子却与前一批截然不同,他们是老生,在思维上要较前一批孩子活跃,请他们想象自己现实中可以造的房子时,他们反而想出了新奇的“飞机房”、“汽车房”等,这个现象,也让我再次体验到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孩子时,提问需要注意的一个适切性。

  三、活动在细节上的问题:

  这实质上是一个谈话活动,作为一个谈话活动,教师在教育的随机性上要更强些,要及时对幼儿的表达作出处理和引导,在一些细节引导上我处理得不是很恰当,如;有一个幼儿说:“楼房有阳台,可以在夏天的时候乘凉用。”,我的即时反应是“夏天那么热,到阳台上乘凉不会舒服”,就将话题引导了“冬天晒太阳才舒服呢!”否定了他的说法,其实他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夏天的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星星月亮,吹吹风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为孩子的看法寻找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带给我的思考。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感受笔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写写、画画、想想、说说,辨认各种笔,了解笔的不同特点,萌发幼儿观察和探索事物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各种笔。

  难点:感受笔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笔。

  2不同的笔所创作的各类作品:书法绘画钢笔字铅笔字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和老师一起收集的各种笔,并说一说它们的外观作用等。

  2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笔和所创作的各类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笔创作的。

  3老师向幼儿介绍几种特殊的笔。

  4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那些笔?它们是用来作什么的?

  5说一说,假如你是小发明家,你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笔?

  6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笔,写写画画。

  教学反思

  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笔创作一幅作品。

大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2、尝试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尝试用红薯和桔子。

  3、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红薯 桔子 大电饭锅 白糖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从“走进田野”活动中幼儿亲手挖的红薯和摘的桔子,引起幼儿 对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仔细观察红薯和桔子的外形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再给幼儿详细讲解红薯和桔子的特点。

  3、“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并用这些劳动果实和老师一起来烧甜甜的`点心吃。”教师示范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

  4、请幼儿分组自己洗红薯,刨红薯,剥桔子,教师在一边巡回指导。

  5、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洗净刨好的红薯和剥好的桔子放在大电饭锅中烧煮,在烧煮的时候,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刚才劳动的感受。

  6、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分享甜甜的点心。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各行各业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3-24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3-22

大班社会《毕业》教案03-31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大班社会《龙》教案02-22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