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6-01 07:10: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中班教案范文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资源的宝贵。

  2、在亲自体验中,懂得爱惜水,知道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教材、两盆花(一盆先不浇水叶子有些垂下)、与水有关的图画一幅。

  2、幼儿生活经验: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

  幼儿懂得动植物生长需要水。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两盆花:浇过水的和没浇过水的各一盆,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发现两盆花的不同,了解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2、利用画面的情景,了解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出问题:说说画面中小朋友在干什么?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用水在做什么?

  由此引起幼儿对水的关注,知道人们生活和小动物生存都离不开水。

  3、结合幼儿对水的认识,引导其说说水有什么用途。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水?

  4、请幼儿进一步思考并讨论:生活中如果我们没有水会怎样?在幼儿充分感知水的用途及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怎样爱惜水?

  活动延伸:

  1、利用语言活动学习儿歌“小水管”,知道要节约用水。

  2、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都喜欢学,通过学习,孩子知道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懂得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本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水是我们的朋友”的教学情景,孩子非常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当中,活动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具有启发性,活动语言富有儿童色彩,如: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水也要发脾气,你知道它怎么发脾气吗?在不断地讨论交流中,孩子自己得出了水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加深孩子的印象,在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孩子不仅加深理解了如何节约用水,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我认为这是本活动的点睛之笔。

  《水是我们的`朋友》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贴近生活,孩子学习热情被点燃,就连平时胆小的孩子,都能主动回答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没想到孩子会知道这么多,真是另人欣喜,孩子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孩子们彻底改变了,以前浪费水的现象再没发生,孩子还会监督身边的亲人节约用水,看来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正逐步形成。

  活动中多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孩子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孩子放手不够,总担心孩子答不上来,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行,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这样,孩子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惊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有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黄瓜的长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游戏准备:

  观察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黄瓜若干。

  游戏过程:

  一、测量引发兴趣

  1、这个蔬菜叫什么?在哪儿见过?你们发现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黄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黄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十伙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黄瓜并作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进行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黄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作测量纪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黄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

  2、与幼儿共同总结: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纪录的。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黄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做好个人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及知识竞赛的形式、知道如何做一名将卫生的孩子。

  3、知道讲卫生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愉快的情绪、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有关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知识竞赛题、

  2、教师演唱歌曲《猪小弟》

  3、五角星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小猪变干净》

  师讲述故事后提问:猪小弟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玩游戏?为什么它身上脏,大家就不愿意和它玩呢?最后,它为什么能找到朋友玩?

  二、分析讨论 如果是你,你愿意和这样的小猪一起玩吗?那你愿意和怎样的小猪一起玩呢?

  其实像小猪这样不讲卫生,而且他身上有许多小虫,这些小虫很小很小,我们用眼睛看不见,如果用显微镜一看就很清楚了,这些细菌喜欢在脏东西上生存,如果我们不天天洗脸,细菌就会到我们的眼睛、鼻子、还会爬进我们的肚子里,这样就会发烧生病、肚子痛

  小结:我们要不让细菌到我们身体里去,就应该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我们怎样族谱才是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呢?(幼儿讨论)

  三、知识竞赛 我们来进行知识抢答,答对的一组就在黑板上贴上一个五角星。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百科:卫生指个人和集体的生活卫生和生产卫生的总称。一般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心理需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卫生措施,包括以除害灭病、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1、《5以内相邻数》课件,幼儿操作练习题。

  2、1——5数字卡若干,背景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教学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设置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师:动物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它们要搬新家。看看有几间新房子?是哪些动物要搬家?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幼儿看课件,说出房子总数,以及动物名称。 设置动物搬家情景,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老师把小动物隐藏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提问幼儿找其他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2、师:那些数字宝宝变成了点子宝宝,看看2个点子宝宝比1个点子宝宝多几个点子宝宝,比3个点子宝宝少几个点子宝宝?我们一起念一下:2比1多1,2比3少1。(同法3、4的相邻数)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随意地举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几”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举起来,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相邻数朋友》。

  1、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并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幼儿比较5以内各个相邻点子宝宝的多与少,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幼儿做游戏《找朋友》。

  4、幼儿做练习。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内容,并在回忆的过程中,在房子上点击出数字,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

  通过比较点子宝宝,从而让幼儿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通过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以内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2、给爸爸、妈妈检查自己的作业。

  幼儿校对作业。 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从而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初步了解各手指的名称,乐意用语言表达。

  2、幼儿能大胆说出小手的作用,并进行想象活动。

  3、幼儿能产生爱小手、爱家长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手指名称。

  难点:能正确说出各个手指名称并进行想象活动。

  活动准备

  小手的图片,橘子。

  活动过程:

  一)歌声引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五官歌》,边唱边拍手,好吗?

  2、刚才我们一起拍手了,是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呀?(小手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手。

  (二)展开活动

  1、我们的.手有几个手指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手指都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指导:

  (1)我们一起来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么?它叫小指。

  (2)看看我们的黑板在哪里啊?你们用哪个手指指呀!它叫什么?它叫食指。用食指指给我看看,窗户在哪儿、门在哪儿?

  (3)宝宝们真聪明,看看老师现在伸出来的是哪根手指呢?对了,老师常用它来夸小朋友的,所以它叫大拇指?

  (4)我们把小手拿出来看看谁最长啊?它旁边各有几根手指啊?它是在中间的,所以叫它中指。

  (5)还有一跟手指真可怜没人踩它,它没有名字,所以叫无名指。

  2、小朋友看图片,跟我读: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三)活动结束:(欣赏)

  老师的手会变魔术,请大家看一看: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白鸽咕咕咕!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猫喵喵喵!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鸭嘎嘎嘎!

  (四)活动延伸展与拓展

  1、小朋友,我们的小手除了变魔术外,还可以干什么呢?

  2、我们的小手本领真大。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呀? 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剥橘子给我们小朋友吃,今天陈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剥给爸爸妈妈吃好吗?

  3、请小朋友将小椅子搬回座位剥桔子,同时提醒小朋友将皮剥在盘子中,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

  我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