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1 08:19: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编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瓶子中空气的多少与瓶子的沉浮有关,积累物体沉与浮的经验。

  2.初步学习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将自己看到的事实记录下来,积极参与交流。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一份。

  2.幼儿实验材料:两只大水盆;每组四只相同的矿泉水瓶子,标有1、2、3、4号,四只瓶子分别是:装满水、装2/3水,装一半水、装四分之一水。一只大的空雪碧瓶。

  活动过程:

  一. 观察瓶子,引出问题

  提问:这里的四只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将这四只瓶子放入水中,你猜猜,会怎么样?

  2.幼儿猜测并记录

  l 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l 教师介绍记录单,幼儿了解记录的方法。

  l 交流:将四只瓶子放入水中,会怎样?幼儿将自己的猜测与大家交流。

  3.幼儿实验

  l 幼儿实验,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将看到的现象记下来。

  l 要求:认真观察,将看到的事实情况记录下来。

  4.交流讨论

  l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将幼儿的实验情况归类到集体记录单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l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

  l 出示大雪碧瓶,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在瓶中装一瓶矿泉水瓶子的水,大雪碧瓶在水中会怎样?

  引导幼儿发现两只瓶子装了水的不同点。

  l 小结:我们发现,在瓶子里装满水,没有空气,这只瓶子就会沉到水底;瓶子里只要有空气,不管它装了多少水,这只瓶子都不会沉到水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

  2、运用工具探索冰的融化,知道冰与水的区别。

  3、激发幼儿对冰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块冰,每人一块有小鸟的冰。

  2.几盆热水、抹布、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人手一块小冰,感知冰的特性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鸟想找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天气太冷了它们被冻在了这个小房子里?

  1.请你来看一看,猜猜这个特别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样的?

  2.你还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说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没有颜色、透明的等等。)

  二、幼儿自选工具,分组探究,感知冰的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拯救小鸟吧!音乐结束不管你有没有成功,请你都回到前面来。

  组一:两盆热水和小杯子

  组二:5根毛巾

  组三:小锤子,积木若干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关注冰与水的关系。

  三、交流冰中取物的经验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拯救小鸟的?(敲碎、让它化掉、热水里、阳光下、毛巾捂一捂)

  师幼小结:冰是可以融化在水里的,融化之后就是水,它和水一样无色透明,但冰是固体,水是可以流动的液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蚕豆和豌豆植株的不同点。

  2. 能用语言和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初步了解两种植物的相同点。

  3. 积极与同伴交流,感受观察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孩子收获的蚕豆和豌豆植株、蚕豆生长PPT、儿记录单 。

  活动过程:

  1. 观察蚕豆,感知蚕豆的特征。

  教师:蚕豆是什么样的?我们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 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感知它们的不同。

  (1)幼儿自主观察比较蚕豆和豌豆的不同点。

  教师:蚕豆和豌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有序的观察并记录。

  (4)师生交流并共同小结。

  3. 打开蚕豆荚和豌豆荚,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4. 观看PPT,了解感受蚕豆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

  2、幼儿喜欢玩草垫子,能想出各种玩草垫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草垫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农作物,它是谁呢?下面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一猜。

  2、出示水稻图片

  提问:

  (1)你们看这是……?(在我们这里,水稻小时候是长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们看稻穗上一颗一颗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着一层黄色的壳,剥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饭、粥、磨成米粉)

  (5)让幼儿知道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饭、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爱惜粮食。

  教师小结:水稻浑身都是宝,除了它的果实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处。

  师:出示稻草实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吗?(搓草绳、盖草绳、做稻草人、做草垫子……)(逐一出示实物)

  3、玩草垫

  (1)师出示草垫,看,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垫子,它有很多用处。小朋友还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呢。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草垫,一边玩一边念儿歌草垫子,变变变,变不成小河跳过去。草垫子,真有趣,变成格子,跳一跳。草垫子,真好玩,顶在头上,慢慢走。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延伸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稻草编制草垫,草绳等。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始终围绕"认识水稻,了解生长环境用途及草垫子玩法的,设计的环节层层递进。同时,幼儿在玩草垫活动中也体现了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在集体练习环节我用草垫子搭设了两条难易不同的路线,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路线。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掌握了玩草垫及双脚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能够跳过三个草垫子并且双脚稳稳着地。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挑战的品质,一部分幼儿能够尝试双脚立定跳四个草垫子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纸板、小筐、彩笔盒。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设计思路]

  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班额大,共40名幼儿。分组活动又存在缺少配课教师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出发点是,活动设计上要考虑周全,既要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得活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又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因此,我从细节方面着手,注意教师语言的调动性,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实验中虽然以教师操作为主,但鼓励幼儿注意观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完成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领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在此利用任务的简单性,给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多一些机会。

  有的孩子学做老师教的动作,而有的孩子则准备模仿头着地滚动的样子。我在此及时的让幼儿认识什么是“滚动”。

  二、猜测活动

  语言导入: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其实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出示用彩笔盒垫起纸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活动记录:孩子们开始猜测的时候,先选择的都是圆形的物品。当我发现这对幼儿来说也还是很简单时,就开始请不主动举手的孩子来猜。没想到在原本已没有圆形物体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很快的选择了一个长方体,其结果是后面的孩子也开始毫不犹豫的选择其它形状的物体。直至全部选择为可以滚动的物体。)

  在此,我比较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惊讶的语气,怕影响孩子们的猜测。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还是认识不够。先选择圆形是出于一定的经验认识,但这个经验还不够肯定也不够完善,所以才会随大流的选择其它的形状。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了解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3、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够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活动准备:

  (准备好3条围巾,欢庆的音乐)

  1、物质:幼儿每人三根长短不同的纸棒;三根长短不同的毛线;三条长短不同的彩带。信封、企鹅图片

  2、课件:比较动物尾巴、脖子和毛发的长短。

  我们所穿裤子的长短。

  活动过程:

  1、趣味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双手合十当小蛇,嘴里吐出两种音,一种是长音,即“嘶……”,一种是短音,即“嘶、嘶、嘶”,请幼儿加以分辨,集中幼儿注意力。

  幼儿当小刺猬,老师发短音时,蛇是不饿的,小刺猬可以自由活动。当老师的声音突然变长,那就蛇的肚子饿了,要找吃的了,小刺猬就马上蜷缩身体,不能再活动了,否则会被吃掉。

  2、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物体有长有短。

  3、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尝试按物体长短排序。

  利用围巾演示,引导幼儿比一比、说一说两条围巾的长短。(将围巾的一端对齐,找出长的和短的)

  学习三条围巾的长短排序,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排序的方法:三

  4、幼儿操作活动材料,尝试3个物体的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毛线,并进行长短排序。

  观察3根长短不同的纸棒,并进行长短排序。

  找出最长的彩带,并进行长短排序。

  5、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长带子飘起来”。

  幼儿把最长的`彩带粘在最长的纸棒上,做成“长飘带”。

  引导幼儿跑一跑,试一试如何让自己长长的飘带飘起来。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幼一起舞动起来,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角种投放长短不同的冰棒棍、吸管、铅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长短排序。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讲讲各种有趣的盒子,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关系,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盒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盒子三个、各种小盒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活动的兴趣

  二、看看猜猜盒子

  1、猜猜第一个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玩具盒、电吹风盒和领带盒

  小结:盒子能帮助我们把需要的各种东西都整理好。

  2、猜猜第二个盒子——形状和声音

  猜猜第二个盒子里有什么秘密?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糖果盒、饼干盒、巧克力盒

  这些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方形的盒子、圆形的盒子、心形的盒子

  哪个盒子里放了东西?你能猜出来吗?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小结:盒子有各种形状,真有趣!

  3、猜猜第三个盒子——尝试打开盒子的各种方法

  尝试打开小盒子;

  小结三个打开的方式:翻盖;锁扣;插盖。

  三、分享和延伸

  这些装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们还看见过什么盒子呢?(铅笔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饼干盒、眼镜盒等)聪明的宝宝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盒子,发现的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空胶囊、轨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钢珠。

  2.猜想、实验记录表、笔。

  3、教师魔术道具、背景音乐、重心转移原理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配乐魔术表演。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小结:这些是魔术,使人们运用特殊的道具进行表演的。

  3、魔术揭秘

  二、出示神奇的胶囊,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认识它吗?小胶囊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能发现他的秘密在哪里。

  1、教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老师在椅子下面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胶囊和轨道,现在大家试试看,把你的小胶囊小心的放进轨道,看看它是不是也会和老师的一样在翻跟头。

  2、幼儿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办法让胶囊翻跟斗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斗吗?”“为什么我的小胶囊能翻跟斗,你们的小胶囊却不能翻跟斗?”

  三、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揭示胶囊翻跟头的秘密

  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胶囊不能像老师的一样翻跟头呢?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小宝贝。这小宝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钢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图片)。

  2.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并讲述

  请孩子们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种材料的差异,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钢珠和小豆子都是球体,能往任意方向滚动,但钢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沙子是散开的不能滚动。

  请幼儿猜一猜:这些材料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胶囊翻跟斗呢?

  3、孩子们猜测,讨论,填写猜测表。

  教师介绍记录卡,请幼儿在打有问号的猜测一栏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认为是的打√。塑料珠图沙子图钢珠图棍子图?小手图

  四、幼儿动手操作(配乐)

  1、验证猜想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

  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猜测的那一种材料装进小胶囊后再在轨道里试试,再将剩下的三种材料分别装进小胶囊后试试。看看是哪一种材料放进胶囊能让它翻跟头,并记录操作结果,在小手图一栏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结果

  请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来把你们实验记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并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设想、如何验证、结果如何。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师: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谁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师:为什么小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材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4.演示课件,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教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球体,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在像胶囊这样的空心物体里装进大小适中、会滚动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体,那么只要我们让里面东西一滚动起来,就会带动它有规律地连续翻跟斗。

  五、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小魔术

  1、自由展示小胶囊在轨道中翻跟头

  2、拓展:(1)师:我们可以让小胶囊在轨道里翻跟斗,你还能让它在什么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让会翻跟斗的小胶囊站立不动,想一想为什么它也会站立?

  (在音乐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胶囊”游戏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 07-01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5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 04-2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06

大班有趣科学活动教案03-31

科学活动教案4篇04-09

科学活动教案4篇01-04

科学活动球的滚动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