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时间:2023-05-06 17:33:0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少年闰土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少年闰土教案集合七篇

少年闰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旧宅院图、“看瓜刺猹图”、讲趣事情景图、离别图。

  2.本课相关字词、重点段落字幕。

  3.相关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出示插图,配上音乐)教师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发表看法)

  2.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鲁迅笔下的.闰土。(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想不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我们前面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看看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检查生字新词。

  (1)读一读,并口头组词:

  闰rùn胯kuà匾biǎn獾huān俐lì汛xùn秕bǐ猬wèi

  (2)给下面的词语找正确的解释,连线:

  词语: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单知道

  词义:只知道稀奇如此从来不知道其中无缘无故

  4.理清课文内容。(板书:回忆→初识→相处→离别)

  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

  1.在“回忆”“初识”“相处”“离别”这四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集体交流。

  3.这四部分中,哪部分写得最详细?(“相处”)

  4.我们先来学“相处”这一部分。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看看你能从他们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

  5.学生自由找、画,自读感兴趣的段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6.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喜欢相同内容的同学可做补充。说完一件事,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然后再请其他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提问。

  (2)教师小结。

少年闰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投影仪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重点:

  朗读说话训练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主读书

  2、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3、 汇报交流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 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按段朗读课文,要读得琅琅上口

  1——5自然段要多读几遍, 读得琅琅上口。

  6——1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 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重点:

  “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过程:

  一、 分段朗读课文(16),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2、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3、朗读、评价

  二、 再读课文(16),尝试分析句子含义。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三、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我”的外貌怎样?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1、 学生练写。

  2、同学互相交流。

  3、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四、课文拓展

  朗读《故乡》,了解中年的闰土是怎样的,想一想他变化的原因。

  五、选择性作业:

  1、用一段话写一个人的外貌,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

  2、观察“看瓜刺猹”的图,结合闰土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闰土的内心活动,用一段话写出来。

  板书设计:

  20少年闰土

  记忆 瓜地少年(怀念)

  紫色圆脸

  相见 头戴毡帽 (欢喜)

  颈套项圈 知识丰富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聪明能干

  相处 (钦佩)

  看瓜刺猹 活泼可爱

  沙地观鱼

  不肯出门(难过)

  分别 托带礼物

少年闰土教案 篇3

  《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

  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认人大行动”呢!

  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少年闰土》教学反思,少年闰土,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年闰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少年闰土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讨论

  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⑴ 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⑵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⑶ 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

  3、分析理解:

  ⑴ 指名回答。

  ⑵ 学生回答: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⑶ 教师指导:

  ①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② 教师归纳分析:

  启发一: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

  启发二:

  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

  启发三: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⑷ 举例分析:

  ① 外貌描写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

  板书:

  勤劳

  “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

  板书:

  朴实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

  (父亲爱他。)

  ② 看瓜刺查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

  板书:

  聪明能干

  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

  板书:

  机智勇敢

  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

  三、质疑延伸

  1、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问。

  3、师生解答。

  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

  四、教师总结

  点明板书。

  【板书设计】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勤劳朴实

  颈套银项圈 约莫十一二

  雪天捕鸟 捡取贝壳 机智勇敢

  闰土 聪明能干

  看瓜刺鸟 潮汛观鱼 知识丰富

  舍不得送礼物 真诚友善

少年闰土教案 篇6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对闰土外貌形象的描写和捕鸟等几件事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健康、聪明、勇敢、知识丰富的浙江农村少年形象,抒发了“我”对闰土那种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我国语言大师曾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新课标也告诉我们:语文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语文应注重课内外的沟通,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还应实现三个唯度的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我遵从这些教学新理念设计这堂课,突出了三方面的特点。

  1、以读为本详略得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更为深层次的目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与学生最终对话的,不是文本,而是作者的创作意识,是充满情感和期待理解的人。实现心灵对话,“读”是最好的桥梁。捕鸟、看瓜两件事描写细致而生动,我确定为读的重点,设计了一个填空:()的闰土。然后,让学生充分读课文,采用默读、分角色读、齐读、个别读、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闰土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及所讲述事情的乐趣。

  指导读时,我又抓住了重点。“捕鸟”部分,引导学生体会读的方法,主要采用“突出动词和省略号”法、“边读边想象”法;“看瓜”部分只指导最难读的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引导学生读出“轻轻”的感觉,要边读边想象闰土蹑手蹑脚走过去的样子,这样才能不吓跑猹。“以读为本、详略得当”的教学设计既实实在在,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2、入情入境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从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上来看,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学接受活动,是通过阅读课实现的文学接受,传播、巩固普遍社会价值观及人文精神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达成真、善、美方面的普遍共识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我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两处语言训练是:

  ⑴闰土在()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只看见( )。唉!我可真()啊!

  ⑵我们和他们(他们指“我”和闰土)可不一样,我们既可以(),又可以()。比如学校组织的()活动,就()。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创设情境,帮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从而点燃学生的情,以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更是为了有效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开发学校、社会的课程资源为我语文所用。这样活用教材,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3、巧妙板书超越教材:

  这篇课文把“我”描绘为井底之蛙,我并不是仅仅停留于这一思想水平,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闰土真的'什么都知道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我”和闰土各自拥有不同的天空而已,那个黑暗的社会把闰土也变成了井底之蛙。而后,我巧妙形象地板书“井状”,把(健康、聪明、勇敢的闰土)框在井中。这样的设计,使主题自然地得以升华,思想顺畅地得以提升,教材轻松地得以拓展,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又一次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总之,这堂课的设计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使人文性化为学生自觉的思想意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真正行使了语文课的职责。

少年闰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准字音:猹、祭祀、秕谷、鹁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孩子。

  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识闰土

  出示投影,师述:同学们,这位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绍兴是他的故乡,这里有他熟识的人,有他抹不去的回忆,他的许多作品中出现的人与事多以这座城市为背景。鲁迅先生一生著述无数,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这里出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一起读一读篇名。

  1、朗读第一节: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节选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一文,请大家先读一段文字。

  ⑴ 出示画面及课文第一节。

  ⑵ 自读第一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⑶ 指生读课文第一节,正音:

  猹、匹、胯。

  ⑷ 齐读第一节。

  2、出示课题:

  ⑴ 师述:

  在这美丽的、宁静的夜晚,十一二岁的少年正手持钢叉用力地刺猹,他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角──闰土,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⑵ 出示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

  (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将闰土健康的形象以及刺猹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既揭示了课题,也激起城市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再识闰土

  1、闰土到底长什么样儿?他是怎样和鲁迅认识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2~5小节。

  师述: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老师告诉你,帮助你理解课文内容。请默读2~5小节,用曲线划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2、交流:

  通过读课文,能先说说闰土是怎样和鲁迅认识的吗?

  板书:

  鲁迅(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

  闰土长什么样?

  出示: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释疑: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3、指生读句子,你觉闰土怎么样?

  (健康、可爱的生长在海边的农村少年。)

  4、齐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通过找、读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的身份,为之后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铺垫。课文的语言有些拗口,不少词语的表达与今天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直接给予了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6~18小节,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述:在鲁迅的印象中,闰土除了健康、可爱外,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闰土吧。

  1、学习6~18节,了解四件事,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 师述:在和鲁迅的相处中,闰土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情,读读下文,找一找这些新鲜事,用直线划一划有关的词句。

  ⑵ 交流:

  你找到了几件事?

  ⑶ 板书:

  雪地捕鸟、海滩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

  (注1:师示范概括第一件事,其他由学生概括。)

  (注2:指生读自己找到的词句;师或生概括板书;第三件事时男生齐读第一节。)

  ⑷ 选择一见你感兴趣的事,轻声读一读,体会体会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出示填空:

  闰土是一位( )的少年。

  ⑸ 交流:

  从捕鸟认识聪明能干;

  从看瓜刺猹认识勇敢机智;

  从拾贝壳和看跳鱼儿及我的内心所想认识见多识广。

  小结:

  闰土不仅健康朴实、活泼可爱,而且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从这四件事中,鲜明地表现出闰土的性格特点,通过读文,概括内容,让学生体会了解人物的性格。闰土经历的事,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是充满新鲜的,如果媒体能充分演示雪地捕鸟、海滩拾贝、瓜地刺猹、海边看鱼的情景,加上充分的阅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会更投入。)

  2、学习18节,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⑴ 师述:这些在闰土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对鲁迅而言,却都是新鲜事呢,都是他不曾经历过的,怪不得鲁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齐读出示的句子。)

  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⑵ 自由地读读句子,同桌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① 我往常的朋友是指和鲁迅一样的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 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写这句话的。

  (不满、惋惜、孤陋寡闻、很少接触大自然,就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广阔生动的天地,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敬佩、赞叹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有自叹不如,惭愧;有羡慕自由自在的生活;有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地;)

  师述:正因为闰土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间,所以见识广,而我长年住在深宅大院里,生活空间小,所以才孤陋寡闻,对闰土讲的那些事也就觉得特别希奇。

  ⑶ 男女声分角色读6~18节,再次体会闰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鲁迅既羡慕又无奈的心情。

  (课文18小节的这句句子是课文学习的难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是希望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作者与闰土之间生活的差别。)

  四、拓展学习

  1、在短暂的相处中,鲁迅和闰土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2、然而几十年后鲁迅和闰土再次相遇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十年后的闰土变成了什么样?

  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红又肿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嘴,他就是闰土。 ──选自《故乡》

  3、指生读句子。

  4、师述:

  那个曾在鲁迅眼中那么了不得的闰土,此时已不复存在了,究竟是什么让闰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课外读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少年的闰土健康活泼,机智勇敢,但中年的闰土为什么是另外一副样子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故乡》,适度地进行拓展。)

【少年闰土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教案11-09

少年闰土教案03-31

《少年闰土》教案01-23

少年闰土教案【荐】04-02

【荐】少年闰土教案04-02

【精】少年闰土教案03-30

【热门】少年闰土教案03-30

少年闰土教案15篇11-12

少年闰土教案(15篇)11-25

《少年闰土》教案(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