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火烧云》教案

《火烧云》教案

时间:2023-04-26 13:21:1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火烧云》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火烧云》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火烧云》教案合集十篇

《火烧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火烧云》教案 篇2

  【教学设计思想】

  学习第一部分时,要想象霞光映照下人及动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惊喜的语气。学习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出现课文描写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及变化情况。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想想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其它颜色和形状。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火烧云的多姿多彩、变化迅速的特点。朗读时才能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出这一特点。第三部分应略处理,注意读出对火烧云景色的留恋之情。

  媒体使用是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火烧云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启发学生仿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9个词语。

  ⑵ 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边读边想像火烧云变化的情境,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从4~7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下来。

  3、情感目标:

  体会火烧云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媒体】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火烧云》一课。

  1、火烧云是什么意思?它的同义词有哪些?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彩色云霞。)

  (朝霞、晚霞、彩霞。)

  2、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一说。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

  3、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4、师:(出示课件 图片)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5、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板书:

  出现──变化──消失

  二、新授课

  1、学习第一部分:

  ⑴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

  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 课件出示文字:

  指名回答,想象当时的情景。

  ⑶ 课件出示图:

  他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

  (人、物原本的颜色不同。)

  小结:

  从这人和物颜色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火烧云很美,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火烧云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⑷ 请你把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自由读。

  师:火烧云不仅美,变化也极多。

  2、学习第二部分:

  ⑴ 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画出这一段的总起句。

  ⑵ 指名回答。

  板书:

  颜色、形状

  ⑶ 读第四自然段,谈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体会到的?

  板书:

  颜色变化多、变化快

  (7个表示颜色的词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体会变化多、“一会儿”体会到变化快。)

  ⑷ 课件出示词语:

  红彤彤:ABB;

  半灰半百合:半……半……;

  葡萄灰:水果或蔬菜+其颜色

  读出表示颜色的词,体会一下词的形式。

  ⑸ 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的变化?仿照书上词的表现形式说一说,用上“一会儿……”。

  (蓝盈盈、黄橙橙、半红半黑、半粉半蓝、草绿、桔黄、)

  ⑹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你的感受怎样?

  (那是多美的'呀!)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多呢?课文为什么没有用这个词?

  (表现不出变化多和快。)

  ⑺ 让我们通过读来表现这美丽的火烧云吧!

  ⑻ 自由读,指名读,其他同学看课件,欣赏一下五彩缤纷的火烧云。

  ⑼ 在作者眼里,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马、狗、狮子)

  ① 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变化多、变化快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

  (过了两三秒钟)

  ② 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③ 让我们通过读把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表现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④ 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出现什么及其样子,再写变化的情况, 最后写消失。)

  ⑤ 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

  (忽然、接着、一转眼就变了)

  ⑥ 这三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写,把变化的过程分成三步:先写出现什么及其样子,再写变化的情况, 最后写消失。)

  ⑦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试着背一背。

  ⑧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背诵有关段落。

  ⑨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又多又快,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⑩ 出示课件:

  让我们欣赏一下看图片,想象火烧云的形状象什么?

  3、学习第三部分:

  ⑴ 读课文,理解“恍恍惚惚”什么意思?为什么“恍恍惚惚”呢?

  (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看得时间长了。)

  ⑵ 最后两句写出了什么?

  (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消失的,又表达了从们对火烧云的喜爱、留恋之情。)

  ⑶ 指导朗读:

  读出对火烧云的留恋之情。

  三、小结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火烧云的?你有什么感受?

  四、作业

  观察火烧云,仿照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出现

  火烧云 颜色

  变化 多、快

  形状

  消失

《火烧云》教案 篇3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运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精心设计,重视预习。

  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1、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第二阶段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火烧云》。(板书课题)

  2、提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注意不能一概照搬,应添加一定的词语,使回答更加完整。

  3、火烧云还有其他名字吗?通过回答,让学生知道火烧云又叫朝霞、晚霞、彩霞、云霞,并引导学生搞清什么叫朝霞,什么叫晚霞?

  4、我们知道,清晨的火烧云叫朝霞,傍晚的火烧云叫晚霞,那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晚饭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来理解。)

  5、默读思考: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霞光、颜色、形状)

  第三阶段 抓住特点,精读课文。

  1、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的?

  2、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用一个字来概括霞光的特点。

  3、我们知道“变”是火烧云的特点。大家默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进行讨论,看火烧云的“变”又有什么特点?(变化多、变化快)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通过分组讨论,说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变化快?并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5、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很快。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师小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6、既然我们知道了怎样学习,课文4——6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三自然段差不多,就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学习4——6自然段。

  7、学习反馈,指名回答: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千姿百态)

  8、指导朗读3——6自然段。注意语速、轻重,突出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和作者那惊喜与惋惜的心情。

  9、用词练习:以“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为例,让学生讨论:句中的“烧”换成“红”行吗?既然行,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呢?

  10、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d 有效的预习,不但能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好方法。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用谈话法切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知道知道答案的心理。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养成推敲字词的习惯。

  总评: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火烧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火烧云》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火烧云》教案 篇6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火烧云》霞光照耀大地时,小孩子的脸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 )老爷爷的白胡子变成( ),大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板书:变]这是一幅多美丽的乡村夕照图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珲会对这神奇的画面赞叹不已。天上的火烧云会是什么样子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抓住颜色特点,体会火烧云绚丽多彩。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描写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读中体会: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练读体会。

  (“一直”说明范围广,“烧”点题,天空一片红艳,给人以动感)

  过渡:火烧云不仅是红色的`,还富于变化。自由读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议:1颜色多,还有哪些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的多

  2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强调所有颜色都在变化

  相机板书:多、快

  [幻: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案并叙述]

  火烧云就像一个爱美丽的姑娘,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的裙装,又像大画家手中的调色盘,任由着高兴劲儿,调弄着各种色彩,你们知道,画出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画师是谁吗?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边续边体会,想象火烧云的缤纷色彩。

  三、抓住形状特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莫测:

  过渡:火烧云在不停地变化。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它好像有各种不同的姿态。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那匹马变模糊了]

  自学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形状逼真、变化快、找出有关词句,读中体会]

  生看师标:默读理解,各种符号的句子写了什么?

  [幻: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能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哪些句子写出现,哪些句子写马的形状,哪些句子写马的变化)

  相同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参考对照

  幻:依次出现了马、狗、狮引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忽然又来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

  接着又来了( ),什么样子( ) 怎样变化( )

  天上的火烧云只有这三种形状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还会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结构想象天空此时的变化吗?(同桌互议,个人说颜色、形状合一说)

  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多?板:多

  过渡:火烧云就是这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刚才还看得那样真切,一时又恍恍忽忽了,恍恍忽忽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云多快、迅速消失、孩子喜欢)

  你们见过类似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把火烧云描写得这么生动,平时注意什么?

《火烧云》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

  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

  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

  二、新课

  1、快速读课文,想: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投影出示)

  学生答后板书: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2、学习第一段:

  ⑴ 自读,想:

  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

  板书:

  霞光

  ⑵ 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 ”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⑶ 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⑷ 导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

  ⑸ 小结:

  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⑹ 过渡:

  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

  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读,想:

  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

  3、讨论交流。

  板书:

  颜色形状

  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

  ⑴ 边看图,边画句:

  “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⑵ 投影出示:

  天上的云──着了火

  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

  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

  ⑶ 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

  (看图)

  投影出示:

  这地方──半百合色

  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

  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板书:

  多、快

  ⑷ 问:还有什么颜色?

  (看图、补充)

  ⑸ 说话练习:

  颜色这么多,这不是天空,分明是(调色盒)。

  ⑹ 问: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么多、美的颜色?

  ⑺ 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5、学习形状变化部分:

  ⑴ 问: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看出?

  (看投影片)

  问:这些马、狗、狮子是真的吗?这是作者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⑵ 重点学“马”的一节。

  (投影出示)

  马是怎样的?

  马是怎样变化的?

  马是怎样消失的?

  ⑶ 参考“马”的问法,一问一答。

  ⑷ 指导背诵。

  ⑸ 指名读:

  品评。

  重点理解“那狗──不见了”这句,写得好在哪?

  ⑹ 谈话:

  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说话:

  这天空分明成了一个(动物园)。

  问:

  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6、小结:

  色彩如此斑斓,形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简直让人看得乐此不惫。

  过渡:

  可惜,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四、学习第三段

  1、读后问:

  哪个词写出火烧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写出看火烧云真实的感受?

  3、导读,背诵。

  五、总结全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觉得作者写这火烧云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

  形状 快

《火烧云》教案 篇8

  1、读议写颜色的第二段。

  (1)默读第2段;要求学生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

  (2)教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说这些颜色。

  要求学生先用红彤彤金灿灿这种形式来说;现用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这样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3)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

  板书:五颜六色、变化莫测

  2、读议写形状的第三段

  (1)默读第3段;要求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2)教师运用引读法,让学生领悟作者在写马、狗、狮子时,都是先写某一动物出现了,接着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它变得模糊了,看不到了。

  师:出现了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后来怎么样了?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那么看的人呢?

  生:(接读)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接下去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也这样引读。)

  (3)要求学生按自己领悟的课文的写法,先用其他动物如公鸡、老虎、鹰等说说火烧云的形状,再用植物来说火烧云的形状。随即布置回家作业:按上述写法,写一段描写火烧云形状的文字。

  【分析】

  这个片段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在读议颜色这一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想像,进行词语训练;读议形状这一段时,则运用引读,先理清描写顺序,再进行想像说话。

《火烧云》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

  2、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

  2、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感受火烧云这一景观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恍恍惚惚

  3、搜集资料:火烧云什么时候出现,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你能说说欣赏过的美景吗?

  (生交流: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绚丽夺目的彩虹…)。

  1、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家--萧红(板书作者姓名),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

  1)根据课文一、二小节交流。(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

  师: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板书:出现)

  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3)根据第4--6小节交流。(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板书:变化)

  4)交流搜集的资料。

  3、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师: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据生答,师板书:消失。

  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学习课文1、2小节

  1)火烧云上来了,瞧,霞光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颜色。(生读句子)大地万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变得红彤彤和金灿灿的,看到这样的变化,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乐呵呵,欣喜…),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出示图:看,这就是刚出现的火烧云,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句子中的"烧"能改成的"红"吗?为什么?

  生交流(不能改,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师小结:"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红,还表现出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

  指导读句。

  2、学习课文3--6小节

  过渡: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

  1)颜色的变化

  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1、叠词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3、用实物色彩比拟)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教案《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2》。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师: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

  出示火烧云图片: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

  3、学习课文第7小节

  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师点拨: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

  二、课堂总结,激发情感

  师: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火烧云》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

  (5)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指名读

  思考: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板书:狗、马、狮子)

  (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b、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3)自学第4、5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评: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火烧云》教案】相关文章:

火烧云教案02-17

《火烧云》的教案02-25

火烧云的教案03-02

《火烧云》教案02-08

教案 《火烧云》03-17

《火烧云》优秀教案03-03

《火烧云》教案范文06-27

火烧云教案范文08-18

火烧云教案(精选15篇)05-28

《火烧云》教案八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