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儿歌教案

小班儿歌教案

时间:2023-04-21 14:38:3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儿歌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班儿歌教案模板锦集7篇

小班儿歌教案 篇1

  目标:

  1 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2 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准 备:

  1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过渡音乐、轻音乐。

  2为幼儿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用不同的表情、声音、动作等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过 程:

  一 玩游戏

  教师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导幼儿先来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并提出问题:泡泡像什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 欣赏儿歌

  1 幼儿听过渡音乐放好玩具后坐下,结合刚才的游戏体验欣赏教师朗诵儿歌。教师朗诵时屋子四周飘散着泡泡,播放轻音乐,生动、形象地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幼儿认真倾听。

  2 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么?(西瓜、太阳、眼睛、气球…)并惊喜地说出:其实儿歌内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老师只是帮大家整理成儿歌。表扬小朋友仔细观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3 再次欣赏儿歌。当教师朗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并对幼儿的想象充分肯定。

  三 活动总结

  教师同样以小猴子的口吻对注意倾听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请他们和小猴子拥抱;对有些胆小的幼儿提出希望,请他们握握小猴子手。

  四 活动延伸:

  1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自己对所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

  2 进行绘画活动,幼儿边说边画,练习画圆。

  3 根据幼儿的兴趣续编儿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附儿歌:

  吹 泡 泡

  呼……

  吹泡泡,吹泡泡,

  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

  像太阳,像脸蛋,

  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

  泡泡还像什么呢?

小班儿歌教案 篇2

  【儿歌内容】:

  《三条小鱼游》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水里游。摆摆尾巴点点头。 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笑开口。小鱼尾巴摇,青蛙呱呱叫。

  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教材分析】:

  《三条小鱼游》这是一个相对拟人化,生活化的儿歌。我们每个人都会结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儿歌通过小鱼在水里找朋友的事件,让孩子们知道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发展。

  【活动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儿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理解词:孤孤单单。

  2.通过儿歌,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活动准备】:

  1.三只金鱼缸(分别放一、二、许多金鱼)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发出叹气声)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叹气声)是谁在叹气呢?

  2.(出示一条金鱼)师:是谁呀?它为什么叹气呢?(请小朋友说一说,帮助幼儿理解词:孤孤单单)

  3.师:你想让小金鱼快乐起来吗?怎样帮助它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4.(出示两条小金鱼)师:瞧!老师帮它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有几条小金鱼了呀?想想看,它们会怎样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5.师:你们还想帮它们找朋友吗?

  (出示许多小金鱼)师:瞧!这里有几条小金鱼呀?(许多)许多小金鱼在一起会怎样呢?(请小朋友说一说)(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快快乐乐)

  二.欣赏儿歌《小金鱼》

  师:小朋友说的真棒!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师: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2.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也来读一读刚才自己编的好听的儿歌,好吗?(幼儿边看实物边进行朗诵儿歌)

  3.根据儿歌进行表演。(加以动作,巩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三.教师小结。

  1.师:小朋友,你们看,许多小金鱼在一起多快乐呀,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有爸爸、有妈妈,亲亲热热到在一起,好幸福呀!

  2.师:你们想不想扮演小金鱼呀?(请小朋友挂上金鱼胸饰,在音乐《找朋友》中游戏。

  师:小鱼宝宝,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我们一起去玩吧。(听音乐《小鱼游》)

  【儿歌内容】:

  《手指歌》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个手指在宝宝身上挠一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双手对拍)

  【教材分析】:

  手指谣它是能为孩子提供可操作的内容,可以锻炼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同时也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小班的孩子正是处于手部各技能发展的初期阶段,《手指歌》这一个歌谣操作难度较浅,让孩子们五个手指点点、敲敲,让孩子们这样的游戏中发展手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1.感知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喜欢用手指做游戏。

  2.能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让幼儿学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自己的小手

  小朋友我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玩《小手拍拍》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腿上!

  小朋友,《小手拍拍》好玩么?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几个指头!

  师:对,我们的小手有五个手指,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二.学习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一).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我们的手指可以跟我们做游戏,今天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手指的儿歌,听听看儿歌中的手指宝宝们在做什么游戏呢?(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点点点、敲敲敲、捏捏捏、挠挠挠、拍拍拍”)

  2.请小朋友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几个手指点点点?几个手指敲敲敲?几个手指捏捏捏?几个手指挠挠挠?几个手指拍拍拍?

  (二).学习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1.尝试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进行手指游戏 刚刚我们已经听过了儿歌,也看了手指游戏,我们再来听一遍,会念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一边念儿歌一边来做这个手指游戏

  2.幼儿表演儿歌 先集体后个别(教师做适当的帮助)

  3.完整的朗诵儿歌并进行手指游戏

  三.小结提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手指游戏《手指歌》,可以一边念一边拍,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念一念,拍一拍,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玩,在家里也可找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手指游戏呢,下次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再来玩!

小班儿歌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阅读儿歌中洞洞的特征。

  2、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幽默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

  1、出示图片《下巴上的洞洞》引导幼儿观察。

  2、重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孩子在做什么?

  (二)欣赏画面,感知儿歌内容

  1、出示课件,请幼儿观察,并适当地进行提问。

  2、重点提问:儿歌中下巴上的洞洞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将幼儿说到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

  4、重点提问:小朋友在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儿歌中小朋友的`那种行为呢?你喜欢那样的小朋友吗?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三)念一念儿歌。

  1、第一遍,教师念儿歌,幼儿学做小朋友的动作。

  2、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边念边一旁贴图片。

  3、第三遍,玩儿歌接龙游戏。

  (四)有些活动,大家快来学本领

  游戏规则:老师带着小朋友学怎样吃饭的本领,看看谁做得好,为做的好给予奖励。

  (五)活动延伸:请父母鼓励孩子寻找正确的吃饭方法,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小班儿歌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

  2、感受秋天落叶飘落自然景色,丰富幼儿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树叶头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教过一首歌曲《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咦,秋天到了什么东西会从树上掉下来?

  2、幼儿自由发言。

  (二)学习儿歌内容,理解其内容。

  1、教师把树叶从半空中丢下,让树叶自然飘落下来。

  2、提问幼儿: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呢?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4、学习儿歌:①教师介绍儿歌名称

  ②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欣赏。

  ③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中的'树叶像什么?

  ④让幼儿学念儿歌。

  ⑤让幼儿配戴头饰,边朗读边表演。

  (三)运用音乐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1、把《小燕子》的韵律带到儿歌《小树叶》当中,用演唱的方式来演示。

  2、教师完整唱一遍。

  3、师幼一起唱。

  附: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像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首儿歌主要让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感受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落叶飘落下来的想象力。

  二、优点:

  1.教态自然清晰,环节安排清晰,内容丰富。

  2.课堂秩序不错,幼儿回答问题积极。

  3.结束形式不错。

  三、不足:

  1.目标有点达不到,幼儿感受不到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

  2.准备得不够充分,整首儿歌动作太多。

  3.幼儿倾听能力需加强,举手发言习惯要养成。

小班儿歌教案 篇5

  活 动 目 标:

  发展语音,掌握常见的动词、形容词。

  活动内容:语言领域—儿歌《小圆镜》

  活动形式:集体、小组(8:40----9:10)

  1、喜欢倾听和朗读,能语音准确的朗诵儿歌。

  2、会用形容词“漂亮”组词和造句。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传书练习,请幼儿按小组迅速而正确的传书。

  欣赏课文中的图画,请幼儿展开描述和联想。

  图画中有谁,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欣赏课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关注点:幼儿是否专注的倾听。

  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中说了些什么?你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

  关注点:幼儿能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朗读儿歌《小圆镜》。

  请你在儿歌中找出“漂亮”一词,并用它说一句话。

  关注点:幼儿是否会运用这个词来修饰名词。

  朗读游戏:小小邮递员。幼儿边说儿歌边传信封,儿歌停,信封停,传到谁的手中,该幼儿抽出一封信,按上面的名字读课文。

  活动结束:

  识字和朗读练习

小班儿歌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阅读儿歌中洞洞的特征。

  2、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幽默感。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

  出示图片《下巴上的洞洞》引导幼儿观察。

  重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孩子在做什么?

  (二)欣赏画面,感知儿歌内容

  (1)出示课件,请幼儿观察,并适当地进行提问。

  (2)重点提问:儿歌中下巴上的洞洞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将幼儿说到画面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

  (4)重点提问:小朋友在生活中会不会出现儿歌中小朋友的那种行为呢?你喜欢那样的小朋友吗?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的不良习惯,并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三)念一念儿歌

  第一遍,教师念儿歌,幼儿学做小朋友的动作。

  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边念边一旁贴图片。

  第三遍,玩儿歌接龙游戏。

  (四)有些活动,大家快来学本领

  游戏规则:老师带着小朋友学怎样吃饭的'本领,看看谁做得好,为做的好给予奖励。

  (五)活动延伸:请父母鼓励孩子寻找正确的吃饭方法,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小班儿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三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幼:想。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三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三班的小朋友们。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他在炒什么呢?

  幼:蛋糕….豆豆…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

  2、初步学习儿歌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还会炒什么呢?

  幼:蛋糕……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

  五、结束部分

  师: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宝贝们,请你们一起跟随老师,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

  附儿歌:

  《小猴子做包子》

  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

  炒了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教学反思:

  《小猴子做包子》这是一首比较有趣、比较好读的儿歌,它让幼儿听起来都比较感兴趣。

  因为是小班语言课,所以我注重内容的衔接,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先用“小猴子”来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由礼物来引出贴图,从而展开儿歌的学习;第二部分我让幼儿去模仿小猴子拿铲子、炒栗子、做包子、送给小兔子。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通过询问问题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我让幼儿仔细去聆听这首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同之处,着重强调末尾的“子”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第三部分通过让幼儿做游戏去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拓展;最后部分用开小火车来结束本课。

  小班的课堂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只用了20分钟,没有把握好时间。在上课给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应该夸张点,把内容讲的很好而忽略了儿歌名的讲解,这是在上课时一个大的误区。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换方法让幼儿学习。在上课途中要尽量坐下来,为了和幼儿同一视线,尊重每名幼儿。

  这是第一次上小班的课,通过上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多看优质课,学习教学方法。我觉得上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要慢慢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为成为一名优秀幼师作准备。

【小班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11-04

小班冬天儿歌教案12-12

小班安全儿歌教案08-26

小班语言儿歌教案01-11

小班教案《手指儿歌》反思12-31

《水果歌》小班儿歌教案07-12

小班语言儿歌活动教案03-29

小班儿歌好朋友教案02-02

小班儿歌教案精选15篇04-02

小班儿歌教案小手开花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