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卢沟桥教案

卢沟桥教案

时间:2023-04-20 15:14: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卢沟桥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卢沟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沟桥教案

卢沟桥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卢沟桥教案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及措施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中国守军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和课文插图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和观看图片,给学生直觉上感受。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为此我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后,再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入新课1、听写词语

  咽喉妄图挑衅狼狈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指名板演反馈讲评矫正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生根据默写的7个词语选取其中的2到3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导学达标(一)学习第一段

  问: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

  同位互相交流,引导生理解“蚕食”、“魔爪”意思。重点理解“咽喉”意思,打开中国地图,学生看图找出“东北三省”及“华北”位置,进而理解“咽喉”意思,想想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指导朗读

  3

  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小结板书: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 (二)品读第二段

  浏览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位交流,指名说师摘要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品读第二段,画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填写在下表里,同时思考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时间

  举动关键词语

  体会1937年7月7日深夜敌人我军

  第二天凌晨敌人我军

  当天晚上

  敌人我军

  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小组按时间段汇报交流师针对汇报完善表空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方:全副武装气势汹汹首先我军:喝问严词拒绝还击

  4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可见事件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板书:

  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日军:人仰马翻狼狈我军:同仇敌忾举冒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生通过抓重点词语、句朗读并想象体会日军的残暴以及我军民不怕强敌的英勇气概

  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边听边想象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小结板书:

  同仇敌忾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日军: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我军:手握腰佩悄悄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卢沟桥教案3

  教学目的要求

  1、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复导入,激发感情。

  1、(课前播放斑竹清唱的《卢沟桥之歌》,直到上课铃响后才停止播放)

  同学们,苍凉悲壮的歌声戛然而止,然而,我们心中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激荡,一声炮响,举世皆惊。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昨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当苍凉悲壮的歌声萦绕在教室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是“不绝转入此中来”。当歌声戛然而止时,相信同学们心中那苍凉悲壮的情怀依然在激荡。课未始,情已生,此时展开教学,学生不管是情感上还是注意上,都已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与准备。)

  2、指名学生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3、出示示意图,分析卢沟桥的战略位置,揭示事变原因。(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形象的直观显示“激活”了文字,促进了学生的正确感知。使学生对卢沟桥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大家请看——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二段。

  1、观看录象。(关于卢沟桥事变的一段视频)

  (多媒体的运用开放了信息资源,形象的视频展示重演了屈辱的历史,也成功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愤慨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同时被激起的,还有与守城官兵同仇敌忾的心理。可以说视频展示为学习新课扬帆导航。)

  过渡: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形,是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的详细经过。

  2、浏览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里的战事情况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发下来的表格里。同时,思考并交流你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体会出什么?

  (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5、交流(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完善)

  要求:找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间敌军我军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蓄意挑衅恼羞成怒喝问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疯狂吼叫狼狈哭爹喊娘同仇敌忾举冒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手握腰佩悄悄英勇顽强

  相机板书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内大举进攻同仇敌忾

  当天晚上猝不及防主动出击

  6、展示读。(相机作好朗读前的指导)

  7、有感情地齐读2—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敌军的气势汹汹、无理取闹的可耻下场以及我军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8、指导复述。(按时间顺序,可以参考刚才填写的一张表格。)

  (学生通过浏览读、品味读、展示读、探究读,不难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在这里,我不惜花费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可谓是浓妆艳抹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师已无须再多言语,学生已涨溢满腔激情。)

  (二)、学习第三段。

  1、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站起来了,发挥了她巨大的作用,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平津危急!……三句话不能颠倒;“!”增强语气;“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齐读6—8小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三)、学习第四段。

  1、范读第9小节。

  2、最后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3、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表达的需要时,学生的感情便在激荡与碰撞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于是,异彩纷呈的感想让人感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确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学生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奋发读书的情怀。中华儿女曾经因为国家落后而饱受凌辱,但是炎黄子孙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听出带着童稚的话语中是掷地铿锵的坚定决心。说者动情,听者耸容。语文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了。)

  2、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3、同学们,在结束本课之前,我还想告诉大家一点,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多媒体展示补充日军头目的最后下场的信息)

  (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知识、信息的拓展、延伸上。“善恶到头自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卢沟桥事变的挑衅者头目到头来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补充这一点除了让学生在愤慨之余大快人心之外,也激发了学生向善除恶的自觉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中的。)

  4、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了。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放飞和平鸽,播放蒋雨莲的《和平友爱永在我们心中》)

  (曲终谙情情未了。通过一堂课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已进入了高潮,特别是学生对日寇的憎恨之情已然溢于言表,可是如果就这样的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或是让学生带着仇恨离开语文课堂,那便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背道而弛了。在学生年幼的心里,显然是无法分清正确对待日军的侵略行为与对待现在的日本国的态度应该有什么不同的问题的。所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不失时机的诱导学生关注另一个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的命题——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比较起仇恨战争来,维护和平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我想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必要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引领。)

  四、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卢沟桥教案4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齐读课题

  2、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

  3、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二、检查预习

  1、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预习导航2按时间加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一节: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出示第一节

  ●蚕食

  (1)什么意思?(就是说日本要把我们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点吃光。)(这是个比喻的说法。)

  (2)出示图片,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蚕食着我国的领土,从1931年“9.18”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从东北三省到华北地区,遭受着日军铁蹄的践踏。

  ●咽喉要道

  (1)什么意思?(本来是人体的器官,关系到人的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里,你能看出卢沟桥的重要?

  (出示句子:至1937年上半年,……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3)(图)是的,卢沟桥沦陷,北平就是当时的北京、天津都会失守,战争的烽火将燃遍神州,生灵涂炭!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的是民族存亡的忧思,请同学们读好这句话。

  四、研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1、交流:请同学们看看故事开头2-3自然段,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日军:

  (1)蓄谋已久是什么意思?这代指什么?

  (2)从哪些细节你看出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敌人蓄谋已久的阴谋?交流【预习导航】题3。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守军:

  a.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不严词拒绝行吗?(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总结: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2、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侵略,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出示4、5节你们勾画了哪些词句?

  a.“早有防备……,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b.“英勇的中国守……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

  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平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

  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D.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3、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疯狂扑来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两面夹击……

  4、总结场面描写

  刚才大家抓住了特定的.时间里,我军与敌军交战时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像这样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

  a. 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要交代场面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 描写场面既要有对场面的总体描写,还要在此基础上有具体描写。比如日军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文章第二节中哪里是总体描写,哪里是具体描写?

  c.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内好内容先后顺序。文章第四节写第二天凌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是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的?

  d. 场面描述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五、作业

  仿照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个场面:劳动、比赛、课件活动、辩论等。

卢沟桥教案5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蹦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2币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有的……有的……”的句式结构,并积累语言知识;

  3蔽蚨粒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敝傅急乘校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卢沟桥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前提测评:

  1、听写词语。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衅驻扎

  2、被几个歇后语。

  导学达标:

  一、学习2、3自然段。

  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二、。

  达标测评: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卢沟桥教案7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教案8

  教学任务

  1.激发自读意识,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指名读文,回顾全文内容。

  2.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二、析疑定向,自读探索

  (一)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归纳析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

  (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4)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评析]虽然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层次段落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回忆分段情况、理清文章脉络还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了《大纲》要求———从整体入手。

  (二)自读解疑

  1.激发自读兴趣:亲自耕耘,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思考,解开心中的疑团。

  2.生自读课文。想想看,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阅读哪些段落来领悟呢?(第一、二段)

  3.读后,学生说出卢沟桥狮子的特点: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部分深化,读中寻解

  1.指名读第一段,找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数不清)

  2.卢沟桥是一座怎样的桥?相机理解“联拱桥”。

  3.出示投影,指导看全景图。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评析]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进行梳理归纳,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新思想。

  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有498只。这些狮子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刚才我们是通过读课文找中心词句,认真观察图并说图意来学习这一段的。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

  [评析]及时小结学法,注重语文学法指导,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学。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并用“———”划出写狮子大小的词句,用“”划出写狮子形状的词句。

  5.讨论、交流:

  (1)找中心句。(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文中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中心的?(从卢沟桥狮子的大小和形状这两方面来说明的。)

  (2)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大小的句子,说说怎样有意思。

  (3)指名读描写卢沟桥狮子形状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形状的狮子?为什么?

  (4)这些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形状,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朝气、富有生命力的狮子。下面请五位同学依次朗读这几句,大家用心体会这些狮子形状的变化以及每种形状的情趣。

  (5)同学们从以上五种不同的形状中,体会出了每种形状都很有意思。卢沟桥的狮子是不是只有这些形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6)投影:卢沟桥的狮子局部图。指导看图,展开想象,说说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状。

  [评析]这段的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起再分述。根据这一特点设计自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议论,理解中心句的意思和作用,并找出围绕中心句展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了全段的内容和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6.引读。师:这些狮子真有意思———生:它们有大有小。师:大的———生:大的……小的……师:它们的形状———生:各不相同。师:有的———生:蹲坐……师:有的———生:低着……师:有的`小狮子———生:偎依……师:有的小狮子———生:藏在……师:还有的小狮子———生:大概……

  7.小结过渡:通过读课文,大家弄明白第一个问题了吗?(明白)。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成为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而且这座桥还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呢!为什么呢?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又该读哪段来领悟呢?(第三段)

  8.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9.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机理解“挑衅”这个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因此,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0.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后评议。(要读出憎恨日军,牢记这段历史的感情。)

  11.全班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段。

  [评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据文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不仅找出“是什么”,而且理解“为什么”,给学生以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展开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生动鲜明的画面,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整体优化,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熟读第二自然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评析]通过学生的朗读,了解历史,启迪他们的心灵,并进行思想教育。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形象。

  〔总评:本“教学设计”运用“质疑———析疑———解疑”的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将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朗读训练、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教学有的放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图文紧密结合这一“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说图意,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言的理解和积累结合起来;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卢沟桥教案9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

  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肖"。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 米"四个句子。

  1.全文的层次:

  (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

  (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

  (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语文三年级下册“卢沟桥”教学教案》摘要: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

卢沟桥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一课时

  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的第1、2、3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预习:1、熟读生字。

  2、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准备:小黑板——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教学过程:

  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在哪见过石狮子?那些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生回答。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卢沟桥看一看,那里有众多的石狮子,非常有意思。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用小黑板上的生字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检查下面的字音:

  甚、柱、筑:声母都是卷舌音;

  厘、卢、联:声母都是边音“l”

  概:读“ɡài”,不要读成“kài”

  4、读词语: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难忘

  5、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读后指句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从这段的介绍中你对卢沟桥有什么了解?

  2、指名生回答。

  3、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卢沟桥的狮子多得难以数清?

  4、指句回答。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有意思?作者是怎么描写出来的?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想读一读、想一想,再想象一下。

  3、集体交流。

  (1)议一议:这段描写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可抓住下列词语引导:长吼、专心听、偎依、熟睡、做游戏,说说你想象到什么情景?

  (2)比较“有的……有的……”这一组句子前后半句有什么异同。

  (3)教师相机引导:这段文字先讲所看到的样子,再讲所想象到的。

  (4)当你看到狮子的样子时,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是怎样的?

  师:正因为作者给不动的石狮注入了动作与情感,使它活起来了。由此可知,写作时,我们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的写成动的,把无生命的写成有生命的,这样文章才生动形象。

  4、演一演: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总结出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3、指名回答,结合第2自然段理解“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2、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3、课内拓展。

  教学准备:小黑板

  预习:收集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或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狮子“大小不一”,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狮子“形态各异”?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谁能把它讲出来?

  (1)收集资料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

  师相机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课文,课内拓展

  1、读了课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2、课内拓展: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中的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姿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想象到的写下来。

  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字形。

  (1)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

  (2)集中指导:

  “拱、柱、淘、忘”都可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

  “卢、异、建”可以分别与熟字“户、导、律”区别字形来识记。

  2、指导书写。

  (1)生各自观察这些字在书写时哪些部件、哪些笔画容易写错,怎样写这些字才美观?

  (2)集中指导。

  有大有小

  卢沟桥的狮子有的……有的……大小不一

  有的……有的……形态各异

  还有的……

卢沟桥教案11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

  猝不及防抱头鼠窜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条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学生提问:"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媒体导入:播放"九一八"事变故事片断,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挑衅烽火妄图伪军咽喉凌晨歼灭狼狈震耳欲聋

  哭爹喊娘众寡悬殊

  硝烟呐喊慰劳序幕万籁俱寂全副武装恼羞成怒蓄谋已久

  严词拒绝同仇敌忾人仰马翻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生死存亡夜以继日如火如荼

  指名读词语,重点读准:呐、妄

  2、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理解部分字词:万籁俱寂挑衅众寡悬殊猝不及防抱头鼠窜

  震耳欲聋同仇敌忾夜以继日恼羞成怒如火如荼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讲读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第一段,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质疑。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出示卢沟桥地图等资源。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3)这一段写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一、二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第二课时

  本节课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回答。

  2、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3、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一)学习第4、5节:

  1、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2、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3、"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补充习题》三、四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

  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卢沟桥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军我军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陈秋丽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严词拒绝人仰马翻同仇敌忾抱头鼠窜两面夹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无理)

  (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

  (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

  (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

  (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

  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

  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

  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师出示)

  时间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大声喝问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首先开火立即还击

  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习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

  (3)交流:

  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师评)

  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

  (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敌军我军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吼叫同仇敌忾

  疯狂扑来哭爹喊娘奋起还击

  狼狈而逃举起冒着冲出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手握腰佩

  抱头鼠窜悄悄进发齐声呐喊

  (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

  (二)学习6-8自然段

  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

  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平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三、作业

  1、正因为他们的团结一致,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2、完成补充习题第五大题。

  课前思考:薄雪芳借鉴处: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三)指导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

  修改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蔡老师的设计的基础上,将“导入”环节写的详细些。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和七十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那段震惊世界的历史有关,边板书边说:卢沟桥烽火

  2.齐读课题

  3.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4.师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5.语言引入: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事实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卢沟桥烽火。

  借鉴处:王琴

  (一)导入读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形势怎样呢?指说。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节。

  过渡:在这样的形势下,卢沟桥烽火点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时间)

  1、请大家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句,并作好批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交流:

  第一处:(第2、3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的敌人。

  理解“挑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的挑衅行为?

  如果让你来复述,你会怎么讲?(出示关键词:偷偷地、摸来、气势汹汹、蓄谋已久、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退守供学生选用)

  第二处:第4自然段。(第二天凌晨)

  (1)继续交流。

  (2)你可以讲讲大刀队员们的英勇吗?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人仰马翻、“哇哇”吼叫、疯狂扑来、冒着、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词语供参考。第三处:当天晚上敌军全部被歼。

  按时间顺序,条理非常清晰。我的设想:导入部分: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4.解题:“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卢沟桥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教具准备】

  PPT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书写“燕”;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读出感情色彩,适当复习词义

  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 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1、指名读或齐读,马可波罗是怎样称赞它的?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理解:最好的,独一无二,美的奇观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

  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

  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1、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

  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0、感受到了桥的科学和美观,看到了这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你想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卢沟桥以它的科学的设计和美观的造型闻名于世,同时,又因为“卢沟桥事变”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历史意义。其实关于卢沟桥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卢沟桥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卢沟桥和它的历史,相信你们一定有更大的发现。同时希望你们能运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建筑物,注意要抓住建筑的特点。

  板书设计:

  卢 沟 桥

  设计科学 完好无损

  千姿百态

  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

  栩栩如生

卢沟桥教案14

  一、说教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内容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计划用三个课时来进行教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如下: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着历史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目标中的第1、2点为教学重点,第3点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和结合学生的实际,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叙说”“体验感悟”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既能读好课文,又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我先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了那些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先让学生读教学内容:第2---5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的说中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

  2、教师提出问题:日寇引发“卢沟桥事变”是什么行为?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以此问来让学生认清日寇的罪行。

  3、日寇在战斗中的表现怎样?我军的表现又是怎样?引出学生对我军英勇战斗的崇敬之情。

  4、中国军队“悄悄进发”与日军“偷偷摸来”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5、再次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三)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

  1、学生默读要讲述的内容,这是为了学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讲述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讲述好事情的经过打下基础。

  3、教师点评、指导。

  五、总结教学内容,扩展延伸

  学完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这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卢沟桥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

  7、7”事变的资料。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艺术班由老师查找)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其中重点写的是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点是写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

  (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重点段)第三段:

  (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别人补充后一部分。)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4、通过看图和学习你都联想到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有的:蹲坐长吼有的:低头听有的:偎依熟睡有的:藏游戏有的:按淘气(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发散练习: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4)通过看图和学习我们明白卢沟桥的修建是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所以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通俗点说就是没事找事。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卢沟桥教案】相关文章: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03-03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03-02

《卢沟桥烽火》教案02-25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9篇03-30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15篇)03-04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15篇03-03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