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10:50:37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能在课文中正确认读“做、操、令、公”会按笔顺正确描摹“令、公”两个字。

  2 复习韵母ao、ou、iu,会拼读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zǎo、cāo、kǒu、gǒu、māo,能看图拼读音节短句。

  3 能正确朗读儿歌,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重点和难点

  1 能正确拼读带有韵母ao、ou、iu的音节,读准平舌音:做、早、操。

  2 图拼读音节短句。

  重点和难点

  1 能正确拼读带有声母zh、ch、sh的音节,读准翘舌音。

  2能初步区分平翘舌音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我们天天上学以后就要做早操,你觉得做操有哪些好处呢?

  2 揭示课题:29 做早操

  3 出示音节zuò、zǎo、cāo,

  (1)自由拼读:谁会拼?反馈。

  (2)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平舌音)

  4 学习生字:做、操,交流记字的方法

  除了做操,还可做什么?

  你会做什么操?

  5 齐读课题。

  说明:

  “zuò”不是本课新学的音节,而“做”是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正好通过复习,巩固这个三拼音的音节,还可借助它学习生字“做”。由于谈话中已经引出了“早操”,所以“zǎo、cāo”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发挥学生的潜力;再让学生在拼读中主动发现这三个音节都是平舌音,更有利于正音和巩固。

  二 听录音,学习儿歌。

  1 听课文录音,说说谁做早操?

  (1) 引出:花鹿姐姐、小狗、小猫、小白兔、小公鸡,出示动物图片。

  (2) 学习生字:公 说说在哪里看到过“公”?(公共厕所、公用电话、公共汽车等)

  2 再听录音:他们是怎么做早操的?

  (1) 学生交流。

  (2) 学习生字:令

  3 区别“公、令”的字形:这两个字很像,有什么不一样,你怎么记住它们?

  公——八字头,撇折,点,共四笔;

  令——人字头,点,横撇,点,共五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借生日。认识2个偏旁"饣、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日歌》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放生日歌曲,提问: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出示课题18、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你想读哪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认识两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妈妈说自己把生日给忘了,妈妈真得是忘了吗?(小云的妈妈并非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

  4、指导朗读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四、学习三、四自然

  1、指名接读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白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了关心妈妈,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

  3、指导朗读

  最后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借生日》。

  五、全文朗读

  1、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读,同学与同学读

  2、配《生日歌》读

  六、扩展活动

  亲手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正、怎、饭、拿"等字的读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办法来记忆

  指导写字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长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蹭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⑴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2、分小组比赛

  3、每组选出代表,全班比赛

  四、想象故事的结尾

  1、请同学们编出故事的结尾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讲评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

  齐读第3节

  3、过渡:文章哪一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

  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

  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

  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

  过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段

  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哪几类兵马俑?

  过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

  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

  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四、小结:听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3、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4、出示填空: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 );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

  朗读第四段

  2、提问:学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

  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解兵马俑。

  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12-11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

小学教案语文03-05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31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