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时间:2023-03-11 10:00:21 教案 我要投稿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xx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变化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变化。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高低情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变化情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导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使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课后请欣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3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4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xx年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 (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问:就这样一合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①标题;②实线和虚线;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镇江和青岛区别图例”。

  (3)出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

  6、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班内交流,

  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

  (必要时,还需计算一下)

  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7、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你觉得这样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板书)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折线统计图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xx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xx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xxxx—xx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折线统计图教案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着重引导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讨论: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变化情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根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伸

  1、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情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交流。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情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教师参与。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对照表(略)。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xx~xx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xx—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最高,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美观。

  教学重点:

  明确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48页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3.向日葵的高度变化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4.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说明] :以向日葵的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引入,请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由统计表引出折线统计图,指导学生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新知

  1.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1)思考:

  ①横轴上表示什么?

  ②纵轴上表示什么?

  ③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

  (2)提示:为了清晰地看出向日葵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

  (3)小组讨论后完成。

  (4)集体交流。

  2.评价折线统计图

  (1)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集体评价

  (2)讨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3)相互评价并且修正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尝试画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在评价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应该正确、合理、简明和美观。而评价以后的进一步修正则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

  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学生介绍各自的制作方法。

  (3)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画法比较合理?

  为什么?

  [说明] :在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之后,尝试独立完成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亲历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巩固练习和相互评价中进一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以及和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和美观。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第二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变化,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反思:学生思维的僵化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问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小胖是气象爱好者,他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

  2.课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问题2:这是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到的折线图?

  问题3:纵轴表示什么?

  问题4: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几℃?

  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题1: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补充: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问题2:气温是从几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

  问题3: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4: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5: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

  问题6:这天有几个小时气温超过9℃?

  3.除了以上这些,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

  问题7: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 早春、晚秋

  4.折线统计图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

  [说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

  模仿刚才的分析,试着分析这份统计图(先小组讨论):

  (1)统计内容:xx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

  (2)统计图类型:折线统计图

  (3)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说明]: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两天的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

  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1-17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30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21

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15篇)03-30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12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2-28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06-10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