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走进小学》教案

《走进小学》教案

时间:2023-03-10 16:35: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小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进小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进小学》教案

《走进小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社区的大致位置。

  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2、难点:每个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

  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某个社区的示意图图例。

  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和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

  空白的社区区域图。

  2、学生准备:考察所在的社区,走访社区干部、社区老人。

  查找《地名志》。

  社区设施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画示意图

  1、了解社区有的一些配套设施。(教师出示示意图)

  “这是一个社区的示意图,你能看明白吗?你能根据这张图画告诉我们这个社区都有些什么地方吗?”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列举:学校、居住楼、公园等等)

  2、学习画示意图的方法

  “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画一张咱们社区的示意图。”

  (1)先确定社区的大致范围。

  (2)画出社区里的小路。

  (3)用不同的颜色,按一定的比例画出社区内主要建筑的位置。

  (4)先在图上标示,再在旁边注出单位建筑等名称。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同社区的同学交流

  “咱们很多同学都是住在同一个社区里的,现在请你们拿着自己的示意图和他们交流交流,看看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学生交流,教师选出每组优秀的作品。)

  5、请画的好的同学将示意图展示

  (1)展示“请你现在充当一名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社区。”

  (2)点评“你能说说这位同学的示意图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哪些地方是还需要改进的,怎么改吗?”

  6、小结

  “同学们都画的很好,课后你们可以拿着示意图,与社区中的示意图比对一下,把你的图画的更完美一些。”

  二、了解身边的人

  1、教师举例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对咱们的社区有很多的贡献,即便是社区中的一位普通居民,也在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老师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述一个对社区有贡献的人的事情,比如:社区干部等。)

  2、学生说说

  “下面请你说说你了解到的对社区有贡献的人。”

  3、谈谈体会

  “当你了解了这些人,同时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可以适当地交流之后在做回答)

  三、总结

  “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应该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哪怕只是捡起一张废纸。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不应恶小而为之,不应善小而不为’,社区是我家,我爱我家,人人有责。”

  四、课后作业

  1、了解社区的历史遗迹。

  2、设计你心目中的社区。

《走进小学》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的作品,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著作人物角色性格分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各种版本的书籍、影视作品脍炙人口。书中给人印象最深、最受小朋友喜爱的角色要数齐天大圣——孙悟空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亲近母语》第五卷第八单元的内容。本组三篇文章,是从《西游记》一书中节选的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孙悟空这个人物的特点。篇名分别是《大闹天宫》、《如来斗法》和《大战红孩儿》。

  二、 学生分析

  3年级学生对于《西游记》的故事是比较熟悉而且感兴趣的,但对于《亲近母语》中节选的白话文较难读懂、难读出味道,阅读兴趣不浓。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创设谈话氛围,激活学生阅读欲望,进入一定情境并产生一定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谈话交流及选文的阅读,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2、指导阅读本组三个小故事,了解孙悟空的主要特点,初步学会评析书中人物。

  四、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本设计着力于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深入阅读时能兴趣盎然,能围绕孙悟空着一人物性格多元性的特征展开讨论,产生有创意的阅读,激发起再次阅读的兴趣。

  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的`《西游记》读本

  六、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播放乐曲《猴哥》,带入情境:会唱的一起唱。

  2、导入:“猴哥”指的是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名著《西游记》,和孙悟空交上好朋友。

  3、整体感知:你喜欢孙悟空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孙悟空的小故事?

  4、激发兴趣:看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不少人是“悟空迷”。现在,老师想来考一考你们。(课件出示:考考你)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

  (2)“一幅毛脸雷公嘴,火眼金睛;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上天入地。”此人是谁?

  (3)你知道孙悟空还有哪些名字吗?(齐天大圣、猴哥、美猴王、弼马瘟、孙行者……)

  5、小结:你们知道得真多!怎么知道的?要想详细了解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就要来认真读书。

  (二)精读故事,评析人物。

  1、《西游记》一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排除种种艰难险阻去西天?

  6、小结:同学们心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聪明、乐观,善于动脑,武艺高强,遇见不平,拔棒相助。但是他性格急躁,容易冲动,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角色。

  (三)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1、他不怕天,不怕地,敢大闹天宫,敢与如来斗法,但他却怕师傅的紧箍咒,这又是为什么?紧箍咒怎么到了孙猴子的头上?去读《西游记》吧!

  2、《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发行了多种版本,有连环画版、注音版、青少版以及我们今天阅读的白话文版,你们喜欢那种就读哪种。相信你们读后会有更多独特感受!

《走进小学》教案3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2、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是爱护学习用品。

  3、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4、体会我们已经长大,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逻辑狗板、卡片3234-5

  活动过程:

  一、聊聊同学、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同学”字样:什么是同学?你有几个同学?你最要好的同学是谁?

  小结:在你们身边有你最要好的同学、有你觉得最有趣的同学、同学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生活、学习,有了很深的感情。

  二、记忆游戏,引发认识新同学的愿望

  1、交流已有经验

  到了小学,你会认识许多新同学。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认识新同学呢?

  小结:先了解你的新同学,比如用心记住新同学的名字,记住他们的特点,然后再主动和他交流,这样他就会愿意和你做朋友了。

  2、游戏:认识新同学

  (1)出示图片,这里有好多新同学

  有几个新同学?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吗?

  小结:把新同学的长相特点和名字联系起来,会记得更牢。

  (2)老师给大家安排了座位,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位置?

  小结:可以按照左右前面方向记、可以先记住一个人的位置,再记住其他人在这个人的什么位置……

  3、幼儿操作卡片。

  4、验证、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座位?

  小结:当你想要认识新同学,先要了解他,然后和他多交流,就能做朋友了。

  主题反思:

  《走进小学》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走进小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启动写字板,认识写字板的基本界面。

  2、学会用智能ABC输入中文。

  3、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并保存。

  教学任务:

  在写字板中录入文章。

  教学重点:

  认识写字板的界面,能输入文章。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写字板”是Windows中重要的`文字处理工具,它可以进行文字的输入、修改、修饰等,还可以用它写信、做作文、制作贺卡等。

  二、走进“写字板”

  用鼠标单击[开始],依次打开[程序]、[附件],单击[写字板],就可以进入“写字板”。

  认识“写字板”窗口:

  1、工具栏:输入文章时,各种工具可派大用场。

  2、格式栏: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美观。

  3、书写区:你可以在这儿随意写字。

  三、进入和退出汉字输入状态

  1、进入汉字输入状态

  单击En按钮,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现在。你就可以在写字板中写文章了。

  2、临时回到英文状态

  在输入中文的过程中,如果临时需要输入英文,可以不退出中文输入法,临时回到英文状态。

  教你一招:按Ctrl+Shift键就可以改变输入法,

  也可以用Ctrl+ 键快捷地进行中英文输入状态的切换。

  鼠标单击智能ABC输入法工具栏上的AC,这个按钮就会变成A,表示转到英文输入状态了。要回到中文状态,只要单击A按钮就可以了。

  3、退出汉字输入状态

  单击任务栏右边的输入法按钮AC,选择[英杰语],就可以回到英文输入状态了。

  四、保存你的文件

  在电脑中,一篇文章、一幅图画、一段音乐都是一个文件。编辑文章时要随时保存自己的文件。

  1、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2、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的名字海报。

  3、单击保存,将输入的文件储存起来。

  练习:

  在“写字板”上输入一部分海报内容并保存到文件夹中。

《走进小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和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积极向往小学生活,萌发要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事先先联系大荆小学谈妥有关事项。

  活动地点:

  大荆镇第一小学。

  活动过程:

  1、幼儿从幼儿园走到大荆小学,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过马路不要东张西望,做个守纪律的'好儿童。

  2、幼儿进入大荆小学,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如:(1)在参观过程重要仔细看,不离开队伍。

  (2)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

  (3)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3、带幼儿参观学校的环境:认识与了解教室、操场、厕所、图书室的具体位置,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4、参观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让幼儿对小学生该怎样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愿望。

  5、与小学的老师、哥哥姐姐们告别,安全回到幼儿园。

  延伸活动:

  1、表达与交流:

  (1)你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

  (2)该怎样做个小学生。

  2、表达与创造把自己在小学里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走进小学》教案6

  设计意图: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有关航天工程的知识,应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技能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能力获得多元发展,同时通过研究成果展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如何在幻灯片中实现超级链接,实际上,在幻灯片中实现超级链接还有其它的方法,比如:在“动作设置”里也可以实现超级链接的功能,大家下去以后可以再试一试。同时,大家对航天工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相信,随着20xx年神舟七号的发射,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的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凸显对学生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的'培养。

  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教学本教学内容时,恰逢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发射成功,我抓住这一时机,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航天工程感兴趣的内容,准备了相关素材资源。如:《中国飞天梦》专题片和航天工程网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收集资料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研究成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关注我国人民生活中大事的意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二、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体验超级链接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之前,我总是担心学生不能探究出超级链接的方法,学生探究方法这一环节用时过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设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寻找已经探究出方法的同学,进行操作演示,带动不会操作的同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的操作遇到了困难,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给足学生探究时间,探讨超级链接的方法时首先从有困难的学生入手,让学生共同讨论出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后面的应用环节反而水到渠成。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研究航天工程的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方便同学们收集资料,我专门设计了有关航天工程的专题网站,其内容相当丰富,这样学生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学生研究航天员太空生活;有的学生研究航天旅游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研究宇航服方面的内容……。这样较好地解决信息技术课两难的问题,既让学生掌握技能目标,又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四、我在教学中也有遗憾之处。比如:我在处理学生探索超级链接的操作方法这一环节时,部分能力强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的一些发现:如可以直接通过复制文件路径地址的方法进行链接文件,还可以链接网站或电子邮箱地址等,而我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并进行了鼓励,但没有就势引导学生去思考。

《走进小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与人交谈的礼仪,懂得如何围绕主题与他人交流,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能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记者采访的视频)看完这段采访视频,大家认为采访需要注意哪些技巧?(要有礼貌;提出有用的问题;认真听别人说完;提出新的问题,并耐心等待别人回答。)嗯,看来大家都明白了!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一回小记者,不过,我们不是去采访同学,而是去采访我们的父母、邻居等大人,采访的主题就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个人展示,明确交际要求。

  老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介绍自己采访所用的“问题清单”,说说采访内容。如果其他同学认为他的采访内容符合主题,而且对其采访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请鼓掌表示支持。如果听完以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大胆举手提问。

  2.评价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1)鼓励上台展示的同学,大方表达,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采访内容。

  (2)请同学说一说支持的理由。

  (3)在评价交流中进一步肯定采访的重点: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更多的问题。

  (4)思考总结。

  小结:最好给大家介绍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要只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三、规范语言,有序表达。

  1.回顾教科书提供的信息,明确采访时的.技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不明白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适当追问。

  2.照顾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句式辅助。

  四、模拟演练。

  1.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了问题清单,请以老师为采访对象,来模拟一下采访的情景吧!

  生:老师您好!请问您小时候在哪里上小学?

  师:××学校。

  生:那您最喜欢哪个学科呢?

  师:我最喜欢的学科是××。

  生:为什么呢?

  师:因为这个学科的老师很和蔼,上课很有趣。有一次……(老师讲起小时候的故事来)

  生记录。

  2.现在,大家了解采访的流程了吗?(了解了)刚刚老师所说的信息,大家有没有记录呢?(有)那么,对于老师所说的童年记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自由模拟练习。

  五、小结。

  想要了解别人的故事,就必须先了解与人交流和倾听故事的技巧。作为小记者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也是一名倾听者。大家今天回家之后,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家里其他长辈吧!记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认真倾听

  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走进小学》教案8

  主题目标:

  1、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尝试学做一名小学生。

  2、大胆表述内心的想法,为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3、能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起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

  主题内容:

  语言活动:

  好担心、快睡吧,小田鼠、慌慌张张的莎莎、着急的豆豆。

  社会活动:

  小学什么样、总是迟到的嘟嘟、鹅太太洗澡、我的计划表、一半先生一半太太。

  科学活动:

  小小文具店、上学路线、时针分针走的准、图形宝宝找家。

  艺术活动:

  一样不一样、书包、上学路上、快快起床、小机灵的歌、聪明孩子笨老狼、机器人小学生、小学生快乐的一天。

  健康活动:

  一棒接一棒。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每天坚持发筷子、拿拖鞋,到商店购买小商品,洗澡前自己准备自己的物品等),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双休日督促孩子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3、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纸棒,用于活动《一棒接一棒》。

  4、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孩子”章,用于鼓励幼儿在家自己整理书包物品、按时作息、独立完成任务等良好行为。

  主题环境:

  1、创设“小学什么样”专栏,引导幼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萌发参观小学的愿望。

  2、创设“小小文具店”专栏,供幼儿认识各类文具与用途。

  3、创设“书包”专栏,让幼儿观察书包的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书包的`外形和图案。

  4、创设“我眼中的小学”作品墙,将幼儿作品张贴在作品墙上,供幼儿欣赏、评价。

  区域环境创设:

  1、角色区:提供角色头饰及相关的背景材料,幼儿可自己布置场景,进行表演。

  2、益智区:提供自制的时钟及一天活动内容的小图,引导幼儿将时间与活动内容进行匹配。

  3、科学区: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4、美工区:提供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4页《我眼中的小学》,彩色画笔,萌发参观小学的愿望。

  活动反思与建议

  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备课要重视“备幼儿”,而非单纯的“备教材”,只有立足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现状,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案。这要求教师学会走进幼儿、读懂幼儿,从幼儿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幼儿发展中把握“教”。为此,我们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帮助教师解决集体备课中的实际困难。

《走进小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课时安排

  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_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当时有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5)认识沉湎网络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网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工:

  组长:叶青

  调查统计:楚雪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何阳

  走访家长:姚凡李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刚

  时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走进小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

  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和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貌,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些地貌的名称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展示相应地貌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地貌,这些地貌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有条件的话,展示实物地形图;若没有,则可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

  三、学习地形图。

  这个凹凸不平,色彩缤纷的地图就是地形图了。

  地形图有什么用呢(学生举手发言。)对了,地形图能够帮我们清楚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貌。那怎样来判断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怎样来阅读地形图呢

  学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四、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生活习惯与当地地貌的关系。

  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以小组的名义发言。

  五、教师。

《走进小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愿望。

  2、能大胆访问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并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活动准备

  1、先与拟参观的小x系,请小学做好相应准备。

  2、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有初步印象。

  3、事先请家长帮助把幼儿提出的有关小学的问题记录下来,夹在“问题树”上。

  4、幼儿自备便于携带的小本子和笔。

  5、有条件的壳携带数码相机或录像机。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准备:

  (1)观看教师教学资源《走进小学》,对小学形成初步印象。

  (2)向幼儿介绍要参观的小学名称及具体地点。

  (3)引导幼儿观察“问题树”,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引发幼儿有目的的参观小学。

  (4)提出参观的注意事项。请幼儿参观时,注意观察,寻找问题的答案。提示幼儿注意安静参观,小声讲话,以免影响哥哥姐姐上课;同时注意安全。

  2、参观学校。

  (1)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小学升旗仪式与幼儿园的不同。

  (2)学校老师以欢迎的语气带领幼儿分别参观学校的整体环境,如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大队部、操场、厕所、饮水处等,了解他们的功能,并比较和幼儿园的不同。

  如生活方面:男女厕所在哪里?怎样区别?

  学习方面: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摆放?讲台有什么作用?

  娱乐方面:操场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

  教师提醒幼儿回忆自己的问题,鼓励幼儿向小学老师提问。

  (3)幼儿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感受学习的氛围。如“小学生的课桌上摆什么东西?小学生上课怎样回答问题?”。

  (4)课后观察小学生课间10分钟,提醒幼儿记清楚课间哥哥姐姐都做了那些事。

  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请小学生带幼儿活动。幼儿可向他们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小学生回答。

  3、回园组织幼儿谈话。

  (1)请幼儿结合自己小本子的记录,自由发言,说一说对学校的印象。

  (2)按参观顺序回忆看到的内容,说一说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引导幼儿观看参观小学时的照片或录像。

  (3)引导幼儿回忆“好担心”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担心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解决了吗?还有哪些担心的问题?引导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

  (4)小任务:请幼儿把已解决的问题答案,还想了解的问题,以及自己向家长或邻居家的哥哥姐姐搜集的关于学校的资料等画下来,夹在“问题树”上,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学习幼儿学习资源6第4至5页,说说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

《走进小学》教案12

  一、设计意图

  通过与部分幼儿园已毕业的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刚进小学时,遇到很多困难,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适应,出现情绪烦躁、生活学习上过多依赖教师和家长、身体消瘦等各种情况。为了让孩子进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为此我们在毕业班开展幼小衔接的系列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为了给幼儿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学习环境,我们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活动。“中心小学”临近我园,而且我园大部分幼儿毕业后也将会成为中心小学的一员。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在中心小学进行,并充分利用小学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听取校长介绍、参观校园、观看小学生上课、做操,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使幼儿熟悉小学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消除陌生感。同时指导我们在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从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做好进小学的准备,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激发幼儿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2、 通过找出小学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 了解初入小学时会遇到的困难,尝试找出解决的`办法,增强幼儿自信心。

  4、 培养孩子勇于大胆提问,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事先与“江高镇中心小学”联系参观的时间、内容以及当天的活动安排。

  2、 组织大班级的老师集中讨论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具体的安排。

  3、 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初步的认识。

  四、 活动过程

  1、 全级集中:听取小学校长介绍情况

  2、 分班参观:参观校园环境和小学生上课情况

  3、 分班讨论:各班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4、 全级集中:观察小学生课间操

  5、 课间休息:

  6、 分班座谈:与小学生座谈。

  7、 各班向小学生赠送纪念品。

  8、 活动结束

《走进小学》教案13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谓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我们在一次次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读你千遍也不厌的感觉”。而今,当我和我的学生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诠释“她”的美味时,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舒服”感。所以,笔者尝试在语文阅读课后续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引领学生再一次走进这一片“林海”,一睹她的神韵,并结合现实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笔下这一片绿的“真谛”。

  设计理念与构想:

  1、充分挖掘潜藏在教材的内在信息,使课堂学习的信息转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使学生能动地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并开展自由合作、双向交流、集体讨论、书写体会。

  2、通过“游览、观赏、赞叹、联想”等方式对文本的知识进行再造与重构,使原有的的文本内容得以更加丰满,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多元解读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结合网络资源,对教材进行创新和开发,使教材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不断生成丰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参与读写实践的兴趣,掌握实践的方法,培养读、思、写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与读写活动结为一体,做到课内外延伸,学科间融合。

  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学生:

  1、充分阅读《林海》一文

  2、收集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制作大兴安岭的风景幻灯片。

  4、准备抒情的音乐。

  老师:

  1、准备大兴安岭的录相。

  2、有关的大兴安岭水与火的图片及资料。

  活动形式:

  游览、访问、访谈、朗诵、练笔等。

  活动时间: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神奇而又令人向往的《林海》,不仅感受了林的绿、岭的柔、花的美,更体会到了的兴安岭与我们关系是如此密切。对于兴安岭,你还有新的想法与愿望吗?

  生:交流

  (估计学生会提出去大兴安岭游玩或参观)

  二、游林海,观林海

  1、师:老师非常高兴能听到同学们那么多心灵要求,这也是对知识永不满足的追求。接下来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带大家去兴安岭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当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结伴而“行”,也可以单独而“行”,还可以邀上老师作“向导”。

  (播放无声录象)

  生:观录象,自由交流。

  2、师:这次林海之游你总该满意了吧!

  生:发表意见。

  (估计学生有不少意见:如录相的效果、音乐较差,没有作解说等。)

  师:那怎样能使我们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交流。(配乐、加解说词等)

  3、师:那我们就自由组合成小小旅游团,先为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在团内选出一位“导游小姐”为我们作介绍,当然别忘了给自己的旅游团取个响亮的名字。赶快行动吧!

  (重播录象)

  生:自由组成团队,活动。

  师:巡回检查,鼓励。

  4、师:先请——旅游团出发,其他团队成员可以随游,也可以随团作采访。

  生:各小组争先介绍游况。

  5、师:看来我们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们得评一评最导游和最佳记者。

  生:小组评选

  (练笔说明:课后,整理串写导游词。)

  二、赞林海,诵林海

  1、师:欣赏了林海的旖旎风光后,对林海你一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体交流。

  2、师:是呀,走一回林海就会有一份新的真切感受。看,我们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吗?让我们一起倾听老舍先生及那些到过林海的名人大家对林海这一片土地的心声吧!

  生:分小组即兴朗诵《林海》片段及有关大兴安岭的诗歌、散文。

  3、师:听了他们对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许也诗意盎然,心头涌动了吧?

  生:自由表达、畅谈。

  4、师:听了我们一位位小小诗人、小作家的精彩诵读,老师更想高歌一曲。来,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师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岭上》)

  (说明:这里安排诗歌创作的环节。)

  三、赏林海,悟林海

  1、师:欣赏了同学们深情并茂的诵读,享受了激情昂扬的林海之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林海单一的美,而是一种广阔的美,长久的美,立体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们的同学也把这片绿,这种美留在了心底。有请课外采风组成员上台演示他们的林海之作。

  生:电脑操作演示文稿、图片。

  (其他成员观赏、交流)

  2、师:张张精美的图片更验证了大兴安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的内涵,同时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义。真的,她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相信大家更愿意倾听她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说明:这里安排一个给图片配文的环节。)

  四、说林海,道林海

  1、师:掌声欢迎“故事大王”上台。

  生:介绍大兴安岭的由来、传说。

  2、师:对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资料吧!

  生:向全班介绍兴安岭的特产、矿产、面积、林木等。

  3、师: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表达。

  生:同学自由上黑板书写。

  4、师:我们把这份情、这份爱一起分享!

  (生读自己的内容)

  (说明:这是一个根据资料编写解说词的环节。)

  五、忆林海、护林海

  1、师:同学们,从你们的身上,老师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长,变的越来越苍翠,越来越绵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兴安岭却遭遇着一场空前的灾难。

  师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的灾难及损失都是空前的。在这场持续二十七昼夜的大火中,一百零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七十万公顷)地面惨遭火劫,八十五万立方米木场存材被烧,六万多人无家可归,他们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从塔河到古莲的几百公里铁路沿线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台各种设备,总长一千三百四十米的六十七座桥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讯线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长的输电变电线路,三百二十五万公斤粮食,六十一点四万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受灾群众一万零八百零七户,五万六千零九十二人,受伤二百二十六人。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十九分之一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这场大火改变了大兴安岭森林面积居中国之首的历史地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特大灾难。

  (师出示火灾图片)

  2、师:同学们,大兴安岭仅遭此劫吗?

  生:自由交流有关森林乱砍、生态破坏、嫩江水灾等资料。

  3、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

  4、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交流

  5、师:是呀,森林乱砍伐——火灾,生态环境破坏——水灾,这一切的一切,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生:集体研讨。

  6、师:同学们,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因为很多原因在大大减少,大兴安岭林海面积在不断缩小,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在迅速恶化,这一切又怎能不使我们痛苦心、担忧呢?

  也许此刻你的心里有许多的想法,许多的建议,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献计献策。(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等)

  7、师:那我们就在课后把你的想法付诸行动吧?

  (说明:这是一个多元性写作的环节。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点自由发挥写作的才能。如: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

  六、总结活动,升华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林海风光,又一起回顾了大兴安岭水与火的灾难,相信我们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兴安岭”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感受了!

  是呀,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亲切与舒服的,可是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却变得可怕、悲哀,但愿我们能看到永恒的美丽、永恒的亲切、永恒的舒服!

  附:诗歌一首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六、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高高的山岭上唱响。

  我唱你那绵延的绿,

  我唱你那万古的青。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潺潺的流水间唱响。

  我唱你那千山的壮,

  我唱你那万水的长。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阵阵的松涛下唱响。

  我唱你那永恒的美,

  我唱你那满怀的爱。

  附:公益广告五则

  青山是我们的脊梁,绿水是我们的血液。

  ——钱超轶

  爱护一草一木,珍惜一寸一尺。

  ——金萧

  愿细水长流,愿青山常绿。

  ——虞晓

  美是什么?美是一首动人的的歌,一副五彩画,一片永恒的景。

  ——陆志超

  林海,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顾一杰

《走进小学》教案14

  一、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科局《》,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教育内容,推动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结合实际,以奉献爱心为重点,策划开展“学雷锋、送温暖“——走进竹北敬老院学雷锋活动。

  二、活动宗旨

  充分发挥小学生在传播文明、弘扬新风中的先锋作用,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新风,团结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敬老助老志愿活动中去,切实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做到爱老、敬老、为老,在社会上营造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氛围。

  三、活动地点

  竹北敬老院。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日

  五、活动组织

  1.本次活动成员由大队部和部分优秀学生代表、部分党员教师组成,预计人。陈之川老师制订活动方案;

  2.老师与敬老院院长及时协调联系,通报参加人数及活动流程,取得院方支持;

  3.活动当天领取校旗和队旗;

  4.准备节目,以自娱自乐的互动歌曲、舞蹈为主,主要为老人们逗乐;

  5.安全办统计参加的人员、确定集合地点,做好往返路途中的安全规划;

  6.积极宣传,引导学生为老人捐物,奉献爱心。

  7.准备活动所需的相机,陈宇老师负责照相,活动后整理照片;

  六、活动过程

  1.3月日在校门口集合出发,由老师带队,乘车前往;到达敬老院;

  2.分组到老人居所进行打扫卫生等义务劳动;

  3.将带来的水果、蔬菜、蛋糕等礼物送给老人们;

  4.同学们与老人们进行文艺联欢;

  5.集体合影留念;

  6.集合,集体返回学校,不得擅自离队。

  七、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也养成了遵守公共道德、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走进小学》教案15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大班最后一学期的来临,孩子们也越来越接近小学的生活,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学生活还很陌生。在小学里要做些什么?小学上课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想一一找到答案。于是我们通过开展"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活动准备

  1.事先与小学联系参观时间、内容以及当天的活动安排。

  2.幼儿安全教育。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初步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活,消除陌生感。

  3.提高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3日 星期三上午8:00——10:00。

  五、活动对象

  常安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以及平山园区大班幼儿。

  六、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下个学期就要升入小学去读书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小学的哥哥姐姐上课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幼:"想!"师:"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小学部参观一下,但要仔细看看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学生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学习的。

  (二)基本部分

  1.8点各班两位老师组织幼儿排队步行前往小学。

  2.带幼儿参观学校环境:认识与了解教室、操场、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教室、厕所、食堂的具体位置,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3.观看小学生上课

  (1)小学生是怎样准备上课的?(引导幼儿观察桌子的学习用品的.摆放、上课姿势以及举手发言的动作)

  (2)小学生是怎样写作业的?(写作业时的姿势以及认真的态度)

  (3)下课后小学生干什么?(有的自己放松一会,有的回去厕所小便,有的为下一节做准备)

  (4)参观常安镇小学飞天梦科技成果。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回班级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小学,你们觉得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也来用画笔来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小学。

【《走进小学》教案】相关文章:

《走进纽约》 教案02-25

走进美术教案02-28

《走进纽约》教案03-03

走进丽江教案03-08

走进秋天教案03-26

走进抽象艺术教案03-23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03-06

《走进大自然》教案02-26

小班语言走进冬天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