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2-20 14:54:32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1~5各数的写法。

  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王奶奶家看看吧。

  (课件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彩图)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并用相同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观察图画,数数,并动手摆圆片)

  (1)与组内的小朋友交流。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的数量是多少。

  你是用几个圆片表示它的数量的?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看到的事物的数量是多少?

  (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数量,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评价)

  (3)小结。

  同学们摆出的圆片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5。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师:你们能根据老师摆出圆片的'个数,从你们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谁找得正确,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感知数的顺序。

  ①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在哪个数字后面?

  再摆1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顺序。

  ②整体感知1~5的顺序。

  a.出示点子图,你们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动手自己摆。

  b.摆好后教师提问。

  师:5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生:5前面的一个数是4)

  师:2的前面和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几?

  (生: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

  c.同桌间互问互答。

  ③数一数。

  a.让学生从l数到5。

  b.让学生从5数到1。

  3、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运用知识。

  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学生可能说出:我每天上学、放学坐5路公共汽车;我家住2号楼4单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用数学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用数学)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小学数学教案《用数学》。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 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 2: 3+3=6 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 7-2=5 2+5=7 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笔记】:

  左、右

  在 的左边

  在 的左边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握得更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育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比89多1的数是()

  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25 42="">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习,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7

  1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重点难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1、猜数游戏

  老师伸手指学生猜数(前面学习了的数字2、4、0、3、5、1)

  学生活动齐说2、4、0、3、5、1。

  2、给数字排序

  生0、1、2、3、4、5(从小到大)

  生5、4、3、2、1、0(从大到小)

  3、导出6和7,揭示课题

  师你想知道5的后面是谁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活动2【讲授】讲授

  (一)数数

  课件出示39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有桌椅、老师、同学、黑板。

  师追问物体和人的个数。

  生汇报桌子(6)、椅子(7)、老师(1)、同学(6)等。

  3、你是怎样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认数

  同桌互数人物图和点子图。

  (1)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39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2)师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三)数序

  导语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1、师出示计数器,演示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5添1是6)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齐读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巩固数序。

  师直尺的起点是用哪个数字表示只写出0、1、2、3、4、5、( )、( ),你知道( )里填什么(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3、数序。

  (1)师谁能从1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

  (2)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谁和谁是5的相邻数谁和谁是6的相邻数谁是5和7的中间数

  (四)比较大小

  1、出示点子图这几幅点子图可以用数字几表示(5、6、7)

  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学生活动先观察再比较,说发现。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2、完成书40页填空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

  3、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板书56,67,65,76

  (五)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出示金鱼图一共有()缸鱼,左数第7缸有()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缸。

  1、观察40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缸金鱼

  2、先找一找那一缸装了7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缸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六)书写6和7

  1、指导书写数字6。

  (1)学生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

  (2)记住,6的笔顺与0一样,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下到上,所不同的是,它的圆形占的是下边的一半。注意的是6要写得圆滑。

  2、指导书写数字7。

  7像什么(7的字形像镰刀)起笔,在上线的中间靠左一点写横,再接着像写1那样写,注意横要平。

  3、学生练写

  三、巩固拓展

  1、练习43页第1、2、3题。

  2、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3、游戏。

  师生互动举身边不同的物体(粉笔、板擦、书本等),生配合老师举的物体说数字。

  四、全课总结

  5以后再数1个就是6,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9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0

  1教学目标

  在“数学乐园”的游学活动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序数和基数。图形和位置。使学生体验到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有关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对游戏、实践充满兴趣,根据年龄特征,将所学知识藏于活动、游戏中,学生兴趣高,真正在玩中学。

  3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学乐园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游戏,愿意吗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全景图。

  这是数学里最有意思的棋,你们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要先知道什么

  2、说明游戏规则。

  我赢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题,答对了才能停在那里,答错了可要后退一格哟!

  3、师生示范游戏。

  明白了吗想玩吗4、分左右组竞赛开始玩游戏。

  活动一

  复习0~20数的认识

  ①(出示数字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②6﹣4﹦2

  ③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⑥电梯中的号码12表示什么

  ⑦大于4小于10的数有哪些

  ⑧16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⑨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⑩10﹣5﹣5﹦0

  活动二

  送信游戏

  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下面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活动三

  数数

  其实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看,今天,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很多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我们以前过的数的认识的知识,有哪些的呢(用贴花瓣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知识点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2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下知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百以内、甚至更大的数,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数学乐园的花朵会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1

  设计说明

  11~20各数的写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数、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

  数位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时,应把看一看、拨一拨、想一想、写一写结合。先让学生在自己确定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之后,再在计数器上拨数,最后利用数位表写数。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写数时,教师没有必要把11~20各数的写法都教给学生,在教学了一两个数的写法后,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其他的数,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20根小棒 0~20的数字卡片 数位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20根小棒 0~20的数字卡片 数位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在商店里经常会看到许多数,你能读出下面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12元     18元    20元

  2、我要买一支12元的钢笔,我应该怎样付钱才能使售货员不用找钱?(用小棒代替钱摆一摆)

  怎样摆才能使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12呢?(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摆2根小棒)

  3、这里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且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设计意图:把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读数,为教学写数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写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计数器)

  (1)介绍计数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观察后,互相说一说)

  师:从右边起,第一档为“个位”,第二档为“十位”。

  (2)不看计数器,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起第一档是什么位?第二档是什么位?

  (3)结合计数器讲解写数方法。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2、学写11。

  (1)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并回答: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师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1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2)这个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同样的一颗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3)提问: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1)

  (4)填一填。(课件出示)

  十位上的1表示1个(  ),个位上的1表示1个(  )。

  (5)写数。

  提问: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有1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这个数是多少?(11)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

  (1)提问: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

  (2)说出17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在哪一位上写几。7个一呢?

  (3)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

  (4)活动:让三名学生一组合作,一名学生摆小棒,一名学生拨计数器,另一名学生在数位表上记录数据。

  4、学生独立探究20的写法。

  (1)学生独立试写。

  (2)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擦掉0就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具体讲解怎样写出一个数,让学生了解写数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掌握正确写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2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3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4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单元教材分析: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设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分―――提示概念

  师出示各类实物,让学生说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2、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活动

  数一数(出示机器人图画)

  数一数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教学目标:

  1、能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拼出新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拼出自己想要的图形的过程,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与方法。

  3、能评论别人的拼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准备用它们和大家做个游戏。看谁能把积木搭得又稳又高。什么是又稳又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观察想象,拟定策略。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认真思考每种积木怎样摆放才能搭得又稳又高,然后再和同学说一说。

  2、初步操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主,按你们刚才的想法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1)学生活动、动手操作。

  (2)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一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而归纳出:把球放稳很困难。怎样把球放稳?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讨论后明确:要把球放在最上面。

  3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三、操作比较,积累经验

  1、我们怎样做能知道谁搭得最高了?怎样比?

  2、小组合作比较我后,请搭得又稳又高的同学介绍经验。

  3、总结归纳:让积木的平面着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再把球放在最上面。并用上所有的积木。

  四、回顾过程,感知方法

  今天我们共同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15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习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xxx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xxx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习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案07-05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4

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的认识教案03-0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7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8篇03-30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