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反比例教案

反比例教案

时间:2023-02-17 12:58: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反比例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比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反比例教案

反比例教案1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用数据说明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成反比例的量和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复习一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二、练习:

  1、 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2、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3、判断题: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判断各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说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4、印刷厂用6000张纸装订练习本。

  每本的页数

  (1)先填写上表。

  (2)思考每本的.页数与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

  6、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抽象形式巩固反比例意义的题目。学生先思考,根据X和成反比例,确定X和的乘积一定,再根据第一组数据找到X和的乘积,然后利用这个乘积和每组中的已知数据,求出另一数据。

  三、你知道吗?(47页相关知识)

  介绍反比例图像,学生了解反比例关系也能用图像表示。由于理解难度较大,只作了解,不做学习要求。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练习。课上要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正确判断的同时,还要说理清楚。学生对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关系如: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何比例?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的总重量成何比例?判断时会较为困难,说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在补充这些练习时,应该有前瞻性,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然后再进行相关形式的练习,我想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必然有所帮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通过复习,巩固了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反比例的意义”,过渡自然,知识做到了连贯性。然后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通过知识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学生的全面参与,有效地培养了总结、区别、沟通的能力。再加以练习的及时,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反比例教案2

  教学内容

  根据教科书自选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例,培养学生仔细分析、主动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今天,我们进行练习(板书:反比例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②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你知道哪些有关反比例的知识

  板书:意义、字母表示:xy=k(一定)

  二、基本练习

  1.观察下面三个表

  (1)表1中的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哪种量是一定的?每天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表2中的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哪种量是一定的?用去的煤和剩下煤的吨数成比例吗?为什么?

  (3)表3中的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哪种量是一定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判断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2)一筐桃平均分给猴子,猴子的只数和每只猴子分的个数。

  (3)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与总价。

  (4)小刚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5)C=4a

  三、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时行70 km,5时到达。如果要4时到达,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会列式解答吗?试试看。还可以怎么解?(引导学生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2.用比例知识解答

  (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 m2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 m2,要用多少块砖?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指点。

  根据这两道题组织学生讨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是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四、变式提高练习

  按规律填数。

  (1)(1,36),(2,18),(3,12),(4,),(5,)

  (2)15,210,315,4(),()25

  (3)81,27,(),3,1,()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拓展练习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构建一道生活中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的问题,再解决,并与同学交流你构建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比例教案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班男女同学的人数情况?

  (指名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它们的应用。

  预设

  生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如5÷2,可以写成5∶2。

  生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8∶4=24∶12。

  生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生4:配制农药会应用到比的知识;地图上一般都有比例尺。

  ……

  (2)说一说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

  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 ∶ 0.6=1.5

  前项后项比值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3)出示教材83页“回顾与交流”2题。

  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全班交流。

  预设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法算式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比的比号。

  生2:除法算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比的比值。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及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反比例教案4

  教学内容:

  《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正比例关系,预习本节内容。

  教师准备:投影片3张,每张有例题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

  (出示:十二个小方块)

  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

  (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

  每行个数1234612

  行数1264321

  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生:……

  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三、合作自学探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

  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

  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

  生反馈:……

  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

  生:1020=6002030=6003020=600……

  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生:……

  [板书出示: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2、自学例5:

  (1)出示例5:

  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

  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

  生:……

  3、讨论准备题:

  (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2)请你举例说明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四、比较感知特征

  综合例4、例5、准备题的共同点师:比较一下例4、例5和准备题,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互相说说这三个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

  五、引导概括意义

  1、概括反比例意义。

  学生在说相同点时老师边引导边说明。当学生说出三个特征后,教师板书这三个特征。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正比例的意义猜测一下,符合三个特征的二个量叫做成什么量?相互这间成什么关系?

  生:……

  师:请阅读课本第十六页,同桌互相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互相练习……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两种量如果成反比例必须符合哪三个条件?

  生:……

  师:例4、例5和准备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生:……(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纠正)

  师: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

  生:……[板书出示y=k(一定)]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读题、思考)

  师: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

  师:哪位同学说说,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生:因为每天播种的公顷数要用的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案例分析]: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对研究的过程做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提供研究的素材和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反比例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g)与时间x(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in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____,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药物燃烧后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g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in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二、新授:

  例1、小明将一篇240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录入电脑,打印成文。

  (1)如果小明以每分种120字的速度录入,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录入任务?

  (2)录入文字的速度v(字/in)与完成录入的时间t(in)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3)小明希望能在3h内完成录入任务,那么他每分钟至少应录入多少个字?

  例2某自来水公司计划新建一个容积为 的长方形蓄水池。

  (1)蓄水池的底部S 与其深度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蓄水池的深度设计为5,那么蓄水池的底面积应为多少平方米?

  (3)由于绿化以及辅助用地的需要,经过实地测量,蓄水池的长与宽最多只能设计为100和60,那么蓄水池的深度至少达到多少才能满足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堂练习

  1、一定质量的氧气,它的密度 (g/3)是它的体积V( 3) 的反比例函数, 当V=103时,=1.43g/3. (1)求与V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V=23时求氧气的密度.

  2、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nt;/&nt;度,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元至0.75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亿度)与(x-0.4)(元)成反比例,当x=0.65时,=-0.8.

  (1)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少元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 [收益=(实际电价-成本价)×(用电量)]

  3、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点P在BC边上移动(不与点B、C重合),设PA=x,点D到PA的距离DE=.求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四、小结

  五、作业

  30.3——1、2、3

反比例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2)难点: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关键 教师画图中要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模板

  教学方法 激发诱导,探索交流,讲练结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教师画图,学生模仿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学法 学生动手,动眼,动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包含课前检测、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形成性检测、反馈拓展、作业布置)

  内 容 设计意图

  一:课前检测: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k为常数,k0

  (2)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

  二: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0 )的图象与性质,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y=kx+b y=kx

  K0 一、二、三 一、三

  b0 一、三、四

  K0 一、二、四 二、四

  b0 二、三、四

  问题2:对于反比例函数 y=k/x ( k是常数,k 0 ),我们能否象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可以

  问题3:画图象的步骤有哪些呢?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反比例函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反比例函数,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对反比例函数的了解。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属于反比例函数问题,例如,在匀速运动中当路程一定时,且路程不等于零,则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且k不等于0

  生:我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曲线。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关于反比例函数,相信大家还会知道一些,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研究一次函数时研究完解析式后,研究的是函数图象,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生: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了。

  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探讨一下反比例函数图象该怎么画?

  三:探求新知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提问:你能画出 的图象吗?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1) 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议一议

  (1)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

  (3)连接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

  曲线无限接近坐标轴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学生先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而后小组汇报

  做一做

  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学生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想一想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

  相同点:(1)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2)都不与坐标轴相交(3)都是轴对称图形(y=x、y=-x)和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0,0)即坐标原点)

  不同点:第一个图象位于一、三象限;第二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四:归纳与概括

  反比例函数 y = 有下列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

  五:课堂练习

  (1)

  (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是________,过点( ,____),其图象分布在_ __象限;

  六:形成性检测

  (1)已知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ab0,则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3)画 和 的图象

  七:反馈拓展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函数y=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它们的交点坐标.

  八:作业布置

  (1) 作反比例函数y=2/x,y=4/x,y=6/x的图象

  (2) 习题5.2.1

  (3)预习下一节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II

  复习上节主要内容

  (3分钟)

  (5分钟)

  运用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由于初中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经过入学选拔,所以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上面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各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问题可答,从而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利用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学会寻找研究的方向,会提出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所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及研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学生知道如何研究新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2分钟)

  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能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

  在画第一个图象时,教师要在黑板上用三角板一步一步的示范,在重要地方再重点强调,直到整个图象的完成。只有以身示范,同学学习才有样可依,有了正确标准的样板,学生学习也变得容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与严密的.做题步骤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 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在此学生若是回答图象是轴对称图象或者中心对称图象都要予以肯定,这些内容留给学生课下探讨,并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不要放弃。

  (3分钟)

  此时图象由学生仿照第一个在下边自己独立画出,并且监督学生,在有学生画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并使其改正后鼓励。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图象,使学生自己画的图象与黑板对比。

  (5分钟)

  活动效果及注意事项 学生初次作非线性函数的图象,在作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连线必须是光滑的曲线

  (4分钟)

  培养学生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此中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2分钟)

  与新课较接近的简化检测可以再次回顾所学内容,以及内容重点。这类题多为口算或口答,题目简单不过所学内容可以全部体现。

  (5分钟)

  这类练习要求动笔计算或者画图,有一定难度,可以深化所学内容。

  (4分钟)

  此题既是对函数图象画法的复习又是对方程求解的深化。其中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

  (1分钟)

  巩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与检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画图,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从直观感受到分析归纳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归纳类比,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此节课是动手画图,限于器材以及教学设备,图象显示不能用几何画板和投影仪,不过一笔一笔的教学生一个范例,既可给学生思考也可有学习的空间。

  在由图象获取性质的时候有一些不足,以后教课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较快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归纳出要得到的性质和结论。在这节课要多强调光滑曲线以及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画出 的图象

  (1)列表(取值的特殊与有效性)

  x -8 -4 -2 -1 -1/2 1/2 1 2 4 8

  (2)描点(描点的准确)

  (3)连线(注意光滑曲线)

  注:(1)x取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值

  (2)x取值要尽可能多,而且有代表性 三:练习

  (3)连线时用光滑曲线从小到大依次连接

  (4)图象不与坐标轴相交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y =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1)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2) 当 k0 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教案7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性目标

  1.经历对反比 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 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 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 的图象.

  分析 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 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

  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 、(-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 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 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 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 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 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 的图象 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 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 由反比例函 数的定义可知: ,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 由题意, 得 解得 .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 (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 由于反比例函数 (k0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 因为反比例函数 (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 (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 点(1,-2),即当x=1时,y=-2.

  所以 ,k=-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所以 ,

  点A的坐标为 .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 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 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在这个图象上;

  例4 已知函数 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 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 时,y最大值= ;

  当x=-3时,y最小值= .

  所以当-3 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

  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 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因为100=5xy,所以 .

  (2)x0.

  (3)图象如下:

  说明 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 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检测反馈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 ; (2) .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 时,y的值;

  (3)当x取 何值时, ?

  3.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 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 x2,y2),且x1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反比例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2)一堆货物一定,运走的量和剩下的量。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说说什么是正比例。

  师: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反比例。

  2.通过猜想、分析、对比、概括、举例、判断等活动,结合实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认识反比例。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指导自学

  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一个贪婪的财主,拿了一匹上好的布料准备做一顶帽子,到了裁缝店,觉得这样好的布料做一顶帽子似乎浪费了,于是问裁缝:“这匹布可以做两顶帽子吗?”裁缝看了看财主一眼,说:“可以。”财主见他回答得那么爽快,心想,这裁缝肯定是从中占了些什么便宜,于是又问,“那做3顶帽子吗?”裁缝依然很爽快地说:“行!”这时,财主更加疑惑了,嘀咕着:“多好的一匹布啊,那我做4顶可以吗”“行!”裁缝仍然很快地回答。经过一翻的较量后,财主最后问:“那我想做10顶帽子可以吗?”裁缝迟疑了一会,然后打量着财主,慢慢的说:“可以的。”这时财主才放下心来,心想:这匹布料如果只做一顶帽子,那就便宜裁缝了。瞧!这不让我说到10顶了吧。我还真聪明!嘿嘿??

  过了几天,财主到了裁缝店取帽子,结果一看,顿时傻了眼:10顶的帽子小得只能戴在手指头上了!

  学习提示: 独立思考?

  1、“为什么同一匹布,裁缝说做1顶帽子,2顶帽子,10顶都可以呢?”

  2、故事中相关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哪两个是变化的量,怎样变?另一个是什么量?有什么特点?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上述的问题。看书合作学习

  1、把25页例

  2、例3的表格补充完整。

  2、每个表格中有哪些变量?有不变的量吗?分别是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相关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三个数量关系式有相同点吗?是什么?你能把这种变化规律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关系式来表示吗?

  4、你知道什么是反比例吗?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说说自学要求中的内容。

  师归纳: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种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六、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你们还找出类似这样关系的量来吗?”

  学生:要走一段路,速度越慢(快),用的时间就越多(少)运一堆货物,每次运的越多(少),运的次数就越小(多)百米赛跑,路程100米不变,速度和时间是反比例; 排队做操,总人数不变,排队的行数和每行的人数是反比例; 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是反比例。

  七、当堂训练 基础练习

  1、填空

  两种 _____ 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关系。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

  (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4)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5)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6)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7)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提高练习

  1、一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若长是9厘米,则宽是1厘米。请你填写下表,并判断这个长方形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长/cm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板书:反比例

  相关联,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积一定

  xy=k(一定)

反比例教案9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一)比的知识:

  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

  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 )(( ))=( )÷( )(b≠0)教师问:

  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5. 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填空:( )(( ))=( )÷( )=(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四)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1) 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2)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3) 全班同学进行优化, 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反比例(意义、图象、应用)---图形的放缩---比例尺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自然语言 b 列表 c 画图 d 关系式

  2. 举出生活中正、反比例的例子

  3. 完成课本84页巩固与应用

  独立完成,班内交流。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 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3)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4) 一个数与它的倒数。

  五、完成后班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比 比例、应用

  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课时有以下特点:

1、抓住复习起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复习,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2、借助表格的方式来整理复习,更直观地体会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和不同之处。

3、能整合所有的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

反比例教案10

  一、背景分析

  1.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前一课时是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函数的性质蕴涵于概念之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是对其内在规定性的的认识,也是对函数的概念的深化。同时,本节课也是下一节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基础,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和解释问题。

  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传统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仅有一节,新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增加至一章。本节课中的作函数图象的要求在新旧教材中并不一样,旧教材对画图只是一带而过,而新教材中让学生反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下一步性质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学生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是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而且通过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整和,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在旧教材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只是简单观察以后,由老师讲解得到,但是在新教材中注重从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性质结论,从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获取知识过程体验的新课标的精神。

  (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对学情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反比例,但都处于浅显的、肤浅的知识表面,这对于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没有多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节课采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比较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二、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是怎么作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图形?

  生:作一次函数的图象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生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大家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过去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那么同学们想一下,y=4/x是什么函数?

  生:反比例函数。

  师:你们能作出它的图象吗?

  生:可以。

  点评: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为后面的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做好准备。

  二、作图象,试比较

  师:请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并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师:再按照上述方法作y=-4/x的图象。

  (学生动手操作)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对照你们所作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师:讨论结束,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1:它们的图象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生2:y=4/x的图象的两条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内,而y=-4/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布在二、四象限内。

  点评:这里让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细观察,找规律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当k的发值生变化时,函数的图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小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展示图象,让学生观察y=k/x的图象,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值的变化与函数的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们充分讨论)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讨论的结果。

  生:我发现函数图象的变化与k的值有关: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看来大家都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对规律总结的也比较完整,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两个环节的知识点一起总结一下。

  (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2)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一、三象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四象限。

  (3)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如果我们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生:我发现旋转后的.图象与原图象完全重合了,这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师:大家做得很好。那么,如果我们在图象上任取a、b两点,经过这两点分别作轴、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分别为s1、s2,观察两个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题目:

  (1)拖动k,使k变化,观察k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2)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生: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中,不管k值怎么变化,矩形的面积始终不变。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他们分组交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结论主要有学生来发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的精神。

  四、用规律,练一练

  1、课本137页随堂练习1

  生:第一幅图是y=-2/x的图象,因为在这里的k<0,双曲线应在第二、四象限。

  2、下列函数中,其图象唯一、三象限的有哪几个?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的值随的增大而增大的有哪几个?

  (1)y=1/(2x)

  (2)y=0.3/x

  (3)y=10/x

  (4)y=-7/(100x)

  生:其中(1)(2)(3)的图象在一、三象限;(4)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五、想一想,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甲:我今天知道了怎样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生乙:我今天知道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生丙:我还懂得了:当k>0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生丁:我还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性质解题。

  师:看来大家今天学到了不少知识,只要大家能保持这种对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数学上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总评:本节课很好的反映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首先,就是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尤其是采用了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在本节课从进入课堂到结束,始终有多媒体教学的参与,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也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可以看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始终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中进行,如在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就在小组内进行了广泛交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新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同时教师也主动的参与进去,把自己也当成了教室里的一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教材的钻研、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比较顺利,对重难点内容也有效的进行了突破,尤其是电脑的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于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在课堂上保持了高涨的热情,因此这堂课的效果也较好。

反比例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 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 列函数表达式

  2、 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 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三、新课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实践应用

  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与x成正比例;

  (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

  (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

  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分析 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

  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小结

  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

  练习2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

  (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

  (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

  (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

  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

  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3cm时,求y的值.

  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 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 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 由题意,得 解得.

  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 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

  四、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卷一份

  六、课后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 :90

  2 :180

  3 :270

  4 :360

  5 :450

  6 :540

  7 :630

  8 :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教案13

  学习目标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什么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导入新课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三、进行新课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

  活动四:想一想

  P26页第1、2、3题

  关系式:X×Y=K(一定)

  课后反思: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学生观察,弄清题意。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

  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比例教案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y=kx(k为常数,k≠0)

  图象形状双曲线(以原点为对称中心)

  k>0位置一、三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位置二、四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支。

  (1)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试求常数m的取值范围;

  (2)点都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比较、、的.大小

  例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

  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0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课堂作业

  课本P72/第5题

反比例教案15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活动1

  问题:

  你们还记得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吗?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次函数图象的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

  师生形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类比联想 探究交流

  活动2

  问题:

  例2 画出反比例函数y= 与y=- 的图象。

  (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示范画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再让学生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

  设计意图:

  通过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用描点的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其他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生形为:

  学生可以先自己动手画图,相互观摩。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顺利进行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

  2是否熟悉作出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在动手作图的过程中,能否勤于动手,乐于探索。

  比较y= 、y=-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并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种双曲线。)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两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都是双曲线),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类比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

  师生形为:

  学生分组针对问题结合画出的图象分类讨论,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点,为后面性质的探索打下基础。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积极引导。

  (三)探索比较 发现规律

  活动3

  问题:

  观察反比例函数y= 与y=- 的图象。

  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点吗?

  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观察思考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y= 的性质:

  形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支双曲线组成的.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

  位置: 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减小;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

  任意一组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xy=k.

  (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分支都不会与x轴,y轴相交。)

  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使学生明白性质的可靠性;通过对函数图象的位置与k值符号关系的探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分支在相应的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的探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激发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 运用新知 拓展训练

  设计意图:

  拓展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问题,学生在研究问题的特点时,能够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并掌握性质的目的.

  师生形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巡视,引导学困生完成任务。

  五、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反比例教案】相关文章:

《反比例》教案03-07

数学反比例教案03-25

反比例的意义教案04-01

反比例函数教案02-14

《反比例》数学教案12-11

《正比例反比例》教案03-07

《反比例》数学教案15篇11-19

《反比例》教学反思03-15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