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4 02:23:1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科学教案四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学教案 篇2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科学教案 篇4

  师:同学们,平时玩过滑梯吗?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从滑梯滑下来时,身体与滑梯接触的地方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摩擦的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探究活动:

  1.体会摩擦力。

  活动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师:请大家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你有什么感觉?

  师:请你在手上垫上白纸,再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么感觉?

  活动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

  师:拉动蹲在地上的体重较大的`同学,说一说在拉动时你有什么感觉?

  师:拉动蹲在地上体重较轻的同学,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感觉?

  师:通过刚才两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产生了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科学上称摩擦力。推拉物体时感到很费力说明摩擦力大,感到比较省力说明摩擦力小。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通过以上实验和活动,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假设。

  (3)制定方案。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呢?

  实验方案一:选择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块木板,分别在上面用同样的速度拉动同一个木块,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别记录下来。每个实验做两次,比较两个实验用力的大小。

  实验方案二: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加放不同数量的砝码,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木块,比较两次实验用力的大小。

  (4)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改变的因素保持不变的因素我们的发现我们的结论

  (5)展示交流。

  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动物体的轻重有直接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就越小。

  3.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师: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本图片,可投影或播放有关视频)。你能说一下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汇报。(手被磨得有些疼痛。)

  学生汇报。(手磨起来要滑多了。)

  学生汇报。(拉体重较大的同学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而体重较轻的同学就要省力多了。)

  学生汇报。

  学生猜想假设并相互交流。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可能与被拉物体重量有关”等。

  各组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

  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工具进行试验,并将验证结果记录下来。各组学生开始试验。

  各组展示.汇报实验记录与过程。

  学生讨论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在对比活动中感受到费力和省力,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4

科学教案12-26

科学教案12-26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5

科学教案12-25

科学教案12-25

科学教案12-25

科学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