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

时间:2022-08-26 14:42: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4天后,甲、乙水库各自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若它一直都是沿直线爬行,而且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确定蜗牛的位置需要知道:距离和方向。

  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的时间前为负,现在的时间后为正。

  (1)情形一: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2)情形二: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3)情形三: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4)情形四: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2)(—3)=+6

  数轴表示如右:

  仔细观察上面得到的四个式子:

  (1)(+2)(+3)=+6

  (2)(—2)3=—6

  (3)(+2)(—3)=—6

  (4)(—2)(—3)=+6

  根据你对乘法的思考,你得到什么规律?

  (三)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四)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五)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1)(—5)(2)(—7)(3)(—3)(4)(—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见课本P30页

  (六)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课题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五、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习1,2,3、

  1、4、2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用9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

  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新知应用

  1、例题3,(30页)例3,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例:7、8(—8、1)O(—19、6)

  师生小结: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2、练习

  计算

  1)、58(7)(0、25)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感受是: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五、作业布置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A、一定为正B、一定为负C、为零D、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B、(—6)+(—4);C、0(—2)(—3)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 B、

  C、(—5)(—2)(—4)=—40 D、(—3)(—2)(—4)=—24

  二、计算1、(—7、6)2、 、

  1、4、3有理数的乘法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 8(—7)

  [(—2)(—6)]5(—2)[(—6)5]

  2)(—)(—)(—)(—)

  [(—)](—4)[(—)(—4)]

  3)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 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1、(—85)(—25)2、(—)15(—1);

  3、()4、(7)、

  5、—9(—11)+12(—9)6、

  1、4、4有理数的除法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列出的算式为50 20=1000 、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20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1000 =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8(—4)8(一);

  (—15)3(—15)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2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2)(—12)(一);(3)(—8)(一)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1、练习:P35

  2、P35例6、例7、

  3、练习:P36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2);

  (3)4(—2);(4)0(—1000)、

  2、计算、

  (1)(—1155)[(—11)(+3)(—5)];(2)375

  1、P39第1、2、3、4题

  1、4、5有理数的除法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相关文章: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01-23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教案02-25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4篇03-21

有理数乘除法说课稿07-07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1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02-26

有理数教案02-14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03-25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