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案>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04-26 08:25:5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通用9篇)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1

  教材背景

  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学前班主题式课程《谁和谁是好朋友》分主题“数字王国里的兄弟们”中的综合活动《一去二三里》。

  这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炊烟、村子、门前、鲜花等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古诗排列整齐,描绘的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其中包含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多项领域,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幼儿感受环境、生活中的美,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经验。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 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 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

  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 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 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 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这首古诗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了?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习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3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诵诗歌,初步领略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要求幼儿较有节奏地朗诵诗歌,读出问句的语调。

  3、巩固有关的知识。

  【活动准备】

  1、节奏卡片。

  2、蜜蜂、蝴蝶、蜻蜓、萤火虫的图片。

  3、课件:蜜蜂、蝴蝶、蜻蜓、萤火虫的本领和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游戏《小蜂窝》。问:是谁飞走了?答:蜜蜂。瞧!蜜蜂又飞来了。

  2、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幼儿按节奏拍手。出示四种飞虫的图片,引导幼儿按语言节奏说出:xx飞来了,欢迎xx的句子。

  3、创设情景,理解诗歌内容。请小朋友说说都有谁?它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和特点。通过幼儿讨论,教师总结四这种昆虫的本领。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我们说的对不对。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4、游戏《看谁飞的快》,按照飞虫不同的`特点飞到相应的图片旁。

  5、学习诗歌,教师结合图片提问,幼儿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问。教师示范读,教师注意读出疑问句的语调。

  6、分段欣赏,指导幼儿读出疑问句的语调。

  7、将幼儿分为两大组,一组读问句,一组读答句。

  8、创编:结合以上学习的形式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什么圆圆》。

  什么圆圆红彤彤?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圆蹦蹦跳?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气球圆圆飘空中。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6

  活动内容: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 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8

  一、歌曲导入

  小朋友,音乐响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吧。播放歌曲《小松树》。

  二、新授,学古诗《咏柳》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在温暖的阳光下,小花、小草、小树都睡醒了。

  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哪些树的名字?(幼儿答:……)

  小朋友,你喜欢什么树?为什么?(幼儿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树的图片,看谁能先叫出他的名字?(出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学生猜)

  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听:

  播放《柳树姑娘》

  柳树,多天真,多漂亮,多逗人喜爱呀!

  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他也很喜欢柳树,还写了一首诗,赞美柳树姑娘,叫《咏柳》,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古诗录音)。

  三、表演、唱古诗。

  1、读诗,师领读,生跟读。

  小朋友,我们看着柳树姑娘,和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1)老师这有一些柳树姑娘的图片。(出示图片)

  春天柳树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指着柳枝问:这是柳树姑娘的什么呀?柳树姑娘的头发往哪个方向长的?你觉得柳树枝还像什么?(幼儿答:…)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们一起来看老师的图片。(出示碧玉、绿丝带与柳树的对比图)小朋友你们猜猜这些绿色的石头是什么?碧玉。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个词?碧玉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指着图中的绿丝带问:这是什么?绿丝带。过去的人也给绿丝带叫做绿丝绦。“绿丝绦”你在哪里听说过这个词?绿丝绦和柳树什么地方一样?

  2、柳树多可爱呀,我们再美美的读一遍《咏柳》。

  3、根据《小松树》改编,旧曲新词唱《咏柳》。老师示范,学生跟唱。

  老师把《咏柳》变成了一首歌儿,我们一边看着柳树姑娘。一边学歌,好不好?

  4、创编舞蹈,老师示范,幼儿跟做。

  大家唱的.可真好,边唱边跳,才更开心,跟老师一起做动作,看谁的动作最优美?

  5、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跳。

  四、手指游戏

  又唱又跳大家一定累了,我们坐好吧。一起做个手指游戏放松一下,《大拇指是爸爸》

  五、活动延伸,画柳树、贴柳树

  小朋友,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的下,柔软的柳枝随风摇呀摇,春天多美好啊。柳树多美呀,谁想来画一画?

  画大树要先画什么?先在桌子上用你的小手试一试。

  柳树枝怎么画呢?柳树枝上还长了什么?

  谁到黑板上画一画,画完了就回到座位上。

  其他幼儿在座位上画柳树。看谁的柳树姑娘画的又快又美丽?

  1、分小组来画一画。

  小朋友们一边画柳树姑娘,一边听配乐古诗朗读。

  2、展示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

  大家的柳树姑娘都非常漂亮。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六、结束。

  《咏柳》教学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1、现在正值冬季。寒风凛冽,腊月到来,紧接着就要过年了,跟孩子们恣意地想象年景,畅谈过年的欣喜。引出许多游子过年“过节”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利用本诗激发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长辈。

  3、以此谈论家中“唯我独尊”的现象。

  4、计划过年。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的心境。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入情入境的通顺、流利的朗诵诗歌。

  2、激发积累古诗的愿望,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难点:基本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思乡情结。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了解冬季植物、天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静夜思》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歌曲里描写了霜、月光等景物,随着作者思绪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清秋季节,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凉风习习,让人倍感寒意,那么夜幕降临,李白独在夜里,从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静夜思》。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静夜思》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寒意,给诗人带来了忧思。和幼儿一起感悟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

  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学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学前班古诗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学前班古诗教案03-25

学前班公开课爱护眼睛教案(通用6篇)05-28

古诗的教案04-22

学前班教案03-19

古诗春晓的教案08-25

古诗教案小班08-26

语文古诗教案11-07

古诗的优秀教案11-05

古诗的幼儿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