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观后感>电影《夺冠》 观后感

电影《夺冠》 观后感

时间:2022-11-24 18:04: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夺冠》 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夺冠》 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夺冠》 观后感

电影《夺冠》 观后感1

  中国女排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电影《夺冠》力求从更深的层面对细节进行发掘,力求展现中国女排为夺冠而经历的艰辛历程。影片同时也提出了女排精神是否过时的疑问。

  据说当初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人类幸好还保留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希望,正是希望让人们坚持向前。中国女排低谷时期,临危受命的郎平说过,她只是给人们带来暂时的希望。话虽这样说,郎平却竭力把这希望发挥到了极致,最大程度激发队员蕴藏的能量,她更想要的是一支积极阳光的中国女排,看重的是乐在过程以及精神的永存,并不是寄全部希望于夺冠。在与实力相当的巴西女排决赛中,理性地说胜负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退其次了。事实上,不管曾经几连冠,长胜不败是不可能的。

  你为什么打排球?这个问题并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甚至都无法用语言来确切表述,但又是一个不得不回答的根本问题。朱婷打排球最初就是为了能够离开农村,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但在老一辈女排精神的激励下,她将自己的目标扩展并逐渐得到升华,成就了球队以及自己人生的辉煌。夺冠路上每个队员的人生中,都具有类似的升华过程。当然能有中国女排这样的平台,她们是幸福的。

  郎平率领女排夺冠的经历再次证明,解决思想问题是首要的。到了一定年龄才能体会到,快乐和解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是件多么难求的事,但它又会激发出多么大的能量。推及我们每个人正在做的大事小情,都可以问自己是为什么,可以尝试在心底回答一下。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追求的天性,追求更多精神的愉悦,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社会学专业名词来表述,就是具有自我实现的欲求。但追求是要付出的代价,就如同看电影《夺冠》要花钱买票一样。每个人欲求的目标应该是无上限的,就看你愿意付出多么大的相应代价,这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更不是电影所能够完全展现出来的,例如朱婷深夜里的独自痛哭。越高的.目标越容易产生灰心的情绪,因为难度等级会让你对正在和将要的付出产生怀疑,从这个角度说,对影片中自愿退出发队员,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谁又不曾知难而退呢?做不了英雄不可怕,只要心中依然敬慕英雄。

  虽然个体的目标最初往往显得私人、零碎、渺小,但当心往高处的时候,普通人的大事小情足够升华出意义。如此,对自己的存在便少一些怀疑,不再纠结是否身体残疾,不再纠结能力大小,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就好。精神升华了,付出大约等于收获的公式也就容易成立了。这不是鸡汤,是切切实实的事实。

  不可否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正是被女排精神召唤走进影院的,试图寻找某种东西。推荐观看《夺冠》,在观众的潜意识里,必然能够得到某种激荡,作为一名辛劳的普通公民,不断的激荡也许是不可少的强心剂。女排站上领奖台,国歌响起,你是否油然而生出庄严和激动呢?往大了说,家国多事之秋,恰恰最需要振奋的女排精神,电影《夺冠》正当其时!

电影《夺冠》 观后感2

  这个国庆假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外出游玩的快乐,也不是在家看书的安逸,而是观看电影《夺冠》带来的感动……

  《夺冠》中有三个场景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影片开始不久,老教练站在训练场上,对新来的陪打教练和老女排队员说:“中国女排是什么?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我的心一颤,“我们”是谁?我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当我看到7号队员负着腰伤上阵,为主攻手郎平赢得宝贵的休息时间时,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看到面对日本对手遥遥领先,女排队员凝成一股劲、咬牙死瞌、要球不要命、绝地反击时,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看到女排夺冠,大家都冲上大街敲锣打鼓、摇旗欢呼呐喊时,这不正是“我们”吗?我明白了,正是因为女排队员心里装着“我们”,用五连冠一次次证明了“我们中国人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多想到“我们”而不是“我”。

  影片放到2008年中美女排大战,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时,镜头拉近,椅子上球衣USA字母映入眼帘,美国女排教练郎平平静地站起来,拿起球衣,背上球袋,缓慢地走出赛场,对身边的欢呼声、呐喊声、怒骂声充耳不闻,眼里却分明闪着点点泪光。这点点泪光啊,刺得我的心一痛,似乎感应到了她心里的纠结、矛盾和哀伤。是啊,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国女排队员,一名中国人,她当然希望中国女排再次夺冠,但作为一名职业的美国女排教练,她也希望自己带的队伍能夺冠啊。这“点点泪光”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吗?

  镜头来到2016年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新女排队员状态不佳,不明白“为了谁打球”、“爱不爱排球”,郎平教练把她们带回当年老女排的训练基地。一天深夜,曾经的`陪打教练来到基地,摸着墙上的球印对夜宿球场的新女排队员说:“这墙上的每个球印,就是以前那帮傻姑娘,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我们那时什么都没有,但我们有‘这个’。”教练指着心口说。我的心一震,“这个”是什么呢?当我看到新女排队员迎战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她们抛下包袱,放开了打,豁出去了打,顽强拼搏,把比分一分一分咬下来,最后逆转夺冠时,我明白了“这个”是什么。要知道当时的女排处于低谷,排名下滑到世界第七,多少年没站在冠军领奖台了。“这个”不正是一代代女排不放弃、不言输、竭尽全力夺冠的团队精神吗?“这个”不正是我们国家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源泉吗?

  看完《夺冠》,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心里想着“我们”、眼里含着“泪光”、胸里怀着“这个”,就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夺冠”。

电影《夺冠》 观后感3

  你不可以改变过去,但是你可以左右未来——

  2008年8月,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在炎热的夏日里,欢呼和加油声充满了大街小巷。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着,期待着运动员为国争光,为祖国喝彩。

  那日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正式开幕。坐在美国队的教练席上的郎平面无表情,一丝不苟,而中国队的教练望向郎平,曾经的战友,眼里充满着复杂和深意,电影也是从这一幕展开了中国女排艰辛而伟大的历史……

  《夺冠》这部电影虽然很多人说主角是朱婷,但我却和少数人一样认为是郎平,像是整个故事是以她的一个视角贯穿中国女排三十几年来的所有辉煌和低谷。而朱婷在片子中就像是另外一个郎平,让郎平从中看到了以前的影子,看到曾经热血的`她。

  看完电影我除了十分感动,也觉得她们身上有许多罕见的优秀品质。其中她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去学习。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她们的汗水浸湿衣裳,当别人出门游玩时她们在训练,当别人在和家人团圆时她们在训练,当别人在恋爱时她们还是训练。她们将青春献给了排球,献给了为国争光的长远道路上。

  她们的坚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许最开始好像并没有那么热爱,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让教练失望,甚至也想放弃,但没过多久又会重新振作起来,踏上旅程。一次次的波折或许也让她们更加坚定内心的想法和选择。她们或许从没想过,后来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与排球有关。她们会因为胜利开心,喝彩却不会骄傲自大,会为了失败沮丧,沉寂却不会否定自己。我想排球已经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她们知道,既然没人可以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去左右未来。

  通常人们看完或许多少都会觉得有些不切实际,现实里谁又会这么努力的为梦想奋斗呢?要不是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我也不会相信,这部片子也不会感动到我。

  她是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从小学习钢琴。和电影中描写的一样一开始并不热爱,甚至因为母亲的强迫让她对钢琴开始厌恶。然而一年后这份厌恶却在一位新的钢琴老师的出现后慢慢消失了。她说,他很有趣,有趣到让她开始热爱钢琴,从最开始的敷衍变为了认真。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努力,但当她接着讲下去时,我才明白她真正热爱的是音乐。她期待每天的钢琴课程,每天的练习时间,就算期间有过失败但她没有放弃。最后钢琴成为了她的梦想,也和电影中一样钢琴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因这相似的人生经历,我认为《夺冠》是真的一部很真实、热血的电影。它让我觉得除了完成梦想,找到梦想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必须经历不同的事情才能找到它,因此也让我觉得有梦想的人很厉害。当然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路到底有多远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分每秒用在我们所热爱、所追求的事上,并为此感到幸福。

  电影的最后也讲述了她们成功,而中国女排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电影《夺冠》 观后感4

  10月25日下午,我儿子说,你写文章没有题材能行,我们去看场电影吧!票己订好,说走就走,我已二十多年没看过电影,心情忽然特别激动。

  由陈可辛导演,巩俐出演女排英雄郎平,电影《夺冠》开始了,这是令我期待已久的体育片,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喜欢看的女排比赛。整部影片回顾了中国女排振奋无数国民的夺冠之路,重温跨越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看《夺冠》让人热血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对于这个词,90后们尤其是95后或许不如我们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这样一帮90后为主力的女排队员,在为第一代女排精神做代言人,在郎平教练的帶领下,将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传递了下来。

  随着电影的播放,回顾这些年来中国女排在我心中的形象,跟随12个女排健将的身影,他们身着中国红的运动服,那神釆飞扬的情态简直让我羡慕,让我鼓掌,让我的心为之飞翔!

  影片中中国女排于1981年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之后,中国女排又在几年的时间里缔造出五连冠的伟业,成就了中国体育界的奇迹,学习女排精神,振奋中华,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口号。

  这部电影不是历史,更不是纪录片,它是属于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看到老女排队员的艰苦训练再现,我感动啊!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吗!天呀!上世纪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土地里训练,在粗糙的地板场上进行防守训练,姑娘们身上受伤,血水把衣服染红了,看后让人心痛。训练完毕,大家相互包扎伤口。

  据说至今,在福建漳州训练基地的博物馆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当初老女排队员训练时的旧球衣和护膝,上面还有血印和泥土。

  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就是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声,它让我激动振奋,我好象又回到七八十年代。

  还有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出自我,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已经超越了演员,真实再现了她们自己。特别是朱婷演自己,来自农村的他,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兴奋不起来。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要大声地说话,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尤其是郎平问她你为什么打排球,朱婷终于说话了,为了我爸妈,为了和你一样优秀,你满意了吧!朱婷放声痛哭!

  她痛哭的表演,完全超越自己。现在朱婷已成为了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了世界顶级球星,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的过程,让我们扼腕感叹,太难了,真不容易啊!

  这真实的往事,给我们以启迪,我们要时刻学习女排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问题困难,永不言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的民族复兴也需要这样的女排精神,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建设力量,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而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砥砺前行。

  观影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夺冠》 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夺冠》观后感11-25

电影夺冠观后感11-12

电影《夺冠》观后感13篇12-04

《夺冠》观后感09-01

夺冠观后感09-02

《夺冠》观后感15篇11-04

《夺冠》观后感(15篇)11-07

《夺冠》观后感精选15篇11-07

《夺冠》观后感11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