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书笔记>《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3-12-21 10:56: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集合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集合15篇]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spiritual journey。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

  20xx年春节,我在回家的高铁上,开始阅读慕名许久的一本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的推荐序中有这样一段话:“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般的能力、本来应该成为宇宙间‘正能量’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灭天地的人类洪水’。他对人类完全无视家禽家畜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获取美味的行为提出的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显然不是故作矫情,而纯粹是出于一种大慈大悲。”彼时,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假如人类都能听从《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赫拉利的教诲,尊重自然,也许就不会发生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也许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这场灾难。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具体是一本什么书呢?简介中讲到:这是一部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10万年前,我们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全书的三大线索理清人类发展脉络,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认知革命使得人类成为想象的共同体,农业革命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科技革命最终将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人类通过讲故事的能力将彼此连接,有效协作,国家、宗教、企业是虚构的现实。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是如何由原始时代的智人,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原来的混沌到如今的智慧,内因的推动可能是一种非自然化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虚幻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作者在他一步一步的推论中,向我们阐释他的理解。

  智人创造概念,走到食物链顶端

  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创造并传递一些不存在事物的信息。人类能讲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事物,并且讲得栩栩如真。创造概念,传播想象,共同相信,让智人可以集结群体,灵活合作。对比来看,动物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因此合作仅限于特定的群体关系中。语言和创造出来的概念,比如民族、国家、宗教、信仰、金钱等,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的合作,铲除危害人类的物种,从而走到了食物链顶端。复杂语言、八卦能力、虚构故事,这三个互补的理论是认知革命的三个维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对智人征服世界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动物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条分界线,将生物学与历史划分了开来。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其实只是一种普通动物,所有发生在智人身上的事都可以很好地用生物模型和理论来解释。然而从认知革命开始,生物学的模型和解释不再充分,我们还要开始考虑各种故事,建构历史的叙述,才能为智人做过并依旧在做的事作出解释。

  历史在不可逆转中偶然前行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使人类能收获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而这也导致更多的人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不停劳作。虽然更多的食物可以养育更多的人,但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食物,因此就需要更加艰辛的劳动。作者赫拉利认为农业革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一种进步,虽然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能生活得更好。随着人口大量增长,产生了一群“地主”,受地主的压迫,农民的工作比之前时代的采集者更为辛苦,自由可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农业革命对于当时绝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按照作者的假设,农业革命并不意味着幸福。那么,人类还能回到采集狩猎时代吗?历史既然选择了某一个方向,这一选择很难说是偶然还是必然,但终究是回不去了。作者举了一个现在生活的例子:一个大学毕业生发誓努力工作,争取在35岁的时候就退休。可是,当他真到了35岁,他能放下背负的房贷、车贷,放弃现在的一切,靠到野外采果子挖树根为生吗?显然不能,只能继续努力,辛苦工作。这是因为人类关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意义的概念都在变化,原来以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变成了现在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类很难彻底回归过去。

  金钱、帝国和宗教是改变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因素

  金钱,人类社会物质增长上重要的虚拟概念。刚开始的人类是以物换物,后来随着群体的扩大,贝壳等作为货币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最初钱的概念。但是贝壳等在不同的区域交换依然很不方便,随着世界贸易的扩大,纸币就顺理成章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一张本来没有价值的纸币,怎么才能让群众信任它?在稳定发展的时代,大家都相信它是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当社会混乱经济低迷的时候,纸币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因为此时的人们失去了对它使用的信心。

  帝国,人类组织架构和管理上的虚拟概念。帝国统一世界,其原来的宗旨是统治全人类,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而事实上,古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其最初形成的原因可能基本都是因为抢占自然资源而开始的战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人类丧命,不少文化消失。

  宗教,人类精神和信仰上的虚拟概念。无论是泛神教、多神论、一神论,相信的都是神灵或者超自然的对象。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进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在精神世界的各种困惑,都可以寄托在宗教中,得到暂时的指引和解脱。

  这三个概念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是一种虚幻的、本身不存在的概念。但是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依然存在着。

  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快乐吗

  今天,人类所享有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可能只存在童话里。但是,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快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快乐是物质还是感觉?快乐又该如何计算?降低自己的期望,就能更快乐吗?如果经济增长和自立自强并不会让人快乐,又何必将资本主义奉如圭臬?最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本书,作者看待人类的政治、历史等的辩证思维,启发了我们去思考人类的本质。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

  这本书开场就给我一个震撼,那就是其实人类发展史上分别存在着:东非直立智人、欧洲尼安德特人,亚洲鲁道夫人、印尼索罗人这几大类人群(年代从220万到100万年前),其中从智力和体力最强大的是尼安德特人,但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直立智人用了十万年灭绝了其他几类人种,最终统治了全球,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类主要是智人的后来(在DNA中以智人为主,杂交着少量其他人种)!那么为什么是智人获得最后胜利呢?因为智人提前完成了认知革命,迅速从一个普通物种完成了智慧物种的飞跃(人类发展至今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认知革命-10万年前开始、农业革命--1.2万年前开始、科学革命--520xx年前开始);那么什么是认知革命呢?认知革命就是把抽象概念变成可理解的内容,比如当一个智人捕猎者看到“河边有个狮子”他能把这个图面转为一种抽象概念去传递给其他族人,族人们能理解他想表述“河边有一个狮子”概念后一起与他合作捕猎,这个过程就是认知;其实认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语言沟通;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人类学会用语言沟通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来赢得生存;最有趣的是,人类在完成语言沟通中使用最多是进行“八卦”,这种八卦能力传递了大量智人社会关系的信息,从而把个体的人凝聚成为一个团体(比如说同学会),而团体如果加上某种共同约束力就成为组织了(同学一起开公司,有了投资人和股东),那么这种共同约束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虚构故事”或者叫“集体想象”--这在现代企业组织里就叫做(品牌故事或者愿景规划);智人社会能进化到部落就是通过八卦,而部落进化到原始王国就是靠神话故事、英雄传记等“虚构故事”;让我惊奇的是,原来所有现代组织的构建基础就是靠沟通和把沟通升级而来,但在书中还带出一个所有组织的规模限制--150人,这不由得想到罗辑思维也讲到现代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不能超过150人,因为超过这个数字就代表靠人际关系的管理会僵化,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被机械化的流程所约束;

  当人类完成认知革命后继续生活了近两百万年,但在1.2万年突然发生了全然改革,就是从采集和狩猎食物改成操纵动植物的生命--驯化,这就是农业革命中最显著的两大特征--种植(对植物),畜牧(对动物);但书中谈到最颠覆的观点就是,人类以为驯化动植物让自己获得稳定的食物,比如小麦、养羊等,但真实可能是处于演化弱势群体的小麦、羊反过来通过驯化了人类而获得生存并逐步灭绝其他物种;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有可能是一个自然的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仔细思考一下,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更敏捷、生存能力更强大、活动范围更广大,好像今天的猎豹;但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更笨拙、生存能力脆弱、活动范围更狭小,好像今天的蚂蚁;因为人类被农作物、蓄养的动物束缚在某种状态中,某片区域中!在农耕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人类的总量和寿命并不比狩猎社会的人数多,寿命长;也许,农业革命恰恰使人类弱化、退化(当然从生物学角度)!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书中解释到是建立有秩序的组织,最标志性成果就是--建立帝国;一个帝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首先是需要强大的武力,那么对于人类而言,男人因为强壮的肌肉而获得武力优势,女人因为缺乏肌肉而处于弱势,由此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主导权从女权至上(靠生育能力获得的优势)转为男权至上(靠武力获得优势),社会形态从母系社会转到父系社会!建立帝国的第二条件是需要流氓理论或者叫攻击理论,谁的攻击性越强谁就可能获得优势,而攻击性强恰恰是男性DNA里的基因,建立帝国需要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因此在需要攻击力强的基因要求之外还需要一种基因能力--合作精神,而男人比女人更善于合作;随着人类帝国的扩张,人类正进入一个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的时代,文化多元是从地缘角度来看,非洲文化、亚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大洋洲文化下还有无数细分的文化;但从地球角度来看,整个人类只有一种文明--人类文明;因为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尤其是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之后,原来因为地理分割开的南美洲安第斯文明、非洲的廷克巴图文明、欧洲的丹吉尔文明、大洋洲岛屿文明全部为打破、侵略、融合了,从此全球进入天下一家的文明时代,如果再谈文明差异的话,只有地球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差别;文化多元+文明单一最大的收益是让人类完成了时间和空间上融合统一,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人类融合呢?那就是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叫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心灵上的宗教秩序;其中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是最完整、最有效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钱的力量”!那为什么金钱拥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因就在于“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金钱制度带来两大原则:1、万物皆可换--把土地转为他人对你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2、万众相信--有了金钱,可以使任意两个人合作各种计划;读到此时候,我联想起另一个观点就是“协助交换是人类大脑进化中最精彩的一次飞跃”,一个两岁的婴儿和同类的黑猩猩之间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交换获得收益,而黑猩猩永远只在索取,正因为人类大脑天然拥有了利益交换的意识,所以金钱这个工具在人类发展史被必然被演化出来了!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

  不管是从语言还是从内容上,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枯燥,脑洞大开,想法不一定正确,却非常有启发性,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今,想得最多的,应该还是存在的意义这件事。还记得二三年级的时候,问老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老师惊呆了,然后笑笑不语。这确实是个不好回答,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最应该去问的,或许都是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给出答案,可能穷极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意义。或许没有意义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只是这历史长河里,不起眼的一粒尘埃,来去都是那么悄无声息,无足轻重,就像一朵花的开谢在我们眼里的样子,我们不会去想,这多花有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与自己而言的意义。

  当用更宏观的角度和长度去看待生命,忽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重要。意义这个课题,这么多年来,纠结不出答案,答案出现的必要性,似乎也失去了,不再像以往那样揪着我的心,我只愿细水长流,静静的看着时光滴答滴答流逝,等待着生命的尽头,期待着那个尽头是不是另一个新的起点。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5

  1、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儿

  很显然,这是一部哲学书。只不过它囊括的不仅仅是“历史哲学”,而是包含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近38万字的体量看似挺唬人,不过套用下熊逸老师的语调,姑且侃一句,你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儿——在海量的知识中,全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智人“从动物到上帝”这个发展进程的原因、方向以及有待解决的终极难题。

  (1)在万千物种中,为何是智人脱颖而出:“想象”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为动力源。

  (2)几万年的发展进程中,智人的进化方向是什么:“解放生产力”为总方向,导出了3次关键革命。分别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3)未解决的终极难题:智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2、人类的语言最独特之处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正是基于这个独特的功能,人类依靠“集体想象的虚构事物”为纽带,形成大规模的合作,而且这个规模没有上限。

  3、“解放生产力”为总方向

  (1)认知革命

  依靠“想象”这种独特的能力,人类能将完全陌生的人联合在一起展开协作,这初步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

  不过,更关键的还不在于此,而在于“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

  (2)农业革命

  植物驯化了智人。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由“想象”虚构的神灵、国家、法律......人类在几万年的历程中逐渐从部落发展到社群、到国家。

  (3)人类的融合统一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宗教”使得人类跨越社群、跨越国界,进一步地融合统一。

  (4)科学革命

  人类发展到农业革命的末期,生产力水平受限,绝大部分人认为人类今后的日子最多不过维持现状,甚至会变得更糟。人类就这样在这种困境里困了几千年,读书笔记.结果就是经济冻结、无力成长。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一直要到现代,基于对未来的信任,我们才发展出一套新的系统,才终于有办法跳出这个困境。在这项新系统中,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

  然而,全球能源和原料这个蛋糕是否有限?这再一次限制了人类的发展。

  改变所讲的故事,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但是,又一次,靠着“想象”的力量,人类发明了“进步”这个概念。【所谓的“进步”,是在承认我们的无知之后,认为只要投资进行研究,一切就能变得更好。】在过去的500年间,这种关于进步的概念,说服了全球的人民,将越来越多的信任交付给未来。

  4、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6

  1、地球文明的文化融合大趋势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遵守特定的规范。就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几千年来,不同的文化都处于流转变化之中,历史的大趋势是规模小而简单的文化逐渐融入规模较大、较复杂的文化中,世界大型文化的种类逐渐减少。就像中国一样,随着从大秦以来疆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成为一个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已经很难区分纯正的汉人文化或满人文化。

  这就是文化演化的大趋势。公元前1万年,地球上有数千个人类文明。到公元前200年,只剩下几百个,最多不超过两三千个。到公元1450年,文明数量锐减。接下来的300年间,亚非世界吞噬了整个地球。1521年,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1532年,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1606年,欧洲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

  亚非世界花了几百年时间吞噬了全世界,这个过程永远无法回头。今天,几乎全球人类接受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整个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国家,但受到国际公认);使用同样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采用同样的法律体体系(人权和国际法放之四海而皆准);接受同样的科学体系(专家们对物理、生物学、医学等所有学科的观点几乎相同)。

  2、纯正的文化不再存在

  文化融合是帝国吞噬世界文明的结果。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具有两个最基本特征:

  (1)帝国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2)帝国的疆域可灵活调整,几乎可以无限扩张。帝国不需要改变基本框架和认同,就能纳入更多的国家和领土。

  大秦帝国和蒙古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帝国案例。

  帝国并非永世太平,帝国也会面临崩溃瓦解,就像大秦帝国命数并不长久,蒙古帝国也在辉煌之后很快消失。但是,帝国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已经融合的文明会恢复其纯正和独立,也不意味着帝国子民会恢复曾经的独立。

  历史告诉我们,随着帝国的崩溃,新的帝国代替了曾经的帝国,谁也回不到从前了。

  好莱坞电影中,印第安人骑着高头大马和欧洲人作战,大无畏地保护着祖先的传统。然而,在印第安人祖先那里,根本就没有马,马是在17、18世纪从欧洲传入美洲的。或者,意大利人吃着经由西班牙传入的墨西哥的西红柿做的意大利面,印度人吃在墨西哥的辣椒,中国人穿着满人的旗袍。回到大秦帝国,皇帝也不知道土豆、玉米、西红柿、胡萝卜等无数我们饭桌上的美食来自哪里。

  想做个吃着纯正中华美食的汉人,其实是不可能的。想要恢复纯正的中华文明,也无从谈起。剥离欧美传入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我们看到还有满清留下的文化侵袭,比如,普通话、旗袍、宫殿、习俗等,如果把这些再剥离,我看到的还有蒙古帝国的痕迹,继续剥离,你看到印度传入的佛教,再剥离······以此类推,到哪里才算是纯正的中华文明呢?

  以前九斤老太的各种对新事物的抱怨,都会在历史大潮中被淹没,留下的只有融合和演化。演化是个不知目的地的过程,未来是什么样子,科学家说不出来,王大树更不知道。

  既然再也回不到从前,不如就接受融合和改变吧。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7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赫拉利写的一本人类发展历程的历史著作,讲的是人类如何经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这三大变革,从远古人类走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的能够创造生命的“神”过程。

  赫拉利通过这本书,描述了他观察人类发展的独特视角,告诉了读者许多知识点,并试图通过这本书,引起读者思考人生。看了这本书后我非常认同中文版序的作者的说法,赫拉利将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这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新的认知:

  1、吃东西的时候要尽可能多样性,并每一种都不能吃的太多,这样对个人身体有利,我们常说的不挑食就是这个意思。

  2、要理解人的欲望,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的感觉,比如他说,现代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爱人快乐,就给他买大房子,让他出国旅游,而古代的法老为了让心爱的王后开心,就给她造个大金字塔。

  3、要保持好奇心。作者认为到了近代欧洲人比亚洲能发展的更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他们未知的.东西需要探索,所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尽管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远比西方的麦哲伦和哥伦布早得多,船也大得多。

  4、国家和民族都是想象,是统治者为了更大范围的合作而编的故事。这一点直接颠覆了我以前所了解的世界观,但赫拉利说的又非常有道理,让你不得不信服。

  5、要正视历史,人类的进步和扩张,总是伴随着其它动物甚至其它人种的灭绝,这里没有什么温情可言,也无对错可言。本书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反驳了许多大型动物的灭绝比如猛犸象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观点,其实历史最好就是事实,没有必要藏着掖着,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6、最后,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现代技术革命可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包括当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

  总之,本书作为罗胖的《得到》上的镇殿之宝,信息量巨大,许多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本绝对值得一看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8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读起来更像哲学而非历史学的著作。此书涵盖世界范围内的人种,生物,进化,语言,宗教,科学,文化,战争,地理,社会,心理,经济,科技前瞻,政治格局以及生命意义等所有和人类历史相关的一切,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最复杂的问题,让宏观的历史现象以微观的'状态现实呈现,再还原回到浩渺的历史尘嚣当中,读者顷刻间使用上帝视角审视,转眼又坠入芸芸众生中与之并肩,你既不是旁观者,也非实际参与者,然而却能窥视到人类祖先的思想行为,了解他们如何推动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了解当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反思下来,很多问题能够茅塞顿开。作者思想中立,不偏不倚,确信此书内容对的起《人类简史》这个名字。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学教授。惊讶于作者学识之丰富,逻辑之严整,心思之细腻。但更让人惊讶的却是作者并非想像中的研究历史一辈子的耄耋老者,而是1976年生人,可谓青年才俊了。如果非要给此书一个评价,那我只能说很幸运翻开了这本书,并且急于想读《未来简史》了。

  另:本书译者也是妙语连珠厉害角色。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9

  之前一直有听说这本书,但一直没时间拜读,直到去年年底罗胖在新年演讲中宣传此书的作者即将出版姊妹篇《未来简史》时,我终于意识到应该去看看这本奇书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真的改变了我太多的认知,让我对世界、对人类的起源及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学识渊博,从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用言简意赅、故事性极强的文笔,思维缜密且有条理地叙述了人类从250万年开始出现,历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一直到现在的物种和文明演变过程,视角之广阔,想象之丰富,论证之详尽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虽然我们从初中开始都在学习历史,但对真正的人类和世界历史却只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而已。现代人起源于东非,被称为智人,但实际上却只是人属中的一个物种,与我们同属的还有其他人种,例如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还有生活的东南亚和太平洋岛上的很多人种,可以说现代人在几百万年前并不只是地球上唯一的人类,只是后来逐渐由东非向外迁移才逐渐取代了其他人种,开始独霸地球。

  但为何智人可以猎取大型动物,甚至取代其他人种,而导致每到一个地方就造成史前巨兽和其他人种的灭亡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智人内部产生了认知革命,这种革命使智人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能传达自然环境的信息,还能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事物让智人学会了如何协作,如何交流,以及建立自己部族的图腾等特征,由此逐渐孵化了宗教、秩序、文明……

  可以说人类目前的社会文明全部都建立在虚构的想象框架中,大家约定俗成地生活在地球上,社会更有序也更和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类天性。因为人的基因里还有动物的遗传因子,渴望自由和奔跑是动物的天性,但现在大家都像是被一种巨大的惯性裹挟着生存,一旦偏离既定的生存路径,便会认为是异类。这种看法从古至今摧残了无数的自由灵魂。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农业革命让人类开始学会定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城市、国家,但是同时这种看似稳定的.生活却让人口剧增,农民的收入不再仅仅只为了养活自己的一家人,还养活着中上层所谓精英,由此这些精英脱离了繁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创建更多的道德准则、法律规定、哲学体系、绘画音乐艺术,人类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提升,但告别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便宣告着人类从此将自己禁锢,不再自由。

  金钱概念造就了经济秩序,帝国的产生造就了政治秩序,而宗教的活跃则造就了思想秩序,可以说人类发展的进程就是在不断完善整个社会机器稳定运转的秩序规则。随之而来的科学革命,不断改变着整个地球秩序,地球中心开始由亚洲转移到欧洲,地球上越来越多的未知区域开始被带入不属于他们的文化洪流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摧毁了玛雅等南美洲文明,发现了大洋洲,摧毁了地球仅剩的独立生态圈;也逐渐发现了遗落在文明之外的各个岛屿,摧毁了所谓的异类文明,从此,地球开始进入一个大文明时代,所有人类开始生活在一套秩序规则下,只因各自的民族而异。但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地球一体化。从探索、征服、奴役、到最后的融合,这个过程起源于所谓的丛林法则,一个丛林的生物在知道存在另一个丛林后,便会产生好奇、恐惧、敌对各种心理,由此带来的要么是毁灭,要么是征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还会遇见各种问题。

  自然选择的法则开始被打破,智慧设计可以让人类参与甚至是决定未来生物体的特征组合。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的智能机器体,由此所带来的道德和秩序又该如何界定和补充?

  人类追求的无非是快乐幸福,真正影响人类快乐的是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是达到期望的满足,亦或是本身追求快乐这个行为?由此带来的生存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想必这也足够让我们去思索了。

  真正的和平不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那么对于依然民族林立、国家众多、文化分歧的如今,我们该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带来毁灭的矛盾?

  在7万年前人类还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动物,经历了短短5000年的文明发展,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主宰地球,甚至开始进军宇宙,似乎拥有创造和毁灭一切的神力。固然人类的生存条件有了飞跃进步,但与之而来的代价是除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物的生存条件却是前所未有的恶劣,我们拥有了看似无与伦比的力量,却不知道如何控制和使用,似乎除了物理法则外,我们不再臣服于任何法则?如果在未来,这种不负责任的自我主义主宰者姿态不加以改变,长此以往,带来的估计只有自我毁灭了。

  或许,我们该问自己的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固然我们无法去左右或者决定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活得很明白。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0

  初看《人类简史》一书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不懂何意,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人类从猿类(动物)进化到了造物者(创造物质甚至快乐乃至一切,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与我脑海中朴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着某些异曲同工,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猿类,到智人,再到控制一切的人类,我们这个物种究竟是在哪里发生了类似于“惊险一跃”的变化?读完全书的感觉是,我们和这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为争夺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不停的战斗、和解,最终胜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进化出来的想象能力——创建虚构故事。我们相信这些虚构故事,所以我们能够创造秩序、国家、民主、宗教、金融、信用体系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我们发自内心相信并有不少人为实现他们终身奋斗。在很多关键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可以团结到一起,也是这些因为我们共同相信某些集体想象。而且其他物种正好缺乏这种通过集体想象组建共同体的能力,所以在人员和资源整合上无法胜过我们,所以最终我们人类占领了地球。

  称霸地球之后我们的这一特长或是优势通过我们的野心更是发展到极致。地球被我们划分成一个个叫做国家的小版块,我们在这颗星球上纵横捭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几近无所不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一次革命比一次革命时间短创造力大,金钱政治手拉手,一起迈向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吃不饱?转基因食品让亩产万斤差点成真;穿不暖?蒸汽推动的.纺织机织出了消费主义买买买;治不好?基因序列重组五分钟仿生手臂听你摇摆甚至长生不老忧虑已经来了。虽然与其他物种的斗争以我们胜利终结,但同类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各种战争来一发,直到我们创造出了毁天灭地的原子弹相互制衡,直到我们发现和平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我们才按捺住心中一直潜藏的战斗基因与冲动。说到底,人类的自私自利还是救了自己。

  身外之物都解决了,身内之物呢?吃穿用度、健康财富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幸福、快乐这一永恒的主题提上日程。以前我们以为个人对幸福、快乐的主观感受与天生的遗传基因有关,但是现在人类再次发挥自己追根究底深入分析的科学精神,制造了让大脑产生快乐的物质。除了让自己由内到外想满足什么就得到什么,我们甚至在制造出了以前从未存在的物种——长耳朵的小白鼠、蓝蓝的小白鼠、未经怀胎而诞生的小羊......

  我们还处在上帝创世纪神话笼罩大地的时代,然而我们已经快要创造了一切。但我们真的无敌了吗?我们真的越来越幸福了吗?我也不知道。如果一切都能被控制,那我们自己也终将会成为被控制的对象,就如同“你在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的阴阳相对,亦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盛极而衰,福祸相依。作者在最后提出了这个思考,行文最后匆匆结尾(但仍是高质量的结尾,只是讨论未深入而已),我个人也无法探明真意,但看标题“智人末日”仿佛能窥探到作者的悲观与警示(当然也只是个人揣测)。毋庸置疑,这些创造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但我们是不是也到了反思的时刻呢?前方的未知犹如一个个黑天鹅,谁知道下一刻来临的会不会是三体世界中的宇宙打击灭亡近在咫尺呢?不过我还是怀着乐观的心态,毕竟人类的自私自利曾经使自己免于同归于尽,应该会再次使自己免于归为灰烬吧。

  最后,全书文笔流畅,幽默非常,除了作者功底深厚,译者的俏皮也为本书加持不少。本书确实是一本简史,简短概括了人类历史,适合周末翻阅的通俗读物。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1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水乳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读书笔记,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xx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对此进一步延伸,阐述了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并以此作为贯穿人类历史的一条主线。

  最初的想象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形成了诸如宗教、神灵和图腾等信仰,这种存在于大脑中的意识恰恰是区别一个族群与另一个族群的标志,族群就这样被想象出来了。随着一个地区或族群人口的增长,规范人际活动的'秩序和规则逐渐形成,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尊卑贵贱。这种人们最初想象形成规则经由国家政权确立,就成为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法律制度。

  再来看经济,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元素是货币。早期货币的形态千差万别,金银、珠宝、贝壳等很多东西都能充当货币的功能,而赋予这些物品商品交换媒介功能的正是人们的观念——对贝壳货币价值的一致认可。例如在监狱里,由于大家的认同,香烟也能成为通用的货币。当今的货币的想象成分更甚。原本毫无价值的纸张,政权声称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确认其具有其面值所代表的购买力,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美钞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接受,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说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是基于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则也并非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由商人们长期交易逐渐达成的共识。到底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是先交钱或先交货?买到的货物质量不合格,能否退货或退款?企业破产了,企业负责人是不是要自己掏钱抵偿公司债务?要进行交易,双方必须想象对方会遵守同一套规则;成立公司,必须要想象其他人会认可公司背后所代表的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设定。围绕在大家周边的每一个品牌实际上也是一种想象。大家看到iPhone,立马想到时尚和品质;看到Nike和Adidas,就联想到运动;看到劳斯劳斯,就想到奢华……我们不需要亲身使用这些品牌,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就留存在脑海里了。离开了这些规则、公司、品牌的经济注定是无法进行的。

  金融体系也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最典型的就是银行的账户金额。银行具有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存100元在银行,在保留一定比率的准备金后,比如说10%,剩下的90元又被银行贷给其它人,这样原本的存在银行的100元就变成190元。如此进行无限次数的存贷,最终银行账户的金额合计是1000元。这1000元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如果大家都去取钱的话,银行是给不出的。所以说储户账户里拥有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想象出来的,银行必须依赖于储户的这一想象,才不至于出现挤兑的情况。

  至于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是纯想象构成的,而那些基于事实的描述也一定是带着想象的成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桌子”一词很容易为大家理解,可能最先印入脑海的是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但它代表的物体本身的形态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许是石头材质的,或许是缺了腿的,或许桌面上摆了一束花……但我们在描述的时候,人为略去了一些信息,这种重塑的过程就是一种想象。

  想象构建了民族、社会、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品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构建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简史》的确是一本简史,它简单不是因为对人类历史浮光掠影,而是因为它以想象这一新颖的视角贯穿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层层推进、逻辑一致,拨开历史迷雾、化繁为简,令人读后思路为之开阔、耳目一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2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3

  开篇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书的作者。作者名叫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可见其为青年怪才,目前是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此书虽说叫简史,却不是一本史书,作者通过将自己世界观的线索连接起来,以独特视角,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当代人的价值体系。另外,此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不如一般的史书枯燥乏味,而书中很多内容分析之精妙、观点之大胆、角度之奇特令人拍案叫绝,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作为知识比较零碎的我们,读此书再合适不过了。

  此书告诉我们,我们从动物到上帝的转变过程中有三个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贯穿始终的是不可缺少的三个能力,分别是虚构故事的能力、思辨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知自我的能力。这三个能力中最令我感觉脑洞大开、新颖独特而思考后又产生非常强烈共鸣的是虚构故事的能力,我也将着重与大家分享对于这个内容的思考和体会。

  人类的起源智人原本也属于动物的某个科,为什么和黑猩猩、巨猿从此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原因在于认知革命的影响,所谓认知革命是智人的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认知革命之后,人类有了灵活运用语言和八卦周围事情的能力。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队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了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即便是今天,人类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数字的影响,社群超过150人后,连接的紧密度下降,许多成功的家族企业也是因为规模越来越大,开始雇佣更多人时遇到危机。八卦是最原始的合作基础,现在的新闻头条最多的莫过于某某明星又出轨了,于是人们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大家同仇敌忾,宛如亲密无间的朋友。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学校里,你总会发现有那么一群亲密的小群体,他们掌握着周边所有的八卦信息,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即使是两个核物理学家坐在咖啡馆里,他们也更愿意讨论哪个人想当上系主任或院长,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八卦?因为八卦传递了群体的社会关系信息,这种信息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让大家知道谁可靠,谁不可靠,讨论八卦本身也增进了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从而有利于组织社会活动。合作的基础在于了解与信任。黑猩猩通常几十只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族群,这些猩猩之间十分亲密,会一起打猎,一起抵抗外敌。族群之间的猩猩每天都得花上大量时间亲密接触,像是拥抱、抚摸、接吻、理毛、相互帮助。“如果都没碰过面、没打过架、没相互理过毛,两只黑猩猩就不知道能不能相互信赖,对方值不值得帮助,也不知道谁的阶层比较高”。黑猩猩之间就是靠这种高亲密的接触,从而构建起的熟人社会。由于它的社交成本太高了,因此族群成员数量不可能过大,一般维持在20~50只之间。

  八卦本身除了传递事实本身,还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当随着时间的推演,八卦便上升成一种虚构的.故事。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秘诀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某些“虚构的故事”,虚构故事是大规模合作的号角。众所周知,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每个动物都有着某种语言,比如蚂蚁通过触角说话传达食物位置,青猴能够准确喊叫警告狮子的靠近,鹦鹉也能够学舌。但这些语言功能,包括蚂蚁与蜜蜂的,都仅停留在描述性语言,用于传达身边环境的信息,没有八卦能力,更不可能讨论与相信不存在的东西。而“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如果你跟一只猴子说,如果你把手上香蕉给我,我将带你去香蕉天堂,那里有吃不完的香蕉,它还是不会放手。对于它们而言,时间是宝贵的,拿来向不存在的守护神祷告岂不是一种浪费?何不把握时间吃饭、睡觉、亲亲抱抱?但是智人相信了虚构故事,就像是吃了《圣经》里那颗知善恶树的果实一样,它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不仅是部落的守护神、《圣经》的《创世纪》、庞大的帝国梦、现代的国家等等。因为我们共同相信这种虚构故事,于是合作的基础不再仅仅存在于熟人之间,相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可以彼此信任,一起合作。一个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弱小的,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人团结在一起,便能削山填海、改变世界。法律是虚构的故事,它支撑起帝国的构建。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几十万古巴比伦人的合作手册;公元1776年的《独立宣言》是现代数亿美国人的合作手册。无论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类秩序。古巴比伦人对阶层社会深信不疑,于是有了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奇迹;美国人对生而平等的深信不疑,于是创造了繁荣的现代文明。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得以突破人数的限制,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农业革命让人能够开创出拥挤的城市、强大的帝国,接着人类开始幻想出关于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建立起必要的社会链接。国家、法律、宗教、金钱、公司、商业市场本质上都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虚构故事。这一切都是黑猩猩、巨猿所做不到,而他们至今都保持着较小规模的合作方式,始终无法得到突破。

  我认为从古至今,“虚构”故事的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在这里给虚构打了双引号,我理解此虚构的含义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含义。首先,你得有“虚构”的故事内容,再者你得使用各种宣传方式去让人信服你的故事,按照你设计的故事路线去行动,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能做到却是相当困难的。这可以扩展到一个人的叙述能力、演讲能力、感染力、影响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都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人品修养、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尽力去提升贯穿我们人生生涯的“虚构“故事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4

  古人说,月亮上住着嫦娥。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溜达了半天,他会告诉你:不但没有嫦娥姐姐,连风都没有。那年是1969。

  1969年,神州大地发生了什么。大家在搞运动,文斗武斗,巧克力豆。

  这教、那教,各种教,教教有神又有经,来凑一桌麻将,猜猜谁会赢?

  你是唯物主义,不信这一套。什么都不信,精神会不会更空虚寂寞冷?

  忘记上面的胡说八道,以下是本书精华内容的摘录: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

  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中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它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我们成了万物的主宰。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总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

  这三种全球秩序:

  1、经济上的货币秩序;

  2、政治上的帝国秩序;

  3、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从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

  历史的铁则: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混沌系统分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5

  每晚睡觉之前都会读上一会儿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姑且不管好坏,至少这是一种能让我快速入眠的方式。读上大概45分钟左右,眼睛就已经不听使唤了!

  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本书又给我打开了知识认知上的又一扇门。我一直认为,所读的书不见得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很多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过往,经历,以至于未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第一感觉上———“厚”,太厚了。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页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图。便知道,这两本书肯定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看!但是从这两本书的思维导图让我感受到,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会用这两本书为我开启认知的一扇大门,这两本书将会为我构造多么宏大的人类认知观!

  看书的速度实在是比较慢的!最近刚看到,有关智人的历史,内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数10万年前的智人,由于没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够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热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时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一个智人女子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搜寻实物,发现一颗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树,那么这个时候,她的第一选择肯定会先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动物发现,那么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这种对高热量甜食的喜爱,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习惯,恐怕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无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严重的健康问题!

  但是,数十万年前的智人却没有肥胖这样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他们为了躲避大型猎物的追杀,必须让自己跑的更快,更灵活;也比如他们因为食物短缺,不会固定的进一种类型的食物,而是多种杂食,也就不会因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问题;也比如他们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搬迁,如果因为肥胖等健康问题导致行动缓慢,那么这部分人注定会被部落遗弃;等等!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注定了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这是DNA遗传无法控制的!

  我们现代人能够控制的东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针对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元素而进食各种不同的食物,对甜食的喜爱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现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动物的残害,也不用把自己锻炼得异常灵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竞争;现代医疗的发达,也不会让我们因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会遗弃。总之,现代社会的安逸,确实让我们在某方面已经比不上我们的祖先:智人;DNA的遗传变异也在慢慢发生!但是,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意识到种种问题;

  关于,现代人的很多喜好,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很多行为都是从我们远古的祖先:智人身上遗留下来的,这样的行为或者喜好,都是刻入了我们的DNA的。

  读书,确实让我认识到了以前毫无意识的一些事情、行为或者习惯!也许下次,有人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甜食,我就可以回答他:这是我们远古祖先:智人遗留在我们DNA里面的!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以上均为个人拙见,同有《人类简史》的爱好者,欢迎你们留言讨论!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6-12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2-05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02-15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2-17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02-22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2-23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02-23

时间简史的读书笔记11篇02-16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