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书笔记>《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时间:2023-07-14 07:16:0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篇1

  作学作品其实是不适合去解读的,因为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千差万别。但是,我还是喜欢写书评和随笔,因为通过文字我可以发现和哪些人是同路人。

  下面说说我在阅读《刺杀骑士团长》一书时的零星感受,也欢迎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来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1、书分上下两本,挺厚的,读起来不但不适合大段扫读,因为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完全看不懂,所以后来只能乖乖回去再细细读第二遍。

  如果要用一句话归纳整本书的话,倒也简单,就是一个画家差点离婚最后又和妻子符合的故事。作家一般都是这样——一句话也能引出几十万字的写作灵感。

  “我”,一个36岁的画家,已婚,暂无子嗣,靠画肖像画混混沌沌度日。结婚6年的妻子有一天突然告知“我”要离婚,理由竟然是因为一个梦!

  然而面对妻子的反常,“我”却没有反对,因为妻子要求离婚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默认了自己的婚内出轨行为。于是,“我”知道没有挽回的必要,并且主动提出自己搬离原本属于自己和妻子的那个“家”,还开始了一段时间的独自旅行,毫无目的的那种。

  旅行了一个多月后,“我”借住到大学好友雨田政彦父亲名下一所位于小田原的山间房屋,只因为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已经住进了有专人护理的养老院,空着的房子也是空着。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新家”,并且在好友的引荐下在山下以教小孩画画勉强为生。后来,“我”在神秘的邻居免色涉的安排下与绘画班上的学生秋川真理惠慢慢熟悉起来,最后又因为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回到妻子身边。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一个感觉:这对夫妻之间的交流方式给人感觉好特别......

  2、然后这本书的书名给我感觉也好特别......一个因为婚外恋要离婚的故事,怎么就取了《刺杀骑士团长》这样一个名字?

  往下看才知道,刺杀骑士团长在书里说的是一副日本画。

  这幅日本画由知名画家雨田具彦(好友雨田政彦的父亲)所画,内容取材于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在这部歌剧中,浪荡公子唐璜意欲非礼一个美貌的女人,然后这个女人的父亲,也就是骑士团长赶来相救自己的女儿,继而被唐璜刺杀。这个父亲,就是刺杀骑士团长的原型。读书笔记而在书里,《刺杀骑士团长》画的是一个年轻风流的美男子唐璜与恋人唐娜·安娜的父亲做骑士团长决斗的片段。书里说“我”觉得这幅画很奇怪,因为这幅画与雨田具彦为人熟知的温柔怀乡风格迥异,并且充满了血腥与暴力,画上发生于欧洲的背景让“我”联想到了日本的飞鸟时代,更奇怪的是画的角落一个探身的“长脸男”……

  3、越往下看,我越觉得糊里糊涂的,村上为什么要讲到这5幅画?这些画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

  书的核心围绕着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另外4副画分别是:免色涉的肖像,长川真理惠的肖像,杂木林中的洞,白色斯巴鲁男子。这里面有两幅是肖像画,而肖像画正好是“我”擅长的领域,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比如:村上安排“我”一直以肖像画为谋生手段,当发生婚变后又再也不想画肖像画,而邻居免色涉的出现又重新逼着“我”再次面对肖像画。

  作家用文字表达内心,画家则是用画。虚虚实实,都是人生。

  4、除了《刺杀骑士团长》这幅核心画作之外,另外几幅我都没看懂。只是注意到第四幅画比较特别——杂木林中的洞。

  学过性心理学的人应该会很快意识到,这是在借指什么。

  在“我”给长川真理惠画肖像画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年纪还小,以后会慢慢长大的。

  反过来往前推,会忽然反应过来在村上已经在前面做过了铺垫:

  “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女性有太大的乳房,我妻子的胸部就刚刚好,不大不小。“我”觉得自己之所以有这个方面的恐惧,应该来源于死去的妹妹。妹妹在死去的那年刚刚步入女性生殖发育初期,一朵还未开放的鲜花就这样枯萎了,以至于让“我”留下了创伤经历。

  5、很多历史上有名的画家画的话,最后都被证实折射着画家本人的一些经历,以及童年的创伤经历。

  书中的“我”在一开始就讲述了他童年的一些事情,并且自己反思着是否有将原生家庭的问题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我”与双亲关系不好。

  稍微联系一下“我”的人格特征,就很容易推测“妹妹去世”与“主人公与其父辈关系不佳”到底在隐喻什么。

  6、小说里一个个的新人物也似乎都是“我”的心理投射:

  36岁的“我”的遭遇应该是典型的中年危机,看似平静的“我”的内心里充斥着各种挣扎。

  54岁的免色涉好像是世界上和“我”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我”:不缺钱,但是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心里空空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免色涉找“我”为可能是他女儿的秋川真理惠画肖像画,希望借此机会接近这位疑似的女儿,最后“我”又因为突然冒出来的孩子回到了妻子身边。

  雨田具彦九十二岁,也是个著名画家,年轻时在维也纳学画,曾参与某项暗杀纳粹的行动,结果因此失去了爱人。

  和真理惠失去联系的免色涉似乎是暗喻父性缺失的一代人:失去母爱的一群孩子、沉迷虚无追求的男性群体,影射着精神危机来源于童年和原生家庭。

  7、"我认为画到一半的时候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许一个画家知道了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就不愿意继续画下去了。绘画就像那些食谱,你做了很多事情,精心烹制一只鸭子,最终却把它放在一边,只用一些鸭子皮做了一道菜。"

  卢西安·弗洛伊德曾画过一个人叫约翰明顿,明顿是个画家,后来自杀了。他的画的风格就是展现人终有一死,兴致勃勃抓住那些衰老、时光流逝的迹象。

  在村上这本《刺杀骑士团长》的一开始,就反复出现“要将时间拉回身边”这句话。

  书中的“我”在书中讲述的故事里,应该是在试图找回自己失去的一些什么。

  8、回到书中的结局:

  “我”最终回到了妻子的身边,有了自己的女儿。而在和妻子分居的9个月里发生的事情,都是造就“我”把时间又找回来的原因:在雨田具彦的画室度过的日子,看似奇奇怪怪但实则却造就了生命的升华。但可惜的是,“我”只是名义上的父亲,生物学意义上则未必,只是自己也不介意。“我”对于画肖像画养家这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开始时感觉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平淡,回归爱。

  “我”通过经历故事中的种种幻象,不断地向自己发问“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当“我”终于走出过去的创始经历后,也就重生了。

  一句话说读后感:《刺杀骑士团长》这似乎是一个关于童年创伤、原生家庭、重塑人格的故事。值得研究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爱好者们细细研读。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篇2

  村上最新一部小说,分为1、2两部,第1部名为《显形理念篇》,第2部名为《流变隐喻篇》,延续着村上一贯的风格。由一幅雨田具彦的画作而得名,也以此画作贯穿终篇。名为“骑士团长”的“理念”带领着画家身份的“我”(文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一次次遇到奇妙的事情。

  读这部小说时,每每被句子吸引,诸多文辞都如隐喻,有着迷人的魅力。村上在这部小说中展现了更多的哲学思考,关于人生价值与本质。何为理念?何为流变的隐喻?这是否正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所存在的世界的外在表征?村上的小说总有令人不易捉摸的象征性和隐喻色彩,这部小说则直接将“理念”、“隐喻”作为篇名和主题词,其中含义,值得细细思索,也可引发读者的诸多想象。村上在文辞表达中的模糊意指,让读者可充分根据自己的“前结构”进行发挥,其小说可发挥之“互文”容量,也就绝不止这区区数十万字。

  同时,村上在这部小说中显现了惊人的艺术深度,他同样用种种隐喻的手段,展现出艺术深层难以言明的特质。村上以孩童身份的秋川真理惠之口,读书笔记道明很多成人无法透视的艺术真谛。感受无以言表的,以直觉深入,又以直觉被艺术之真据斥于外的强烈冲击的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丧失。这,或是一种幸运,也或许是一种不幸,幸其得以安稳度日,不幸其无以窥视这个世界的隐秘。

  小说中暗示了无数的双重隐喻,秋川真理惠是否是免色涉的女儿,终究也没有答案,或者,也有着确定的答案。这一隐喻的答案,正如薛定谔的猫,既是,也不是。“既是,也不是”这正是一个确定的答案。正如“室”是否是主人公“我”的女儿一样,只是拥有足够的相信。

  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我们自身的本质与灵魂,其存在与否,其“真正”与否,我们恐怕都无法回答。或悬而未决不去探寻,或足够相信。而艺术,是否也同是此人之本质与世界的隐喻呢?其“真”耶?其虚幻耶?村上小说中看似怪力乱神的描写,较之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哪一个更为真实呢?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篇3

  期待了很久的村上春树的新作,又是一部截然不同的小说作品。

  我很喜欢村上的笔触,从刚开始的部分,我就被深深带进他所营造的世界。这次他是以男主的视角进行讲述,以一条线索进行展开。形式上更为简单了,但传达的深意要为深厚。

  故事说起来也简单。男主因为老婆要跟他离婚,净身出户,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房子。他是个画家,之前为了生活总是给人画肖像画,后来生活失去了动力,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当初所追求的绘画艺术。认识了免色,秋川真理惠,以理念存在的骑士团长,经历几次与众不同的绘画创作,渐渐找回自己的心。在去营救真理惠的历险中,作为理念的团长被“我”刺杀,暗喻作为洪流一直干扰心智,这部分描写我不是很明白,应该和日本语法有关。最后带着这段时间的奇特经历,他还是选择与妻子重归于好,虽然妻子怀孕,但他确信是在某个时刻将他的理念与妻子交合。书的最后,他和女儿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原本以为是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因为光看这书名就觉得很厉害,仔细看下来原来还是讲述现代人在浮华尘世的自我审视。村上喜欢把人性的丑陋直接展示出来,对性方面描写更是直白,但这不是小说的.核心,只作为陪衬。以画家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与生活,有时候生活可以很简单也富有情趣,做饭时放一曲古典音乐应当是一种享受。中间男主在寻找铃音的过程,我还以为村上要写成一般魔幻小说了,团长被释放出来,告诉男主理念的存在,又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看着书中的描述,真想看看《刺杀骑士团长》《白色普鲁斯男人》《树林》《免色肖像》《真理惠肖像》这些画仿佛真实存在,画上的细节清清楚楚,村上应当是懂绘画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只有部分人只能看到的形体,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总是会有他人无法窥见的事物,村上正是把这具象化,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篇4

  周末窝在被窝里,把《刺杀骑士团长》看完了,这本书看得是真的很慢。书和人一样:反复拿起,反复放下,零零散散,最后就索然无味了。所幸书是没有脾气的,它可以任你随意摆弄。

  这本书一开始看得是有点云里雾里,画中的人物通过理念形体化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和你对话,引领你走入另一个世界,慢慢的剥开历史的纱幔,倾听一位风烛残年老人内心最真实的.孤独与呐喊。

  小说的魔力就是这样,高潮未到之时,总是谍影重重,所以在真相迸发,情感喷薄浩浩汤汤之际,小溪汇入海洋,继而惊涛骇浪,那种震撼,是无法想象的。

  我在文中两处有泪目。

  一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描写,一双冰冷的手感觉硬拉着你让你亲眼目睹一个处于政治道德情感漩涡之中纠结徘徊的青年拿起军刀砍下一颗颗鲜血淋漓无辜者受难者的头颅,一切只能旁观,只能那样做而已。

  另一处是“我”在雨田具彦病房内举起了尖刀,垂老的雨田具彦挣扎着,愤怒着,看着我刺杀了“骑士团长”,仿佛穿越了将近百年,为老人完成了最终的夙愿,“骑士团长”是什么?纳粹吗?战争吗?与爱人的分离吗?死亡的恐惧吗?

  可能是吧,也可能都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有很多,关于婚姻中灵与肉的抉择,关于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关于历史战争中人性的拷问,很多很多。

  人人心中有场雨,你可以伫立,无人来扰,心情无比静谧,这场雨,永远不会止息。有些事,相信为好。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 篇5

  好久不读村上,并不是不喜欢而是心中有些许害怕,害怕把村上的书都读了后面的日子该如何是好。似乎已经习惯甚至迷恋他的文字,无法自拔。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和荒唐,但是在我这里确实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单一的读村上,或许准确的是村上的书陪我度过了一段漫长且艰难的日子。还记得第一本是<海边的卡夫卡>,突然有一种被温暖的感觉,似乎有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不要害怕,至少还有我。就像游离在城市生活边缘的孩子突然找到了组织,它让我某一刻不再孤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寻羊冒险记>,<舞舞舞>,<挪威>,<1q84>,<拧发条的鸟>。。。可以说读了他百分之九十的书,每一本都抱着读一本少一本的惆怅且幸福的心情,像一个小孩看着糖果盒里日渐变少的'果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今天,春风,细雨,微凉。打着充人数的幌子在某某会议大厅培训,百无聊赖的我,不喜欢电子书的我,再次偶遇村上,幸福的感觉莫过于此。

  因为自己读书的偏好,前两章还以为深爱的村上慢慢就要远去,一直在疑问自己变了,翻译变了,还是文字变了。殊不知平淡无奇的文字,杂乱无章的叙述正如我此刻的状态。初入职场的我似乎正在慢慢的失去自己,慢慢变成了无脸人。。。(会议结束,去买书)

【《刺杀骑士团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03-31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04-27

寻找黑骑士读书笔记02-18

寻找黑骑士的读书笔记02-18

(推荐)寻找黑骑士的读书笔记07-06

寻找黑骑士读书笔记7篇02-18

寻找黑骑士读书笔记10篇02-18

读《寻找黑骑士》有感04-28

读寻找黑骑士有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