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书笔记>《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29 07:02:2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1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它同时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在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时,我被书中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搞糊涂了,根本不解其义,而且我觉得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零好几个月的雨,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终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

  孤独是非常可怕的。在拉丁美洲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我了解到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这应该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吧。

  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总是归于自闭。《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布恩迪亚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布恩迪亚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死了,连同马贡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着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他们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又都不得不渐渐地老去。第四代成员阿卡迪奥第二(第三代成员阿卡迪奥与人私通所生)曾亲眼目睹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翻译完后的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不同的人对于孤独会有不同的定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揭示了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只能处于贫穷、愚昧和黑暗之中。在现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独呢?尽管明知这种孤独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漠,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只能选择孤独。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2

  著名作家马尔克斯辞世,一代文坛巨星陨落,举世哀悼。在影视界曾经有个传闻,马尔克斯生前认为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只有好友黑泽明有资格导演,在黑泽明过世之后一直没有满意的人选。如今这两位大师都离我们而去了,一切都成为了历史。

  记得我的马尔克斯阅读史是从高一年开始。在那个开学季的秋天里,刚刚甩掉中考包袱的我们激情四射。我在的高一九班又是年段里最活跃的班级,各项文娱活动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任数学课代表的我兼宣传委员。当时校运动会刚刚结束,我写的几篇诗歌被莫名其妙地挂在学校的宣传栏上。为了不负众望,当然要加强文笔训练。于是我对文学的追求慢慢展开了。你想想当每天有人在晃悠着念着你的诗歌,感觉是多么的奇妙。我就是在此刺激之下,一跃而起,大补文学知识。不发奋则已,一旦下定决心,则狂扫校图书馆。我们班级刚好坐落在图书馆楼,一层,借书部是在三层。每逢课间十分钟,我就上去扫荡。图书馆管理员是两位女士,身材高挑的那位很严格,一板一眼的;矮胖的那位有点痴呆,总是斜着眼睛看着我们,讲话腔调奇怪,吐字不清晰,鼻音总是拉得老长。她们二者的组合颇像女版的“胖瘦头陀”。

  一天下午,我无意中发现了《百年孤独》,依稀记得是白色封皮,上面镌刻着浙江文艺出版社、黄锦炎译等字样。原先那书是有书衣的,但是不知在哪一次借阅中被哪位粗枝大叶的读者弄丢了。经“瘦头陀”阿姨办理登记后,伴随着急促的铃声我匆匆赶回到教室,把它塞入抽屉里,压在课本、练习册、试卷之上。在无聊的英语课上,听着枯燥的语法分析,教英语的女老师又几乎不与我们互动,着实令人乏味。于是我忍不住翻了翻它,孰料书中的那些故事就像“吉普赛人的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让我无法专心听课,恨不得马上躲到一旁一口气阅读完毕。有些小说看了开头就没有阅读的欲望,有些小说看了开头就让人欲罢不能。这部小说是属于后者。一个作家写小说达到此境界,此生足矣。书中的光怪陆离的情节、巧妙的`构思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一个名字重复于家族百年,让人感觉。偶尔想想,把它放置到更大的历史视野,整个人类不也是如此吗?

  莫言的创作或多或少也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根据莫言回忆,他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兴奋不已,从此也成为了马尔克斯的粉丝之一。他坦言自己的创作深受其魔幻现实主义启发。或许马尔克斯没有想到自己的书可以哺育着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软性的影响力有些时候远胜于权力、财富。马尔克斯已经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被世人呼之为“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但是这些对于性格乖戾的马尔克斯而言或皆为过眼云烟,是我们看重了。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3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4

  “生命中曾有过的灿烂,终究需要寂寞来偿还。”当翻过《百年孤独》的最后一页,脑子里无法抑制的浮现出这句话。

  《百年孤独》那浩瀚的卷轴,如同那那写满命运的羊皮纸卷,厚重的无法言喻。而那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文字又充满着魔力。马尔克斯·加西亚,他用自己细腻的笔触,描摹了马孔多——这一片乐土上的居民的生活。

  很多人对于《百年孤独》的第一印象是:太深奥了,驾驭不了。我承认我也曾是其中一个。但当你开始潜心阅读,这本书的晦涩深奥却成为了你反复钻研的理由。毕竟真正的经典不是我们随意就能读懂的,这样的好书,就算让我们读上几十遍也远远不够。相比于他的另两部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与《枯枝败叶》,这部作品中隐藏的深刻思想是其他两部无法企及的。《百年孤独》描述的不光是爱恨那么简单,浩繁的卷秩,马尔克斯赋予它的是一份历史的悲怆,是对于生命的反思,对于世俗束缚的抗争,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

  这本书能获得诺贝尔奖是无可争议的。就像马尔克斯自己说的:“当我开始写作这本书时,没有人可以阻止我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他成功了,他铸就了一部真正的经典,一部足以流传百年的巨作。

  当我们跟随飓风的脚步,穿越马孔多的白色房屋,穿越后花园繁茂的秋海棠与玫瑰花,穿越那躺着大帆船骸骨的荒原,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在这里生活了世世代代。七代家族,从诞生到灭亡,无论他们曾流浪到拉美的哪一块土地上,来躲避家族可怕的魔咒,却始终更改不了孤独的命格,繁华销匿,到头来还是一场梦魇,正如同拉美自身的命运,跌跌撞撞追求独立的路上,从来不曾平坦。

  就像乌尔苏拉自己所说:“这个家族像是被下了一个可怕的魔咒。所有叫阿尔卡蒂奥的人都盲目热情,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人都冷酷睿智。”在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中,最光辉的莫过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他的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了。前者带领村民不断摸索最终一手建立了马孔多,后者一路为信仰征战最终赢得显赫声名。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最终却在曾经的恐惧中不可逆转地衰老和疯癫,这个一手开创了马孔多历史的人,最后却像野草一样枯萎地无声无息。他被自己的恐惧与孤独绑在了树下,沉默、衰老、直至成为了树的一部分,被蚂蚁吞噬,永远的和这所白色的房屋在一起。

  他曾执着反复制作的小金鱼,也在炼金室中被人遗忘了一段时光。而他的儿子,这个将布恩迪亚家族的姓氏写进历史的人,却是整个家族最严重的孤独症患者。——或许他的温情只为蕾梅黛丝存在过。马尔克斯这样描写他:“他想永远这样待下去,守着她百合般的肌肤,守着她翡翠色的眼睛,听她以对待父亲的尊敬,每问一个问题都叫一声‘先生’”布恩迪亚并不缺乏爱。他将所有的爱倾注于这个孩子身上,却无力改变她的死去。命运让他绝望,他便追随信仰而去,追随真理而去。他走上了与政府抗争的路途,一路坎坷,燃烧了拉美的半壁江山。即使这样的.荣光披在身上,却无法更改他最后悲戚的命运。

  庇拉尔是唯一一个看清了这个家族孤独宿命的人,虽然她的纸牌从未为她带来一个为她而停留的男人,却算清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她不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但她却与这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爽朗的笑声始终萦绕在布恩迪亚家族的院落中。她亲眼见证了这个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在自己衰老的年华中,用一张张塔罗牌占卜早已注定的未来。

  梅尔基亚德斯,从一开始就出现在这个家族中的吉普赛人,是他为马孔多带来外界的诸多事物,同时赢得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全部信任。“马孔多永远欢迎梅尔基亚德斯。马孔多永远对吉普赛部落开放。”当马孔多的村民开始拒绝吉普赛人的带来,他以一个领导人的身份如是说。他将梅尔基亚德斯视为至交,而梅尔基亚德斯手中难以看透的羊皮纸卷,承载的正是他们家族的秘密。

  当布恩迪亚家族最后解开了羊皮纸卷的秘密,最终的结局也就到来了。这个家族真正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这一幕幕场景,却早在羊皮纸卷中描摹千百回,想到这里不禁让人扼腕。“世上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能够忍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书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道。

  整本书的内容错综复杂,但不难发现的是,在布恩迪亚家族最鼎盛的时期,突如其来的失眠、失忆,以及一个个下着暴雨的夜晚早已昭示未来。每个家族中人都有所感知,所以他们揣揣不安,一生禁锢。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这近百年来的孤独历历在目,却无法细数,每一代人都被此蚕食,直至家族最后的衰败,曾经的自动钢琴、曾经的灯火辉煌,被枯萎的草木和被虫蛀的门框代替,如此庞大的家族史永不能重写。

  爱恨一百年,始终是一场得不到救赎的轮回。百年光阴,孤独永随。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5

  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十九岁。年纪不算小,,但还是有点幼稚,,因为李伟老师我接触了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而感受多多。。期望大家都能看下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根本不解其义;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七代人进行了排列,最后使书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连同《百年孤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进行了了解,于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为作者,为书本,为拉丁美洲。20年来,我在孤独中体会其中的孤独,并饱受折磨。为了排遣孤独,我不断地向我的朋友推荐《百年孤独》,分享孤独,理解孤独。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理解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期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礼貌,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孤独是自闭的。《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礼貌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死了,连同马贡多的礼貌。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于是,书中结尾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

  孤独是需要反省的。读完书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书的涵义无疑是深远的:他是要透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为了到达这个目的,无论是文章架构,还是资料选取;无论是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手法;无论是典故引用,还是故事编排,无不采用其极,令人匪夷所思。资料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可谓是眼花缭乱。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的跌荡起伏,俨然是对读者最大挑衅。在不可思议的奇迹中,在现实交错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现实中,在荒诞不经的传说中,使读者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进而理解孤独的本义,理解《百年孤独》的奇特。

  孤独是需要摒弃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照《百年孤独》的现实与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由此,我们想起了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以至惨遭蹂躏的结局和新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而重新崛起的历程。《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个夙愿:期望一百年孤独的历史永远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梦想成真。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6

  西班牙语为世界奉献了两部伟大不朽的巨著――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和这部《百年孤独》,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阴,隔着那曾被哥伦布征服过的茫茫大西洋遥遥对峙。作者虚构了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描绘了在这个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亚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正如最初杨修向我推荐这本书所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的,而书是本很具亲和力的书。

  全书的脉络十分的清晰。一口气读下去,读到奥雷连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只是屠夫”,读到忧郁的意大利乐手克列斯比在疯狂的弹了一夜的大提琴后割腕自杀,读到阿玛兰塔变态无耻的苟且活着,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敌编织殓衣,读到第十七个小奥雷连诺躲过数十年的追杀,却被家人拒之门外,最终逃不掉额头被钉死的宿命,读到那装满了两百节车厢的死尸被倒入大海……会悚然惊觉,经过了开头几节的艰深滞涩,写到那里已经是酣畅淋漓,仿佛马尔克斯十八年的悄没声息的创作磨练将所有的情节浑然一体,所有的情感在这一瞬厚积薄发不可抑制。我感觉自己似乎身处一个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个似乎无所不知的老太婆,说着自己的往事,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平静的语调中娓娓道来。你被每一个情节震撼,但是你能隐隐约约的清楚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已注定,似乎每个人都被一个线牵引着无法偏离轨道。她偶尔会透露一些宿命的迹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来算命的纸牌,奥雷连诺上校对死亡的预感,羊皮纸上的梵语密文;但是,这些宿命的暗示却被那些自认为清醒的人们当作疯子的澹语和梦呓,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从中得到的却是更加无边无际的绝望和痛苦发现自己的孤独和苦难是不可避免,

  无论你是否努力去抗争都摆脱不了的绝望和痛苦。读着读着,你会被这种悲观的念头击溃,会傻傻的想人生就是这样,一切的命运都没法改变,难道这样就不要活了吗?人生的好处何在?如何才能摆脱这宿命的孤独?当我最后读完这本书,合上之后唯一的念头就是走出门外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我需要应对阳光来证明自己其实刚才只是做了一场恶梦。虽然走出去之后,我看着屋外的天空,怎样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还是下午,但仍然觉得很幸运,真的是一种解脱,从恶梦里惊醒的感觉,一种逃离死境的庆幸,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7

  久闻马尔克斯盛名,高中粗略浏览过《百年孤独》,却为书中冗杂的人名所困扰,寒假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发现其中韵味十足,非一些其他浅显书籍可比,于是重新拿起这本书,去细细品味这个百年家族的、穿越世纪的孤独。

  何为“孤独”,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及:“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而马孔多小镇上的孤独,是一种不可言说之痛,难以用文字形容,如一篇书评所言:“当你还未尝过痛苦,当你还未开始尝试看透生命,请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读它。”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从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活灵活现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兴衰,马孔多镇更像是当时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这部小说,场景琳琅,怪事迭起,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岭去寻找伟大的发明;吉卜赛人如何把“文明”世界的玩意带到沼泽地带这个偏僻的小镇;外国垄断资本家如何侵入这个盛产香蕉的小镇;本国独裁政权如何勾结帝国主义者屠杀大批工人;人民群众如何进行流血斗争:最后,洪水、飓风和蚁群如何把这个小镇化为鸟有。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和幻想、直叙和讽喻、写实和夸张结合起来,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无异绘出了“一幅巨型壁画”,但却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比如家族中喜欢吃土和石灰墙皮的丽贝卡,阴惨不见天日、植物生长速度几乎肉眼可见的丛林,疯狂繁殖的畜群,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雨,有着盛世美颜最终身体飞升消失的蕾梅黛丝……这超出想象力的一切都为书中描绘政治、军事、贸易、俗事构成的现实世界平添了奇幻瑰丽的魔幻色彩。

  然而,最触动我的,是那绵延不绝的孤独。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于整个民族的团结。“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他们的孤独并不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孤独寂寞,而是由于与愚昧并存的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竟可以将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和落后为伍。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何赛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尔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黛丝到喜欢热闹的奥雷里亚诺第二。

  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的,逐渐的,有人在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何赛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梅梅;有人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比如丽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比如阿兰玛坦;有人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比如乌尔苏拉,比如俏姑娘雷梅黛丝;还有人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比如上校奥雷里亚诺。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黛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丽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尔卡蒂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叔本华的哲学认为,人生注定是无聊的,如果实现了理想,那么就会觉得无趣,如果无法实现理想,又很挫折,总是就是很郁闷无聊。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宗教中寻求解脱,另一个是通过欣赏高雅艺术。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高大。人需要孤独,但不能为孤独所吞噬,把孤独当作生命圆满的开始,或许能对孤独,体会别有一番的滋味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8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作”的《百年孤独》,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令人眼花缭乱。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近亲结婚,乌尔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布恩迪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迪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迪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迪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孔多。起初布恩迪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迪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儿子,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自己。而这个带尾的儿子,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书中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乌尔苏拉在冗长的雨季中漫漫腐烂。阿玛兰妲一刻不停地缝自己和自己仇视了一生的丽贝卡的裹尸布。丽贝卡足不出户疯疯癫癫地过了后半生。青年时激进热血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晚年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如书中乌苏拉在非常孤单之时,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遗忘在栗树下的丈夫,生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她的悲叹却是充耳不闻,她这些话好像是在讲给一个死人听,对于乌尔苏拉来说,岂止只是剩两人,其实只是剩她一个人孤独的生存着。

  让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奥雷里亚诺第二和阿尔卡蒂奥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阿尔卡蒂奥第二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里亚诺第二则像何塞阿尔卡蒂奥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

  然而依然有人逃脱了这个命运那就是美人儿蕾梅黛丝。她接受了所有的命运因此命运没有愚弄她。她会满不在乎的穿着宽大的袍子在家里走来走去。最后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近乎神话的结局——她牵着白色的床单飘向天空。白色的床单也许象征着高尚的灵魂。她摆脱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而莫名其妙的“升天”

  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不一样的,乌尔苏拉的孤独是理性的,这个百岁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争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继承她,没有人关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绝后,她的孤独也成为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独。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整天忙着搞科学试验,发誓要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孔多小镇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但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独一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生发动了32次战争,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间结束了一生。乌尔苏拉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的生活里除了霸道的占有,什么也没有了。乌尔苏拉的女儿阿玛兰妲心里有如岩浆般炽热的爱情,也多次与爱情相遇,但每次都坚决地拒绝,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独中。在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迪亚后代们重复着前人的故事,重复着先人的孤独。

  这本书记载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孤独的宿命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预示着他们相同的命运。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这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布恩迪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

  作者对于落后和愚昧的态度是彻底否定的,于是安排了一场飓风对旧事物来了一次彻底的清理。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孔多城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

  其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同理,只要人人团结在一起,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精彩、和谐。也不会不至于停滞不前!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9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苦苦在世上挣扎,人们渴望逃离孤独的束缚,但是对孤独的恐惧又悄无声息的侵袭着每个人的心灵,让人仓皇不安,让人无法回避,让人为了逃避这种恐惧而越走越远。一本《百年孤独》,一个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如同长江黄河滔滔如流,最终在百年之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到起点。

  小说的情节充满魔幻主义色彩。小镇马贡多见证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和百年的兴衰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近亲结婚,由于害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不肯和丈夫同房。邻居因此事常常嘲笑布恩迪亚,不堪受辱的布恩迪亚杀死了邻居。为躲避死者的鬼魂纠缠,夫妇俩迁徙来到小镇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的故事就在这里展开。渐渐家族人丁兴旺起来,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迪亚家族和小镇马贡多的命运急转直下。到了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尔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自己。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重复的时间,每一代家族成员类似的名字,轮回的命运都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这个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后半生在小屋里制作小金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重复着;第四代奥雷里亚诺反复地修理门窗;第六代奥雷里亚诺上校晚年不停地缝制裹尸布;蕾梅黛丝每天都花许多时间洗澡等等。这些人的行为都处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重复之中,各自的行为又相互循环,构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小说中的人物姓名与秉性也是循环往复的。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男性,名字离不开阿尔卡蒂奥与奥雷里亚诺,秉性也依次延续,其中也隐含了时间上的轮回重复。小说中家族里活得最长久的乌尔苏拉,历经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盛衰演变,特别是在她失明之后依旧能够如看得见一般,无非是因为在她眼里一切都是过去的重复,她惊呼时间在打圈圈,永远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她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种时间的轮回重复。

  仔细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欢离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悲凉而孤独的灵魂。布恩迪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特有的孤独神情,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为打破孤独进行种种艰苦探索,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的沮丧,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他们又以不同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每个人与孤独抗争但最终都回到起点,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凉。

  作者马尔克斯笔下的布恩迪亚家族就是拉丁美洲的缩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整个拉美的社会发展,正像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进程一样是停滞的和孤独的,是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往复。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哥伦比亚近百年来始终处于封闭、落后、贫困和保守的"孤独"境地。所以,《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越浓。这种落后的民族精神与心理的恶性循环,正是拉美社会进步缓慢的内在原因。《百年孤独》这个魔幻的世界蕴含了深刻的真实性与现实性。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于整个民族的团结。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不能与人分享智慧的快乐而孤独寂寞,而是由于愚昧之下的感情匮乏,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竟可以让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在此,马尔克斯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事实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回报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愚昧和落后为伍。这样的作品现在读来仍有它的意义,在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独,事实上,这种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最终如马贡多一样灰飞烟灭,消失于无形。

  《百年孤独》是一部令人迷惘的作品,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让人迷惑的故事发展。但当你细细品味,掩卷长思,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拉美社会百年孤独的思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10

  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是在1987年,当时硬着头皮读了几章,放弃了。接着继续读的时候,五年已经过去。原因很简单,表面上是叙述有点颠三倒四,最大的困难在于自己当时还不具备阅读名家名著的素养。

  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理解,源于老五的小说。那时候,他写一个采油队的工人,半夜生病,找不到医生,就喊了一个兽医治病。这让我吃惊,小说咋个可以这样写?老五就告诉我,那叫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很多青年作家都在模仿。他看好莫言,还向我推荐《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山寨。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是,我阅读的几个版本的《百年孤独》居然也是山寨的,人家马尔克斯根本没有授权。这个算不算魔幻现实主义?我笑而不语。

  20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委会称即使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给莫言的授奖词也写道:

  “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幻觉现实主义融合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

  老五当年一语成谶,我就纳闷:咋个是莫言而不是老五?当年,他们可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马贡多作为一个美洲丛林里的一个小镇,它经历了拓荒、建镇、殖民、建市、乃至最后反抗殖民统治,与一个家族的百年兴衰命运紧密相连。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就是殖民、反抗、独裁统治、独立的历史,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唯一的主题。尽管魔幻,但却把它归为现实主义。

  拉丁美洲文学受葡萄牙文学的影响最重。这与当年葡萄牙殖民统治有关。在萄语文学最伟大的著作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荒唐的梦游者。这就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源头和范本。

  在拉丁美洲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有两种文明叠加,值得引起关注。一是早期的土著文化,包括印第安人的文化,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都带有神秘气质,至今仍有很多难解之谜,包括玛雅预言。另外就是来自非洲的神秘宗教。这也是当年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的结果。黑奴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传播非洲的文化。当两块大陆交汇在某个时代并经过沉淀和沉积后,自然生长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参天大树。

  兴起于二十世纪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世界性的文化觉醒。如果说,十九世纪是贵族文学的世纪,那么二十世纪就是平民文学的世纪。十九世纪文学是欧洲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登峰造极,它从神权思想中解脱和解放出来,形成批判现实主义。随着二十世纪世界形势发生巨变,两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实践,彻底打破了旧的政治格局和秩序。在这场社会巨变面前,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着的是新兴的文化力量。

  中国现代文学起始于“五四运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摧枯拉朽的破坏后,并没有建立起新的文化体。近百年来,走过混乱、迷惘、拿来等不同阶段,从三十年代对俄国文学的借鉴到八十年代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都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和拉丁美洲有相似的历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美被殖民统治。中国也经历着半封建半殖民的统治。共同的历史遭遇也找到了文学认同。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很多作品都能找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除了莫言,还有格非、阿来、余华、扎西达娃。莫言杜撰的地名山东高密县东北乡,和马尔克斯的马贡多一样,都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而在中国,对魔幻现实主义真正心领神会而独得精髓的,当数阎连科。

  但中国作家似乎走入了歧途。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对魔幻手法的.模仿,从而忽略了现实主义的本质。在格非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中,我们看到的是时空的错乱,大量的暗示和神秘主义,让人在迷宫里面反复穿行,却永远找不到出路。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之深,无以复加。在近年网络上大量的惊悚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就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它与中国古代的神话又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魔幻现实主义不是中国文学的出路。只能说,这是中国文学在现阶段的一种尝试,而最终,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必然趋势,也会找到最具中国底蕴的文本。

  阅读《百年孤独》,需要一百年,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它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但不算登峰造极之作,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更意味深长。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11

  在我刚开始读《百年孤独》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太深奥了,有很多地方都读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谬。这本书中的人名反复出现,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这是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发生的。从生活实际出发,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会有。但是这些竟都写在了这本书中,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

  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来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奥或叫做奥雷良诺,一点新意都没有。且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虽然凭借我的阅读水平还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详细解释什么,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细读几遍必须能够读出一些更深的东西,只是我此刻实在是没有这个潜力。

  人物给我印象较深的是霍·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首先,他们叫的不一样,不像别的那么复杂,记都记死了。然后就是他们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良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良诺第二则像霍·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是在幼年时交换了名字。这样的`怀疑并不离谱,是有必须道理的。但是,名字不必须要和性格一样嘛。这是一个深深的讽刺。然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一切是命中注定的。虽然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着波折,但这个家族仍然一代一代地承传着,并且一向传承了下去。只是最后,当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时,让这个百年世家最后陷入了衰败。但是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开窍了,因为他最终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但是是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这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即便合上手中的书,那些情节还会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地涌现出来。

  这本书实在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12

  《百年孤独》是我高中时读过的一本很好的书,它主要讲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读完之后我对生命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地出生,在这世间恍惚几十年并不漫长的日子转眼就远去了,然后再孤独地死去。

  生命注定是个悲剧,因为我们从没有融入世界,世界永远是身外之物。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寻得一个身体与灵魂都与自己万分契合的人,与之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联系,然后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独。可是这般的幸运艰深难得。有的已失去了爱的能力,有的爱的深沉却无处安放,有的死在这爱里……在所有的爱里,孤独有增无减。

  生命只是一场幻梦。读到最后,万物归一,才明白镜子之城的意义。书中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尽管不可避免地与他人打交道,但自己的个性太过鲜明,有人带着恨过一生,有人带着遗憾过一生。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是完美的。好好活着,人也就一辈子。

  孤独是什么滋味?

  是不放糖的咖啡?

  是两指间的烟火?

  是抽空了的躯干?

  当你读了《百年孤独》后,或许会别有滋味在心头。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范文 篇13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吃掉。——题记

  每个人都是孤寂的。无论是你正在酩酊大睡抑或是思考着难以回答的问题,还是与畅谈未来。一阵欢闹过去,终会面临孤独。这并不是一个让人逃避的词。

  也许你会对它带着一份恐惧,一份害怕。但它还是来临了,迈着悄悄的步伐向你靠近。它并不是掠杀你笑颜的魔鬼,而是可以与你卧膝长谈的知心。它与时间是共同的人生倒数器,但并不可怕,反而使你的内心得以沉淀,当你去掉外表的浮华与暴躁,你会得到新的东西,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到了那时你就会一如初生的模样,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再会有害怕束缚着你,你会尝试,会去探索,回去发现,他人与本我。

  《百年孤独》中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过去与将来,起源与发展,开端与结束都在孤独的各自中画地为牢如同野蛮人般的,没有爱的地域,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百年孤独》里的一个家族的兴荣好似一个微型社会一般,但七代人的生与活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刮走就好像一滴水融入了一般这百年家族也随时间的洪流逝去得了无音讯。阿玛兰妲她以自己独特理解的.爱固守一生,安静、神秘、深沉。所以她的历时百年的孤独全是为了珍藏守护一份神秘之爱。她越是醉心于寿衣的缝制越是表明对那份爱的历久弥坚。美人蕾眉黛丝,她是只有自我任性而为清心寡欲不为世俗沾染的一个至美的绝对的孤独体。所以她的终结是那么的奇幻超绝。双胞胎恶作剧颠倒了名字,长大后性格体征行事作派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各自孤独,当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扑在吉普赛人的羊皮卷上死去,另一边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也同时终结了生命,人们惊异的发现两具尸体是如此的相像,当晚烂醉的埋葬工人糊里糊涂的埋错了各自的位置,一切还是回到了原本的样子,因为孤独的宿命如此精确无误…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在飓风中解读了羊皮卷所有秘密,那个时候他才明白,孤独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族整个马孔多,孤独到脱离整个世界消失得干干净净,连记忆都没有。

  以七代香火,百年历程,为时间轴,以马孔多小镇南美洲历史民间奇幻铺展空间,以吉普赛人羊皮卷预言为线索,去证明一个孤独的命题,没有爱情必定孤独,但是爱情总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除了孤独你可能什么也抓不住。

  在读《百年孤独》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种类似于平静恬然的快乐。就好像我知道人终究会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阳光的瞬间,仍然忍不住微笑。一切就好像放刚刚睡醒的午后,我躺在地上看着墙上时钟一分一秒走过。内心平稳而安适。

  矫情一点的文章里经常会看见,在这个城市里,寂寞泛滥。其实吧,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时不时地出来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它说上一句笑话,你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有阳光也有雨水,有爱情也有孤独。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写一本书,做一次爱,去一个好地方,爱一个好姑娘,赚一百万以后再赚一千万……这些都不错,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抵抗孤独的武器。不不不,各种各样的体验都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作为战斗的筹码白白被牺牲掉。孤独无法抵抗,孤独无法遗忘,孤独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变老衰弱,孤独不会因为爱人增多而变浅薄苍白,孤独它在这里,不动不逃,偶尔出来说几句冷笑话。

  孤独随时出现,我们能够怎么办?那就附和它笑几声罗。仔细想来,它并不是什么残酷的敌人,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而且将不离不弃陪伴到死神来到。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它督促我们体验人生,它使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清醒,在失败的时候淡然一笑。它让我觉得许多东西值得试试看去争取,也让我觉得许多玩意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东西,从出生到死亡,别人无法体会,无法替代,无法夺走——孤独就是其中之一,它流动在我的血铭刻进我的骨,它时而让我活的热烈,时而让我安静无奈——但我很高兴我比想像中容易地接受了它,它让我在一个人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

  浪漫是接受并享受无法改变的结果,浪漫是敢去玩一场必输无疑的美好的仗,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属,但同时不会遗忘自己是谁:请容许我介绍一直在教我如何浪漫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孤独。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03-02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02-21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02-02

读百年孤独的读书笔记02-24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03-02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心得02-15

高二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09-20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07-19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精选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