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书笔记>《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20 15:53:3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围城》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

  《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锐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处没什么用,但是像针灸似的对准医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觉得舒畅无比,让人被刺得心服口服。鲁迅严肃地对待问题,钱钟书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钱钟书的“愤事嫉俗”不是把不合适宜的老祖宗的话东引西摘地说教:而是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个个读过几本书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并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嘲讽,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事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凡是读过《围城》的人,都会对文中那生动有趣的讽刺记忆犹新,赞不绝口。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唐晓芙外,剩下的人都可怜的被钱钟书那深厚的讽刺功力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当数范小姐了。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虚,还在背后怀疑孙柔嘉,假得不得了。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还说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谁都急,把自己涂得花枝招展的,想尽可能地吸引赵辛楣的注意。见过辛楣以后,正像文中所说那样“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妇随似的赵辛楣说这闷,范小姐就说:“可不是吗?我也很少谈得来的人,待在这儿真闷。”赵信没有说他崇拜草鱼,范小姐又抢着说:“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在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楣陪她走河底;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使范小姐的性格跃然纸上,十分有趣。

  来看这一初更妙的,鸿渐去赵辛楣的洋式公寓,“没进门就听见公寓里好象正在开无线电,播送风行一时的《春之恋歌》,空气给那位万众倾倒的国产女明星的尖声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品性”。女明星被这一比,真是体无完肤香消玉殒了。钱先生惯用这种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刚针一般的讽刺。

  钱钟书不但对人的讽刺很精彩,就连饭店里的饭菜也可以作为幽默讽刺对象,就如:方鸿渐与鲍小姐在回国途中上岸到西菜馆吃的一顿饭中“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把西菜馆的饭菜质量用诙谐的比喻描绘得淋漓尽致。讽刺了当时的经营者,当时的社会。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看看《围城》,你或许会发现更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2

  1、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

  赏析:这句话将老年人谈恋爱的心境和情态描写的恰到好处,意思是老头子身处黄昏一样的年纪,一旦遭遇了爱情,就毫无顾忌了,全身心的投入,就像老房子着火一般没法施救。

  2、跟韩学愈说话仿佛看慢动作电影,你想不到简捷的一句话需要那么多筹备,动员那么复杂的身体机构。时间都给他的话胶着,只好拖泥带水地慢走。

  赏析:大文化人说话的时候,往往带着匠人的气息和方式,不紧不慢却有非常深刻,细究起来又话里有话,不像普通人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这道出了民国时期文人们的一些通病,在揭示社会现象的前提下加入了讽刺的技巧。

  3、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

  赏析:这句话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钱钟书先生用狗的一些愚蠢的行为来类比人类的行为,言辞简单却非常深刻,这就是大师的文字功底。

  4、女孩子第一次有男朋友的心境也像白水冲了红酒,说不上爱情,只是一种温淡的兴奋。

  赏析:对于女孩子初恋的心境,我们有可能难以把握,但通过钱钟书的围城,让我懂得了很多,初恋不一定非常的甜美,但一定是兴奋和刺激的,这需要经验。

  5、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会来;请它,哄它,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它便躲得连影子也不见。

  赏析: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描绘了关于睡眠的特性和思考,正如我们经常经历过的一样,睡眠质量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很差,而睡眠这种东西并不能按照我们的意识来控制。

  6、鸡鸭多的地方粪多,女人多的地方话多。

  赏析:简短的十几个字,读起来却这么幽默诙谐,作者的.写作手法就是这么的辛辣,入木三分,却又似乎不着痕迹。

  7、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赏析:我对这段话的感悟很深刻,因为在社会的圈子里,就有一些咋感情、生活、工作上都存在这种感觉和想法的人,就好比古代人的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一样的思维。

  8、撒谎往往是高兴快乐的流露,也算得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畅适,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状开玩笑。真到有还穷困的时候,人穷智短,谎话都讲不好的。

  赏析: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身边的朋友们,很多人的实际状况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是经不起考验的,谎言往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境,或者是一时的畅快罢了。而更多人是为了理想在撒谎,他们拥有理想,也觉得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将即将实现的理想当做现状说出了口,后来才发现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3

  《围城》是本大大有名的小说了,钱钟书一生也就写了这么一本长篇小说,虽然跨它字字珠玑有点过誉,但确实是三步一铺梗,五步一讽喻,读起来既轻松,又觉得深刻,是典型的深入浅出的写法。钱钟书把玩文字的`功底只怕当代没几个人能与之并论,记得中学时,读韩寒的小说,他就说深受钱钟书的风格影响,现在回想,确实如此,只是深度还不及《围城》。

  据说钱钟书写此书时,一天就写五百字,反复斟酌酝酿,力求表达精准而有趣,可以说是在雕琢了。像我尝试写小说时,一天写五千字,实在是为“凑数”在码字,码完自己都不忍再读。所以说,有时候贪多并没有多少价值,要多花功夫打磨语言,精益求精。

  《围城》一书胜在语言功力而非情节曲折。就故事情节而言,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复述的大事,都是些生活琐屑,大波澜至多不过是去外地谋份职务。然而就是在这些小事中、在日常交际生活中、在一段段吵嘴逗乐中,钱钟书以点睛之笔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勾画出了一个社会的缩影,仿佛国画大师只寥寥数笔,大片留白,却意蕴更足。

  钱钟书最强的本领,就是用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喻,将事情分析得既透彻,又生动,最著名的是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待读者自己去书中发掘体会。

  钱钟书在序言里曾说“我们常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以为是写作才能”,我现在真是深有体会,常常以此反思。总之,这本书是很值得读的,一遍或许也还不够。作者:墨疯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4

  看完了《围城》,感受颇深。曾经看到过某本书上将《围城》列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我认为不太合适,并不是围城有多么高深难解,而是书里某些内容阅读时需要社会阅历,人生历程。高中生能读懂里面诙谐的语句,巧妙的比喻,辛辣的讽刺。但不一定能读懂里面的人,人的心以及人的心里感受。

  《围城》并不深奥,是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篇幅在长篇小说中也不算太长。但是那数十个人物的性格却在寸土寸金的字里行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例如写小人,小人物的表现无不是无耻,奸诈,虚伪,气量狭小。钱钟书笔下的小人,各自有各自的小人法。李梅亭的小人,就跟高年松的小人不一样。

  初读《围城》的那一次最大的心里感受也是这篇小说跟我以前读过的小说相异。它并没有去塑造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是去赞美它。里面绝大大多数人物,尤其是首要人物钱老都不遗余力的去讥讽,嘲讽,奚落。以至于有部分人看完《围城》后会说写方鸿渐那样一个人有什么好处。或者它的好处就在于那些奚落,嘲讽,它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析了那个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阶层。将他们的冷漠,自私,狭隘,封闭,软弱等等劣根性了解透彻展现时读者面前。《围城》它或许没有我们阅读传统小说是对书中伟大人物,崇高情感的崇拜和感动。但是我们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无相异情,叹息,鄙视,尤甚对当时国内那个时代的命运都布满了一种悲切和忧心,这里的情感也是复杂和真挚的。《围城》是一部批判的`小说。钱老以他独有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来写《围城》并没有使批判失之厚重和严厉;反而能直指那个时代国内社会的病根,能够想象《围城》初版发行之时定让读者有心头棒喝的心里感受。

  钱老学识渊博,笔力高深毋庸置疑。出色之处书中俯拾皆是。里面引经据典之贴切,简直妙到豪颠。古今中外之经典,全部信手拈来,却又挥洒自如。非凡难能可贵的是钱老写婆媳之中,妯娌之中的猜忌,彼此的鄙薄,貌合神离,搬弄是非等等这些女生作家所擅长的题材也描写得无不入木三分那些嬉笑怒骂场合,那些拌嘴弄舌的眉眼,那些惺惺作态的情致简直让人心里感受历历在目。这两年有作家长篇大论的专门出书写婆媳那些事,我潦草看过甚觉的那些婆媳矛盾大有拼凑和制造之感,其写作功力和创作境地与钱老那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惜现时像那样的好作家太少。现时是个文化快餐,情感速食的年代,书中情节大起大落,情感大悲大喜,经不起咀嚼。我希望我四周的朋友或者同龄人能够看些书,能够看些像《围城》那样有部分深度和好处的好书。当你钟情于韩剧给你带来的眼泪或者港台剧制造的那些爆笑,提示大家花些时间精力在某些关于严厉题材,站在理性角度写出来的有深刻好处的书,那样你的眼泪或者欢笑会显得有价值得多。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5

  围城,一道紧闭的墙。并不坚硬,也不难越。难的是如何轻松,如何洒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墙上有一扇门,好奇的人们总想走进里面,探究里面的奥秘。方鸿渐如此,苏文纨如此,我想钟书老先生亦如此。

  纵观《围城》中的人物,主人公方鸿渐----一个典型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和西洋文化糅合的产物。既有陈旧的根基,又有新思想的火花。从他的大学,到西方的游学;从留洋的经费,到买来的文凭;从鲍小姐到苏文纨,从唐晓芙到孙柔嘉。懦弱中不失知识分子的根本,幻想中脱离不了乱世的现实。悲剧中的方鸿渐,注定了方鸿渐的悲剧。

  苏文纨----高智商的旧社会女子,典型的中国特色的代表。高的学位,不错的外表,显赫的家世,造就了她的特殊性格。

  为了达到目的而绞尽脑汁,想走进方鸿渐的围城,又表现出无所谓,千方百计的阻挠方鸿渐和唐晓芙,为的不单单是爱情。或许在苏文纨的眼里,爱情根本就是计谋和得失。最后,她和曹元朗走到一起,也不失是一个好的归属。也许只有他们在一起,才是苏文纨想要的。因为有权势,有地位。

  假如苏文纨真的和方鸿渐走到了一起,那何尝不是两人的另一种悲哀呢。

  唐晓芙----《围城》中近乎完美的形象,也是钟书先生塑造的唯一的纯洁且可爱的人物,短短的篇幅,留给了我们更多想象。人都是向往美好的,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总是如此之大。唐晓芙在《围城》中是完美的化身,但人都是真实的,只要真实,那人都是可笑的、可悲的。这让我想到,也许只有残缺,才能给我们想象完美的空间。假设一下,方鸿渐和唐晓芙走到一起,方鸿渐和唐晓芙就一定会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这种完美只能在想象中,假设把完美放入现实,那么完美就不是完美了。

  鲍小姐-----一个经常被遗忘的角色,我认为她才是《围城》中人物的经典。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需要,无论生理上还是物质上。更特出的是,敢于表现自己,更敢于遗忘。大胆的`装饰,放肆的笑声,超强的适应能力。短短的一段海上游轮,就发生了那么多的故事。想一想,她的一生,何其丰富。假如有一天,鲍小姐写上一份回忆录的话,我相信,肯定是满城空巷,一书难求啊!只可惜,生不逢时,在那样一个年代,她也只能在医生丈夫的怀抱中假装幸福。

  《围城》中的幽默的文字,犀利的语言,穿透人心的洞察力,让人叹为观止。人生总是在不满中追求成功,成功中不满,如此轮回。何时是个尽头。总想离开这个围城,跨进另一个围城。可另一个围城里面是什么?也许只能像《围城》的结局一样,听着不准的钟声,彷徨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6

  1、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请大夫,吃药;医药无效,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父来送终。学医而信教,那等于说:假如我不能教病人好好的活,至少我还能教他好好的死,反正他请我不会错,这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的铺子,太便宜了!

  感悟:这段话读起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简化一点就是说,人们治不好病,就寄托与精神上,虽然人必须要死,但精神起码是站着的。钱钟书用医生、病人、牧师、宗教、医院等职业和场所来揭示这个现象,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感觉挺讽刺的,让我们读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味。同样是文字,换个写作方式,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2、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感悟:这个社会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而作者是希望通过这个吃葡萄的方式和思维的不同来解答关于苦与甜、希望和记忆的问题,而在我看来,我更加欣赏第二种人,因为他们是先苦后甜的哪一类人,这样的人一般有未来,他们可以舍弃短暂的快乐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我比较赞同!文字很朴实,但道理却很宏大,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思考。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7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市井百态图。作者通过回国、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辛辣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人物的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当今社会人类的婚姻,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这些少儿不宜,我说了,我也只是一个学生,我只是在说这部书,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围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嗯,钱钟书先生不愧为大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8

  围城,算是重拾读书大业的第一本。

  之前也略翻过,当时心浮气躁,看了方鸿渐等人在船上的缠绵,便无心再看。这次心静下来,也就慢慢翻了开来。

  先说结局吧,感觉有点意外。总觉得方先生和孙小姐总会在发生点什么,没想到的是一次吵架过后,书就这样没了。过时的古钟和现实停留在两个层面,一个美好,一个黯然。不过,也值得回味吧。

  现在还在学校读书,感觉还处在方鸿渐从国外回来前的阶段,也就是还没有对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个特别深入的了解。书中描写到的爱情中的猜忌、不安、争宠等等,倒是略有体会。虽然也能感受书中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由于世事浮沉而受到的各种冷眼旁观,在未能亲身经历之前,或许也不会有应有的'深度。心里想着,多少年后肯定会重读围城,到时可能会有新的感受吧。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是之前对围城仅有的一点了解。总认为这是说婚姻的,读完后,才会有更新的体会。人生何尝不是在进城与出城之间纠结着呢。方鸿渐想进唐小姐的城而不得,又进了三闾大学(没记错的话)的城,但是真正进去之后又由期望的教授勉强做成了副教授,也不无后悔之意,后来又稀里糊涂滴进了孙小姐的城。未进之前和乍进之初或许还有点希冀,盼望着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实生活这围城有让他在里面郁郁寡欢、勉勉强强。

  其实,要是这样想下去,生活难免会了无生趣,前途一片黯淡。反过来想呢,或许应了那句话,活在当下。踏踏实实享受现在就好了,不用过分向往未来,谁又知道希冀的未来不会是新的围城呢。这样安慰自己,也鼓励大家。

  睡了,下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9

  文人小说――《围城》

  文人读,文人写,写文人。

  “婚姻是围城”只是婚姻失败者困顿不堪后的无力呻吟,从始至终,都是自己作茧自缚。方鸿渐想要摆脱现状却又无力摆脱的困境是自食后果,可怜却又理所当然。如赵辛楣所说,“你不讨厌,却也毫无用处”,方鸿渐不坏,只是个无用的“好人”,而如今,多的是,无用的“好人”。不会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却也谈不上什么用处,是人口统计时里的一个平淡无奇的数字。

  纵观方鸿渐这一生,毫无意思,白活了一遭,可若是从来一次,只怕还是同样的结局,同样的可有可无。知道自己一无是处,想要从围墙上找到一个缺口逃出去,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尚在留学时,不知生活艰辛,悠闲度日;辗转多个校区,不求甚解;毕业在即,肚中的墨水却不及章鱼的十分之一,买了个文凭,骗骗家人,美其名曰安家中人心。留学伊始,他的犬儒主义性格便已初现端倪,而往后的故事更是让他把“犬儒主义”的帽子戴牢了。毫无志向可言,毫无生活目标,随遇而安是他标准的生活方式,唯一可贵的是赤子之心尚未丢失。这赤子之心令他不似李梅亭一流那般令人嫌恶,却也让他与这社会格格不入。一生糊涂,糊涂一生,如此形容他也是不为过的。看着他糊涂的糊涂地生活,糊涂地工作,却未曾想他能如此的糊涂地结婚。一步步地掉进孙嘉柔挖好的坑里,虽有着辛楣的提醒,却还是不可阻挡的掉了进去。生活早已是困顿不堪,而这婚姻则更是让他将自己围困,难以逃离出来了。孙柔嘉是驭夫的好手,却也只是半吊子,只是将丈夫绑在身边,却未能得到他的爱,还令他成了一座孤岛,荒芜的孤岛。这婚姻彻底地使方鸿渐被围在城中心,只他一个,朋友,家人都在城的那一头。

  书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精彩所在。苏小姐高傲却又市侩,耍得一手好心机,而到头来确是,落得一片白茫茫真干净。唐小姐得到了作者的偏爱,活泼通透,不是计算人心的小聪明,是女性在生活中少有的大智慧,最喜她的这样一句话:“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期望的那样,不多不少”这样的一番话,通透而留有余地,是苏小姐与孙小姐这样的.富有小聪明的女人说不出来的。汪太太,一张红唇,十指兰蔻,极具风情,颇为干练,也是个聪明的女子,有着苏小姐的神韵,却无苏小姐的家世。嫁了个大自己二十来岁的丈夫,生活寂寞,玩弄男子于股掌,厌倦了如斯生活,借着辛楣撕破脸皮,破罐破摔。范小姐确实不足一提,庸庸妇人,搬弄口舌,耍弄小聪明,虚荣是她。而孙小姐的”千方百计“的用错了人,告诫女人要先千方百计的选对人,再千方百计的嫁给他。本是可怜人,不受家中重视,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争取,不争不抢,不耍弄心机,一切就都不属于自己,这是生活教给孙嘉柔的。有哪个女子不想躲在父母亲的怀中撒娇,不争不抢,优雅度日;有哪一个女子喜欢整日算计,不想在丈夫的怀里调笑,只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其实说什么生活使然,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境罢了,又有多少如孙小姐一般境地的人,单纯无二,笑待生活呢。如唐小姐一般通透的妙人儿已是不多,给了方鸿渐确实可惜了,作者好手笔。

  妙语连珠,确实不假。书中的比喻带有着的浓浓的讽刺意味,隔着书页,也是能闻到的。最爱他的比喻,巧妙而深入人心,那些不可言喻只可意会的东西都让他写进了心底,又像是文人之间的无伤大雅的玩笑。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0

  深觉自身文学底子浅薄,万不敢写书评的。只是随笔作罢。感触不算很深,也许是经历还少,大体都是认同的。想到杨先生一句话:年轻时以为不读书足以了解人生,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了书的。先写下来,十年二十年再回头看,也许感受会大不相同。对于这本书最经典的评价是: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婚姻如此,恋爱亦然,没有确定关系前的暧昧最迷人,确定关系后是温暖甜蜜,之后就像放了色母般褪色、褪色......

  变成索然一杯水倒掉罢了。想尝尝《东邪西毒》里黄药师喝的醉生梦死,是不是真的让人干净的忘记,如果是,就在感情褪色时共饮一杯,醒来发现身边这人真令人欢喜,如果不是,共饮一杯,好聚好散吧。拥有野马般的自由真酷,但为什么想要在摩天轮顶端和人相拥呢?爱起来不懂珍惜,不爱时又最明白爱的意义。

  无奈、无奈。船上苏文纨就倾心方鸿渐,方却为鲍小姐所吸引,苏小姐也并非无人喜欢,赵辛楣等的醋意是很好的证明,但鸿渐的心从未在苏小姐身上吧,与其表妹对苏小姐共同的敷衍令人又气又欣喜,开始就不喜欢方鸿渐,无用懦弱,却又善良,不喜欢苏小姐又花心,却也怪不得他,苏小姐身上的'一些特点似乎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虚荣骄傲,猜忌倾轧,盖不掉的小家子气,怎么比得上表妹唐晓芙那真正的女孩子呢?苏小姐拆散二人,方很快又落入下一场情感漩涡,寥寥几人却淋漓的表现情场明争暗斗的角逐和人性之丑,颇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对钱老肃然起敬。到底该不该去争取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呢?明知有万重山的坎坷,明知终会褪色失去,为了不失去就不争取又显得好蠢,但总有人舍不得丢下自己的愚蠢。或者说丢不下那个人,总在武侠小说里看到,一位盖世大侠隐居山林,日夜守在妻子的墓旁,不许人接近也无人去接近,或许死掉才不用经历背叛或者分别吗?想起北遇一句话:只要我们住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不知道算不算是美好的意淫,可能现实总是干巴巴的,所得不到的最珍贵,得不到就会痛苦,得到了就会无聊,似乎理解了叔本华的那句“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于无聊之间摇摆”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1

  《围城》是我认为我有史以来度的最快的一本书了。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鲜明,它的内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贬义,不知是否有人会骂我早熟之类的),甚至主人公方鸿渐的一些经历和我颇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来)。

  我一开始,只是把这书当作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的,只是为了图个乐子,也并没想写什么读后感。于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气地读到了本书的200多页(全书共有335页)。这时,我十分纳闷_我一般读小说,200多页会读上近半个月。于是,我诧异地顿了顿,把书合了起来。

  这时,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_《围城》。我惊呆了。当时,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_"围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书,并怀疑这书是否印错了,是不是误打误撞地把一个别的作家的什么别的著作给印过来了。但事实证明,书是对的。

  我无奈,小憩后,继续看下去。

  我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看到一半,就总想知道结尾。一番内心中的激战后,良心逐渐败下阵来,好奇心渐渐占了上风。以是余便翻经至其末,以观其后果。但,此"后果"使余大失所望_这书的末尾不是结尾,而是什么钱夫人写的"附录_记钱钟书与《围城》!"

  我看了下去,还没看到一半,便猛地把书合上,万千的思绪戛然而止,学着赵辛楣骂孙柔嘉的架势嗔道:"damn杨绛这个家伙,没事写这个干甚!这下可好,文章不用读了,内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头了!"

  但是,冤大头还是几乎一口气地把这本书读完了_它的内容太精彩了!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2

  与其说《围城》是一本小说,不如说它是一本人生哲学,我觉得《围城》具有一种神奇的“功能”,一种能让人审视自己的功能,它像一面镜子,可照镜的不是人,而是人的灵魂,它通过一些生活的琐事最直接反映着人性的善恶美丑,包含着人生百态,我惊诧于钱老先生的火眼精睛,他对人性的理解、人情的观察,都是那么细腻、深刻,什么在他眼里都无所遁形。

  在这《围城》之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譬如谈话、吃饭、交友、工作、恋爱、家庭,全是些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也正是这些琐事能更鲜活地展示人物形象,能更一针见血地看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和人性的善恶。这笔风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部名著——《红楼梦》,《红楼梦》中描写的是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而《围城》却展示了战乱时期相对安定的人情世态,这两本书显出了生活的真实,却又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真实,人性美丑,世态炎凉,都跃然书中。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书中不学无术的'方鸿渐,附庸风雅的董斜川,城府深、心机重的孙柔嘉,庸俗无聊的曹元朗,轻浮肤浅的鲍小姐,这些人不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吗?至于“文化沙龙”的无聊,学校里的人情世故,大家庭里的口是心非,无不显出真实、深刻,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需要任何时代背景,换句话说,便是它具有普通性,这又是超越了时代的人性百态。

  故事从头到尾都像是在围绕着方鸿渐的婚姻展开,但这书表达的含义和内容却不仅仅是指婚姻,钱先生其实是借着方鸿渐的经历和其他人的小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世态的感悟。讽刺调侃的方式让人在苦笑中也不觉得苦涩,这也许是书的又一个高明之处吧!

  读了《围城》,我有种感觉,好像跟方鸿渐在人生中穿梭,体验他的心中感受,体会这琐事中的人生哲学!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3

  在我的印象里,钱钟书先生和鲁迅先生一样有名,此次能拜读到《围城》这本书我深感荣幸。在这本书中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话不仅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也是很多人一生很多时候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我很认同这句话,一方面又对这句话感到有点不舒服,有种深埋内心的“丑”被无情的揭示在众人眼前的感觉。虽然,在看这本书前并没觉察这种“丑”,但是,不代表内心深处就没有这种些微的隐性种子。不察觉还则罢了,既然发现,就要能突破就突破,不能突破就刻意避免,不能避免就尽量引导至积极正面的方向。

  为什么说此次能拜读《围城》让我深感荣幸呢?因为,虽然书中内容都是虚构的,还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著作,故事情节在现今这个时代看来已经算是“老古董”了!但是情景却让人感到很真实,如果我们运用想象力把故事内容,改头换面穿插到我们的社会阅历所见所闻之中,大家就不难发觉,现代类似方鸿渐或书中其他人物这样的人也都不在少数。从此一点,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名著之所以会成为名著,那就是突破了时间上的纬度,不管时隔多长时间在人读后,都会感到有所领悟。我相信和我一样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收获很大。

  或许我们不是作者刻画的书中人物这类人,或许我们身边也没有这类的亲人朋友,但不代表我们在漫漫人生中,不会因为某一挫折可能渐变成这类人,不会遇到这类人,不会和这类人有所交际。阅读过《围城》后,我们也算是对此类人有了浅薄的了解,积累了些粗浅的知识。

  记得一次我对一个朋友的文章做点评,在结束聊天时,他最后引用了一句俗语让我很是佩服,他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缺点,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句话用在这里同样适用。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方鸿渐,作者在写作上很多时候都是站在方鸿渐的.思维角度来联想创作的。说句实在话,我并不喜欢方鸿渐这个人物,在方鸿渐和孙柔嘉定婚后直至结尾更讨厌了。

  我想到了一段经典名言来形容,“世界上有上、中、下、末四等人,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没脾气;末等人没本事有脾气。”而方鸿渐我感觉就是末等人,当然他也有好的幽默的时候。相反,虽然婚后孙柔嘉也经常吵,但是我感觉愈发有点喜欢她了,应该有点理解她什么都没有要求,就和方鸿渐结婚了有些感到孤单,身为一个女人的立场。在她和方鸿渐吵嘴时,我都会想一个问题,若我是方鸿渐我该怎么回答或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会让她吵不起来能温馨或幽默收场。我发现很多时候孙柔嘉的吵闹只是小女人的发牢骚罢了,只要方鸿渐换个态度或换个说话方式,这种互相伤害鸡毛蒜皮的怒火都燃不起来。毕竟,身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很多时候要显得大度点,你跟一个女人乱计较个什么劲嘛。因为,我正是不敢保证在今后的人生里不会渐变成末等人,所以,我倍感庆幸。

  感到读完后收获很大,有了对方鸿渐故事的阅览,更清楚的认知到了,末等人对自己的伤害在家庭上和事业上的破坏力,会在今后的人生里对此加以警醒。这就像在心中埋下了一个正面的心锚,帮助更好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避免陷入到末等人的无底深渊。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4

  围城是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的中篇小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读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很深刻,尤其是对于教育和中国社会的观念问题的思考,很有想法,文学大师的作品里,简短的'文字里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反讽的手法让我拍案叫绝。

  摘抄好词:

  如痴如狂、如傻如狂、怅然若失、怅然有失、人穷志短、人穷智短、垂头丧气头垂气丧、众叛亲离、离亲叛众、囫囵吞枣、深不可测、快刀斩乱丝、空心萝卜、戏子说白、临死呓语、献殷勤、气概飞扬、似嗔似笑、无疾善终、生机透芽、按束不住、酗酒打架、势难两全、全无用处、全然不同、形诸词色、碰壁下野、自怅自悔、浑沌痴顽、以退为进、沉淀渣滓、事过境迁、顾影自怜、支颐扭颈、本相必现、人穷智短、潦草塞责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15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女士写在《围城》扉页的一句话。婚姻是围城,工作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读完围城,我脑海里想起《杀死鹌鹑的少女》里那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何时出国读书,何时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不是个讨喜的人物(虽然不讨读者喜欢,不过人家在书里倒挺有女人缘),但他却是个非常真实的人物,真实到以读者眼光审视他的所作所为时“不堪卒读”,再回首却发现身边尽是此类人物。放眼望去,方鸿渐每“进出一座城”,都是这么糊里糊涂的。不过,我们不必急于批判他,或许我们也该想一想,自己如今的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自己是不是也曾糊里糊涂的做下一些决定,以至于糊里糊涂的不明白怎么会“进到现在这座城”来的。

  或许,之所以理想和现实会出现巨大反差。是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愿或不会深入思考进城究竟意味着什么吧?所以,我们都应该承认“方鸿渐式糊里糊涂”虽然看似毫无来由,却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方鸿渐像不像刚毕业的我们?以为人生有千百种可能,甚至是不经意间真的有可以提升阶层的机会出现,因为各种原因,错失了机会。回头看看,当年以为是一样起点的同学,如今早已把你远远抛在身后。而你,最后只得了一句“你不讨厌,只是全无用处”的评价,以及生活的一地鸡毛。

  拿方鸿渐所遇之人举例,如果鲍小姐代表刚刚觉醒的情欲启蒙,苏小姐代表曾经被别人爱慕的虚荣,唐小姐代表青春年华时留下的懊悔,那么最终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些女孩子都是方鸿渐人生中的遗憾,很显然,这种遗憾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毕竟在那些已经流逝的岁月中,我们总会或多或少错过一些貌似原本能让我们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生活的机遇,又或许无论我们如何周密谨慎去做选择,仍旧会留下各种各样的遗憾。

  我倒认为,人生虽满是遗憾,但这些遗憾也只是相对的。大可不必因曾经的糊里糊涂而自卑,也不必热衷于投入各种斗争,更不要为各种遗憾而感到沮丧。与其当一个“想出来的城里人”或“想进去的城外人”,我们倒不如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该如何精准定位自己的下一步,从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座城。

【《围城》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围城读书笔记02-16

围城的读书笔记02-07

《围城》读书笔记04-25

《围城》读书笔记(优选)07-05

《围城》高中读书笔记12-19

《围城》读书笔记(精)11-17

(优选)围城读书笔记11-16

【推荐】围城读书笔记08-08

《围城》读书笔记摘抄10-03

围城读书笔记范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