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书笔记>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27 08:43:3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活着读书笔记12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着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书笔记12篇

  活着读书笔记 篇1

  说来也是奇怪,依着向来信佛的姥姥所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会有好运的”。但我一直所相信的,却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并不是说不相信好人终有好报,而是觉着,无论是做什么,顺着自己的心意,不欺骗违背自己的良心,那么是福是祸便要看天意了。

  从《活着》里,彷佛看到自己的`观点被证实。好人不一定好报,似家珍,似凤霞,似有庆,一切都是命运使然。遭遇了灾难不一定是坏事,正如失去了土地和身份,却免去了“斗地主”一事的残害。日子稍微开始温馨了,然谁也不知那是否为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开头看到福贵“花花公子”时期的形象时,对这个男人厌恶至极。特别当他因赌博而打骂怀着孩子的家珍,顿时觉得未来无论是什么样的报应大概都不为过。然真当报应来临,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世时,却又觉得这样的一生,未免太过于残酷。所遭受苦难的并不是福贵一人,还有陪着他爱着他的家人。

  若说从这300多页中悟出了些什么,如果是阅历再丰富些的我可能会说:很多。然而对现在的我来说,最贴近生活,也最为我关注的,是珍惜。珍惜眼前平静温馨的生活,珍惜身边爱着我们的家人朋友,珍惜校园里的点点滴滴,珍惜我们还有机会追逐的梦想。

  生活不易,在我们还能享受与家人相守之时,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在我们还有条件追梦时,请不要轻言放弃。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活着读书笔记 篇2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余华这本小说的评价。在我读《活着》这本小说时,对作者余华还不了解,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看这本书,却不想看到结局处,心情沉重。

  这本书从一个老人在夕阳下赶着一头叫福贵的老牛干活切入,然后缓缓向我们展开这位老人的浮世绘,老人名字叫福贵,他曾经是个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然而,所有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他亲手埋葬了妻子,女儿女婿,儿子和外孙,最后只剩他和那头老牛,可这样,也是活着的啊。

  活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我们要好好的活着,更要精彩优秀的好好活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阅历变丰富了,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更有资本的`带领着我们亲爱的家人,可爱的朋友一起更好的生活,为这不知道花了多少年的多少次擦肩而过换取的今世相识相知的缘分增添些许色彩。

  活着读书笔记 篇3

  看完这本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今的我们是有多么幸福啊!曾记得奶奶讲过她们那一辈生活的艰辛,饿的只能吃树皮;妈妈也说过她小时候因为没有吃的就吃辣椒,在学校能带着一份土豆丝的饭就感觉很幸福很美味了。当时都只是听听而已,不以为然,也许从未感受过,不能理解那种感觉。感谢余华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叙述。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又显得那么真实,让我深深感到那个年代的艰苦,而那些亲情却又是很幸福很满足很简单;生在这个年代的我有多幸福,却有时候还会难过,不懂得追求最简单的快乐与幸福,有时候还会和妈妈吵架,不懂得关心妈妈体谅妈妈。书中的凤霞、有庆都是多么懂事啊。

  福贵的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被作者不动声色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他遇到过那么多难过的.事,不幸的事,都走过来了,我还怕什么。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读书笔记 篇4

  《人为什么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经营哲学的书,却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其实也是在后来才明白,或许这本书,它本来应该取名为《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

  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

  当然,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谦虚真诚的态度,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处的局面。拿我们的工作来说,总有人抱怨广告占用了太多版面,也听人说谁踩了谁的线,是谁在本该截稿的时候还没拿出稿子来,或者是谁不管稿件内容如何就只管把自己的稿子放在头条位置……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乎天天碰见,摩擦也不少见。但如果在摩擦发生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心比心,或是设身处地,有些摩擦和争议说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换句话来说,事已如此,生气并无用处,又何必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所以,还不如一笑而过。

  活着读书笔记 篇5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

  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

  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摘自余华第一次看余华的`《活着》,是在一年前。那时看完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读书笔记 篇6

  《活着》讲述的就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作者余华用平实的叙述手法,平静地叙述了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的现实生活。看完后,不觉悲凉,悲哀,悲伤起来。似乎时间所有的苦难都他经历了。不禁自问:活着的意义何在?

  司马迁说有的人活着比泰山重,有的人活着比鹅毛轻;雷锋说,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保尔柯察金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活。但对于徐福贵而言活着的理念在于:“人只要活着,穷也不怕。”他觉得人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更应该懂得生活,学会劳作,为一家人而活着。那样即使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却踏实了。妄想可以尝试把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使自己穷苦的'家变得重新发达起来。而在他被抓入伍,受恩回家的那一刻,足见他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家人,对家庭的牵挂便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选择留下,或死于战场,或者高官厚禄。但像他这种无文化无社会主义理想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群众而言是终究不会选择留下的。当解放了以后,他看到占他家地的龙二被枪毙,家珍的话使他明白: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而即便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幸福,他竟也不能够拥有。先是儿子献血,糊涂送命;女儿难产而亡;妻子病重身亡;女婿被水泥板压成肉酱;外孙被豆子撑死!而他只能感叹:“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想想现实中的我们,还在争么?肯定是的啊!试问谁能真正放下呢?

  书看完了,觉得异常压抑!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可以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镜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努力过。而不会被20××这样的“世界末日”感到惶惶不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拥抱未来!才是当代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

  活着读书笔记 篇7

  余华得这本《活着》是经朋友介绍才知道的,但是我并没有太上心,也没有机会看。难得有时间品读此书,居然吸引我一气读完了此书。

  作者在书中以福贵地主少爷从大富败落成一贫如洗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惨和其乐观豁达形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为什么活着。

  少爷福贵富有时没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直过着生活放荡的日子,吃喝嫖赌,嗜赌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劝说均不奏效,到输光家业,一贫如洗时才猛然醒悟,悔时已晚。从此福贵成穷人贫民,承受起养家糊口的担子与责任。父亲气死了,母亲不堪劳苦病倒了,贫穷中的福贵在为给母亲求医的途中被xxx抓去成壮丁。经历了战争的波折,回到家时福贵的母亲已去世,聪明的女儿因病已成了聋哑人。贤良的妻子支持着福贵,共同养育着一双儿女,然而,福贵的儿子在读五年级时为救学校校长产后大出血,奋勇献血,居然因抽血过度而死,......然而,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过一阵子平安的日子,厄运总要降临到福贵的头上。给女儿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儿却在产后不久即离开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儿子、女儿早逝的痛苦后离开人世。福贵的亲人只剩下女婿与外孙,爱婿又被一次劫难夺走了生命,饥饿中长大了几岁的外孙,一次,发烧时外公买来很多豆子,难得吃饱肚子外孙的开怀痛吃,结果被豆子撑死了。

  我想造化弄人,与福贵生不逢时不无关系。否则,也不至于那么悲惨,但是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在平铺直抒下叙写了那么震撼人心的故事。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来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的评价,他对小说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生活,简朴优美未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先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艾来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用。”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民的责任。”书的最后写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时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余华用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来娓娓叙说一个家庭的平凡却不正常的故事。

  读完此书,不禁深思,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脆弱的,为什么活着是每个人都应当面对的问题,并且是亲历的现实问题。不少人认为活着为了享受幸福、快乐、安康、甜蜜......,为了爱情、升官、发财,当达不到时就怨天尤人,甚至丧心病狂走损人害己之路......。其实《活着》引发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如此宽广而深邃的话题,有时要用人一生的经历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福贵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却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现了不平凡。

  活着读书笔记 篇8

  一个不是那么华丽的名字,一个不是那么有鲜明特色的故事。余华的《活着》只是以简单的笔触记录着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简单的语言,巨大的能量,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深处,而我恰好是其中一位读者。《活着》全文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讲述着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千钧一发之际,我们该如何承受这万般重量,我们又该怎样坚强的走下去,我想文中的主人公完美地诠释了一切。

  其实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有人说“如果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已经成年的我们,不可能因为一本书而彻底改变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但它总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我们照亮黑暗的光芒。就像《活着》,纵然是悲观的感觉,却在无形中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总要学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第一章中,作者以“我”遇见老人而引出了福贵这一个主人公,借着福贵的描述写出了他的一生。“我”在遇到老人时正值他开导老牛,有这样一句话:“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老人解释为鼓励牛耕田,可读到后面才明白,这都是他去世的亲人的名字,不禁心酸,老人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去,到最后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他们。接着讲到了老人少年时,家境富裕,有天有地有工厂,还有着妻子家珍,但却是他这个败家子,因此后来在场上败光了家业。读到这里,身为一个读者心里也怨恨着,原本这么庞大的家业一念之差就全没了,这是造了多大的孽啊,沉迷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沦落为了穷小子,还让家人跟着遭罪,让读者都为他感到不齿。最可恨的是,妻子家珍怀着身孕来到赌场想制止他,却被他打并拖出了赌场,试问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会做出来的事情吗?这让我们明白,无论家里多么富有,产业有多少,依然敌不过一个游手好闲、沉迷花花世界的败家子。

  也许对于败家子来说,只有真的失去,才会觉醒,才会明白生活不易,才会念得家人的好。赌输了所有家产,气死了自己的父亲,看着妻子离开、母亲年迈、女儿乖巧可爱,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在“人之初,性本善”,福贵放弃了自己曾在意的面子,肯低下头向赌赢了他们家的房产地产的龙二租五亩地,福贵为了母亲、为了妻子、为了孩子愿意重新开始,愿意笨鸟先飞、愿意吃苦耐劳,躬耕农田,不分日夜。本以为这将会是一个童话式美好的结局,就像福贵说的那样“我想着我们徐家也算是有一只小鸡了,照我这么干下去,过不了几天小鸡就回变成鹅,徐家总有一天会重新发起来的”。毕竟浪子回头金不换,谁知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当时中国战乱纷争、贫瘠落后、动荡不安,谁能幸免呢?福贵在给母亲买药的路上,又因为打斗被抓去当壮丁,接下来是两年的在战场后方辗转流亡。听过战场伤兵的绝命哀嚎,见过血流成河,与好友分散,与好友生死离别。当解放了他们之后,让他们选择去路时,福贵选择了回家,我第一反应是指责他为什么不能够去抗日、去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奋斗,但仔细一想,也许对于一个曾经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没有接受过进步的思想,能在此时想到他的至亲,为他们而活已经足够,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质的飞跃,能给自己的妻子儿女一个幸福的家对他来说也不是易事,对他来说一生足矣无憾了。

  可造化弄人,属于福贵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帷幕。怀着欣喜的心情回到家中,大概原想的是一家人欢欢喜喜,自己奋发图强,而后享天伦之乐。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女儿因病成了聋哑人,年迈的母亲也积劳成疾,家中没有一点余粮。这该是怎样一种冲击,又让归来的福贵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我想他是喘不过气的,就像有座大山,但他得活着,去做这个因他而不幸的家的顶梁柱。生活如果不给你点苦难,你永远不会发现他曾经给你的是天堂。我想此时的福贵大概便是如此,然后为生计奔波。其实,即便浪子回头金不换,也不一定换来命运的宽松。

  紧接着悲剧又接连发生了,作者余华把重复的死亡写进福贵的日常生活中,让福贵这个被命运和时代捉弄的人,一次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得不去承受命运中这般的无奈与痛苦,从他被俘虏归来后,本来刚刚过上好日子的聋哑人大女儿凤霞因为难产死在了产房,留下了丈夫二喜照顾生下来的儿子苦根,然而二喜也没有受住这般打击,在一次工地事故中丧失性命。苦根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好福贵来照看,可是又因为穷困没吃过好东西,在生病时,吃福贵给他做的豆子撑死了。这不仅给福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我们读到此章节时有着出乎意料的震撼,更加彰显了我们要活着的意义和活着的可贵。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活下去的信念,我们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外物而活。

  余华所写的《活着》,是把人生的酸苦无限放大。我们生活在普通的大千世界,人生很少会像余华书中写的那样跌宕起伏,如此的悲剧收场。也许这就是余华先生的`寓意所在,把悲剧无限放大,让我们通过戏剧性的人生来反思自己的生命。当我们看过了福贵的衣食父母、妻子儿女、女婿外孙相继离世,一个本来不愁吃穿的败家子沦为了孤苦伶仃、孑然一身的垂暮老人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烦恼是多么多么的微不足道。因为一个人的无心言语而纠结敏感,因为合作的不合意见而记恨于人,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而耿耿于怀,因为别人的优秀美丽而心生嫉妒,这一件件在我们看来天大的事,在福贵的悲剧之下不都变成了颗粒大的小事?因此,我们更要学着看淡生活,平静自己的内心。

  有些人说,活着如果只能是受苦,是辛劳,是痛苦,那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所以就有人选择了自杀;但余华的《活着》却不是如此,主人公富贵的一生,除了年轻时的放荡欢愉外,其他都是痛苦的,就算这样却还是有着对生活的热情,把生活一天天的过下去。其实,我们不应该每天抱怨着生活的不公与失落,活着就应该是我们对未来最大的盼头。用有限的光阴,去释放无限的价值,这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奏曲,更是我们人生亘古不变的真谛。活着,活出希望,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活着读书笔记 篇9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越是畏惧死亡的人,他(她)就活得越胆小,越懦弱,因为死亡代表着一无所有。活着本身就带有痛苦的色彩,古人有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却只剩一二分。然而,我们人生就是为着这一二分的如意而努力的活着,正因为有着这点点的如意,我们才会觉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都是有价值,都是有回报的,这是我们为活着所要付得责任。

  《活着》以第三人称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悲欢离合。小说却以“死亡”贯穿全文,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死,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天逝,闺女难产而死,妻子抱病而终,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各种的不幸都发生在福贵的身上,亲眼看着周围的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最后只剩下了自己,这是一种多么的不幸与哀伤,真令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福贵?富贵?这是不是对他一生的讽刺呢?开始时的富贵逼人,锦衣玉食,尝遍山珍海味,到最后,却家徒四壁,小孙子苦根,因食不果腹,而吃豆子撑死。一前一后的两种极端家境,又是不是对他一种另类的嘲讽。活着,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残存于世间。

  轻轻合上这本书,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年代,听见他唱起了旧日地歌谣,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长长地引子,接着发现二句歌词——皇帝找俺做女婿,路远迢迢俺不去。在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听着老人带着许些淡然,许些懊悔,许些释然的.讲述着一生的年华,一辈子的时光。

  时候的福贵是富家子弟,享受着村里最优质的生活,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在享受完饱暖的生活后,自然就陷入了烟花之地,让青楼女子背着穿梭各地,丢尽了所有亲人的脸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嫖赌,有嫖自然就离不开赌。“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一下子败光了有的家产,父亲知道后表现的很平静,帮他变卖家产后,便撒手西去了。

  “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这里也写出了他的后悔,他的顿悟。父母是世上最为伟大的,他们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我们,甚至包括他们的生命,他们也在所不惜,只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儿女,他们就甘愿为我们付出一生。就这样所有的一切都唤醒了福贵的心。

  后来,岳父接走了福贵的妻子家珍,他才意思到自己妻子有多好,自己却没有善待她,还好她最终还是回来了,“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此刻,他学会了疼爱自己的妻子,善待妻子。同甘易,共苦难。开始与妻子患难与共,一起养家糊口。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后面看见这一段话,感到很心酸,很悲凉,一种看破世间万物的沧桑,他此刻是不是可以用“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来形容呢?活到最后只剩下了自己,忍受着尘世纷扰,在命运面前依然顽强的活着,以坚韧的意志活着,努力的活着。我们也应该学会这样,生活的百般刁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泯灭我们的希望,消磨掉我们的意志。

  我仿佛能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飘来,粗狂而又空灵,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人与牛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下,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

  生活依然在继续,我们依旧要努力的活着,为了那几分的“如意”,要努力向前。

  活着读书笔记 篇10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时间又重读了一遍余华老师的《活着》,余华老师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年轻时的福贵是纨绔、不羁公子哥儿,从家财万贯到输光所有的家产,到送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艰难的选择着“活着”,做一个继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人。

  文章最后,写到了福贵老人与老耕牛“福贵”相依生活。从此,两个在属于他们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全书的境界也在这微妙的刻画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在给了人们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更深层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质意义,也暗示了人生在经历困苦艰辛,尝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就像暴风在汹涌过后终会变平静而祥和。

  初次读完福贵的故事时感觉他是平庸的更许是悲惨的,待重读之时细细体味,其实他不平庸,因为他承受住了所有难以忍受的苦难,他还有强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与命运抗争不屈的精神。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是拥有平凡中的伟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铸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坚忍与抗争升华了他的价值,活着,就是他对命运抗争取得胜利的最好证明。

  其实,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它们就是鞭笞我们的动力,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去抓住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坚强,变成一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书像是拥有魔法的仙女,她轻轻挥动仙棒,就能让你心中充满了激情,久久回荡,而后留下一种深深的感动,或喜或悲。一本好书他能赋予你力量,或影响人生路,或改变价值观……而《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几天我读了余华的《活着》,真是受益匪浅啊。

  活着读书笔记 篇11

  《活着》是我爱人推荐我的,从我们相识到相知、相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她身上每一处都彰显着活着的精神,我们在聊天时,她也经常对我说,人只要活着,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活着就好。我是含着泪把这本书读完了,心情百感交集。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少爷吃喝嫖赌到最终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终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但却给人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经历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意义,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无法改变,可是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负责,去担当。所以不论活着多么痛苦,我们都要活下去,为了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我们的职责。

  活着便是一种幸运,亦是一种勇气。

  活着读书笔记 篇12

  就像细粮吃多了要换口味吃粗粮,好日子过久了要找别扭添生气一般,看余华的书,就纯粹是找虐,明明知道人物是虚构的,却偏偏就动了感情,揪着心,甚至模糊着泪眼,听一遍,又读一遍。

  他偏偏叫福贵,其实他还真福贵过。祖上留下一百多亩的田地,如果不是赌博输掉,还不定将来又是如何呢(也难说,比如龙二的死);他经历了亲人们一个个的离去,爹是被气死的',娘和老婆是生病死的;儿子是为生孩子的校长献了太多的血而死,姑娘是因为产后大出血而亡;女婿是意外伤亡,外孙是自己忙于农务疏于照顾吃撑死的……福贵从年轻到垂暮,几十年间一个个送走了亲人,自己的身后,则是早已备好的枕头底下的十块钱。

  福贵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祖辈,曾经从一个地方因为种种迁移至此,历经四代,整整百年。当两地的后辈们辗转联系上时,已没有了共同的乡音、共通的感情,可是,我们却以自己的存在,共同证明着当年的一个男人是在怎样顽强的活着,并开枝散叶,余荫后辈。

  活着,就好;活着,真好。

【活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活着读书笔记06-15

活着读书笔记02-11

活着的读书笔记02-13

《活着》读书笔记02-18

《活着》优秀读书笔记03-31

关于活着读书笔记03-05

《活着》读书笔记13篇03-14

《活着》读书笔记11篇03-08

活着读书笔记精选15篇03-16

活着读书笔记(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