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

时间:2024-03-24 08:06: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枫桥夜泊》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枫桥夜泊》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枫桥夜泊》读后感

《枫桥夜泊》读后感1

  日落余晖,暮鼓钟声,江枫渔火,袅袅云烟,看不见的繁华稍纵,来不及的流连忘返,是谁落寞把话叹,是谁落第卷土来,那个夜晚,空旷的只有杯盏,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是否还在,听,那传来熟悉的.钟声,是当初成舟游过的壮志豪言。

  浊酒一杯,水月残,半江瑟瑟半江怨。薄雾烟雨无尽处,燃尽忧怨,又起愁绪。是谁挑灯看剑,是谁意在沛公,在这个夜晚,寂静的只有水花作响,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只能在梦里瞧见,且吟一曲空悲切,对月成影翩起舞,扬起诗吟,醉梦醒。

  寒风中,多了几份遗憾,多了几份憔悴,只身一人在这江畔停留,无悔的执着,泪雨不落,也曾想举起刀刃,气吞万里如虎,看谁在沙场里,苦尽无奈的等待,只有一次也好,而后伴山乐水,忧国思家,名不显时心不朽,卷土重来待可知。

  渭城的朝雨,两旁柳色是否还在,好想卧榻在那寺庙的窗前,重温旧时的画面,我也想草船借剑,测天地之变化,惊涛拍岸,月溅星河,独影阑珊。

  遥想当年,元宵佳节,穿梭灯彩之中,也曾寻找梦中的另一半,宁愿为伊消得人憔悴,却不敢独自凭栏,走在灯火阑珊处,却不敢回头,怕没有了心中仅存的那一点期待。

  罢了,罢了,在灯火阑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枫桥夜泊》读后感2

  《枫桥夜泊》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一千二百年前,张继落榜了。

  考中的人,一个个都写在了榜单上,天下共贺。而在他看来,考不上才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愧、沮丧。于是带着失落的心情,他乘着小舟回家。一路船行似风,来到了苏州。白天读书倒也无事,而到了夜里,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涌上心头,感叹时光一点点消逝,自己却没有实现理想和抱负,寒窗苦读十年不能衣锦还乡……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月亮落下去了,乌鸦用它那粗嗄嘶哑的`声音叫着;江岸上,草已经结了霜。夜空里,星星亦如清霜;江上渔火二三。深夜里,寒山寺竟然敲起了“夜半钟”,钟声从江面上传来,那一声声仿佛一支支利箭插入他的心里。

  他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在黑暗中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之后,又把心中那白纸黑字一样明显的文字写了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读着这首一千多年前的诗,我想如果文字能开出美丽的花朵,那一定不只是个人的诉说,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古诗之所以美,因为它们是属于文化的记忆。只有用心去阅读,才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枫桥夜泊》读后感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传世之作。他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传千古。

  作者运用凝练的白描笔法,寥寥地勾勒出六种景物——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营造出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又点逗出四种具体的实物——城、寺、船、钟声,构成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这些景,最终统归于一个“愁”字。全诗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本来是很平常的一座桥、一行树、一条水,经过诗人用极其洗练白描笔法的题咏,便成为流传古今的胜迹。高超的语言功力,赋予了无情的自然景物以有情的生命。

【《枫桥夜泊》读后感】相关文章:

枫桥夜泊说课稿12-21

《枫桥夜泊》的教案08-26

枫桥夜泊教案03-04

《枫桥夜泊》教案03-18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08-25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04-27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08-26

枫桥夜泊备课教案08-26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04-22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