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读《惊蛰》有感

读《惊蛰》有感

时间:2024-01-19 06:54: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惊蛰》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惊蛰》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惊蛰》有感

读《惊蛰》有感1

  你是否想象过,穿着草鞋像小舟划过河道般走入这茫茫的草原?你是否想象过这天夜晚的星星是不是闪烁着眼睛如同在梦境中一般?你又是否想象过,夏夜清凉的风轻轻在你身旁嬉戏,然后为你吹出一大片绿色的波浪,欣喜地滚向未知地?本是踏着余晖出门,直到天幕变成深蓝色的丝绸在你头顶,在你心上缓缓地铺展开来。就这样满心欢喜,呼吸着的空气充盈着湿润的青草香气。从此刻出发,全身心的融入自然之中,自由的如同在宇宙中漫步。这时你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我们本是自然之子,只是回到母亲怀里,感受她温柔的拥抱。

  当你走累了,你可以躺下来,呈大字状或者别的姿势都行,闭上眼感受,草地里不断活动的小虫发出唧唧的怪叫声,所有的植物都在按次序将盘旋蔓延的根系接触大地吸取着水分和其他养料。万物都在按其轨迹向前,努力地生存,感受生命的喜悦,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切。让我们一起随着时间漫步在广袤的星空下,找寻心灵的花园。

  诗人绿原给我们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清凉充满梦幻色彩的惊蛰之夜。整首诗流溢一种年轻人的梦幻和憧憬,语言清澈,节奏明快。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还未丧失的童心给予他的诗以纯真的感情,童话似的境界,新奇的想象,俏丽的语言,在那一般化的作品中放射着异彩。《惊蛰》中有“蓝色的海的泡沫”一样的草原和雪白的羊群,一个孩子的无言的孤寂也化作了人与星空的对话,化作了对生存旅程的奇妙的想象。以真情实感拨动读者心灵。

  绿原所选择和描绘的意象,十分恰切精巧且生动美妙。那么,诗人是凭借什么建构了如此迷人的意象世界呢?那就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他所描绘的梦幻世界的渴望。他从未失去儿童一般敏锐的审美触觉。在他的梦幻世界里,傍晚意味着“羊队面向栅栏辞别了旷野/向日葵画完半圆又寂寞地沉落/远航的船只卸卷白帆停泊了/城市泛滥的灯光像火灾”只有对生活极为细致的观察下,才能够联想起众多美丽意象。而潮湿的草原在诗人心里 变成了“蓝色的 海的泡沫/蓝色的 梦的车轮/蓝色的 冷谷的野蔷薇/蓝色的 夜的铃串”多么美丽。

  但是诗人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所建构的童话世界并不完全是美好的,其中会不时映照出时世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这和诗人儿时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不幸不无关系。这也反映了作家心理对作品的深切影响。于是在“蓝色的冷谷的野蔷薇”般的草原上却也有“被监禁在云的城墙和云的'楼阁里”的“星”,“当星逃出天空的门槛/向这痛苦的土地上谢落/据说就有一个闪烁的生命/在这痛苦的土地上跨过”,而诗人正是十九年前逃出天空门槛的众多星星中的一颗。

  绿原的童话诗中不只有美丽的梦幻,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晴朗的“夜”是美好的,夜空中有“星星”和“月亮”,但是“雨夜”却是凄冷的,而童话诗中出现较多的正是“昏眩的”“潮湿的”“雨夜”。美好的梦想与丑恶的现实相互比照,于是梦想更加美好,现实更加残酷。虽然悲哀着自己的悲哀,但是十九岁的年轻诗人依然希望在这广阔的大草原上歌唱,“将雷声滚破了人类喧哗的梦 ”,希望让他闪烁的生命在这痛苦的土地上跨过,为黑暗的大地带来一丝光明与欢愉。这是虽在黑暗中痛苦挣扎却仍想要以自己的诗歌把众生唤醒,拯救这个世界的伟大梦想。

  诗人用他年轻勇敢的心浇筑的梦幻之花,在黑暗的大地为人们指向光明的所在。如此年轻却如此勇敢。多么令人敬佩。

读《惊蛰》有感2

  孤陋寡闻的我在作协年会上才听说南部的著名作家杜阳林,也在何希凡教授的解读里对他的作品很是向往,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迫不及待拜读起来,整整一夜眼泪打湿了枕头好几遍。

  看见云青五岁时用破碗跑来跑去给父亲坟头浇水,期待能长个爸爸出来时,我为他的可怜而泪流满面。看见云青一家被村霸三龙围殴时,我同情的眼泪夺眶而出。看见云青因为腿疾而拖累了全家,连最爱他的妈妈都说气话叫他去死时,他的绝望让人眼眶酸了又疼。看见他被舅舅嫌弃,不到十二岁的他靠给别人做工走几千里路回家,还把节省的粮食带回家,他的善良又让人热泪盈眶。最让我泣不成声的是抢收粮食的情节,小小的他背着高高的背篼,沉重的粮食压的他滚下了陡峭的山坡,眼睛肿成一条缝又满身伤的他还必须跑着继续工作,这完全是我妈妈的童年翻版啊。

  在牙齿张开都看不到颜色的黑夜,她一个人背着高高的苞谷杆从深山顶摔滚到沟沟里,醒来已是满身霜雾的清晨,没人来找她,没人关心她的死活,她痛哭了一场又背着回家。在泥巴路热的烫脚的夏日正午,她背着沉重的粮食独自走几百里去交税,路边的枯草也不能减轻半点赤脚的灼痛,她就这样头晕脑胀的一趟又一趟来返着。在电闪雷鸣的暴雨夜,她赤脚挑着大水桶,滑落在深不可测的'堰塘里,幸亏邻居家路过才捡回了她的命。小小的她在高高的门槛上打瞌睡摔破了头,瘦弱的她整夜整夜背着哭啼的弟弟妹妹在院子里来回哄着,疲惫至极的她躲在高大的桑树底下获得片刻的解脱,饥饿不堪的她嚼着从家里偷拿的干玉米粒差点噎住…

  云青的故事是根据杜作家亲身经历改编的,我同情的回想着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模样,幸亏如何教授所言“当年的苦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上天没有辜负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很久之前就想把妈妈的故事写下来,她如杜作家那般励志,也是仅读了一年书,就靠自学考取了教师,她用自己所有的苦换取了孩子们幸福的现在,她没有成为名人,却成为了最称职的老师和最好的母亲、奶奶和姥姥。我多想通过文字回到她那些苦难的日子,给她紧紧的拥抱和浓烈的爱,告诉她外婆很爱她(外婆老年痴呆后只记得妈妈的名字),未来的孩子们很爱很爱她。

  何教授说,好的文章能够反映社会,让人共鸣,给人希望。在这本书里我全部感受到了,我看到了云青的苦难,感受到妈妈的酸楚,相信了天道酬勤的真实。

  这确实一本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好书,值得推荐给大家。也很期待他的《立秋》早日出版。

  感恩遇见良师、好书与我伟大的母亲!

【读《惊蛰》有感】相关文章:

惊蛰小班教案03-16

小班惊蛰教案03-16

惊蛰故事教案02-26

大班惊蛰教案02-26

惊蛰大班教案03-18

有关惊蛰教案03-04

关于惊蛰的教案03-01

惊蛰中班教案03-01

惊蛰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