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时间:2023-12-08 09:04: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精华(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精华(4篇)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1

  在今年我过生日时,我的好朋友送我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毫无疑问,这是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说实话,关于历史书籍,我兴趣不太大。但这本书有种魔力,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进明朝的那一段历史,感受明朝建国时的不易和艰难险阻。

  第壹部的题目是《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从一个出去要饭、每天撞钟的和尚,朱元璋最终变成领导全国的皇帝,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朱元璋从小家中贫穷,父母被土地豪剥削而死亡,由于对元朝政府的憎恨,朱元璋才决定组织了一群”不怕死”的'军队。与敌军一次又一次做斗争,均以成功、胜利结尾。最终,他坐上了明朝皇帝的宝座。一手创建出一个强大的明朝。

  朱元璋面对的敌人个个十分强大: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都拥有强大先进的兵器。而朱元璋赤手空拳,打了一片属于他的天下!他是农民家的孩子,他没有靠山,没有一切背景,他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他领导的军队的结果。

  朱元璋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是多么重要。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一切的图难。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正是因为这些钢铁般的意志和品质,才使朱元璋蜕变成一只白天鹅。这是一篇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典型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从衣衫褴褛的和尚到顶天立地的皇帝的真实故事!

  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不再面对吃不饱穿不暖的烦恼,也不再面对被剥削的苦难,但是,我们扔需拥有坚强的意志力。面对生活上的不顺心,面对学习上的困扰,我要秉承朱元璋的坚定的毅力,去战胜所有的因难!

  最近,我的作业状况百出。我心里十分清楚明白,这是自己不认真的恶果,想完美的心不坚定。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学习只有认真,心里朝着完美作业前进,心中时刻铭记自己的目标,才能让我的作业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明朝那些事儿》(壹)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朱元璋内心的强大: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朱元璋用他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就能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2

  引:这是第三次翻开《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再一次看到了那些性格特点分明的人物。

  介:《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写了:元朝末年元顺帝荒理朝政,引发了数起起义。在红巾军的起义中,在一个分部里加入了一个改变历史的人,他就是——朱元璋。从小就丧失父母的他,对元朝充满了厌恶,最后他起义成功,在一次北伐中,建立大明政权,灭了元朝,开使了长达276年的统治。

  议:在开国这个名将众多的时代中,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光芒和贡献是在开国时不可缺少的。在同时期也有两位极为厉害的人物——陈友谅和张士诚。

  陈友谅是一个阴恶凶残的人,极其善于厚黑学的使用。他不讲仁义道德,只追求权力。虽在那个时期风头超了张士诚,可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打败。朱元璋说陈友谅最终失败的原因是过于迷信武器的力量,而我却觉得他是输在人心。

  在鄱阳湖之役前,他用极阴险的手法将他以前称兄道弟的朋友抹杀,又把他的上司朋友引进庙里杀害,自己当皇帝,因此另外两个兄弟也投奔朱元璋了。可他却觉得只要胜利就是慈善,只要比他们好就是仁义道德,不管是黑或白,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在鄱阳湖之役里陈友谅再一次显示出了他所谓的仁义,他说:“抓到朱元璋将领或士兵一律就地处决。”同时朱元璋发布了一道军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将领或士兵一律好生招待,然后放走。”这两条军令彻底断送了陈友谅军的人心。左右金吾将领投奔朱元璋,当时陈友谅依然还坚信自己是对的,我真想走过去对他说:“你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杀了这么多兄弟,你人性丑陋已经到了极点。”最后他输掉了战役,被冷箭射死。

  联:这样的人在历史长河中不是很少。在明朝初期的朱元璋也算半个这样的人,他把李善长、李文忠、蓝玉、徐达等开国名勋都杀掉了,却说是在为以后的江山社稷拔刺,这是多么的`愚蠢。在五公爵中只汤和活了下来。他的皇后马皇后人性善良,她曾多次在朱元璋的刀口下救了那些人,连太子朱标都说这样不好,可朱元璋却不认黑白。之后发生的“靖难”不就是这错误的最好证明吗?

  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讲仁义道德的人,不要与人性丑恶的人相处,你也不要做一个人性丑恶的人,否则你会丧失良知,遭到失败的苦味。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3

  历史的长河,悠久绵延,一个个朝代兴盛了又衰落。明朝,276年历史,兴亡盛衰。

  《明朝那些事儿》给了我很大的感悟,它以幽默的言语去讲述严肃的历史。

  它不仅仅是一本史学读物,它能从历史中讲述大道理,揭示人物丑美善,并站在现代的角度去评价。

  它里面有惊天地的大事,也有细致入微的小事;有战场烽火,有官场勾心斗角;有刀光剑影,有运筹帷幄;有正,有恶。

  有忠烈的义士,如杨继盛、杨漪,有无耻的小人,如魏忠贤、严嵩;有救世的'圣贤,如王守仁、于谦;有独一无二的天才,如徐文长、唐伯虎;有一代名将,如徐达、常遇春。

  还有性格各异,有英有庸的皇帝:朱元璋开国皇帝,劳模勤政;朱禄造反打天下,一代英主,横扫边疆,万国来朝;朱厚照并非无能,但太爱玩了;朱瞻基看似无为,实则开创太平盛世;朱熹聪明谋权,手段无所不通,只是被大臣看尽,成为利用品;朱由检虽为亡国之君,但实则聪明勤政,亡国怪不了他。

  大臣也是个个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六设置内阁。内阁涌出一批风云人物,张居正属最强内阁首辅,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徐阶隐忍多年斗倒严嵩,杨士奇、杨荣、杨薄组成三杨内阁。

  我最欣赏的人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是风光一时大臣们,而是这两个人:于谦,王守仁。

  于谦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在野先大军直逼北平,在众臣慌乱议论放弃北平时,他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排兵布阵,坚守城池,打得野先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王守仁是一位对贤哲学家,开创了新学。他文武双全,通晓兵法、为人和善,但用兵诡诈。宁王朱宸濠叛乱,他以微薄之力招兵击退宁王并活捉之。

  《明朝那些事儿》,着重写实史中的人,并写出心理,加上自己对几百年前的英雄或奸贼的看法,并用风趣轻松的手法,使比较枯燥的历史,能让我们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封建社会人性的善恶。

  《明朝那些事儿》,将明朝历史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276年,明朝大帝国,一套书足以概述!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4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描述了明朝从建立到毁灭,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我最佩服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永乐大帝朱棣。

  朱元璋原本立朱标为太子,继承皇位,可朱标不幸病死。这时本该改立朱棣,可由于朱元璋偏爱朱标,就立了朱标的儿子他的皇孙朱允炆。于是有了后面的“靖难之役”,朱允炆被迫逃离皇宫,流浪民间。朱棣的江山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抢来的。由此可见,他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历来太子上位为了坐稳江山都要削藩,朱棣也不例外。他把自己兄弟的实力一个一个削弱,然后开始了几十年的统治生涯。

  朱棣一生为国家做了三件伟大的事:修书、迁都和远航。

  盛世修书,朱棣下令要修一本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千人的编纂队伍,花了四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一部五亿七千万字的《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今天的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切就就源于朱棣的一个决定:他为了控制北方边界,保证国家安全,不顾大臣们的重重反对,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换来了北方边界几十年的安宁。由此可见,朱棣是个做事决绝、果断、有判断力的人。尽管绝大部分人反对,他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抉择,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强盛,万国景仰,是历来皇帝的梦想。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郑和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使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航,也开始了他做为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从1405年到1430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他们将中华民族的先进科学文化成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此后明朝政府再无此类外交活动,到清朝更是全面海禁、闭关守国。

  明朝在朱棣的统治下,成为了当时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朱棣也许不是一个好人,却是当之无愧的好皇帝。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07-07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2-13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2-11

明朝的那些事儿读后感04-28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03-22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后感02-15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心得02-19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03-1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14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