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读《昆虫记》有感

读《昆虫记》有感

时间:2023-08-24 16:45: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昆虫记》有感15篇(通用)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昆虫记》有感1

  19世纪末,在法国,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共十卷,刚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尽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的巨著《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写成的。法布尔用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这是本书中的精华。因此, 时至今天《昆虫记》仍被公认为是跨越时间的不朽经典。

  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深深地被它所吸引住了。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这里有善于伪装的螳螂,一直为未来做准备的天牛,勤劳有条理的舍腰蜂,为孩子尽职尽责的母蜘蛛,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松毛虫......每一种昆虫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正这是这样一部描写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他们有的凶残,有的温柔;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到放大镜、潮湿、星辰、昆虫气味的存在。

  读完这本书后,原本对昆虫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的我,也开始对昆虫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开始留心起身边的昆虫。渐渐的发现这些小生灵真的很可爱。他们虽不如人类高等,但却有自己的情感。先来说说狼蛛吧。

  狼蛛是有毒牙的蜘蛛中的一种,它们咬猎物的时候很精准。它们会咬住猎物身上的活动神经,让猎物停止活动,然后再把它们杀死,吃掉。不仅如此,它的外表也极其可怕。狼蛛有一个又小又圆的头,头上长着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还有八只长毛的长腿。真是让人望而生畏!虽然它的外表很可怕,猎食也很残忍,但却有强大的母爱。当狼蛛产完卵后,它把那张不成形的网用脚轻轻推到一边,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带就成了它的无价之宝。狼珠妈妈把它的卵保护得严严实实的,无论行路、休息、捕猎、逃跑,狼蛛妈妈与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离开。如果卵袋意外脱落了,狼蛛也会飞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爱真深啊!

  法布尔把昆虫当成人类来友好的对待,在他看来,昆虫与人相等。他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值得我们学习。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昆虫的研究记录但却教会了我许多。 作者对昆虫研究的执着,也让我深受感触:我们应该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有始有终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别人看来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奇迹。

读《昆虫记》有感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良师益友,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爱读的书,我最爱读的一本书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有趣故事,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不知怎么地,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萤火虫是我们都喜欢的昆虫,它在漆黑的夜晚就能发光,我一直以为萤火虫是吃草的,没想到它竟然吃蜗牛,还有聪明的'圆蜘蛛,它编织的网中心都会有一个白点,四周全是白色的丝,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它立马就会知道。书中还有会唱歌的蝉、美丽漂亮的大孔雀蛾、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家白蚁……我为这些小昆虫的种种绝技而惊叹,被它们的互助友爱所感动。

  读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昆虫故事,我身临其境,仿佛与作者一起拿着放大镜观察小昆虫的喜怒哀乐,让我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收获惊喜与快乐。

  《昆虫记》真是一本好书。

读《昆虫记》有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是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法布尔的一部著作,这是一部充满生趣和无穷魅力的作品。

  在这本书里,法布尔带我走近了奇妙的昆虫世界,里面讲了一些昆虫的'习性、爱吃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等等,我在里面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金步甲和螳螂会吃自己的同类,红蚂蚁会把黑蚂蚁的卵偷来,等小蚂蚁出生了,就成了它们的奴隶,天牛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很差……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数萤火虫了。别看它很小,但它可是食肉动物呢!主要的食物是蜗牛,萤火虫在吃掉蜗牛之前先要给它打几针“麻醉剂”,它的麻醉工具非常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等麻醉完了,就会飞来很多萤火虫,它们向蜗牛体内注入一些液体,不一会蜗牛就变成“肉粥”了。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了解了许多有趣的昆虫知识,同时也懂得了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我也觉得,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其实也来源于兴趣爱好,不是吗?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才诞生了《昆虫记》这本妙趣横生,让很多小朋友都爱不释手的著作。

读《昆虫记》有感4

  在《昆虫记》中摘出的法布尔对自我工作的看法,是的,像观察昆虫这一行业确实从事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从中得不到一分钱,但为什么法布尔会从事这一职业呢?是出于对昆虫的热爱吗?没错,在他的野外实验室中,法布尔就把昆虫当做人类,甚至当作自我的朋友,十分的尊重和喜爱它们,以至于忘我的融入到昆虫的世界去体验昆虫的乐趣。由于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有时法布尔在研究与记载的过程中也不忘用生动的话语把它们形象的比喻一番,比如描述蟋蟀的一句话:“上头一对则是控制码擦得器具,蟋蟀只用了其中4个发音器就能将音乐传到百米之外,能够想象它的声音多么急促。”还有描述蜘蛛的'一句话:“这些即将结束生命的‘苦行主义者’不愿死在蜂房里,于是他们自行解决了葬礼,让自我跌落在土穴下头的坑里……”可想而知,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是多么深,深到这位“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宁可为昆虫设计一套结婚礼服,也不会动脑筋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

  在《昆虫记》中,我们不仅仅能够学到昆虫学,还能够学到昆虫学以外的东西,比如解刨学和化学,法布尔用生动脱俗的语言把几门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的有声有色,并且在他的语言中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能够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这使我们能在昆虫记中学到真实可靠的科学,并且能把他们好好吸收。而我每每在享受科学的乐趣中,法布尔老人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提高。这使我感受颇深。

  《昆虫记》不可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着作,更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它让我了解了为自我喜爱的东西而付出一切去追求的精神,了解了一种追随远离尘嚣世界的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尊重。

读《昆虫记》有感5

  当一个昆虫迷遇到一本关于昆虫的好书时,她会被牵着魂走进奇异的昆虫世界,最近,我读了一本法布尔的《昆虫记》,就是这样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螳螂两只前臂向天高举,好像虔诚的“祈祷者”,其实那是它猎杀昆虫的武器,它是不忠诚的“宗教徒”;寄生虫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家伙,因为它把卵产在别人的巢穴里,等寄生虫的卵孵化出来就会把主人的卵吃掉;萤火虫看上去像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其实,它们是凶恶的杀手;松毛虫是群居动物,它们靠着集体的`力量,生存了下来;蝉很可怜,因为它们是歌手,却听不到自己美妙的歌声,它是个可悲的聋子;天牛小时候是个破坏橡树的“强盗”。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它们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本能。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事物,那就必须经过细心、漫长的观察和研究,像愚公移山一样,只要你耐心,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办成!别忘了,还要实地考察,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嘛。

  虽然我的课余时间也观察西瓜虫呀什么的,但比起法布尔来,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外汉。

读《昆虫记》有感6

  今年的暑假里,我认真地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叫法布尔,是个法国人,大约从1860年开始写《昆虫记》。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终于完成了《昆虫记》。

  关于蜘蛛,法布尔是这样写的: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母蛛变成了孤老。一下子失去那么多孩子,它看来似乎并不悲痛。它更加精神焕发地到处觅食,因为这时候它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了,轻松了不少,反而显得年轻了。不久以后它就要做祖母,以后还要做曾祖母,因为一只狼蛛可以活上好几年呢。

  如果没有看这本《昆虫记》,我们平时见到蜘蛛,会想到什么呢?所以,我还是建议同学看一看这本有趣的书。我最佩服的还是写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被誉为“昆虫之父”。

读《昆虫记》有感7

  观察昆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观察者需要细心认真观察做好笔记,蚂蚁是如何搬家的;萤火虫为什么发光;蜘蛛为什么会结出美丽实用的网呢?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就做到了,他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栩栩如生给我们描写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一个个未经修整的花园,一块块黑漆漆的鹅卵石,一颗颗大树……这些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无尽的美好,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辛勤劳作的蜜蜂等等。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从小就喜欢昆虫,他15岁就被阿威尼翁市的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然后开始了他的文学梦,他的'代表作有《昆虫记》和《自然科学编年史》。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耐心仔细,就能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奥秘。正如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对这本书真是爱不释手,因为法布尔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句给我们描绘了昆虫的神秘世界。

  让我们一起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探索更大的世界。

读《昆虫记》有感8

  夏夜,星光闪烁。灯下,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闻窗外虫鸣,阅手中书卷。恍然间,似乎穿越进了《昆虫记》中,与法布尔一同看霜草苍苍,闻鸣虫切切。

  在大自然这个绿色的世界里,有一群生生不息的可爱小生灵。而有这么一个人,耗尽一生心血研究这群小生物,并编写成十卷本科普巨著,为我们打开昆虫世界的奇妙大门,他,就是法布尔。让我们一起跟随达尔文口中那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的生花妙笔,聆听昆虫的浅吟低唱吧......

  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入微,实验的认真严谨,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我看到他虔诚仔细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地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结果。千百遍地尝试,他不放弃,废寝忘食,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进行下一次尝试。

  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在法布尔的笔下,小昆虫同样有自己的感情天性,也经历着各种悲欢离合,生死暌隔。这里有一生以寻求配偶为唯一追求的孔雀蛾,有遇到敌人会“假死”的蝎子,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当属蝈蝈。它们是狂热的“狩猎者”,它们浑身嫩绿,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叫声急促清脆。它们和睦共居,从不争吵,却在吃东西时显露出了自私个性。它们常沦为人类的“阶下囚”,但在自然界可谓是战力满满,最痴迷的追踪对象便是蝉。和捕捉云雀的老鹰不同,别人是“恃强凌弱”,它们却正好相反,热衷于进攻比自己强壮庞大的敌人,几乎总能把俘虏开膛破肚,任其哀鸣踢蹬。

  正如法布尔所言,“应该接受质询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那充满各式各样先入为主观念的头脑”。他以人性化的目光关照虫性,发现各种昆虫不为人知的习性。譬如通过研究观察,让我们知道了厚颜无耻的掠夺者是蚂蚁,而勤恳工作的是蝉。这出乎了我的意料,在我们从小阅读的故事中,对它们评判是完全相反的,而法布尔带着实验结果,强烈地控诉着蚂蚁的“罪行”,言辞凛然,不容反驳,让人在大吃一惊的同时又眼前一亮。

  这本书中,也是频出金句。“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的”让我记忆犹新。是啊,总有人会将失败归结于运气不佳,但他们却忘记了其实问题往往是出现在自己身上。就像在一片沙漠中前行,大多数人都是行至半途,便缴械投降,放弃了生的'希望,却全然不知翻过眼前这座山丘,就是绿洲。我们在经历种种得意,遗憾,厄运时,不要灰心,不要烦恼,一切的坚守的折磨,在你的乐观的看似荒唐的执着下,终将化为一句“值得”的感慨。就像法布尔在千百遍的实验后得出准确结果,露出了真挚笑容。

  法布尔穷尽一生深入昆虫世界,让我们看尽这群小生灵的百态人生。

  恰如罗曼·罗兰所言,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以人性化的目光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百态。在这本书中,他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小小昆虫的生活情态,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他不仅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折射出社会和人生的诸多形态。鲁迅先生指出,《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既传播了昆虫学的科学知识,又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热爱,还体现了作者坚持不懈追求科学,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

  已是夜深,虫鸣未歇。我愿穿越时空,与法布尔在那荒石园中看那霜草苍苍,闻那鸣虫切切。

读《昆虫记》有感9

  不久前,我读了《昆虫记》这本著作,仅开篇的几页,就让我感触很深,也激发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法国近代文坛上,有多位擅长以自然界动植物生活为题材的散文作家,影响最广的就是《昆虫记》的作者亨利·法布尔。他的十大卷《昆虫记》,不仅奠基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他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确,《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昆虫记》法文直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全书都透露出法布尔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收获了惊喜——荒石园。

  荒石园,在别人眼里是一块“偏僻荒芜的不毛之地,无人问津,又遭日头的暴晒”,可在法布尔眼里,它却是法布尔的“钟情宝地”,因为它是“刺茎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们所喜爱的地方”。

  可为什么这么一块“钟情宝地”却无人问津?

  因为如今人们都忙于自己工作,为生计操劳,即便有时间去休息,他们也选择了打游戏、刷微博,或是去某个娱乐场所玩一番。他们把这些消遣活动称之为享受生活,可这是享受生活吗?不,这并不是,这些消遣活动反而会让那些工作劳累的人更加疲惫。我曾经在公园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对夫妇坐在长椅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坐在旁边打游戏,还不时激动地叫着。看到这样的场面让我倍感心酸,公园本是人们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场所,可人们却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

  可他们快乐吗?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手机时代的我们比现在更快乐。的确,没有手机时候的我们是在小溪边抓鱼,溅起一滴滴的水花;我们是在树底下捉虫子,欢快地叫喊;我们是在一起聊天,谈心。如今的孩子们是可怜的,也是不幸的!他们没有感受过无手机的时候的快乐、自由、无虑,他们沉浸在那个虚拟世界里,却忘了抬头看看现实世界!

  他们快乐吗?他们以为的快乐是虚无的!是空的!他们幻想着现实生活中能上演虚拟世界里剧情,可他们错了,他们或许能在虚拟世界里称霸,能在虚拟世界里畅聊。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愿与别人交谈,其实他们是活在那个虚拟世界里了,他们不愿在现实生活中交谈,不愿为现实生活努力奋斗。

  如今的许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枯燥、烦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快乐。可他们忘了,那个世界是虚拟的!他们忘了做家务,忘了照顾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快乐,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乐。

  放下手机,走出虚拟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

读《昆虫记》有感10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而书店则是我最理想的栖息地。在“书海”,我发现每本书都是那么”迷人”,顿时我眼前一亮:昆虫记!我饿狼扑食般“咀嚼“起来。昆虫记是法兰西杰出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历经40多年心血完成的名著。从“神圣的甲虫”——蜣螂到凶残的螳螂、从横着走路的蟹蛛到衣冠齐整的被管虫。一切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妙!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昆虫学的荷马“——雨果“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罗曼“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矛盾。

  昆虫记为人们鉴照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昆虫世界,在昆虫世界里,最让我欣赏的,是被管虫。那些被管虫是最称职的“母亲”。虽然她的外表丑陋不堪,但她的精神是最美的!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她把自己唯一的“大衣”给了她的后代子孙,再用身体做屏障。经过激烈的震动以后,她倒下了,为了下一代,她无怨无悔!这就是爱,多么伟大的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在这里,我要真挚的说一声:“谢谢!”作者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蝉怎样唱歌,松毛虫喜爱的松叶,还有蚂蚁的团结,蟹蛛的坚持。作者小时候有许多伙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法布尔成为了昆虫学家呢?正是他对昆虫的痴迷,执着的追求,以及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小学生所需要的。同样是昆虫,我们见的也不少,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它们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昆虫记呢?还是观察的问题啊!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方法只是观察,“观察”是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用心血写成的老公成果——昆虫记!就这样,我一边读着,一边反思着,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读《昆虫记》有感11

  大家对昆虫并不陌生,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蜘蛛、蜜蜂、蝴蝶……在我国古代的《诗经》中也有不少对昆虫的记载,如:螽斯(蝈蝈)、蟋蟀等等。我们所知道的蚕更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一种昆虫,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蚕留给世人的辉煌纪念。

  古往今来,介绍昆虫的书很多,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这本书中讲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昆虫,其中有用一根长线把腰连接起来的舍腰蜂;富有母爱、死而后已的'被管虫和用女神名字命名的优秀纺织家克鲁蜀蜘蛛。

  如果说到毛毛虫,大家一定会感到害怕。可是有一种毛毛虫很有趣,名叫北美乌樟凤蝶毛毛虫。它全身呈草绿色,两只大眼睛像是画上去的,只要它不动,你也许还会以为它是一个玩具呢!但是这种毛毛虫已经非常稀少了,这样美丽的毛毛虫在《昆虫记》里有非常有趣的描写哦!

  法布尔把昆虫写得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段文字非常精彩:采棉蜂先停在毛蕊花、蓟花等植物干枝上,用嘴采棉花。等采到足够的棉花后,它就用后足把棉花压到胸部,成为豌豆粒大小的球,然后把球放到嘴里衔回去。它用最细的棉絮衬在巢的内部,入口处用坚硬的树枝或叶片来做“门窗”。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采棉蜂勤劳的身影以及它结实的巢,还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的细心与耐心。

  这本书在每个故事末尾都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阅读心得”通过短短几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知识链接”则是让我们的知识拓展到方方面面。

  说了这么多,大家心动了吗?那赶紧加入阅读《昆虫记》吧,记住哦,我今天介绍的这个版本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翻译的哟。

读《昆虫记》有感12

  最近,谢老师要求我们认认真真读一读整册的《昆虫记》。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书的作者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1879年3月,法布尔买下了一片荒地,在这里留心观察昆虫,赢得了全世界的赞叹之声。他笔下有聪明的猎人节腹泥蜂,有手术专家沙泥蜂,有蔬菜大食客菜粉蝶,有神奇麻醉师飞蝗泥蜂,有地下毒王狼蛛,有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有神秘的隐士蝎子,有装死专家步甲,有殡葬师埋葬虫,有霸王镰刀手螳螂,有摇篮入侵者寄生蜂,有战争狂红蚂蚁,有嗜尸者麻蝇,还有天才建筑师圆网蛛,有夏日音乐家蝉还有许许多多昆虫在草丛中,在田野间过着非常有趣的生活。

  人们常说:“妈妈是伟大的.!”其实,在昆虫的世界里,也有深深浓浓的母爱。蝉妈妈也很伟大,为了繁殖下一代,等产完卵之后,蝉妈妈因疲劳过度而死。这样的事件退很多,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在高科技的生活里,渐渐少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大自然里的昆虫知识一无所知,读完了《昆虫记》后,我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本领。它们很聪明,虽然有时让我哈哈大笑,但是有时也让我感到很敬佩。

  让我们一起跟着法布尔先生的脚步,去多多接触大自然,用心去跟大自然灵通吧!

读《昆虫记》有感13

  读过法国多才多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仔细回想,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池塘的描写和由此引申的意蕴。

  你也许会觉得,其貌不扬的池塘并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作者认为,就是这再普通不过的池塘,把他带进一个神秘辽阔且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他的好奇心,令他产生对研究昆虫的兴趣,进而取得丰硕的成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兴趣这宝贝儿,对做好每一件事情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是否应在日常生活中,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努力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池塘”呢?

  属于我的神秘“池塘”,远在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召唤我。虽然,我的“池塘”并不像法布尔所留恋的.池塘那样有碧绿的池水,水上浮着黄色的小鸭,水中的水甲虫、水蝎等小昆虫深深的吸引着他,但在我的“池塘”上漂浮着的像小蝌蚪一般的文字,别具魅力。 它们一直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陪伴着我。我喜爱自己那神秘的“池塘’,我在它那儿欣赏到的并不只是“小生物”那样简单,它给我的知识、感情与思考,让我总是有一种冲动,要去为喜欢这种漂浮着的文字、洋溢着墨香的“池塘”的人们,去创造、去保护属于我们的“池塘”,属于我们的精神食粮。 其实,我真的很感激那“池塘”,如果没有它的出现,没有它的存在,自己就不会在少儿阶段,便已有两本著作的面世、出版,并由此带来出乎意料的各种荣誉和宝贵的激励。同样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地上,没有“池塘”的出现和存在,就不可能孕育出聪慧、渊博的各行各业的能人异士,更不可能有如今繁荣昌盛的文明社会。

  我很幸运,能找到自己的“池塘”,我也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池塘”,在“池塘”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生机勃勃的礼物,并尝试创造更加美丽的“池塘’”,甚至使它变成大江、大河、大海……

  “池塘”神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追求,也只有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人,才能感受到“池塘”的存在,才会听到“池塘”的呼唤。

读《昆虫记》有感14

  最近我看了一本好看的书,名叫《昆虫记》。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昆虫是怎样出生、觅食、筑巢、死亡等一些现象,还讲了作者和这些昆虫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赤条蜂的故事。

  赤条蜂的故事讲得是作者看到赤条蜂在找它的食物—毛毛虫,可是挖来挖去就是挖不到毛毛虫。作者便去帮赤条蜂挖,但是挖了一会儿还是和赤条蜂一样没挖到毛毛虫。赤条蜂有些不耐烦了,可是看到作者在它挖过的地方拼命挖,好像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就回到作者挖得地方拼命挖。功夫不负有心人,它终于挖到了一条毛毛虫。最后作者和赤条蜂因为坚持挖到了好多条虫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就像我弹钢琴时经常想半途而废,每次弹钢琴手练累了、酸了,都想放弃,不过再想想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就咬咬牙坚持住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我弹钢琴比以前好得多了,已经不会弹几下就大喘气、弹到一半手就发酸等坏毛病了,而且我相信以后我会弹得更好、更出色!

  这就是我从《昆虫记》中得到的收获,我很喜欢这本书!

读《昆虫记》有感15

  鲁迅先生曾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也很有益。我也是一个“养虫人”。因此我对《昆虫记》喜爱有加,可我远远比不上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人,于1823年12月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磨菇或其他植物,虫类。15岁的法布尔考入师范学校,他用当老师的工资买下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买下一老民宅,取名——“荒石园”。

  法布尔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他将绿蝈蝈捕蝉写得如同《武松打虎》一般精彩,《昆虫记》也如同一面镜子反应着人性世界。

  我也曾如同法布尔一样对虫如痴如醉,我养过独角仙、海南守宫(晰蜴的一种)、火玫瑰蜘蛛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养“独角仙”,我得它时,是幼虫一对。幼虫身体白色呈“C”形有头与三对足、大腭组成。

  幼虫需养在营养土,模仿野外富有矿物质的土中,法布尔笔下的金步甲幼虫也是如此。在我一次次换土下,幼虫慢慢成长,母幼先过渡至蛹期,金黄色的盗甲,三对有力的足,虽没有公独角仙的角但有着一对颚。

  渐渐过了蛰伏期,公与母独角仙从蛹期的壳从慢慢出来如同法布尔笔下的`“金蝉脱壳”,蝉从壳中蜕变出来后,与先前的模样儿大相径庭!双翼湿润、沉重、透明,上面有一条条的浅色脉络。独角仙与蝉有雷同,但独角仙有着蚴黑的盗甲如同出征战士的装备,不出意料独角仙是好斗者,如果你细心观察常常会在树上观察到两只公独角仙为争夺窃窕淑女而大大出手。我的两只独角仙吃着昆虫果冻度过晚年,但他们却没有产生爱情的结晶;便一命呜呼了。

  法布尔曾说:“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昆虫记》虽是科普类但有着堪比文学类的一个个故事为后代的隧蜂门卫,卑鄙无耻的小飞虫……这就是一个昆虫世界。

【读《昆虫记》有感】相关文章:

读《昆虫记》有感[精选]10-11

(经典)读《昆虫记》有感09-10

[精选]读《昆虫记》有感09-13

读昆虫记有感06-18

读《昆虫记》有感06-19

读《昆虫记》有感范文04-17

读《昆虫记》有感【合集】08-29

读《昆虫记》有感[优]08-30

(精)读《昆虫记》有感08-26

【实用】读昆虫记有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