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时间:2023-04-08 16:42: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本身本身就应该是一朵俏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大概用一个牢固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本身来“照亮”学生。其实,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阻挡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颂教师。“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俏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本身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关心的还是在我看到书名后就想弄懂的几个问题: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

  书中并未对此作出系统的叙述,但透过那些零琐屑碎的感言,不难窥见问题的答案:

  “多年来,语文教师屈从于世俗的评价,忧馋畏饥,跟在别人后面马首是瞻,教学上也搞‘无一句无来处’,言必称宗师权势巨子。”选自《召唤气势派头》——这是一种跪。

  “有的'教师,真像打手一样,一天不入手打学生,他的骨头就发痒,他们的人格猥琐,生理昏暗……”选自《你为何要开释粗俗》——这是另一种跪。

  “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不跪着读书》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的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一个说平凡而又不平凡,说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最近有幸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还没正式读时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着和教书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份疑惑我阅读了吴老师的这本书。此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各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吴非老师见到或听到的教育现象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每一篇观点鲜明新颖,作者针对这些教育现象分析得一针见血,书中并不是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一线教学生活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读后获益匪浅。

  吴非老师书中所说的“跪着”,是指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那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反复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教师是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能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多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览群书了吗,我能够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涌泉吗?教师这份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学习者,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站直了”教书。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学习,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教育创新。所以这点醒了我,平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学识渊博的教师,还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不断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学主见,做智慧型的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开拓思维,站在教学的前沿,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不跪着教书,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是堂堂正正“站着”的人,才能教出“站着”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从教者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细心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我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平时工作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准确传承文明科学、启迪智慧,真挚地感悟人生,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严谨务实,恪尽职守、终身学习、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读书》。这本书里并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教育原理,都是吴非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感受。而读完此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开篇第一章《永不凋零的玫瑰》,吴非老师谈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教育故事——苏霍梅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摘花,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小女孩回答说,她要把玫瑰给她的'奶奶。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非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是帮小女孩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奖励这个孩子。因为他认为这个小孩懂得爱。

  吴非老师在这文章中写到他把这个故事的前半段选出来让学生去续写,学生都续写成教育家去教育孩子不要采摘花朵,要爱护公物。吴非这个时候,感到我们的教育缺乏爱,都是在进行道德教育,反而让学生内心中的花朵已经凋零。想想,我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损害公物,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们种种禁令,虽然我们种种惩罚措施,但学生依然会去踩草坪,依然会去摁走廊的开关。我想正如吴非老师所说,“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这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事例。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就是《只要肯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到教师的成长,讲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讲到现在的老师很少去读书,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见到的。

  就在我读《不跪着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看到之后,说,你还真当回事呢?意思就是,你还把教书当回事。我想,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教师如何能成长呢?一个教师都不把读书当回事,学生又怎么可能把读书当回事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我想读书更多的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去读书,我想我也没什么前途了。我相信吴非老师这句话,“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掩卷深思,吴非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为什么成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想他大概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阅读,也更加需要去反思,去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钻研,自己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铭记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做一个博学多识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挺起脊梁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习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真善美,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

  最近重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书序中的两句话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做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 “尽”这个“责”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站直了的人”,能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的课堂仅仅止于复述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见解的话,那教师就只能是“跪着教书”,学生也很难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

  下面笔者仅就语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摆脱教参依赖,学会说“我认为”

  备课,作为上课前的准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信对于不少教师来说,所谓“备课” 就等于是备教参,而且还可能就只备一种教参。教参就是教学参考,备教参本来无可非议,怕的是慢慢地教学参考变成了教学标准答案,教师不再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种教学资料,不再对课文去深入挖掘,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亦步亦趋。其结果就是,多元教学变成了一元教学,课堂本应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思维变成了指定性单一思维,批判意识没了,质疑精神少了。笔者就曾因为没有专门配套的教参,而且新教材选文中很多又是之前没教过的新面孔,一时压力陡增,手忙脚乱。因为没有教参,所有教学环节教师都必须独立去做,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忙于读课文、查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我不再受限于某一家之言,我会把自己的见解和诸家观点进行糅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化了别人观点的“我认为”。

  二、多读书,勤反思

  教师要成长,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功底。充电的途径有很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沉下心,多读书。读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可以为了某一个问题、某一篇文章读书;可以为了某一种教学理论、某一个教学技术读书;也可以为了自己整个教育修养、专业修养、人生修养读书。

  与教师成长相随相伴的还有教师的教学反思。林崇德教授曾在他《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在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调控,即反思。林教授还提出著名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离优秀教师更接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育随笔,开教育博客,建教学档案袋等。教学反思写法也很灵活,只要能够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体会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方式,都是可选的形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如此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8

  近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触,在所有的教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9

  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读后受益匪浅。

  吴非老师在 “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一般来说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与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现今课堂上最缺少的通用语是“我认为”,教师没有经过思考的我认为,学生更不敢说,久之也自然不会说出我认为。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老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吴老师指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0

  最近读了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养是保证学生静心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做大事的必须基础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决定人生的全部。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因为多大的事开始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能力的.人不会和能力小的人计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有大气的老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第二:老师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老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1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

  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

  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2

  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产生了疑问,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这本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思想的确是让我有震撼!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我认为,现在的道德教育应该重视让儿童不断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给儿童一些真实的东西,如:我们的社会应给学生一些美好的东西,学校应营造人性美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具备美好的人性;同时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3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文化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绝不放弃。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习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03-17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范文03-24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02-24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03-20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03-17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0篇03-22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03-24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5篇03-28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03-28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