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读后感>《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读后感

时间:2023-03-28 08:32: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重门》读后感11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重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重门》读后感11篇

  《三重门》读后感 篇1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韩寒是何许人也,但也略听过他的名字。至少“当代青年领袖”这个名号在高中的时候还是知道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读完了整个义务制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但是从《三重门》里的东西来看,这厮应该有所见,有所闻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从幼儿园读起,一直到高中毕业。的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完才发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是已经没法恢复了。但是,现在在大学里的我往回想,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学习时段还真是高中三年。什么原因那就不细谈,不是因为高中老师说过“当你毕业后,回想起来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读书时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学,初中以来,高中更让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学记忆力太差,记不住,高中才是真正发育阶段,这样理解也行。

  现在看来,最最怀念的是高中时候和同学打闹的情形。自然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为了过度的证明自己(的确是过度的证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气,去挣些没必要的东西。而且,我很庆幸自己在读高中以前没有沾染所谓的“文人之气”,没有说中文时乱用英语代替词语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区读的好处就是读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写了半天写自己了。这不是读后感吗?反正我写读后感一向都是没有任何思绪。初中的假期作业中写的读后感基本都被老师当差文扔了回来,接着就被当草稿纸了,自然没有用来当草纸,那太浪费了。你想想,一个本子要五毛,写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间,连老师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过,这不是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吗?

  完了,又写过头了。哎,算了,继续写下去估计应试教育阶段的生活也给全端出来了。

  不敢否认应试教育的确很恶心。但是我也是从应试教育中混过来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去乱评论他人的书,但总是触景生情,这景,好的写手是能够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现在想来,还是很怀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却不想再次去经历了。

  《三重门》读后感 篇2

  不知道韩寒起这个书名是不是为了招揽读者,反正我听了这书名后,觉得挺有意思,于是便买来看看。尽管看完全书,却仍是一头雾水,不知“三重门”究竟何意。

  韩寒这个名字,不久前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后又传出他偏科得厉害,多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引发了社会上的大讨论,可谓一炮而红,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也不会陌生。

  综观《三重门》,这是一个讲述市郊中学生的故事,以前也读过《花季·雨季》、《我爱阳光》等诸如此类的学生作品,感觉大多主旨比较雷同,总脱离不了学习生活的烦恼,以及早恋等问题,只是结局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总体上《三重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男一号林雨翔是一个成绩平平的男生,却阴差阳错地遇上了年级中成绩第一,清纯美丽的Susan,于是两人借借懂懂间彼此有了好感,可中考后他俩没能在一个高中。开后门进了市重点的林雨翔在体育班中到处树敌,被人揭发逃夜,接受行政处分,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Susan打电话告诉他中考时她为了进区中放弃了10分的选择题,却没能和林雨翔在一起,故事就此结束。

  故事的结尾给人一种瓶丧的感觉,或许是韩寒在玩深沉吧。他还喜欢玩文字游戏,讥讽人可以贬得一文不值,褒奖人又能吹得天花乱坠,他描写的东西总是一针见血,活灵活现,似乎他拥有的`是透视眼,能洞穿一切。这是同龄人所不及的,也是我最钦佩的。

  对书不对人,不管韩寒的性格如何、成绩如何,就书而言,能有很成熟的笔锋是很了不起的,尽管有时字里行间总能读出少年尚显稚嫩的霸气老成。尽管我无权判断这过分的成熟到底是好是坏,但我有点担心他,过分地谙熟世故对自己并非有益。

  《三重门》的精盆就在其题目,无人能给一个确切的诊释,各人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不知书中那个成绩平平喜爱文学又带着点叛逆的林雨翔是否是韩寒的影子,他的一生,又有几重门要闯呢?很难说。

  《三重门》读后感 篇3

  初中时,随大流(主要是黄狗啦)开始看韩寒的书,然后几乎看完了他所有出版的书,只是唯一的遗憾,最早出版的《三重门》没机会看。

  高一时,问同桌借了看,只可惜被我们班主任收了,那班主任姓赵,对韩寒痛恨至极,好像韩寒抄了他家一样,恨得连《三重门》安安静静的躺在书桌里也不放过。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当你还没有幸看一样东西,那东西就已经消失,这里是被收了。只闻书香,还未来得及吞下肚,就被收了,惨!!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把《三重门》搁下了。

  高考前的一段日子,生活寂寞难耐,逛书店时又见《三重门》就顺手takeit了。

  我看过《三重门》后的感觉是韩寒读完《围城》的感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虽然我也读过《围城》,但因为我文学功底太差的缘故,没有什么如坐春风的感受。总的说来,看韩寒的小说是不必太注意情节的,最主要的还是看他怎么玩文字,然后顺便把我们也玩一遍。看郭敬明的书就不这样了,只看情节就够了,我不是说他的文笔不好,只是那些文字更适合女人,而且往往越是对女人心理描写的'惟妙惟肖的男人越容易变态。

  我不知道韩寒写《三重门》的时候是怎么写的,他自己说这本书是他倾注最大的一本说,我想也是,玩什么东西都得投入,何况是玩文字。我觉得写这本书要很通畅是不可能,可能一个比喻要憋很久。

  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以前总是强调写文章要流畅,但有时候是需要不流畅的,太流畅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思想了。写的流畅就像排便顺畅,并不是这样不好,只是这远不如长期便秘后突然释放来得爽。

  以上本人鄙见,不足挂齿。

  《三重门》读后感 篇4

  《三重门》不是一本在静默中沉堕的书,以新派文学之资打入旧文学市场。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诸多严肃文学作家,评论家的密切关注、广泛争议、热烈讨论和广泛影响。

  可以说《三重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创作时代:青春文学就此登上文坛。同时,韩寒以同龄新生代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销售成绩,带来了一个脱离重重束缚的新锐作品。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林雨翔自幼天资聪颖 ,活泼可爱,加上其父的影响,从小就被誉为“神童”。然而这个极具才气的少年却在初中严重偏科。也因此遇上了影响他一 生的老师马德保,还有占据他整个情感生活的女同学Susan。

  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他们,与所有同龄人一样有着情窦初开的情怀。有意无意的接触间,爱情的萌芽逐渐开花……在这个恋爱的季节里,充满幻想的男孩女孩能否找到那把钥匙。去打开人生的门、心灵的门 、爱情的门……

  这本书也是一直在收藏夹中,而且作者也是一个很具才华的人。也一直都比较喜欢他的文学。值得一看的,虽然看得比较晚。尽管饱受争议,韩寒自己也承认当年的自己还不成熟,还在玩弄文字。

  但不管怎么样,韩寒都用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中学生的教育,唤醒了读者心中那险些要离去的青春记忆。很好的`一部小说,据说有些情节和韩寒的经历很像。韩寒的第一部小说,当年他16岁已有此文笔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难得难得。

  也是由于当时年轻,所写的《三重门》略带青涩,讲述了主人公从初中到高中的短短经历,却透露了很多年轻人的思想,年轻人的爱情,年轻人的无奈,以及社会的大环境和为人父母的无奈选择。

  听说写这本书时韩少才十八岁,看书时想那得是思想与文笔多老练的一个人。这本书脉络很清晰不混乱,要认真看,很值得,有《围城》的味道,把家庭、学校矛盾刻画得有声有色。

  买本《三重门》回味一下自己青涩又懵懂的高中,很有共鸣,边笑边读......

  《三重门》读后感 篇5

  今天也许是要井喷了,呵呵,我貌似对井喷的具体意思还是不大清楚的,但暂且就在这借用一下吧。第一次想要写多一点,既可以让我的这个文档的内容看起来不是那么枯瘠,也怕哪天不写,看着这些东西,也好有些成就感。

  周五,我在网络上开始拜读韩寒的大作《三重门》了,当我跟我爸说我在看韩寒的文章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你还看得懂韩寒的文章?”我笑而不语,其实当时我是惭愧的,因为我心理清楚,韩寒的文章绝对没有表面读起来那么简单,其中有着对社会,对人性的讽刺,然而即使我知道有这些含义,却仍然读不出那层味道,只要当明确地有“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的文字出现时,我才能发现,所以的确是惭愧。

  其实我对韩寒的'了解是很浅的,比对毛主席的了解还要浅。尽管我对毛主席也不是了解多少。说实话,读韩寒的文章时,目前的我有一种骄傲的感觉,感觉读他们这种作家的文章是很高尚的,我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我是第一次读《三重门》,以我的水平,我只能将它当作一篇校园小说,写到这里,真心感觉我的觉悟低,可即使是这样,有很多的文段都被我无情地跳过了(对不起韩寒)。

  原本还指望能写出点东西来,至少像个半篇读后感,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经自己这么一分析,还是算了,不要拆了自己的台面。我在想,如果我哪天能读懂韩寒的文章了,那我也许已经完全浸没的社会这滩浑水里了。

  写这种东西完全是受胡佳凌同学的启发,引用她的原话:“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一些事,只是这个时候的我就会慢慢地静下来,思考一下。直到下一次坐在书桌前无所事事的时候,便会又想起来,于是记录下我所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才写完没几篇就急于摘出一篇发表了,呵,人还是要面子的动物啊,自以为有点成就就急于炫耀了。写到这里,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三重门》读后感 篇6

  《三重门》是由网络才子韩寒所著。当我在今天夏天拿到这本书后,首先使我魂牵梦萦的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书名和韩寒这位才子的神秘感。

  令人惊讶的是,《三重门》竟是韩寒的处女作,他早在1999年著以此作,实属不易。

  在书中,我看到了韩寒这样一段话: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从韩寒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韩寒对中国教育的不解和疑惑,但韩寒对他自己有信心,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中,在这个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年代,他可以成功!

  《三重门》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归功于他的题材,就对于我一个高中生的口味而言,这样的书读起来真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它讲述了一群孩子们,在应试教育的年代中成长,从初中到高中,渐渐的长大。虽说是小说,但我在书中却看到了我们21世纪莘莘学子的'影子。

  现在的教育太讲究应试教育了,太讲究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全面平庸,所以我们越发感到我们肩上的书包重了,压力重了,我们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取而代之的只是不停的盲目的所谓的“学习”。

  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要改了,社会进步了,科学进步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加速前进中,为什么不能像神六和神七那样的速度前进,我们太累了,我们需要休息!

  始终相信一句话: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我读韩寒《三重门》后的最大感受,若这个时代的应试教育不改,我们必须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未来!

  《三重门》读后感 篇7

  读完《三重门》,突然发现: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

  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主人公基本也没干什么事,也就这么混混沌沌的过着。但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或许有人会觉得作者写的是流水帐,不过精彩,但写的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够现实。他从字里行间渗透生活的实质,让读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正因为他写得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欢这本小说。

  其次,与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为作者的丰富学识所折服。作者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小说中随手拈来就有许多东西,左一下《变形记》,右一下《孙子兵法》,再对《史记》侃侃而谈…诸如此类,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小说中作者创作的几首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诗,就实在让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这从小说的后半部分也有充分的体现。作者在"处心积虑"地制造黑色幽默的同时,也不忘好好秀秀自己的英文,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真了不起。作者在后记中写到自己的英语可全赖新版牛津英语的功劳,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鉴借鉴!

  至于作者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满,不知为什么,我真的一点也没察觉到。可能是因为我正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吧。对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像作者一样,即使功课七科亮红灯,也能有作为的人并不多,所以像我一样的普通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学。这毕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所谓的规矩啊。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地去作一个学生,尽自己的本分去读书,将来作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的来说,《三重门》是一本不错的书!

  《三重门》读后感 篇8

  读读停停,三天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这篇听闻已久的小说--《三重门》。惭愧的说,最早知道这篇小说的名字,是在《征途》游戏的答题活动里。题目是这样的:韩寒于初中时写的----《三重门》体裁是A小说,B散文,c诗歌,我猜一个,选A,于是答对,多了一分。

  读完整篇文章,不得不从心里佩服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人。在他的小说前,我仿佛卑微的小草不幸被大树遮住了阳光,这时的小草还会在乎大树比自己年轻么?

  以前打死我都不信,十多岁的小屁孩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而现在,不用打死我我已经信了,事实摆在眼前,不是么?

  这时的韩寒,该是有一举成名或是要把多年积在心头的感想一股脑儿的写出来吧?于是我们有幸见到如此之多的恰当得如六月天里吃上一条雪糕般舒服的比喻。还好自己平时博览群书,学富差一点五车,不然还真体会不到其中的'妙处。不过我觉得比喻有点多了,吃了几根雪糕之后,暑意已消,再多吃的话,可能会拉肚子的。

  看着这篇小说,不经意的想起了小妹,她的文章里,似乎有着韩寒的影子……有机会一定要问问她是不是读过《三重门》。如果没有,韩寒可能又要大笑了----有人不要钱帮他打广告,他能不乐吗?不过一想到他一定不会在乎这样的广告,心里不禁又黯了一下。

  写了这么多,似乎跑题太远了(看,这就是与名作家的区别与距离之所在)言归正传,因为我觉得我的这篇文章快要写完了,再不回归可能就没有机会了。韩寒像一条蛔虫,似乎知道我的所想,用他的笔,将我好多好多想写写不出来,想说又不能完美表达的话,只用一篇文章就做到了。现在天气这么热,弄得我现在又想吃雪糕了。

  不过看完之后,我开始有些讨厌小说这种体裁了------非得要这样结尾么?悬念还是……真希望他这样一直写下去。

  《三重门》读后感 篇9

  在读《三重门》的时候我几乎看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人告诉你这部作品是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是出自于成年之手。在我的感觉上他是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

  这番成熟首先表现在思想的敏锐上。一个少年对社会、对人世、对人生、对周围的一切常能发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见解来既使人感到可怕又使人感到惊羡。这个少年不知由什么原因不再用少年所特有的清纯目光看待这个世界了他用了挑剔的目光怀疑的目光甚至是很不留情的目光。一些情景一些关系一些问题即使是在成年人眼里也会一闪而过但却在他眼里显出一些破绽来一些漏洞来甚至是一些丑陋来。他太厉害了他会因为这份厉害而失去人们的喜欢。然而看来他已无法再回到童真状态了。由童真渡过到非童真是可能的甚至说是必然的。但由非童真再退回到童真却是绝对不可能的。也许一直到他在年龄上已成为成年人之前人们都会对他抱有疑虑、甚至戒备之心。因为通常来说人们希望少年是简单的幼稚的是好糊弄的是容易对付的。

  《三重门》里还有的是更多的.智慧。

  智慧在于对世界能有自己的一份独特的看法在有了独特的看法之后能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智慧在于发现自己与世界有了紧张之后保持了一种弹性并发现了结构的妙法或者是发现了一条可以走出障碍的暗道。智慧在于思维不再是僵直的机械当路被堵死的时候能换另一种思路而思路已换则柳暗花明顿时发现了另一种价值事情又有了另一种解释。他有7门功课成绩糟不可言但在他的表述是:7门红灯。而7门红灯的悲剧在他的脑海中一过又被转成了戏剧:“照亮我的前程。”在生活中的他如此面对“严峻的”、“严重的”事实的他更是由着他的个性显示了他的潇洒。

  智慧显现在语言上就是幽默感。韩寒在《三重门》中从头到尾的幽默着。有些幽默还是黑色的。他习惯于幽默不幽默那几下他似乎就难以维系他的文字。

  《三重门》读后感 篇10

  林雨翔,一个原本平凡的上海初三学生,在进入市重点高中之后,处处受挫,甚至不断地面对欺骗、失望、打击,他无数次反抗、无数次被打压,他想做得轰轰烈烈,潇洒走一回,令所有人敬仰,然而他却注定要平凡,无论做什么事,做到一半总有人阻挠,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干成……

  这便是韩寒所写的《三重门》的内容,看起来仿佛平淡无奇,只不过是讲述了林雨翔的学校生活,但是,却是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十几岁青少年在学校里磕磕绊绊摔倒又爬起来的成长史。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谁说不是呢?看,林雨翔身边的罗天诚和沈溪儿,尽管表面上总与林雨翔针锋相对,但却总以真诚的心去帮助他,为了让林雨翔能好好地学习,他们不惜用善意的谎言却欺骗他,甚至为了林雨翔,罗天诚动手教训他人;还有林雨翔曾喜欢过的女孩SUSAN,为了帮助林雨翔,不惜舍弃自己的分数,只为与他在一所学校里就读,虽未能如愿,仍一如既往地帮助他……这样的患难之交,在现实生活中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

  但是,文中的钱荣却是要不得的朋友。他总是利用钱或是其他与钱有关的'方法,硬是在班上争得了一席之位,人如其名,以钱为荣,用这种方式结交到朋友,虽也称是“朋友”,却尽是些狐朋狗友。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每个人物都赋予了感情:对罗天诚他们是热爱的,欢迎的;对钱荣这类爱卖弄的人是鄙视的;对学校老师和林父林母是无奈的……他们仿佛是活生生的,真实存在的人。这些也让我对即将的初中生活有几分向往,有几分好奇,也有几分的担忧。

  尽管书中没有确切地提到“三重门”的含义,但我认为三重门指的就是“家庭,朋友,还有自己的心灵!当我们真正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并推开这三重门时,我相信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精彩的人生!

  《三重门》读后感 篇11

  在愉快的心情下读完了韩寒的作品《三重门》,再一次感受到韩寒的幽默。这种幽默的力量真的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把我带回到情窦初开的花季雨季。

  说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从他的童年说起。快乐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痛苦的噩梦。当村里的同伴都在铁路边玩耍的时候他被文绉绉的父亲关在黑暗的阁楼中,在孤独与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诵着诸如《史记》《大学》等古文。他必须始终听父亲的教导——现在背得滚瓜烂熟,以后就出口成章了。也因为这样,在小学时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随着林父的升迁,雨翔的中学年代是在城镇中渡过的。因课业繁重他感到学习很吃力,他已没有了资本让同龄人称他为神童,他失落极了;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将,一无心思料理家务,二无心思管教小孩,最后闹得鸡犬不宁,在这种吵闹中,雨翔从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无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然而又伴随着无限的烦恼。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然而他只能把那种爱慕之情暗暗地放在心底,一遍一遍地思念。就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他中考失败,没能考上高中。最后无耐被父亲用钱送到市重点高中。

  在市重高中他显得更加彷徨。他基础太差而且无心学习,他逐渐堕落。好似在他的生命中什么都不顺,什么都不好。面对着生活的坎坷他该如何抉择,他该怎样冲破层层关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韩寒描写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当代中学生的代表,很多中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缩影,或从小就被父母逼着读书写字,没有闲暇的时间;或父母感情不合闹离婚;或父母恋上赌博,对这个家不管不问;或学校根本就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给孩子因压增负;或在情窦初开的时期被感情困扰着……总之,《三重门》就好像在描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与林雨翔一样是故事的主人公。

【《三重门》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重门读后感03-05

《三重门》读后感03-24

(经典)三重门读后感12-23

《三重门》读书笔记11-20

《三重门》读后感范文09-22

三重门读后感14篇03-06

三重门读后感10篇03-22

三重门读后感3篇03-27

三重门读后感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