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调查报告>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3-11-01 07:47:1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1

  一、武汉市场优势及特点

  (1)武汉在全国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的重镇,自十六、七世纪始,便是我国内陆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与中转贸易中心。经武汉的商品可直接辐射到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美誉。

  从近三、四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贸易之都。而欲做中国全国市场,首选地则武汉第一,不但因为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因为武汉所拥有的强大消费能力。武汉市常驻人口930多万,常年流动人口410万左右,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等地。xx年武汉人均gdp值达3000美元,属典型的中上等消费型城市。武汉市场直接辐射的消费人群约为5.6亿人,几乎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武汉不但对华中地区起着关键性作用,更可影响及华东、华西与华南这三个全国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尽管近几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市场格局有所变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传统商业业态中的物流、中转、辐射等功能优势,武汉仍数第一,据武汉大学市场专家李知恩教授分析预测:未来20年内,武汉市场依然会是众商家的宠儿,依然会是各路商家角力打拼的首选市场,武汉的区位优势依然相当明显,若政策发展顺利,这种优势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调味品在武汉市场很早以前便颇受商家的青睐,在各类商品中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左右,这在全国都算奇迹。上溯至清中期,武汉的调味品贸易开始闻名全国,十九世纪七、八十至九十年代,武汉的调味品贸易与生产更是达到辉煌至境,武汉生产的各类调味品也广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近十年,各地的名优调味品更是不惜余力,纷纷登陆武汉市场,欲借这个平台,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几乎80%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全国市场时,无一例外将武汉选为样板或试点。业界有“能做好武汉市场,便一定能做好全国市场”的说法,可见,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度有多高。无论成败若何,武汉都早已成为广大调味品企业必争的市场。

  (2)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习惯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紧依长江、汉水,周边大小湖泊100多个,首先是个多水的城市,同时武汉又是举世闻名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因此,“闷热潮湿”便是武汉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对饮食习惯影响甚大,加上“百年商埠”所带来的南北口味大融合,便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口味,那就是整体偏重、辛、辣、鲜、酸为主要特征的饮食习惯。酱油、食醋、胡椒、辣酱、复合调料、味精、鸡精这些调味产品也因此最受武汉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这几种产品的销量要远比其它各类调味品的销量大得多。从酱油、食醋、胡椒销量全国排名第一、辣酱、复合调料、味精全国排名第二的实际情况中不难看出,这种饮食习惯对调味品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3)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优势特点

  a)武汉本身是一个调味品消费大市,年调味品消费量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据武汉市商业局提供的信息,xx年武汉全市调味品总产值约3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调味品总产值的7%左右,其中批发业态雄据第一,完成16.7亿元,餐饮业首次超过商超完成8.71亿,排名第二,超市零售以4.59亿元紧随其后(详见下表),这其中还不包括众多小饭店与便利店的消费额,若要将这些也统计进来,恐怕要接近35亿元。

  附表1:xx—xx年武汉市场各渠道调味品销售排名表:

  名次业态(渠道)xx年xx年增长率备注

  1批发业15.91亿元16.76亿元5.3%↑

  2餐饮业6.8亿元8.7亿元27.9%↑

  3商场超市3.88亿元4.59亿元18.6%↑

  4集贸市场2.26亿元1.87亿元-24.7%↓

  b)武汉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全国排名第一。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最大的调味集散地与中转中心,每年经武汉向河南、陕西、湖南、江西、山东等地发送的各类调味品贸易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虽然近几年郑州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相比武汉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武汉保持第一优势除多年来广大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武汉市场本身有一大批专业从事调味品贸易的大型商贸公司。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就不低于6家,超过3000万元差不多接近30家,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的,达到200家以上。这些贸易公司每家都有一大批自己的省内外客户群,对武汉调味品市场向周边省市辐射与促进武汉市场的繁荣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武汉调味品市场背景分析: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武汉调味品市场多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这点。不知是武汉市场的诱惑实在太大,还是武汉对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战略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每年都会有众多的调味品企业来武汉试水,从而形成了武汉调味品市场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尽管有的功成名就,有了折戟沉沙,且不论胜败,客观上讲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充分竞争的局面,才促进了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才促进了调味品企业的成熟与进步。成功了继续加劲干得更辉煌,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他日寻机卷土再重来,市场是永远的市场,武汉大调味品商机永远存在。

  (2)产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严重

  武汉市场另一个表现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假冒产品的大量涌现,尽管执法部门也多次打击过,但收效甚微,很多知名企业都深受其害,像镇江香醋、海天酱油、水塔老陈醋、南街村复合调料、莲花味精、大桥味精等,总之,越是知名的越易被假冒,现在武汉市场早餐摊点使用的醋类产品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据估计,每年假冒伪劣调味品所产生的非法收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这些收入,武汉市场每年起码可以再提高1/3产值。

  (3)个别品种表现抢眼

  由于武汉的气候特征与“食鱼”习惯,个别调味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胡椒,xx年武汉胡椒果及胡椒粉的消费量约为4000吨,产值约1亿元,其中胡椒粉约占700—800吨,产值约3700万元。武汉胡椒消费在全国是个特例。另外,鲜、酸味在武汉市场也被普遍看好。

  (4)武汉市场容量巨大

  从武汉xx—xx年度的各类调味品市场销售情况与排名中不难看出,武汉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单品种调味品在全国销售都排名前三位,可见武汉市场的容量有多大(见表二)。

  再从餐饮业角度上讲,据武汉餐饮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武汉全市有中等规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饭店约60多家,中小规模、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餐厅约500多家,小型餐馆约2.6万家左右,而高校后勤集团所属餐厅、食堂则达到50家之多,这些餐饮机构每年还在呈一定程度的扩张之中。调味品的消费量自然而然会随之不断上升。

  附表二:xx—xx年武汉市主要调味品销量表及排名情况一览:

  排名品名xx年总销量xx总销量销售排行榜(前三名)增比例备注

  1酱油5.98亿元6.55亿元1海天、2加加、3李锦记9.53%全国排名第一

  2食醋4.23亿元5.09亿元1水塔、2北固山、3、恒顺20.3%全国排名第一

  3酱腌菜3.4亿元3.92亿元1乌江榨菜、2六必居、3鱼泉榨菜14.9%全国排名第二

  4味精3.32亿元3.7亿元1大桥(味全)、2厨师乐3莲花11%全国排名第四

  5复合调味料2.83亿元3.38亿元1南街村、2王守义十三香、3江花19.3%全国排名第二

  6鸡精2.46亿元3.05亿元1大桥、2太太乐、3劲宝23.9%全国排名第四

  7胡椒0.88亿元1.06亿元1味福、2鼎鼐、3南亚20%全国排名第一

  8酱类1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2

  一、武汉市场优势及特点:

  (1)武汉在全国的区位优势

  武汉是我国华中地区的重镇,自十六、七世纪始,便是我国内陆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与中转贸易中心。经武汉的商品可直接辐射到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美誉。从近三、四世纪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贸易之都。而欲做中国全国市场,首选地则武汉第一,不但因为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因为武汉所拥有的强大消费能力。武汉市常驻人口930多万,常年流动人口410万左右,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等地。20xx年武汉人均GDP值达3000美元,属典型的中上等消费型城市。武汉市场直接辐射的消费人群约为5.6亿人,几乎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武汉不但对华中地区起着关键性作用,更可影响及华东、华西与华南这三个全国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尽管近几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市场格局有所变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传统商业业态中的物流、中转、辐射等功能优势,武汉仍数第一,据武汉大学市场专家李知恩教授分析预测:未来20年内,武汉市场依然会是众商家的宠儿,依然会是各路商家角力打拼的首选市场,武汉的区位优势依然相当明显,若政策发展顺利,这种优势还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调味品在武汉市场很早以前便颇受商家的青睐,在各类商品中排名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左右,这在全国都算奇迹。上溯至清中期,武汉的调味品贸易开始闻名全国,十九世纪七、八十至九十年代,武汉的调味品贸易与生产更是达到辉煌至境,武汉生产的各类调味品也广受全国消费者的欢迎。近十年,各地的名优调味品更是不惜余力,纷纷登陆武汉市场,欲借这个平台,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几乎80%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全国市场时,无一例外将武汉选为样板或试点。业界有“能做好武汉市场,便一定能做好全国市场”的说法,可见,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度有多高。无论成败若何,武汉都早已成为广大调味品企业必争的市场。

  (2)、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习惯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紧依长江、汉水,周边大小湖泊100多个,首先是个多水的城市,同时武汉又是举世闻名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因此,“闷热潮湿”便是武汉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对饮食习惯影响甚大,加上“百年商埠”所带来的南北口味大融合,便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饮食口味,那就是整体偏重、辛、辣、鲜、酸为主要特征的饮食习惯。酱油、食醋、胡椒、辣酱、复合调料、味精、鸡精这些调味产品也因此最受武汉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这几种产品的销量要远比其它各类调味品的销量大得多。从酱油、食醋、胡椒销量全国排名第

  一、辣酱、复合调料、味精全国排名第二的实际情况中不难看出,这种饮食习惯对调味品需求的影响有多大。

  (3)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优势特点

  A)武汉本身是一个调味品消费大市,年调味品消费量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据武汉市商业局提供的信息,20xx年武汉全市调味品总产值约3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调味品总产值的7%左右,其中批发业态雄据第一,完成16.7亿元,餐饮业首次超过商超完成8.71亿,排名第二,超市零售以4.59亿元紧随其后(详见下表),这其中还不包括众多小饭店与便利店的消费额,若要将这些也统计进来,恐怕要接近35亿元。

  B)武汉向周边辐射的能力全国排名第一。众所周知,武汉是我国最大的调味集散地与中转中心,每年经武汉向河南、陕西、湖南、江西、山东等地发送的各类调味品贸易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虽然近几年郑州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相比武汉来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武汉保持第一优势除多年来广大调味品企业对武汉市场的认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武汉市场本身有一大批专业从事调味品贸易的大型商贸公司。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就不低于6家,超过3000万元差不多接近30家,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的,达到200家以上。这些贸易公司每家都有一大批自己的省内外客户群,对武汉调味品市场向周边省市辐射与促进武汉市场的繁荣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武汉调味品市场背景分析: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

  武汉调味品市场多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这点。不知是武汉市场的诱惑实在太大,还是武汉对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战略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每年都会有众多的调味品企业来武汉试水,从而形成了武汉调味品市场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尽管有的功成名就,有了折戟沉沙,且不论胜败,客观上讲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充分竞争的局面,才促进了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才促进了调味品企业的成熟与进步。成功了继续加劲干得更辉煌,失败了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他日寻机卷土再重来,市场是永远的市场,武汉大调味品商机永远存在。

  (2)产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严重

  武汉市场另一个表现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假冒产品的大量涌现,尽管执法部门也多次打击过,但收效甚微,很多知名企业都深受其害,像镇江香醋、海天酱油、水塔老陈醋、南街村复合调料、莲花味精、大桥味精等,总之,越是知名的越易被假冒,现在武汉市场早餐摊点使用的醋类产品绝大多数是假冒伪劣产品。据估计,每年假冒伪劣调味品所产生的非法收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如果算上这些收入,武汉市场每年起码可以再提高1/3产值。

  (3)个别品种表现抢眼

  由于武汉的气候特征与“食鱼”习惯,个别调味产品的表现尤为突出,比如胡椒,20xx年武汉胡椒果及胡椒粉的消费量约为4000吨,产值约1亿元,其中胡椒粉约占700—800吨,产值约3700万元。武汉胡椒消费在全国是个特例。另外,鲜、酸味在武汉市场也被普遍看好。

  (4)武汉市场容量巨大

  从武汉20xx—20xx年度的各类调味品市场销售情况与排名中不难看出,武汉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单品种调味品在全国销售都排名前三位,可见武汉市场的容量有多大。

  再从餐饮业角度上讲,据武汉餐饮业协会提供的信息。目前,武汉全市有中等规模、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饭店约60多家,中小规模、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餐厅约500多家,小型餐馆约2.6万家左右,而高校后勤集团所属餐厅、食堂则达到50家之多,这些餐饮机构每年还在呈一定程度的扩张之中。调味品的消费量自然而然会随之不断上升。

  三、武汉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1)本地品牌占据了鲜味产品近40%的市场份额,主导产品以味精、鸡精、胡椒、蒸肉米粉、辣椒产品等为主。近几年,武汉本土原有的知名品牌“黄鹤楼”酱油、食醋已完全退出了竞争舞台,原副食集团只剩下“江花”与“黎明”来力扛市场,而“江花”品牌主打的产品是蒸肉米粉,虽然这几年又增加了一部分新产品,但并未出现太大亮点。“黎明酱油”市场反应也不突出。

  而另外一个调味品巨头“国营大桥味精厂”,则通过转制或股份制改造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大桥鸡精”或是“大桥味精”都高歌猛奏,为武汉人守住了尊严,现味精与鸡精产品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本土品牌之间,武汉市场畅销产品中有大桥、厨师乐、味全、劲宝、太子等品牌,太太乐鸡精能从本土市场中争得份额实属不易。胡椒是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另一个亮点,销售不错的品牌有味福、鼎鼐、美味全、九天乐、南亚等。

  (2)外地企业携品牌与资本优势、攻城夺寨,一点点将武汉市场除鲜味与传统特色调味品外的其它产品市场份额掠夺一空。“调味之王”酱油被海天、加加、李锦记、淘大、美味鲜等南派巨头瓜分,武汉仅有“劲宝”一家争得些许份额。食醋则完全由山西水塔与江苏恒顺包办,南街村以“复合调料王”一枝独秀,来自四川榨菜之乡的涪陵军团,轻而易举便把酱腌菜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

  四、武汉消费者分析

  (1)武汉市民偏爱绿色、健康的调味产品

  20xx年武汉人均GDP超过2800美元,按国际惯例这标志着武汉人在日用品方面的消费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事实上,武汉人长期以来对绿色、健康的要求一直较其它地区强烈。一些偏远山区来的调味品就很受武汉市民的欢迎,如产于贵州的辣椒酱、云南的酱菜等,市场反应就很好。这几年中央媒体对伪劣调味品的连续曝光宣传及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则直接让武汉人在选购调味品时,更注重此点。

  (2)价格定位:中等偏上为宜

  不能说价格是影响武汉人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武汉人选购商品最怕“吃亏上当”,吃一次亏可能会导致他终生不购买此产品,武汉人购买商品要品质最好,价格又最合适。笔者专访了4家超市,随机寻问了一些调味品购买者,几乎都这样认为:调味品价格太低不能要,太贵又不合算,中等偏上则刚刚好。而在实际选购中,大多的武汉消费者确实会选择中等偏上价位的调味品。因此,中等偏上的定价策略对于要打武汉市场的调味品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将在走访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产品最适合价格信息整理如下:酱油:5~6元;香醋:4~5元;陈醋:3~4元;复合调料:2~3元;鸡精:

  4.5~5.5元;味精:3.5~4.5元;辣酱:5~6元。

  (3)对品牌与包装形象要求甚高

  品牌形象与商品包装现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类商品的包装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美了,企业负责人对产品包装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但各地风格习惯不同,在包装上也应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在给自己产品做包装设计时,不妨反过来推演一番,比如:若我这个产品准备重点打武汉市场,那么就应该根据武汉市场消费者的喜好特点来设计产品包装,要做到产品一投向市场,武汉消费者马上便能认可喜爱。这样,你再进行其它形式的促销或推销,便容易多了。以下是武汉市民对调味品品牌与包装形象的一些偏爱特点:

  a)武汉人喜爱典雅的色调,不喜欢太火气的色彩。喜欢的色彩有:淡蓝、浅绿、黄、米黄、浅棕、金、银等,不喜欢的色彩有大红、紫、桃红、黑、白等,如“太太乐”。

  b)武汉人偏爱简洁明快、大方的图案,不喜爱繁褥、灰暗的形象。c)对传统时尚的设计有好感,如“李锦记”的“中国风格”。d)武汉人对现代化公司品牌形象有好感等等。

  (4)对品牌产品的选购率较大

  武汉市场多年来有一个很明显的规律:那就是品牌越响,销量越好;宣传越多,销量越大。由于来武汉打市场的调味品企业很多,品牌销售变化太快,因此要想在武汉打开局面,除通路准确、促销得力外,树立品牌也至关重要,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品牌的影响作用还会更大,而武汉市民与其它大城市的市民一样,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不断上升的前提下,要想买得对、吃得好,首选肯定是品牌产品,因此,企业打武汉市场时切记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扩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方为上策。

  五、武汉市场渠道分析:

  (1)传统渠道是致胜关键

  从武汉市场各渠道销售排名表中,不难看出,传统业态调味品销量占了武汉整个市场68%的份额,是武汉市场致胜的绝对关键所在。目前,武汉大型商超(包括跨国企业)约50家,其中沃尔玛1家、家乐福3家、麦德龙2家、华联3家、武商量贩约6家、中百仓储27家、新世界1家、好又多2家、新一佳2家等;连锁便利店700多家,其中中百便民240多家分店、双汇近100家分店,其它如好邻居、丽江、乐购等若干家;普通超市600多家;工商旗下的集贸市场310多家;专业调味品批发市场8个。可以说,武汉几乎每区每街都有不同规模的超市或其它形式的销售终端,是全国商超竞争最激烈、也是最密集的城市,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约80%的顾客在购买调味品时,会选择这些传统业态。因此,企业在进入武汉市场时,传统业态一定要把握好。

  (2)新渠道异军突起,不容小视。

  20xx年曾在武汉掀起了一股开发新渠道的风潮,就在那时,学校后勤第一次被业界抬出水面,原来大家都不关心的学校后勤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一年武汉各大学校餐饮业实际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人民币,调味品消费额达1.2亿多元。去年,武汉市各类学校(包括高等院校、中大专、中学、小学、职业技校)。调味品采购量约为1.8亿元,上升势头迅猛。据湖北省教育厅提供的材料,目前,武汉共有各类高校近40所、中专及职业学校约30所、中学约120所、小学约140所,现在仅武汉大学后勤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两家每年的调味品消费量便可达到20xx万元人民币。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块肥肉必将成为众商家力争的热点。

  六、武汉市场的推广特点:

  (1)传统推广方式盛行

  武汉调味品市场最为常见的推广手段是有奖促销,然后是“买一赠一”、“抽奖旅游”等。很多企业在攻夺餐饮通路时,会首先给餐馆厨师一定的现金返利,或者直接将现金藏在包装中,这样效果颇为有效;针对武汉市民的推广方式则大多为“特价”或“买几赠几”,这样更符合武汉市民购买商品的心理,既买到了较贵的好的调味品,有收到了不少赠品,很划算;针对经销代理商,大多调味品生产企业采取“开箱有奖”或“完成销售任务的返及旅游”等方式。这样做,从众品牌推广的角度上讲,太过于追求局部效果或一时的业绩,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战略,会大大影响品牌形象的建设,造成虚假的品牌效果,一旦不用促销手段,马上便会陷入销售困境,因此,企业在做市场时,应根据企业的规模综合考虑,有条件的多学习西方如“可口可乐”、“百事”、“雀巢”等食品巨头的营销推广模式,倡导用“整合营销”方式来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

  (2)借力“从众心理”,口碑传播效果甚佳

  武汉市场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严重,看别人买什么品牌,自己也买什么品牌;别人或熟人说某某品牌质量好,价格合理,她一定也去尝试,甚至不考虑现在需不需要。专家李知恩认为:中国人在现阶段的“从众心理”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给广大消费者所提供的选购机遇太少,也就是真正能让消费者放心的品牌太少,加上收入、消费能力的提高及对高品质的追求,因而会形成一个决策“真空”。从而在选择商品时,会带有一定的盲从性,缺乏自我。针对这种现象,企业在推广时,除应该多加检讨外,是不是还应多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个特点,及时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取得一个不错口碑,来迅速填补这个绝佳的市场商机。

  (3)终端的宣传不够,凸现机遇

  尽管武汉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但就调味品市场来讲,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从竞争角度上讲,其它行业如医药、化工、建材等几乎“无机可施”,推广也在各个通路争得“你死我活”,而调味品行业却大多“水波不兴”,虽然说这与整个调味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的“眼光问题”,企业的目光能看多远至关重要,若是只想“混个饭吃”,那么便不用谈,但假若希望能抓住这个发展前途极佳的行业机遇,则应该放眼未来,一切从长计议,一切从现在开始。“海天酱油”近几年已在武汉投下巨资,在各个终端甚至各个街区的小型店铺门头上大做终端广告(大约有400块左右)效果甚佳,就是个典型的案例。“海天”这样做无外乎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一、让广大消费者天天能看到海天酱油,记住这个品牌,树立海天酱油的品牌影响力。

  二、让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一定要选海天酱油。

  三、在长期战略上,谋求稳固的霸主地位,并让这种印象长期存在消费者心中。其实这三点目的都达到了。现在武汉市场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绝佳机会,绝大多数并未得到有效开发,这种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致胜。从其它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终端的决战”才是企业真正的“生死决战”。

  七、武汉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1)除海天酱油与本地品牌“大桥”外,尚无绝对的领导型品牌,很多品种尚处在发展培育阶段,给广大调味品企业争取武汉市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竞争机遇。较有前途的品种有复合调料、辣酱类、腌菜、西餐调料等,目前武汉空缺严重,机遇多多。

  (2)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据有关专家分析,武汉调味品市场实际上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市场走势强劲,机会处处存在。预计在20xx年来临时,市场总值会较20xx年翻上一翻。

  (3)中高档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行情被普遍看好

  武汉市政府日前公布了武汉市人均GDP预计数据,到20xx年武汉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大关。加上市场专家对未来三年武汉调味品市场的保守估计,虽然不能说武汉地区消费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武汉的调味品消费量与消费产值会大幅上升,武汉市餐饮市场这几年突飞猛进,高档中、西餐厅层出不穷,高档调味品销量大幅攀升,便是明证。另外参考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的调味品发展规律,我国近几年的中高档调味品发展的大势已不可逆转。各个大中城市对中高档调味品的需求会大增,行情为广大专家普遍看好,武汉在这方面更是如此,发展形势喜人,前途一片光明。

  总之,武汉市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调味品市场,机遇与竞争并存,成败与风险同在,无论市场有多大,前途有多么光明,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树立起强势品牌形象,广建网络、厚积薄发,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胜利!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3

  发酵调味品是利用动植物原料经过微生物或酶的作用 ,经过特殊的工艺过程制造而成的调味品。发酵调味品是东方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1 发酵调味品:

  发酵调味品一般可以用作基础调味料,也可以作为主要的功能性调味料。 基础调味料作为基础或载体,通过与其它调味料调和或反应,可以获得复合调味料或产生全新风味。

  功能性调味料:该调味料的风味本身是用于调味的主体,提供给食物以该风味为主。

  2 主要发酵调味品

  市场上主要传统发酵调味品:酱油、食醋、料酒、酱类、腐乳、豆豉、虾酱、鱼露、发酵辣酱、酱菜类、地方特色发酵调味品。现代发酵调味品还有味精等。

  2.1 酱油 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酱油是发酵调味品之首,无论是产销量 ,还是人们的依赖度。 酱油的主要功能:咸味、其它味、香味、颜色、溶剂或分散剂 。

  一.酱油的品牌分类

  草菇老抽/生抽(海天草菇系列)、厨邦生抽/老抽(美味鲜系列)、酱油的成色面条鲜(加加面条鲜系列)、薄盐老抽/生抽(李锦记薄盐系列)、头道鲜(淘大头道鲜系列)。

  二.其他分类

  黄豆酱油、红烧酱油、餐厅酱油、鲜香酱油、酱香酱油、脂香酱油、一点鲜酱油、味级鲜酱油、蒸鱼豉油、卤水汁酱油、原汁窝油、原生态酱油、有机酱油等。

  三. 按照颜色分

  1)生抽

  颜色: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来一般的烹调用的,生抽吃起来味道比较咸。

  用途:生抽用来调味,因颜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

  生抽的制作:生抽酱油是酱油中的一个品种,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产品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风味独特。

  2)老抽

  颜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颜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泽的。 味道:老抽吃到嘴里后,有一种鲜美的微甜。

  用途: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

  老抽的制作: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加焦糖色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浓色酱油。

  通过调查,市场上生抽、老抽酱油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各种品牌所占比例也差不多。

  4.按等级分类

  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也就是说品质越好。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氨基酸态氮瓶装酱油大于等于0.8克/100ml为特级 ;大于等于0.7克/100ml为一级 ;大于等于0.55克/100ml为二级 ;大于等于0.4克/100ml为三级。

  氨基酸酞氮的高低代表着酱油的鲜味程度,其作为酱油等级衡量的标准具有很大的意义,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在不断的提升公司的配制技术和研发技术,已达到高氨基酸态氮的高标准,从而已达到更高的.商业价值。

  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而来的产物,酱油中氨基酸有18种,它包括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还原糖也是酱油的一种主要营养成份。淀粉质原料受淀粉酶作用,水解为糊精、双糖与单糖等物质,均具还原性,它是人体热能的重要来源,人体活动的热能60~70%由它供给,它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细胞的许多生命过程。

  总酸也是酱油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对增加酱油风味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过高的总酸能使酱油酸味突出、质量降低。此类有机酸具有成碱作用,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降低尿的酸度,减少尿酸在膀胱中形成结石的可能。

  食盐也是酱油的主要成分之一,酱油一般含食盐18克/100毫升左右,它赋予酱油咸味,补充了体内所失的盐分。

  酱油除了上述的主要成分外,还含有钙、铁等微量元素,有效地维持了机体的生理平衡,由此可见,酱油不但有良好的风味和滋味,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烹饪首选的调味品。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4

  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人: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活品质,调味品使用量在人们生活中逐渐增加,从趋势上看,单一调味品需求下降,复合调味品需求及产销量上升,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东方调味品与西餐调味品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辣椒、大蒜在调味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的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调味品产品将朝着产品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保健化等方向发展。

  调味品类别

  一、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

  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炮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4、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二、按调味品成品性状分

  1、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

  2、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

  3、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

  4、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

  5、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三、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1、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

  2、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

  3、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

  4、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茉等);

  5、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6、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

  7、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

  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市场份额及市场分析

  经调查得知,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其中味精占比29.5%;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占比28.8%;酱类占比9.1%;鸡精、鸡粉占比3.2%;耗油占比2.2%;其他占比27.2%。

  调查发现,餐饮渠道的单品SKU主要以生抽为主,基本占据酱油、食醋及类似制品整体销售的40%-50%,老抽相对销量偏少;功能方面生抽都以甜鲜味为特点,可以在整个厨房体系里面运用,最大程度减少成本。

  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的铺开,铁强化酱油近日成为学术界、社会上争论的焦点。调查后发现,铁强化酱油在上海市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市民接受程度不高。各等级的铁酱油从3元多到6元多都有,同等级的铁酱油和普通酱油相差也仅为一两角,但是铁酱油卖得并不好,大家还是会选择普通的“金标生抽”、“草菇老抽”。铁强化酱油虽然已在各家大型超市、卖场上柜,但由于该项目为定点生产,目前市场上只有一种品牌的铁强化酱油,摆放在种类繁多的酱油货架上并不起眼,而部分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更是难觅踪影。

  由查找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酱油产量约占全球酱油年产量的半数,年均增长21.6%。味精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近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26.5%,权威机构预测,到20xx年末,我国鸡精和鸡粉行业总销售量可达36.4万吨。我国有近6000家食醋业生产企业,但缺乏全国性品牌,20xx年行业的整合加快推进。白糖因其替代品少,在传统饮食习惯以及价格比价效应下,仍然是居民生活中调味品消费第一选择,近五年我国白糖消费量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占据世界白糖消费总量近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更多品种更多样式的调味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我国的调味品市场也呈现出向高档化发展的态势。多年前,我们在超市中见到的所谓调味品无非也就是酱油、醋、糖、盐等品种,而最近几年,当我们进入超市时,见到的却是鸡精、酱、料包和海鲜抽。光酱就被分为:鱼酱、香菇酱、拌面酱、肉酱、饺子酱等等。

  近年来,一些上游企业开始进入调味品市场,如食品配料行业的春发、耐特、花帝、瑞可莱等配料企业开始生产针对终端的复合调味料产品。下游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如秦妈、海底捞、小肥羊等纷纷建设自有的火锅底料生产厂,并借助自身品牌优势进军各高端餐饮市场、商超以及流通市场。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市场的调查报告04-03

(精选)市场调查报告07-08

市场玩具调查报告02-18

市场产品调查报告03-19

市场消费调查报告04-03

精选市场调查报告04-21

电脑市场的调查报告02-23

市场优秀调查报告02-15

市场调查报告(精选)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