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职场指南>职场资讯>亲子沟通的方法

亲子沟通的方法

时间:2023-11-03 12:16:35 职场资讯 我要投稿

亲子沟通的方法

亲子沟通的方法1

  为期xx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即将结束,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给了我很多的改变,尤其是对学生的看法与视角上。参加过很多的培训,这次对我来说收获。对于我这个刚踏上教师路的菜鸟来说,一直以来最让我头疼的事就是怎样走进学生的心里,怎样能比较有把握的掌握他们的心理。初中阶段是所有老师都最头疼的一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敏感、矛盾、自我意识,自我情感等各方面都在发展。记得在刚上班的时候,孩子们的叛逆,张扬着实让我这个初涉教师行业的新教师吃了不少苦头,因为自己当时也没有很快的转换的自己是一名教师角色,没有站在一个研究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常感到非常的无奈,不理解作为一名学生他们怎么会如此的让老师烦心。但是通过这次的培训了解了一些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知识以后,我开始理解并且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孩子们的各种状况。对于一些类似的老师讲的案例的时候还能时不时的对上自己班级学生的问题,尽管应用的还是不是很熟练,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也是我这次参加培训的的收获。这次培训的每一位老师讲的都非常好,也讲的很用心。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严秀英老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的一节课。

  1、认识自我——成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于初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养其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养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最开始我是没有想到的,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觉得这真的是比较有用的一件事。在现在的中国各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岁还要被家长宝贝的当成小孩一样来对待,相应的这些祖国的下一代缺少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独立自理能力。有许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跟着老师学习,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什么规划,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坚持不到最后,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师及早的知道学生规划他们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有一个目标,这样再来学习就会增加很多的动力。

  2、开展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辅导尽管在许多大的城市都比较受重视,但是对于我们所在的乡镇农村学校来说,还没有收到很大的重视。但是《纲要》指出,面向青少年开展的心理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信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的学校以后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上。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xx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xx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xx。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平和、稳定和愉悦。

  良好的认知状态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绪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难以适应,也很难与人共处,当然也影响自我判断力和学习、工作的效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处于一种愉快和忧伤相互交替的矛盾状态,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平和稳定愉悦的情绪状态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张也是相当的有作用。

  良好的认知状态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青少年很难达到的一种能力。现在的社会各种学校以外的xx更是考验着他们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这方面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激烈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好。而对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并且发展的很快的一个阶段,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青少年常见的心里异常:

  (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大多是因为遭遇到威胁和内心冲突而引起的,不过这些威胁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实成分,焦虑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胁的严重性。

  对于这些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主要辅导策略是:

  通过创设宽松环境、做松弛训练、调整预期等方法,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

  (2)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抑郁与焦虑是有一定联系的。严重焦虑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惧,是指面对某些特定对象时产生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体验,并伴有回避行为的一种情绪障碍。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恐惧症存在典型的回避行为,而一般人的恐惧可以有回避行为,也可以没有回避行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征象,如心悸、心慌、脸红、手抖、出汗等;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儿童智能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等问题。

  (5)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学生攻击性行为可能有下列原因:

  ①生理上内分泌不平衡;

  ②错误模影视暴力行为,以此为荣;

  ③参加了不良团伙,染上恶习;

  ④被别人过度压制,心里过于紧张,一遇机会全部释放;

  ⑤不能控制自己冲动过激的情绪。

  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身上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那么我们身上就肩负着这如何让他们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所以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无论怎样的学生问题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爱心有职业心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亲子沟通的方法2

  1、家长的困惑

  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娱乐、自由、反叛的时代环境中,家长和老师需要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学习精力不够集中;只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写作业拖拖拉拉;对学习没有自信。在对待这些问题上,很多家长依然使用,他们经历过的传统教育方法,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自己可以帮孩子做一切决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些过时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不能有效解决学习问题,甚至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家长在认知上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如有的家长,会利用贿赂孩子的方法,来督促孩子学习;有的家长会用死盯的方法监督孩子学习;还有的家长会用惩罚的方法逼迫孩子学习;他们常常对孩子这样讲:不写完作业休想出去玩,期末考试没考好,暑假就在补习班里过吧!这些方法会让孩子骚满腹,学习的效率其实并不高,甚至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引发家庭矛盾。

  其实,要提升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难。应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孩子学会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而不只靠靠老师和家长这一外在原因。

  2、如何处理干扰孩子学习的情绪

  人类天然拥有情绪,孩子的情绪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到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心爱的铅笔刀不见了、玩具被弄坏了,觉得自己被同学欺负了等等。这些在家长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会让孩子失去理智,他们还需要在成长中慢慢的学会处理这些冲突和由此产生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变得烦躁不安,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哪怕孩子的行为真的是错误的,家长也一定要从情绪这个起点开始,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那么具体应怎么做呢?

  第1步:说出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被情绪控扰时,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绪,更不能随意地进行批评或给出忠告,而是试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这就是处理孩子情绪的第1步:说出孩子的感受。

  9岁的女儿,在考试的前一晚上非常焦虑,上次考试不及格就被老师批评了,他对自己的父母说:明天考试,我真怕自己考不好。听到这样的话,通常家长都会着急给出忠告,妈妈会说:没什么好怕的,尽力了就好,爸爸也说:你平时努力学习了的话,考试有什么可怕的。

  这样的回复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已不被理解,甚至给自己贴上‘笨’‘差等生’等标签。如果我们的回答换成:孩子你看上去很担心明天的考试呀?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被认同了,就会把心中的担忧倾述出来,会更有勇气去面对考试,在往后也会更加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觉到被鼓励,继续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接纳孩子的恶劣情绪会不会很危险,导致孩子发泄坏情绪呢?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之间划定一条明显的界限,孩子有权表达不满和愤怒,但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当孩子在发泄恶劣情绪时,我们应该在接纳他们情绪的同时,告诉他你可以用语言表达你的感受,但不能用语言伤害别人,更不能动用武力。

  第2步:给孩子适当的幻想

  确认孩子的感受后,会有效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枯燥的学习难免会让孩子有拖拉偷懒的时候。这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懒的标签,给孩子适当的幻想能有效激励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们来举个例子: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和妈妈抱怨:说好周末带我去划船的,今天才周三啊,看到这些作业都烦呀!面对孩子的抱怨家长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时,要是能与孩子一起幻想:来闭上眼晴,把手给我,这是船桨,用力划哦,快快……

  幻想对孩子来说没有与现实的区分不会很明显,这会让孩子体会到声临其境的感觉。

  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说出孩子的感受、第二步给孩子适当的幻想。我们帮助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但也要给孩子划出界限,不能伤害到别人

  3、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

  帮孩子解开情绪包袱之后,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改变行为,这就需要了解吸引孩子合作的一些技巧。

  合作是指:朝着一个终点或目标共同努力。但孩子在学习的目标上往往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可能怀抱着成为个航天员、大画家等伟大的理想。在实际的学习中却很难将当下与未来联系起来,常常被一些其他影响分散注意力,在学习上极不配合,孩子还没有这样的长远时间关系观念,容易在学习上和老师家长对抗。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孩子合作呢?

  第1步:描述问题

  在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后,作为家长和老师给出指正时需要避免带入指责、讽刺、命令、威胁甚至责骂的语气,这些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威胁和侮辱,让他们感觉到无助,在这种状态下产生本能的抵抗。

  而简单的描述问题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孩子也会更愿意为她们的行为负责。描述问题本身的话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遇到孩子重复出现的问题,或者描述问题之后不愿意改正的情况,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提示。

  你看到孩子在桌子上写字,可以告诉孩子:桌子上有你写的字,字应该写在纸上哦。比如孩子上学经常忘带学生证,在出门之前呀可以笑着指指自己的胸口,孩子马上就明白了。

  另外换一种腔调去表达,也会让孩子更愿意去行动。

  你看到孩子写完作业后书没有收拾桌上的书和文具,你可以用模仿机器人的语言对孩子讲:书-笔-文具盒-书包-在吃饭前必须消失,否则地球即将爆炸!

  孩子不喜欢听严厉的训斥或者是冗长的教导,一个提示或简单的手势就能帮助他们执行行动,并且开始思考下次应该怎么做了。不过有些情况下仅仅描述问题本身,孩子并不配合,这个时候就要给出选择

  第2步:提供选择

  孩子不愿意合作,有时候并不是他们忽视了问题,而是孩子党得问题过于困难或者复杂,让孩子本能的逃避和拖延。这时家长切勿急于催促和提醒,愿意为孩子提供选择,可以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拖拖拉拉的总是不愿意去动笔写老师布置的作文,你可以告诉孩子:作文的开头确实不好写看你是自己构思一个开头呢还是和我一起讨论一下。

  需要注意给孩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站站在孩子那边的,否则会让孩子感觉到威胁。

  比如儿子和女儿在写作业时总是一直聊个不停,你对他们说: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停止闲聊,要么我把你们关在不同的屋子写作业。这听上去是选择,但实际会让孩子感觉到威胁,会本能的抵触与反抗。如果这样说,效果会好很多:孩子们,你们是要在一起安静的写作业呢还是分开写就不会总想着聊天了,你们讨论一下,我去倒一下垃圾,回来后告诉我答案。

  对于粗线条的孩子,有时侯描述问题和给出选择后,他们往往还不足以意识到你的情绪和问题的重要性,这时候我们需要用第三个步骤。

  第3步:表达感受

  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与重视,并对自己能够理解和体察他人的感受非常自豪,不仅会让孩子更愿意配合,也会让孩子养成关注自己情绪和表达自己感受的习惯

  举例来说:你和客人在聊天,孩子在看电视时音量开的特别高,往往家长会对孩子讲:声音调低点,吵到我和你叔叔聊天了。但是这样表达实际上不是在解决问题,孩子会想:你和叔叔聊天还吵到我看电视了!家长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抗拒和辩解。如果家长能够换一种表达,比如:我知道你把电视音量调高是因为我和叔叔的聊天声音吵到你看电视了,但我现在很着急,我和叔叔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谈,电视声音太大,我们也无法聊天。你看叔叔很少来我们家,而电视天天都在我们家,能不能帮爸爸一个忙,先玩会儿玩具。

  在这种表达过程当中家长描述了实际情况,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并且表达了自己着急的感受,这会让孩子感觉被尊重与重视,而不是命令与不公。

  由于中国的文化差异,多数时候家长不会或者羞于向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便条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避开直接和孩子语言表达感受的方式,让孩子更重视便条上的内容,并乐于接受和主动思考去改变行为习惯。同时也会让孩子学会通过字条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建立亲子沟通的一个稳定的方式。长达以后还会改变为家书和书信等形式,这些形式的沟通更加升入,是对现在碎片化沟通方式不足的有效补充。

  吸引孩子合作的技巧包括:描述问题-给出选择-表达感受这三个步骤。举个例子再来感受一下:家长回家看到正在画画的孩子将颜料撒到了地板上,

  对孩子讲:我看到地板上都是颜料,在它干之前比较容易擦掉哦!(描述问题+提示);你可以用卫生间的抹布或者厨房的湿海绵擦(提供选择);看到地上这么脏我真的很焦虑(表达感受)。

  4、共同解决问题的步骤

  孩子难免会遇到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家长可以给出选择鼓励孩子去行动,过于困难的事情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孩子就更愿意去实施这些方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1步:处理好干扰孩子的情绪和建立合作意向

  具体方法就是前面分享的两点内容,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以后才愿意去理解大人的想法和感受,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2步:写下所有的想法不做评价

  通过第一步的铺垫,消除孩子的全部顾虑后,邀请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肯定会有一些不足,但父母一定要控制做出任何评价的冲动,直到孩子说完了所有想法后,父母可以补充自己的想法。

  来看一个例子: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和愿意与家长尝试解決问题的情况下,家长与孩子一起写下了关于打架的所有想法:

  打架的好处

  1可以报复(绝大数孩子的看法)

  2、给他制造麻烦

  3、打架很刺激

  4、他们不再来欺负你

  5在同学面前有威信

  6有一种成就

  打架的坏处

  1打完架对方的感受会很差,会想着报复

  2、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老师家长会批评自己

  3、使父母心情不好

  4、可能会受伤

  5、可能被停学

  虽然在写下这些问题时孩子比较严肃,但只要家长不做任何评价,给孩子反馈:好的,我记下了、好的还有吗?孩子就会将真实想法吐露出来。

  第3步:商定实施计划

  在列出所有想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法,并将共同接受的方案记下来,形成实施计划。接着第二步中的例子,最后家长与孩子拟订规则包括:

  1、不侮辱

  2、不骂人

  3、不随意告状

  4、不乱踢、乱扔东西

  5、用和平的办法解決冲突

  当孩子完成这些计划或者觉得做出有成绩的事情后,会自豪的向家长寻求肯定,这个时候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避免: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这类空洞宽泛的评价,也不要评价孩子你是最棒的,你是第一,这类对比类的评价,会让孩子陷入攀比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正确的做法是用描述性评价,什么是描述性评价呢?

  就是描述你看到听到的和你的感受。比如孩子写了一首诗高兴的读给家长听,家长避免用:太棒了,你真是个伟大的诗人。可以描述你听到的:你捕捉到了火车‘嘎吱嘎吱’的那种节奏声,而且找到了一种方式去表现火车的这种节奏。描述你的感受:这使我感觉好像就坐在火车车厢里,飞驰在乡间。

亲子沟通的方法3

  学会接纳孩子

  专家表示,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讲究沟通技巧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如果做父亲的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

  专家表示,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所以如果父辈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沟通自然要讲究技巧,特别要注意几点:

  一是父亲是孩子的终身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二是心理学强调“阳性强化”,对孩子要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不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

  三是纠正孩子关键性缺点要考虑成熟,讲究地点和时机。

  专家建议,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比如送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写着“孩子我爱你”;常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旅游活动、讨论问题等,能更有效地增加父子之间的情感。

亲子沟通的方法4

  一、每个孩子都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样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怎样教育。

  二、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能让父母高兴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

  三、在每一个当下,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最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存心伤害孩子。

  四、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在教孩子的沟通的方式。

  五、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六、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七、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而父母的教育方法。

  八、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

  九、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确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

  十、每当父母利用权利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任的一次机会。

  十、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十一、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

  十二、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行教育的可能。

亲子沟通的方法5

  在许多家庭,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孩子也根本不听家长的话,如何培养良好和有效的亲子关系技巧,能否教家长几招?

  技巧一: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齐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各人的观察和感受。

  技巧二:设立“好行为箱”。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克服恐惧到培养自信、自爱、自尊的过程,这需要很多肯定,而传统教育中,孩子每天得到的否定永远比肯定多。因此家长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他肯定,是他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你可找一个小箱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贴上“好行为箱”的贴纸,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为,就写在纸上放入箱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查看。

  技巧三:亲子关系急救箱———“太空时间”,用于挽救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和让孩子感到无助。 亲子关系:你需要怎样的教养观?

  一个正确的信念可以让我们朝着对的方向前进,在养儿育女一事上也不例外。您拥有一个怎样的的信念?您又抱持如何的态度呢?以下所举列的信念,有没有提醒了您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都有会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而有一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改变的余地,乃是一定做或一定不做,不再需要考虑。到底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是什么支配着我们,或给了我们这个心态呢?当我们往这个方向深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配着我们。我们相信某件事,认为此事会带来某些价值,我们就会规定自己去做此事。所以一个正确的信念对我们来说就很重要了。

  什么样是“正确”的信念呢?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如果那个信念可以带给我所要的价值,或说所要的效果,这个信念对我们来说就是正确的。

  需要建立哪些信念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拥有幸福美满、成功快乐、对世界有贡献的人生。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孝顺父母、爱父母。在这个大前提下,以下所介绍给父母的十大信念,很值得父母的关注和学习。

  我们相信: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科学仍未能证明的事实。孩子天生爱、信任及听从父母,是专家从多年的观察、研究而得到的结果。以后的改变可以说是间接或直接由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如果目前得不到孩子的爱、信任及听从、要检讨的是父母,现时不是儿女。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说以下的话:“我的孩子常常xx,为的就是气死我。”“我知道他不读书是针对我的呀,他就是不想我有好日子过。(边说边哭了起来)

  孩子的坏行为,百分之九十九的起因都有不是针对父母而为,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孩子,更是百分之一百。父母的想当然,往往使孩子更不知所措,原本以为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援、帮助和鼓励,但得到的往往是更重的压力和误解;这也是形成代沟的其中一个因素。当孩子有坏行为时,父母不应该先入为主,而是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建议:

  ——先观察,多看、多听、多去感受。把自己代人,如果你是孩子,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找出坏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例如:抽烟,孩子的正面动机可能是要得别人视他为大人般尊重他。

  ——和孩子一起找出其他可以满足其正面动机的好行为来取代目前的坏行为。

  3、家长付出的爱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许多父母用金钱、物质来取代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以为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而事实上孩子潜意识里所需要的是父母 和他们在一起时彼此互动而感受到的爱、鼓励和支持。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或阿姨等是父母都是不在时(逝世),次一环的“家长”人选;但若父母仍健在,父母真诚的爱和关怀仍然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4、孩子在不断的`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许多的第一次以后往往仍然会犯一些错误。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下,会过早地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例如:当四、五岁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大部分的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轻则唠叨、责骂,重则体罚。然而试想想,孩子不小心打破杯子如何影响他以后不能成为一名成功快乐的人呢?请注意,是“不小心”哦!而一个杯子值多少钱呢?是杯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呢?或说,是杯子重要还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重要呢?在家庭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

  5、每一个孩子都有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分能力释放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只用到其潜能的百分之一,最高的估计也只是百分之十。每一位孩子都有拥有无限的潜能。xx有一位智障儿,不懂得方向,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若让他听过几遍的音乐,他即能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整个交响乐队,他不是胡一舟。

  父母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知识就是能力。当我们研究世上的成功人士,竟发现知识只是我们发挥能力的媒介而已。另一个错误的观念则是,认为勤劳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常看到、听到的例子是,孩子学习的效果不彰的时候,父母就会要求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增加更多的次数去学习。“读不会就现再读几遍,读至八点不会说读至十点。再不会,明天再读。”这是常常听到的训话。孩子学习的效果来自有效的方法,而勤劳只是方法之一。

  在启发孩子不一样的智能,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而不同类型的孩子,则需要不同的学习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往后的文章里将会提到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模式。

  父母需要多花时间去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特色”,并帮助孩子发挥他的“特色”,而不是要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成功”或“理想”。这往往使孩子和父母双方面都痛苦不堪,而效果也往往不会理想。

  6、通常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即孩子还有什么样做不好的事情),而把许多时间精力花在纠正孩子的缺点,甚至怀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在我主讲亲子关系讲座会的时候、常常有家长问以下问题:

  “我的孩子很懒散,请问怎样可以使他不懒散呢?”、“我的孩子脾气很坏、请问有会么办法可以使他的脾气改好呢?”

  通常我会都会先问对方一些问题。

  针对我的孩子很懒散

  “你的孩子有很积极的时候吗?”

  “没有。”(语气很肯定)

  “例如说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玩电脑的时候。”

  “啊!玩的时候很积极。”(不自禁的笑起来) 意思是说,孩子不是没有积极的能力,吸是没有在家长在乎的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针对我的孩子脾气很坏

  “您的孩子一天有几个小时是在发脾气的?” “也不会每天都发脾气。”

  “那么一个星期几次?”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算两次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一百零四天发脾气,却有两百六十一天是没有发脾气。” 意思是说,孩子在部分时间的脾气是好的,只是家长没有看见孩子的全部而已。另外,家长有些时候也过早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有一些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家长也往往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其实,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去学习,因此,每一个孩子只能和自己比较。

  7、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会是全黑或全白的。意思是说,任何行为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意义,不会是完全正面或完全负面;而且现在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以后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以后都会有这样的行为。家长很多时候是太急了一些。 以下举一个例子:

  小明的爸爸因为小明顶嘴而大发脾气:“现在才六岁就这样,以后长大了,到外面不就给人打死了!”

  六岁时候的一次顶嘴,怎么就决定了小明以后长大了在外面就一定会向别人顶嘴呢?当家长发现了小明这个行为,从六岁到十八岁(算是长大的年龄)这十二年的时间,难道家长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往好的行为发展吗?当孩子有坏行为的时候,家长大可放松一点来处理,而在轻松的状态才是我们最有创意的状态。

  8、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家长常常会觉得很无奈,无力感很重。“我跟我的孩子讲了整百次了,他就是不听。”我的答案往往是“讲了整百次您还是要讲?讲了三次而孩子不听就要换其他方法了。”

  “我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他是不可能改的。”

  “没有办法。”

  我给“不可能”和“没有办法”的解释是“我所知道的方法我都试过而达不到效果。”那么,我所不知道的方法呢?我们所知道的方法和我们所不知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法比较。我们都有会同意我们所知道的实在是太有限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突破?

  以下有一些建议:

  读没有读过的书、和没谈过话的人谈话、参加新的课程、用以往从未试过的方法、稍微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家里的摆设也稍微变动等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突破自己并找到更多新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世界上六十亿人口中,谁最了解您的孩子呢?谁又最了解您自己的能力呢?答案是,您自己。所以,只要我们肯去努力的想办法,就总有办法。

  9、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今天孩子是一名怎样的孩子,是家长直接或间接一手造成的、当孩子出生以后,名字、所吃的奶粉或人奶、所穿的衣服、睡的床、由谁看顾、住在怎样的环境等等,都是家长为他决定的。而孩子从零岁到三岁所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人事物,往往就决定了他基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是他的性格基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家庭系统中每个人的关系、互动等都是孩子成长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例如:常常被人大声责骂、鲜少被肯定和称赞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是没有安全感缺少自信心的人。

  10、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从第九信念中我们知道家长的言语行为、或说行为模式是直接影响家里的每一位成员,改善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往往在家长手中。当家长改变、孩子不可能不改变。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改变中观察孩子的改变、至到家长所要的效果出现为止。当家长用鼓励、支持和爱来培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有安全感和有自信心的人,这也是成功、快乐的人必备的条件。

【亲子沟通的方法】相关文章:

亲子之间沟通的方法07-25

亲子沟通的方法技巧与策略05-26

准妈妈亲子沟通有方法05-22

亲子关系问题有效的沟通方法07-25

教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好方法07-28

准妈妈亲子沟通有方法【荐】07-10

教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的好方法05-18

亲子沟通09-21

亲子沟通[精选]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