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制氧站管理制度

制氧站管理制度

时间:2023-11-07 07:36:02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制氧站管理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制氧站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制氧站管理制度

制氧站管理制度1

  第一条重点防火部位所配置的消防设施及器材,均为消防专用,任何人不得擅自损坏、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第二条消防设施、器材应当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明确专人管理。

  第三条严禁在制氧站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四条严格门卫登记制度,收留一切进入生产区人员携带的火种。

  第五条严禁任何机动车辆进站。

  第六条制氧站消防道路、人行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其堵塞。

  第七条输送压缩、液化气体和液体的管道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第八条严格执行动火、用电管理制度。

  第九条加强值班、巡检工作,严守岗位,不脱岗、漏岗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

  第十条用电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规定,由正式电工安装、维修,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超负荷用电,不准使用不合格电器及保险装置。

  第十一条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对电线、电器设备要做到定时、定期、定人检查,对用电方面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制氧站内严禁用明火或电加热器采暖。

  第十三条在禁火区内检修,凡能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构件、管道等物应事先拆下,拿到非禁火区去动火,凡能用其他方法切割连接的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代替,避免动火。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动火证办理审批、监督制度。

  第十五条制氧站职工当班必须穿着规定的劳保用品,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织品严禁穿着入站。

  第十六条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的教育,职工应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熟悉所从事岗位的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灭火方法。

  第十七条新工人要经过防火知识教育后才能正式上岗作业,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要进行消防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制氧站、输氧管道要划分放火责任区域,指定区域防火负责人,抓好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十九条除严格执行动火管理规定外,制氧管线、工艺管道任何检修不能搭接接地回路,乱搭乱割。

  第二十条凡在制氧生产区内,严禁使用手机、传呼机等通讯工具。

制氧站管理制度2

  第一条重点防火部位所配置的消防设施及器材,均为消防专用,任何人不得擅自损坏、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第二条消防设施、器材应当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明确专人管理。

  第三条严禁在制氧站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四条严格门卫登记制度,收留一切进入生产区人员携带的火种。

  第五条严禁任何机动车辆进站。

  第六条制氧站消防道路、人行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其堵塞。

  第七条输送压缩、液化气体和液体的管道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第八条严格执行动火、用电管理制度。

  第九条加强值班、巡检工作,严守岗位,不脱岗、漏岗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

  第十条用电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规定,由正式电工安装、维修,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超负荷用电,不准使用不合格电器及保险装置。

  第十一条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对电线、电器设备要做到定时、定期、定人检查,对用电方面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妥善处理。

  第十二条制氧站内严禁用明火或电加热器采暖。

  第十三条在禁火区内检修,凡能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构件、管道等物应事先拆下,拿到非禁火区去动火,凡能用其他方法切割连接的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代替,避免动火。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动火证办理审批、监督制度。

  第十五条制氧站职工当班必须穿着规定的.劳保用品,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织品严禁穿着入站。

  第十六条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的教育,职工应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熟悉所从事岗位的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灭火方法。

  第十七条新工人要经过防火知识教育后才能正式上岗作业,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要进行消防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制氧站、输氧管道要划分放火责任区域,指定区域防火负责人,抓好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十九条除严格执行动火管理规定外,制氧管线、工艺管道任何检修不能搭接接地回路,乱搭乱割。

  第二十条凡在制氧生产区内,严禁使用手机、传呼机等通讯工具。

制氧站管理制度3

  我车间在进入缺氧的环境进行工作时,如氮气储罐、保冷箱等设施,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958-88制定本办法。

  1.使用范围:天元气体公司所有员工及所有外来相关工作人员。

  2.工作对象:氮气储罐、氩气储罐、液氮储罐、液氩储罐、保冷箱,氮气、氩气管道。

  3.根据工作计划与内容,在工作前各工作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措施,执行临时作业制度。在各项安全措施未落实前不得进行工作,具体防范措施可根据工作内容选择以下方法制定。

  3.1监测人员必须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并且应定期标定、维护。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3.2在以确定为缺氧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分析该环境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8%-22%。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3.3对由于防暴、防氧化不能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3.4当存在因缺氧而坠落的危险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并在适当位置可靠地安装必要的安全绳网设备。

  3.5在每次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安全带。发现异常应立即修补或更换,严禁勉强使用。

  3.6在作业人员进入缺氧环境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3.7在存在缺氧危险的环境作业时,必须安排监护人员,密切监视作业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3.8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3.9当发现缺氧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3.10如果作业现场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

  3.1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缺氧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做好标志。

  3.12在存在缺氧危险的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梯子、绳缆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3.13发生缺氧危险时,作业人员和抢救人员必须立即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3.14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给予急救和医疗处理。

【制氧站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高压氧管理制度08-10

光氧催化设备管理制度04-02

实名制管理制度04-06

旁站管理制度07-21

处理站管理制度04-21

旁站管理制度[经典]09-19

全日制学校管理制度12-18

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03-21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制度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