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制度>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时间:2023-04-03 16:01:31 春宁 制度 我要投稿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精选1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精选14篇)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组织机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学校教研工作总体思想、目标的引领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制定及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具体实施及教研过程的记录、总结。

  三、具体规定

  1、学期初,教学校长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教研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符合实际。并上交教导处备案。

  3、强化校本教研流程的指导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促进本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或细则。

  4、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自己确定后上报教导处。

  5、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6、积极开展校级学科竞赛和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并进行评议,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争创佳绩。

  8、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本学科的`一切教研活动,做到保时、保质完成各学科教研任务,不流于形式。

  9、各学科教研组长填写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10、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教师参与教研情况及教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按教师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11、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每人至少上一节学科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设计三个课件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

  1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每位年青教师都要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导师,实行“师徒制”。师徒彼此间相互听课,彼此交流。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2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改实验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努力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方案。

  1、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力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的领导小组,形成学校校长第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的教学研究制度。

  2、创造条件,加强学习培训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培训、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时时、处处、事事学习的习惯。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一切只有靠教师学习与实践来探索,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各种知识,学习专家课改理论和他人的经验;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不断生成的课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以学校教学研究为载体,全面推进课改工作

  校本教研制度的理念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具体来讲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发挥学校内部的教育智慧和资源来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

  (1)构筑教研平台,推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

  三、具体做法

  1、期初,有计划地安排好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内容有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公开课观摩等,教师都要做好笔记,以便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2、每人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及时记好理论笔记,每两月检查一次。

  3、鼓励教师自学与培训,自学新课标的精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校本培训等,其中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学校利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和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优势,采取一帮一的教师互助活动,相互切磋、协调、合作,共同研讨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由教导处每月举办有专题的课改沙龙或课改论坛,就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热点问题为主题,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研讨、交流,利用教师集体智慧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5、继续推行校内一人一课、一周一课活动,加强随堂听课,听课教师应认真记好笔记,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实事求是地填写课堂评价表。

  6、由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每人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并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并说自己的'教学设想。

  7、每周的周三、周四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时间,按学科进行说课活动,来提高备课的质量,以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积极配合家长学校的工作,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我们的课堂,让家长了解课程改革的巨大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实现双赢的目标。

  9、加强校际间的联系,制定相应的研讨活动计划,实行资源共享。

  10、做好课题的管理工作,针对教学中的困惑,形成自己研究的课题,旨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进行评析,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遗憾之处,写下自己的校本教研故事。

  11、鼓励教师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12、做好校本教研的总结提高及台帐资料的积累工作。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3

  校本教研是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支撑和内在动力。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学校立足实际,以校本教研为根本,以教务处为主导,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题,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研制度,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研理念

  围绕“以校为本、以师为本”这一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教研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五、教研形式

  (一)分组形式

  全校分4个教研大组,学校管理人员按任教学科分组落实。在时间安排上,遵循“协调托管、相互避让”原则,确定了四个“固定教研日”: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学科“周一固定教研日”,语文学科“周三固定教研日”,数学学科“周四固定教研日”,英语学科“周五固定教研日”。

  (二)活动形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要善于自我对话,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出问题、制定对策。每位教师每学年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研组间周开展大、小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公开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管理人员听课20-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学校聘请省内外教研专家到学校讲学,引进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

  六、教研要求

  1.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教务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各相关科室分工协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制定教研计划

  教务处负责每学期初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长根据学校计划,负责制定组内教研活动计划,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做到成员分工明确,每次活动有过程性记录,并及时整理成册。

  3.健全研究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备课制度、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听课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校本课程建设制度、学生辅导制度等。

  4.拓宽教研途径

  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学校要结合年级特点和教师成长需求,有计划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校本教研日、学术沙龙、专题研讨、同课异构、案例研究、业务培训、问题会诊、课题研究等活动,以促进形成一种具有浓厚学习与研究氛围的学校文化、教研文化。

  七、教研评价

  一方面加强教研组长的管理,推进教研组长考核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加大教研组“捆绑”评价力度,建立“共赢式”团队制度,从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教研文化等方面对教研组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重要依据。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课改为导向,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并使学校逐渐成为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

  二、教学研究理念

  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三、遵循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

  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产生1+1>2的效能。

  四、分组形式

  1、全校分三个教研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

  2、备课组:语、数按年级进行分组,其余音、体、美、常(科)、生活与劳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电脑、英语等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

  五、教研活动时间

  1、统筹时间

  下午2:00—5:00 语文组:星期二 数学组:星期三 综合组:星期四

  2、分散时间

  以备课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七、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师自我对话,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教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和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撰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2篇,研究性论文(或课题)1篇。

  2、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营造教研活动中民主轻松的氛围,使活动中有不同的呼声,群体有不同思想,鼓励老师坚持已见、百家争鸣。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带到活动中,以促使老师们不断学习,共同提高。隔周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 30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40节以上。

  3、专业引领

  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专业教育报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教师到外省市学习,引进教研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想,促进本校教师专业成长。

  八、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大组、备课组三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校级教研活动一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教研大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备课组教研活动除固定双周活动时间外,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等活动。

  2、开展“十个一”创优活动

  “十个一”创优活动指的.是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双差生,上好一堂教研课,设计一份最佳案例,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写好一篇实验论文,开出一次教学讲座。要求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学校定期对其考查,学期末还将对教师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选表彰。

  3、推进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继续开展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使这一活动在要求每位老师都参予的基础上,从单纯的上课向上探讨课、精品课转化。对青年教师每学期中必须开2节这样的课,其所在的教研大组的成员必须参予,另外必须邀请教导处、校长室等有关领导参予。每次课后,对自己的上课情况做好反思,并以此为例上交案例一份。

  4、开展两项评比,启动教师论坛

  学校每学期精心组织的一次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活动,对评比的结果给予导向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归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针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要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理论一大套,却没有一点实际东西。另利用每周教师例会的前20分钟,组织两个教师,每人10分钟,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论坛。

  5、继续开展教学开放展示活动

  利用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展示周活动时间,精心组织活动,推出学校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同时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和关注。

  6、强化新课程按月反馈的研究制度

  学校每月按不同主题举行一次课改研讨会,重点探讨课改中碰到的问题,学校亦将相关成立课改教师教研组,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两种形式,每月中一次以年级中各科教师研讨为计,另一次以各科教师组合研讨为主。

  7、深入开展课程研究与实验

  一方面要做好新课程的各种立项课程,尤其要围绕课堂教学重建,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学校课程开发这一重点,深入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推进新课程实验。

  8、逐步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估制度。

  九、教研活动的要求

  (一)教研活动管理要求

  1、落实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班子。并对语文、数学、综合三大教研组设立以教研大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2、各组长要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反思。

  3、班子成员要按要求每月下年级或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两次。

  4、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精心组织开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5、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二)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 。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十、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3、与奖惩细则的有关条款挂钩,在精神奖励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与教师期终的考核评估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5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总负责,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校级领导管理。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科室、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确定学校核心课题,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组织课题组组长,定期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①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

  ③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④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⑤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原则上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教研组活动必须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有计划、研讨、记录、效果”:

  ①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④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以此改进教学。

  ⑤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

  ⑥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每学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⑦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建优秀教研组。

  (四)教师队伍管理。

  1、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3、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

  ②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③实施“六个一”工程。

  五、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专业人员可以是院校的研究人员、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二)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周密的安排、按计划组织活动,做到准备充分、效率高。

  2、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教务处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素质。

  六、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每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学期根据优秀、达标教研组,优秀、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报主管部门登录。

  4、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6

  1、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主动积极,资料积累充足,教学效果提高明显的科任教师,予以表扬,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承担课题的骨干人员,就本组课题研究方面,每学期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或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学期奖励40元。每学年按时结题,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市级课题结题奖励200元,县级结题奖励100元,课题组负责人市级奖励200元,县级奖励100元。同时结合其教学成绩可推荐这镇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学能手或县级骨干教师的优秀人选。

  3、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成绩突出,成果明显,按照教研组考核实施办法,可评为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按考核实施办法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凡今后在评优树模等方面,课题研究没有成果或没有论文将降低一个档次入选。

  5、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笔记资料等不齐全,达不到教研常规要求的,不评选,不评先进,并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本制度自20xx年2月起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及时向教导处和校长反映。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7

  一、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a、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系统。

  b、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c、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实现备课、办公电子化。

  二、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必须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和学习者自身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织相结合,真正把教育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学习教育理论,目的就是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育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有新创造。通过学习,使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

  三、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的正式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解读》的学习和对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包括四个模块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应用,cai课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网页、网站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利用好学校网站,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校本培训小组成员每人至少准备一次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各单位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导师指导、远程教育、学术沙龙和“菜单”选择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建设学校网站,开发"全、精、新、活"的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在网站内开设校本培训专栏,为教师发展导航、鼓劲、解惑、铺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改革、校本讲座、课题研究、和业务档案等栏目。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网上相应的栏目内,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以专题讲座、论坛、课例、实验、研讨、观摩、小组交流、答辩、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方案经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并进行评价考核学分)。

  (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五、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走出去,请进来。与育才小学每学期进行有计划的互动交流。如:交流教改观念→互听教改课并进行研讨→教改展示课。

  (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五)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六)推动"五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月上交一篇教学一得;每周写教学随笔;每人开放一节教改课。

  (七)学校根据课题和业务研究需要,购买相关教育书刊,供教师借阅。

  (八)充分利用每月两次教师例会的时间组织教师培训、研讨。

  六、管理与考核:

  (一)管理

  校本培训继续实行学时学分管理和网络化管理。中心校规定各种培训的学时学分,各校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者进行记录,学期末,由中心校负责继续教育人员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学时和学分。

  培训过程中要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培教师、培训形式、主讲教师等)。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每年培训结束后要写出书面总结。

  (二)考核。

  每月末、学期末由教研组长与教研主任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分别纳入月末、期末学校教职工工作综合考评。考评采取记分制,具体细则如下:

  (1)月度考核细则:

  1、按时参加每次校本培训活动记6分,缺席一次扣2分;

  2、参加校外各级培训活动每次记2分;

  3、按时上交各类材料,每份记1分;

  4、每月按教研组长工作完成情况,每月加2或4分;

  5、主持校本培训活动每次记3分;

  6、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有特殊贡献者酌情加2、4分;

  (2)期末考核细则:

  1、根据全期参加校本培训、培训笔记作业等情况分为5、3、1分三等;根据主持校本培训活动情况分为2、1分两等;

  2、根据月度考核情况分为5、4、3分三等;

  3、及时上交各类材料每项记1分;4、根据教研组长工作情况分为3、2两等;详实记录各活动记录记1分;

  5、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有特殊贡献者酌情加5、3、1分;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8

  依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的若干意见》和永嘉教师进修学校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机构设立

  1、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校本培训组织机构和专人负责,相关科室主任成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领导、协调工作。

  2、学校科研处作为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3、学校其他科室应配合校本培训。

  4、校本培训的`档案有专门收集、整理和归类存档。

  二、考勤制度

  1、每次集中培训各位教师应签到。

  2、在校本培训期间,如有事需提前请假。

  3、按要求做好培训记录。

  三、考核制度

  1、校长办公室做好教师校本培训出勤记录,作为认定学时依据。

  2、教师培训结束后上交相关记录表、册、学习心得、成果集以及其他作业认定培训学时。

  3、每学年末进行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先进教师的评选。

  4、校本培训考核合格者按县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认定学时。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9

  一、 管理制度

  1、每学期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具体的研修项目中,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由专人负责对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进行管理,以促进学习和研修的良性互动,保证研修的效果。

  3、建立校本研修档案。校本研修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研修计划和实施方案、研修教材(录像、软件等)、研修记录、考核成绩、具体成果、研修总结等相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教师个人档案(文本内容包括学校集体研修、学科研修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教育叙事、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核制度。学校校本研修考核小组将对教师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个人档案完善制度。40岁以下的教师随时整理、完善自己的个人档案。学校每学期检查校本研修教师个人档案完善情况。

  (2)自我完善提高制度。40岁以下的教师每月整理两份教育叙事,每月至少听课八节,学校定期检查听课笔记。

  (3)学习培训考勤制度。教师参加省、市、区上级教研部门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研修活动,不迟到,不缺勤。

  (4)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学校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或学习材料,有必要的.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对学校批准的外出学习的教师,学校按每次会议的具体要求以及“超支不补、违章则罚”的原则,报销参加研修活动必需的费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当天及时上报。

  (5)骨干教师引领制度。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开放两次课堂教学,区级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开放一次课堂教学;每年至少在校内辅导一位年轻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6)基本功培训制度。学校每学期将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基本功训练,4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认真参加各项训练,学校将对教师参训地情况进行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考核。

  (7)教材教法达标制度。学校每学期将组织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学年的教材进行梳理。40岁以下教师每年度参加学校的教材教法业务能力考核,不合格者重新考核,再不合格者视为考核不合格;参加区里组织的教材教法业务能力考核,不及格者视为年度考核不合格。

  二、奖励与惩罚

  1、完成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任务合格以上者,在证书上给予登记认可并记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2、学校设立校本研修奖励基金,对各项研修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0

  一、 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为了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纪律,确保校本培训的学习成效,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

  6、缺席: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按旷课论处。

  7、签到:培训不签到者 按旷课论处。

  以上请假奖惩按罗东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考勤相关条例进行处理,每学期期末汇总一次,纳入绩效考核。

  二、永嘉县罗东小学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提高业务能力,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学习制度。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2、采用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由校长室、教导处组织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学习。

  3、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以教研组集中学习为主,采用自主与统一安排学习内容。

  4、参加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学习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要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5、学用结合,积极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倡把经验总结写出论文。

  6、每学期看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三、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师校本培训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制订教师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1、严格教师校本培训的各种培训的考勤。教师按时参加上级及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活动,每迟到或旷会一次,学校将按教师日常考勤办法规定进行处理。

  2、严格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情况的检查。学校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校本培训情况,教师要有校本培训学习目标计划、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学习阶段性总结等,每缺一项酌情扣除教师的绩效考核量化分。

  3、严格教师的上岗培训。新毕业分配的.教师,无论其是否已经实习过或培训过,都必须由学校派遣再次参加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并获得岗前培训证,否则不予岗。

  4、教师必须修满最低教育学分。达不到学分者,年终绩效量化考核要酌情扣分。

  5、严格教师的校本培训完成情况。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能达到培训要求,将在年终量化时视为不合格教师,不能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晋升职务。

  四、永嘉县罗东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期末绩效考核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4、在学期末教研组评比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在教育教学绩效中加5分,组员加3分,良好教研组加3分,组员加1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期末绩效考核量化分。

  5、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1

  为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着重和保护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信心,形成目标一致、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优秀教师群体。特制定本校校本培训考勤考核制度。

  1.考勤

  ①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②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③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④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⑤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特殊情况除外)。

  ⑥旷工: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记旷工一次,无故旷工三次者视为不合格。

  2.培训中老师要认真听、认真记,同时加强自学,积极参加读书研讨等活动。学校定期、不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考核是将学习态度作为成绩参考。

  3.每位教师每学年开一节校内公开课;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读若干本教育类书刊(有读书笔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或小结。

  4.培训结束时,应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和培训调查,作好自我小结和自评。

  5、在校外参加培训,要凭学分卡到负责人处登记学分。

  6、学期结束前两周要做好学分自评,再交教研组考评,最后由考核小组考评。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2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为切实落实校本培训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1、学校于每年初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将学校的'校本培训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中,形成由领导统抓、教研组长具体抓、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

  2、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并实行校本培训月查制度,做到有记载、有通报。小学校本培训制度

  3、各校每学期初制定培训计划和进程表,明确培训内容,责任落实到人,并积极上报中心校教研室备案。每学期末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工作考核,并写出培训总结上报中心校教研室。

  4、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培训可以采用讲授、演示、视听、竞赛等多种方法;自学进修可采用阅读文本、观看视频、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互相听评课、教学沙龙等方法。

  5、中心校由教研室组织集中培训,其他学校的集中培训工作由相关教研组负责。各完小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每学期不少于10次,村小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每学期不少于5次。

  6、集中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新课改、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等当前迫切需要培训的内容,旨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能力及科研水平。自学培训内容主要以课改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教师基本功训练、个人特长发展等为主要培训内容。

  7、每次集中培训要严格考勤,明确目标,布置教师实践作业,做好考勤、培训活动记录和培训讲稿档案,教师写好培训笔记交,培训后交教研组检查。

  8、教师参加自学培训要求:首先做到“七个一”任务(即每周一篇教学札记、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小课题,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改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优质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改论文,每学期交一份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其次,每学期阅读教育杂志或专著1本,每周上机实践操作2小时,每学期制作优秀多媒体课件1件、优秀光盘教学设计1份。

  9、各校于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各种培训的学时学分及测试内容,培训后采用学分制和技能测试的考评办法,将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实践作业、笔记、自学任务都纳入考核中。中心校由教研室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其他学校教师由教研组负责考核。

  10、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3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关于教师培训的有关精神,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如下制度:

  1、业务进修制度:要求教师每周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或网络系统进行自培自练;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和非学历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的学习,专业理论的进修,职业技能的训练,文化素质的提升等。

  2、整体推进制度:针对我校教师教从而全面推进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整体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3、校本教研培训制度:教研组每周集中1小时时间,确定主题,由专人主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最新教改动态,探讨教育教学体会;组织全组成员按照学校工作要求有序组织集体备课,技能培训,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活动和课题研究等,有目标地促成教科研成果的产生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制定教研组培训计划,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对教师参加培训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并将此纳入教研组成员量化评估内容。

  4、活动考勤制度: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将设置考勤登记表或手册,对全体参加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勤,无故旷缺者作旷课处理。

  5、过程督查制度:学校对校本培训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参与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态度;团队合作态度;勤于研习态度;善于反思态度;合理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己专业的态度。坚持做到勤学习、勤钻研、勤反思。

  6、资料建档制度:学校对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以及教师参加该活动的各种资料,做好建档工作,将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的认识和变化、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做好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过程资料的积累。

  7、考核奖惩制度:学校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其它的进修培训,以及教学案例与论文,课题研究等纳入教师教学绩评价体系中,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对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和教研组进行表彰和激励,对不认真参与教研与培训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并记入学期考核中。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篇14

  我校按照省、市、区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更好的使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每位教师都够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设施,切实搞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现代教育技术技术骨干人员应有一人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培训,回校后必须培训-名学校内的技术骨干。

  二、骨干教师在培训学校普通教师之前必须认真写好或做好讲稿,充分准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的培训任务。

  三、学校男岁以下、女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培训,其它的自愿参加,每次要有记录和考勤,还要每期考试一次以检验学习情况。

  四、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培训时间,年龄版权所有! 范围内的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如遇特殊事件不能按时举行培训,时间另行通知。无故不来者,视为旷课处理。

  五、每期末给予在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科整合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资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制度03-03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11-14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10-17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3-22

(荐)校本教研制度07-22

校本教研制度[必备]07-18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05-05

小学校本教研规章制度12-26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10篇02-25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10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