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制度>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时间:2023-05-12 11:34:35 松涛 制度 我要投稿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通用10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设施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通用10篇)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1

  1.1生产部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维护

  1.1.1车间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维护

  1.1.1.1车间设施及工作环境主要包括车间现场办公室、更衣室、各生产车间、卫生间、仓库及各种生产设施等。

  1.1.1.2车间结合每月的安全检查,对上述设施及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在《月安全检查记录》中记录,并及时上报生产部。

  1.1.1.3检查主要项目为建筑物内各电源接口是否完好安全;有无建筑物体的损坏(如门窗、墙面等);电脑运行是否正常等。

  1.1.2仓库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维护

  1.1.2.1仓库设施及工作环境包括原料库、成品库、半成品库及库内所有物料等。

  1.1.2.2结合每月安全检查对仓库设施及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内容与车间相同。

  1.2生产部环境的清洁

  1.2.1生产车间环境的清洁

  1.2.1.1不得在车间内随地乱扔垃圾,因工作关系而造成的废弃物应在工作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

  1.2.1.2爱护车间的场地,搬动原料等重物时,不得拖拽,以免在地表留下划痕,影响场地的整洁和地面的保养。

  1.2.1.3各生产车间使用的标志牌、钳子等工具在指定的工具箱内拿取,用完以后应放回原处,不得随意乱放,既影响环境整洁又降低工作效率。

  1.2.1.4员工所使用的拖把、抹布、手套等物品应放置在指定位置,使用后放回原处或指定区域,不得随意乱放。

  1.2.1.5每天下班后,打扫车间的环境卫生,包括车间场地的清洁、休息室、办公室的清洁等。每周对车间墙面、门窗进行清洁工作。生产辅助设备定置摆放。

  1.2.1.6每周六下午下班后车间全体员工参与公司环境大扫除,对车间总体环境进行清洁工作。

  1.2.1.7清洁标准:地面干净,无积水、垃圾;窗台无浮灰;玻璃干净。

  1.2.2仓库环境的清洁

  1.2.2.1不得在仓库内随地乱扔垃圾,因工作关系而造成的.废弃物应在工作完毕后,由相关人员及时清理干净。

  1.2.2.2应爱护仓库的场地,搬动重物时,不得拖拽,以免在地表留下划痕,影响场地的整洁和地面的保养。

  1.2.2.3员工在仓库内工作所使用的器械,用完后应放回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1.2.2.4员工在仓库内操作完毕后,应将相关区域清理干净。

  1.2.2.5如发现仓库内有蚂蚁、老鼠等痕迹,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灭。

  1.2.2.6每天下班后由仓库管理员将仓库打扫干净。

  1.2.2.7每月周六下午下班后对仓库进行大扫除。

  1.2.2.8清洁标准为:地面无垃圾和废旧器件残留;墙面清洁;玻璃窗干净;相应物品摆放整齐。

  1.3员工着装规定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2

  1.1.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法令、政策和标准,制定、修订并完善本企业各项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1.1.2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其他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制定并组织审查建筑安装施工安全措施,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1.1.3 负责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规定和技术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文明生产;

  1.1.4 制定“三废”治理和噪声防治等措施规范,并检查执行情况;

  1.1.5 组织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做到新建项目不留隐患。按照“三同时”原则,保证安全、职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使用;

  1.1.6 负责基建与生产的联系、配合、交接工作;

  1.1.7 负责组织外来基建施工队伍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雇用。签订施工合同必须有安全责任条款,发生事故按合同处理;

  1.1.8 负责施工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

  1.1.9 负责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并督促有关单位使环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1.1.10 编制公司基础、排污和环保等相关制度和标准文件,并对公司的基础设施、排污设施和环保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1.1.11 设施发生故障时,及时报修,并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维修;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3

  1、为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防治污染,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环境保护设施,是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的处理处置、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以及配套的设施运行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废水处理利用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利用设施、自动监测系统等设施。未经上级环保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停用、拆迁或损坏。

  本厂的环保设施包括:废气收集净化设施、消防洗消废水收集池。

  3、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是指从事环境保护设施操作、维护、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和利用的活动。

  4、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的维护保养、检修、操作运行等规章制度。

  5、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①自行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对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处置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②委托运行:分为代理运行和社会化运行。代理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的委托,对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维修和管理,对污染物处理和利用,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社会化运行: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的委托,利用社会投资或自己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为其提供污染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的社会化服务,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6、自行运行环境保护设施达不到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的,必须实行委托运行。本公司的环保保护设施是自行运行。

  7、各班组应加强对环保设施的巡检,并做好环保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清扫、检修,确保完好率100%,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运转。

  8、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施施工和建设,无工艺设计缺陷和工程质量问题,设施建设应优先采用“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推荐的技术。

  ②能满足所处理处置污染的需要并能连续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

  ③通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竣工验收。

  ④配备设施故障或污染事故发生时的预警和污染预防应急处置设施。

  ⑤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上述条件(但不仅限于上述条件)。组织对将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考核,符合上述条件的设施方可投入运行。不符合运行条件的`环境保护设施投入运行的,由设施运行单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环境责任。

  9、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符合建设要求的,应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达到要求后方可投入运行。

  10、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实行资质许可制度。所有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单位必须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未取得环境保护设施运行资质许可证书的单位,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活动。

  11、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现场操作和管理岗位的工作。

  12、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13、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环境保护施投入运行后,应保证设施无故障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的自动监控设施应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

  1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持证上岗、岗位责任、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运行记录台帐、监测报告、运行信息公开,做好运行记录,确保与主体生产设施的同步运行率达到100%。

  15、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出现故障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维修或更换。因不可抗拒原因,设施必须停止运行时,应当事先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停止运行的原因、时段、相关污染预防措施等情况,并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恢复设施运行的,环保部门责令污染物产生单位停止生产,待环保设施修复后,经环保部门批准,方可恢复生产。

  16、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发生污染事故时,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消除环境污染,确保环境安全。

  17、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设施运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取样和监测情况、连续运行记录等。

  本厂有义务将设施的运行状况、日常监测数据和各项管理制度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公从监督。

  18、必须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现场检查,如实报告情况,提供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环保部门现场检查,不得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

  19、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服务合同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要求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服务要求与承诺。合同正式签署后,合同正式文本应于10天内向当地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0、环境保护设施委托运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运行合同的内容进行,违反合同造成的后果由违反合同一方承担由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

  21、境保护设施运行单位权利和义务:

  ①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②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从设施运行委托单位获得运行服务费。

  ③无违法行为不得被剥夺设施运行管理权,正常运行业务不受干涉。

  ④严格遵守设施委托运行合同,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⑤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违反本条例和设施运行不达标排放产生的环境责任。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4

  为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以下简称防治设施)的管理,保证防治设施有效地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称防治设施,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而建设的各种处理、净化、控制和综合利用污染物及防治其他公害的设施。

  2、公司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制定考核指标,将防治设施的管理纳入本单位的管理体系。

  3、拥有防治设施的`单位应做到:

  (1)经防治设施处理后的排放物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防治设施的实际处理能力和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防治设施的设检要求。

  (2)防治设施与产生污染物的相应设施同时运转,同时维护。

  (3)有专门操作防治设施的人员和管理人员,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操作规程、监视监测等制度。

  (4)建立防治设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台帐,并按规定定期向公司主管部门填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表。

  4、需暂停、拆除、闲置、改造或更新的防治设施,应经设备部审核后报安全环保部审批。

  5、防治设施因事故停止运转,应立即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情况,防治设施停运可能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应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

  6、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责令其限期改正外,对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并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并处100—200元罚款。

  (1)拒报、谎报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2)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停用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

  (3)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污染事故的。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5

  为了加强学生公寓内公用设施的管理,保证公寓内各种公用设施完整性,减少损失,方便学生使用,特制定管理办法和使用制度。

  一、公用设施管理种类

  (一)学生公寓家具的种类

  1、床:包括上下铁床、上下木床、钢床、铁制固定吊床、单人铁床、单人木床等。

  2、桌:包括多人共用四屉桌、六屉桌、单人用二屉桌、带书架写字桌、课桌、电脑桌等。

  3、物品柜:包括铁制多节柜、木制多节多格柜、铁制单节柜等。

  4、椅凳:包括钢木折椅,木方凳等。

  5、架类:物品架,包括盆架,鞋架,挂衣架等。

  (二)床上用品:床垫、床板。

  (三)清扫工具:包括笤帚、撮子、拖布等。

  (四)水电设施

  1、照明器材:日光灯、白炽灯、开关插座等。

  2、水、电表,洗漱间水龙头等。

  3、节水、节电设施等。

  (五)活动室电视、监控镜头及设备、公用电话等。

  (六)其它:门窗玻璃、镜子、窗帘等。

  (七)洗衣房:各种洗涤设备。

  二、管理办法:

  1、学生入住公寓时,就要与学生建立家具管理机制,签订协议。

  2、学生入住公寓或调整公寓时,管理人员要会同住本公寓学生共同清点室内配备的家具,并可将家具按套编号,确定到每个学生。每个寝室要设一名寝室长,负责整个寝室各类设施,每个学生都应有应负的责任。

  3、家具的损坏有两种可能,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属自然损坏的,学生及时报告管理人员,经查验属实,相应部门应予以无偿更换或维修;属人为损坏,应根据损坏程度照价赔偿或交付维修。

  4、未经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同意,学生不准将任何家具转借他人或互换使用。未经管理人员同意,学生不准将其它场所的`家具搬入学生公寓使用,也不准将公寓内的家具搬出公寓。

  5、调整公寓时,管理人员要对调出公寓的家具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在案。

  6、学生毕业时,公寓管理人员要验收毕业生所用家具,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其它手续。

  三、使用制度

  1、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寓内公用设施和备品的习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不准在床上摔打,猛烈撞击或用超重量物品挤压等。

  2、在搬运备品时,切忌在地上拖拉。

  3、公寓内家具表面不准乱画、乱贴和碰撞。

  4、金属家具怕水、怕潮,不准在这些家具上陈列一些洗漱用具,暖瓶、饭盒、花盆等。

  5、爱护公寓内各种设施、备品、人人有责,如发现丢失损坏,照价赔偿。学生不准私自调换寝室内备品。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6

  1.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受委托物业管理范围设备设施的管理,充分掌握设施设备的运行动态,提高设备设施的完好率,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受委托的物业管理项目内所有设施、设备。

  3. 具体要求

  3.1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管辖的所有设备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负责,具体负责核准设施、设备的申购、报废、大修,负责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培训计划,组织检查、监督设施设备日常的运行工作。

  3.2 设施设备管理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要有记录,工作记录必须保存,部门按设施完好率标准进行抽查。

  3.3 各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相关培训中心,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学习。

  3.4 项目部管理组应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和设施的性能、操作方法、操作规程、日常维护知识。

  3.5 操作员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设施和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工作,保证安全、文明作业。

  3.6 操作运行设备设施前,操作者应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查包括线路、开关、仪表、机械等内容,使用后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污、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多媒体设备要按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及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前来修理。

  3.7 新的设备和设施的添置由具体管理单位提出申请计划,上级单位审核报公司批准后方能购买,购买的设备和设施到场后要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包括随设备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的验收),安装、调试,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技术资料交设备管理员保存,报废等事项按公司相关的程序办理。

  3.8 各单位负责人保证各项教学、生活服务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操作规程,明确设备设施的管理员,定期巡视维护保养,并负责指导员工按规程操作,根据设施设备存在的缺陷。适时向公司提出设施设备的申购、报废、作为公司对设施设备进行大、中、小修计划的参考依据。

  3.9 设备设施发生事故后,严格执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对事故的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事故后没有采取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以确保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

  3.10 对委托设施设备的修理,各单位应按设备状态,作业条件给予积极配合,特殊的维修需要增设安全设施和人员。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7

  为加强矿井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从而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简称“防护设施”)定义: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二、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全矿防护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监督管理指导和实施应用,各专业部门负责本专业正常使用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

  三、各单位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确保职业危害因素含量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四、应购置具有防护设施生产资质单位生产的.防护设施。

  五、各单位应对正常使用用防护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六、安全员、生产单位带班人员在班中巡查时注意对防护设施的完好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发现特别应立即安排检修。

  七、应明确防护设施的各级管理责任人并建立防护设施管理台帐,做好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八、安全培训中心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九、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防护设施。如因损坏维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作业人员配发个人防护用品,维修后及时恢复使用。

  十、主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维护频次

  1、主要进、回风巷道的红外线自动喷雾装置,由所辖单位负责安装、检查、维修及日常管理,要求每周检查一次。

  2、各采煤、掘进巷道所安设的风流净化水幕,由所属单位检查、维修及日常管理,要求每日检查一次。

  3、井下主要进、回风巷道,由巷道管理单位负责每10天冲刷一次,回采、掘进巷道由巷道使用单位负责每日冲刷一次,井上运输皮带机走廊由运输工区负责每周冲刷一次。

  4、各自动喷雾装置,由使用单位负责维修维护。

  5、各采煤工区所使用的采煤机内、外喷雾必须保持完好,正常使用,压力达到规定标准。

  6、局部通风机的消音设备必须完好,定期检查消音器效果。

  7、主通风机扩散塔及其他降噪设施每季度检查、维修一次。

  8、井上风机房、压风机房等噪声工作地点所使用的隔音室应定期检查,确保密闭完好。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8

  一.范围

  1.生产中的工艺指标超限报警装置、安全联锁装置、事故停车装置、高压设备的防爆卸压装置、低压真空密闭装置、防止火焰传播的隔绝装置、电器设备的过载保护装置、机械运转部分的防护装置、火灾报警固定式装置、灭火装置以及气体自动检测装置、事故照明疏散设施、静电和避雷防护装置均属于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对以上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必须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好用;

  2.作业过程中佩带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防护眼镜、防毒口罩、特种手套、绝缘棒、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均属于防护器具。对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二.管理分工

  1.由生产技术部分工管理各种安全装置、设施和防护器具;

  2.分工原则:

  2.1凡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如受压容器上的安全阀、压力表等由设备工程师管理;

  2.2凡属电器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各种继电保护装置、仪器仪表均由维修班负责管理;

  2.3凡生产区内的火警报警装置、灭火装置和其他固定装置均由消防专管员管理。

  三.维修与检验

  3.1各种安全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经常巡回检查,维护管理;

  3.2安全装置要建立档案,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

  3.3安全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废置不用,若确有必要申请拆除须经安全技术部门同意;

  3.4除安全装置专责维修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乱动。

  四.防护器材的选用和保管

  4.1根据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读度和防护器材性能及其防护性质,正确选用防护器材种类和型号,不得超出防护范围进行代用;

  4.2岗位配备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应与使用人员头型相适应;

  4.3种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必须仔细检查;

  4.4各种防毒面具应定点存放;

  4.5个人使用和保管的防护用具,应登记造册,定期检查;

  4.6车间应有防爆手电、防毒面具、隔热手套、胶靴、防火服和安全带等急救器材,以备抢救用;

  4.7安全带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用后妥善保管,防止霉烂和强度下降,定期进行强度试验;

  4.8绝缘手套、胶靴、绝缘棒、绝缘垫台等常用的电气绝缘工具要指定专人保管;

  4.9常用电气绝缘工具按照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定期进行耐压试验,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从事电气工作。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9

  1、首先要制定与之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定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监护人各把其关。否则,施工负责人按三级过失处罚。

  2、必须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检查瓦斯,否则,按严重违章处罚。

  3、必须穿不含化纤的工作服,穿不带铁钉的`鞋。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4、所有维修人员不得带任何易燃易爆物品和点火工具进入瓦斯管道。否则,按严重违章处罚。

  5、检查甲烷测试仪是否灵敏可靠。因测试仪不准造成事故或未遂事故,要按三级或四级过失处罚责任者。

  6、配备2—3个合格的灭火器。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7、检查处理瓦斯管道、阀门、设施时,应将甲烷测试仪从下风地段由远到近接近井口进行,当测试浓度≤1%时,方可接近小井打开井盖。违反操作规程,按一般违章处罚。

  8、打开井盖后,如瓦斯浓度≤1%时,维修人员方可入井作业。否则要视甲烷浓度情况进行自然通风,只有经测试有毒有害气体及氧气均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入井作业。

  9、检查处理(包括焊接)瓦斯管道及设施时,必须先关掉相应的阀门(水封或加盲板)并进行瓦斯管道置换工作,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0、本工作至少应有三名以上专业人员进行,除操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一律站在距工作地点五米以外的上风地段观察监护。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1、在瓦斯小井进行排放水工作时,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防毒面具,并执行1人排放、二人监护。监护人员站在离小井1—2m之内,并随时与井内人员取得联系,呼唤其名,当发生意外时,及时抢救。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2、排放区域(30m范围),应设专人站岗,以防外人不慎进入排放区。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3、在进行瓦斯小井排放水工作时,工作现场30m之内严禁有明火存在,严禁监护人员抽烟,严禁闲杂人员逗留,严禁监护人员与闲杂人员闲聊。否则,按严重违章处罚。

  14、排放工作应不少于4名专业人员进行。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5、排放现场必须配备2—4个合格的灭火器。否则,按一般违章处罚。

  16、瓦斯置放工作必须报批专门的安全措施,方可进行置放。否则,作业人员按一般违章处罚,施工负责人按三级过失处罚。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 10

  1购买制度

  1购买各种安全设施及防护用品,一律在正规的劳保商店购买。不准从小商贩手购置。

  2凡购买的各种防护设施,应符合质量要求。

  必须有:

  a产品生产许可证;

  b出厂合格证;

  c劳动部门监测证等,不得购买劣质品。

  2管理制度

  2.1建立安全防护设施购买、发放台帐,应有专人保管和发放。

  2.2安全带、安全绳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里,定期凉晒,以免受潮霉腐。

  2.3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日晒雨淋,搬运时不准使用带钩刺的工具。

  2.4使用单位要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检测,凡有破损、裂缝、腐朽的安全帽,断丝、腐朽的安全网,破损、断丝的.安全带等各种防护用品,已达不到规定承载要求,均作报废处理。

  3使用制度

  3.1安全网

  a、使用时,应该避免发生下列现象:

  把网在粗糙的表面或锐边拖拉;在网内或网下方堆积物品;人跳进网内或把物品投入网内;电焊焊渣或其它火星落入网里;网周围有严重的酸碱烟雾等。

  b、对使用中的网必须每星期至少检查一次,当受到较大冲击后最好更换网或及时进行检查,凡有严重的变形和磨损、断裂霉变,连接部位松脱,均必须停止使用,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c、经常清理网上的落物,保持网工作面的清洁。

  d、当受到化学品的污染,应进行冲洗,洗后自然干燥。

  e、旧网在使用前,应由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签发允许使用的证明。

  3.2安全帽

  a、安全帽应无裂纹,垫衬完整,帽衬完好扎紧,帽带不得腐蚀

  b、帽衬与帽壳之间必须保持有足够的缓冲间隙,即垂直间距需在:25-53mm之间,水平间距需在5-20mm之间。

  c、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

  3.3安全带、安全绳

  a、安全带、安全绳应由专人保管,使用前必须先做一次外观检查,使用中也应注意检查,如发现有部件破损、断丝、变质等情况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b、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使用3m以上安全绳应加缓冲器。

  c、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使用。

  d、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随意拆掉,更换绳时要注意加套绳。

  e、安全带使用两年后,按批量购入情况抽检一次。围杆带做静负荷试验,以2206n(225kg)拉力拉3分钟,无破断可继续使用。悬挂安全带冲击试验时,以30 kg重量做自由附落试验,若不破断,该批安全带可继续使用。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环境设施管理制度03-30

消防设施设施管理制度03-30

设施管理制度03-05

停用设施管理制度04-24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02-05

设施建设管理制度02-16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02-26

防毒设施管理制度03-29

施工设施管理制度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