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职场文书>工作总结>环保工作总结

环保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9 20:07:2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环保工作总结

渭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前沿地带,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渭河流域的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全流域3000多万人民的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黄河安澜和国家生态安全。近年来,渭河流域径流量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给整个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带来隐患。渭河流域的生态现状,逐渐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2010年陇原环保世纪行以"聚焦渭河"为宣传主题,组织大型记者采访团分两次赴渭河流域的天水、定西、平凉、庆阳等地进行了为期16天的集中采访。新华社、甘肃日报社、甘肃广电总台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30余名记者,以渭河干流甘肃段及其支流泾河、葫芦河、漳河、耤河、马莲河、芮河等河流为重点,为推动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山川秀美的新渭河做了大量的采访报道。记者团对渭河干流甘肃段及支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重点宣传了渭河在西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渭河流域生态安全对黄河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特别对渭河及支流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河流干涸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突出报道。活动期间共发表各类新闻200多篇(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同时,陇原环保世纪行其他市州组委会也以当地主要河流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宣传采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010年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环保工作总结

一、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宣传活动声势浩大、有声有色

2010年是陇原环保世纪行自开展活动以来,首次以一条河流为宣传主题组织采访。组委会及渭河流域定西、天水、平凉、庆阳等地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省市协调一致,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全面完成了宣传计划确定的任务。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是认真培训,使宣传采访有的放矢。2010年7月,组委会办公室举办了记者培训班,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讲授了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渭河流域人文自然历史、生态变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等专业知识,为记者团提供了采访宣传的重点线索和选题,明确了采访目标,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是周密策划,使宣传形式推陈出新。2010年8月底,记者团采访第一天,在渭河源头隆重举行了"聚焦渭河"宣传采访活动启动暨签名仪式,宣布了"聚焦渭河"主题宣传活动的出发点和目标任务,记者团全体成员和定西、渭源有关干部群众100多人在团旗上签名。签名仪式是陇原环保世纪行记者团第一次在现场举行的大型启动仪式,经各大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后产生了良好的宣传动员作用,极大的鼓舞了渭河流域环保工作者和生态建设者的士气。

三是深入实际,使宣传报道生动感人。记者团在为期16天的集中采访中,高温、暴雨、寒流等不良天气让全体成员深深感受到渭河等流域生态恶化的危害。大家迎难而上,发扬宣传法律、弘正压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惧疲劳、连续作战。先后行程6000多公里,奔赴渭河流域的4市19个县区100多个采访点进行了采访,完成并发表了众多极具影响的好作品,在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形成了强大的"渭河冲击波"。特别是甘肃广电总台、甘肃经济日报等单位的记者,在舟曲抗洪救灾前线连续作战几周后,刚刚撤下来就马上参加了"聚焦渭河"采访活动,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路感动着记者团全体成员和地方干部群众。

据组委会办公室了解,"聚焦渭河"记者团的不少作品在发表后多次被国内主要媒体转载,有的作品还获得了省市新闻奖,社会影响较大。与往年相比,2010年渭河流域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撰写新闻稿件的人员比重明显增加,稿件质量比往年也有明显提高。2010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好新闻文字作品不乏好的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专题评论,且多刊发在头版头条,图文并貌,影响广泛。如人民之声报王仲毅的深度报道《渭河大地的伤痛》(上、下)和甘肃经济日报曹志政的4篇系列报道《聚焦渭河》等作品,对渭河生态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危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好的意见建议,对促进各级政府加大渭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平凉日报李玉成、刘亮、陈爱民的《大山深处的"环保学校"》一文,关注了渭河流域大山深处静宁县三合乡中心小学从娃娃开始,抓环保教育的感人事迹。作品的文字于平凡中显伟大、图片于细微处见真情,感动教育了无数热爱环保的人们。平凉日报为此还专门刊登了记者采访手记,呼吁更多的地方和学校"环保从娃娃抓起"。组委会将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后续工作和反响。广播电视类作品则突出了现场短消息和专题报道,并且都在黄金时段的重点栏目播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充分展示了渭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真实面貌,达到了宣传渭河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监督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比如甘肃广电总台王红岩的《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和杨蓉、岳辉的《治理不松懈扶持需加大》两篇专题,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渭河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各地积极治理污染、修复生态的成果,鼓舞、促进了渭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庆阳电视台刘梦的现场短消息《合水县固城河河道垃圾需治理》,短短90秒的节目,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固城河污染现状,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在庆阳市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河道整治活动,合水县借此在全县开展了环境整治并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

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把渭河流域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千姿百态的文化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集中展现给了全世界,改变了世人对甘肃、对陇中的传统认识,推动了我省特别是渭河流域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上下呼应,使宣传活动遍地开花。2010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天水、定西、平凉、庆阳、陇南、武威、临夏、甘南组委会在积极配合省上记者团采访的同时,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与陇原环保世纪行"聚焦渭河"记者团的活动上下呼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渭河流城所在地的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四市,在积极配合省上记者团采访的同时,分别组织记者对省上记者团没有采访的县区进行了补充采访,对省上记者团曝光批评的问题进行了跟踪监督,做到了对渭河流域的全面关注。

庆阳组委会还把水污染防治工作调研和"聚焦渭河"主题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工作监督和舆论监督督促政府整改落实。他们把各县区纳入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主体,要求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依据本地实际,组织当地媒体开展调研及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完成一定数量的新闻稿件任务,促其主动承担起本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和义务。2010年,全市多数县区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有序开展了活动。

平凉组委会还围绕"聚焦渭河"主题,先后举办了"环境保护-泾河百里行"、"生态建设-唱响农村环保主题歌"、全市环保摄影大赛、演讲大赛、绿色交响文艺汇演等具有影响力的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市的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热爱泾河、保护泾河的良好氛围。

武威组委会围绕全市生态保护与治理、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生态安全的构想及打算等内容,组织调研采访组先后深入天祝、古浪、民勤等县,实地察看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及天然草原保护与治理、石羊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北部风沙沿线防沙治沙等情况,在当地媒体刊发各类新闻稿件23件,为武威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甘南组委会组织开展了以"关注节能减排、树立低碳理念"为主题的集中采访活动。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甘南州境内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采访。他们的特邀记者撰写的有关环保科普知识的宣传稿件达70多篇,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群众的环保自觉性。

陇南组委会对境内"两江一水"流域内环境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重点对成县东河、西和县六巷河流域铅锌重金属污染防治情况,"8·12"受损尾矿库修复情况和白龙江、西汉水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落实情况等进行了采访宣传。同时,他们还调查了解了部分灾后重建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维护了灾区群众的环境权益。

临夏组委会以"自然保护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宣传采访活动。他们在临夏市红园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共50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的活动启动仪式。对临夏州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访,对临夏市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进行了跟踪监督。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44.2%。多年来,我省一直比较重视渭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工作,坚持不懈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控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增加了水源涵养能力。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我省渭河流域各县市又通过封山禁牧,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使渭河流域生态逐渐有所恢复。"十一五"期间实施的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促进了渭河流域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的治理,流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我省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5.1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1.49亿立方米;流域内具有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达到72座;建成引水工程947个、提水工程5279个;建成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大中小型灌区,为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理干流河道59公里,重要支流677公里,建成城区堤防工程104公里。渭河干流陇西段、天水城区段,已经建成了能够抵御较大洪水的高标准河堤。

我省渭河流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承包责任制,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先导,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