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学反思>语文课教学反思

语文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9 07:38: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教学反思(15篇)

语文课教学反思1

  在青年教师优质课赛课上,我选了二年级的课文——《水乡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语言文字优美,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应当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开始,我为学生们播放了多媒体课件,一些江南水乡的图画,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来一个初步的接触。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梦一样的江南水乡,诗一样的古典风情,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水乡的诗歌,题目叫——《水乡歌》。请你美美的读读题目。

  在分析课文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说出 “ 水多 ” 这一特点,然后着重找到有关水多的词和句子,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抓住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反复诵读,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集体读,让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在悟中想。在指导背诵时,我采用形式活泼有趣的对读形式,学生们有问有答,其课堂气氛融洽高涨,在兴趣中学习,在参与中记忆,学生很快就能出口成诵。

  在分析第二小节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创设了一个情景,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只事先贴好的小船,问:水乡只有一只小船吗? 生1:不只。师:你从哪知道的?生2:诗句里的“千只、万只”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些词都说明水乡船多。那你能把它读一读吗? 生读,评价。师:老师在黑板画上几朵白云,问:看着满河的白帆和天上的白云,你想起了课文的那个句子?生: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师:那你能读一读吗?生读,评价。并且,我让读得好的同学拿起自己做好的小船贴在黑板上,顿时,我们见到许许多多的小船在水乡飘荡,同学们可高兴了,他们都站起来手握小船读出自己快乐的心情。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么多的船在干什么?(只见学生个个神情专注,陶醉在自己所想象的意境中)生1:我看见渔民们在船上捕鱼,鱼儿装满一箩又一箩。 生2:我看见水乡的人们在采ILY: 9pt; COLOR: 0pt mso-font-kerning: green; Tahoma;>

  在这一朗读环节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当高,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朗读过程中把水乡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提倡的建构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外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通过这堂课,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直观感受到水乡风光的秀丽多姿。对同学们说:“欣赏了水乡的秀美风光,如果同学们能在读一读水乡歌,一定会有一方不同的感受”时,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

语文课教学反思2

  感谢印台区中小学教师通识培训给我搭建的这一学习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来充实和完善自己,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回首七天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活动、学习等,无不使我心中充满无言的感激,尤其使我产生了一些质疑和反思。

  反思一:课堂流行语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我们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中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一)“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我们的教师导向有很大关系。在中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直接将文字理解为意思,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还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式读文时,学生往往避难就易,总喜欢用平时惯用的方式去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去读文。

  (二)“你学懂了什么”。

  上课完,我们总会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我们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就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谈的深入与透彻。

  反思二:课堂学习方式

  (一)“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我们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教学反思《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反思》。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学生还没有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阅读欲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我们应该是学生的领队人,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到队伍前,当学生需要“穿针引线”时我们就插到队中,我们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二)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我们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反思三:课堂评价

  有位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这天为什么穿得特别漂亮?”一位女生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是个爱美的人。”这位老师说了声“好”,示意她坐下后,又让其他同学发言。最后,他说:“大家回答得都好。”接着转入了后面的内容。 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频频用“你真棒!”“真聪明!”“掌声鼓励”,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惜大加赞赏。最后在当堂训练时,设计了问题抢答,并宣布表现最好的将有一份小奖品。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热闹异常。试问:课堂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起尝试的信心。可是赞扬也应有个“度”。不能为了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以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学科陷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因势利导,拨正和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

语文课教学反思3

  《电脑住宅》是四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我在执教本课之后,对如何执教略读课文产生了一些困惑。

  课前,我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一是让学生按表格式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分项归纳;二是让学生以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把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脑住宅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三是让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借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课文,但一节课下来,并没达到预期效果。这究竟是为何呢?本来设计完美的教学流程由于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在较短的时间里较难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本课的一些问题讲述也不够深入,有些环节可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这种略读课文,特别是科技知识方面的文章该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去熟悉课文,读懂课文,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语文课教学反思4

  《雪儿》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让它飞上蓝天的故事,表现了“我”爱鸟的美好心灵,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心情。本课的教学,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先全面感知。

  在进入文本教学时,我先以问题“我是如何对待雪儿的?”让学生通读课文的二至五小节,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我”爱鸟的行动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些行动的?让学生联合会通读后交流,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就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抓住“我”的一句话:“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和所做的一件事“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去阳台上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去研读体会。

  二、以感悟解读文本,让学生有切实的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爸爸说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飞越千山万水”“忠实传递信息”“蓝天信使”等关键词,去体会信鸽的勇敢、机智、坚毅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小女孩坚定了要将“雪儿”放飞的决心,要让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当“雪儿”飞起来之后,抓住“啊”“欢呼”“高高地托起”“美丽的弧线”等词语,通过大声的'朗读来感悟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仿佛自己也随着雪儿飞向蓝天。

  三、以品读、想像深化文本,让学生积累语言。

  整合全文,紧扣一个词“蓝天”来品味小女孩、“雪儿”之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由“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为切入口,让学生去品味蓝天的意义。对于受伤的小女孩来说,蓝天是她的向往,对于受伤的雪儿来说,蓝天更是它的渴望,雪儿回归蓝天,雪儿得到了自由,人与自然也就达到了和谐。本课中,雪儿与“我”告别的场面也是语言训练的一个点。雪儿虽然只是一只鸽子,但它也有灵性,与作者朝夕相处这么多天,如今就要飞回蓝天,它一定有许多的话想与作者表白。我适时地启发他们想像,雪儿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对“我”有什么样的祝福,面“我”有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呢?这种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训练,让学生灵活积累了课文的语言并积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积淀了下来。

  当然,课堂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在学生思维出现盲点时如何引导;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避免教师提出过多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让学生敢说、乐说。这都是今后教学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教学反思5

  两个星期了,我也快结束二单元的唐诗鉴赏课了,每次上完课的结束,我就开始反思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我引导学生发现了那些问题。我一向主张是学生一课一得,通过这一得而能触类旁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达到了吗?在回首反思中给我一个深刻的解剖!

  语文教学风风雨雨走了这么多年,各种声音都有,感觉到似乎所有的人都能对语文教学指点江山。回首在求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以为考上了重点中学的初中,可能就不会有了,谁知道,老师还是对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喋喋不休,痴心不改啊,一到上语文课,我就做数学或者看《七侠武义》,我似乎对语文没有什么好感,至不过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所以还得应付,但每次考试,我的语文分数是非常乐观的。

  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我看了很多诸如《七侠武义》<<三国演义》的原因,使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能得高分。一刹那间的怀疑过后,又否定了自己对不起语文老师的想法。毕竟那个时代,我们做学生是非常单纯的。三年初中优秀毕业了,语文课实在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如果有的话,还是我的地理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每次他讲中国地理的时候,他总是用诗词来描绘什么地形地貌天气之类的,我那个时候羡慕得要死,我纳闷:地理老师怎么不来教语文呢?他的对中国某一地方的描述总是引经据典,生动得让我兴奋。于是我好不容易接道一本《千家诗选》,花了三天三夜时间把它抄完,于是一首一首的去背,整个《千家诗选》我都背下来了,一个目的就是因为崇拜地理老师而去背诗的。现在想起来似乎很可笑,但却是事实啊,是地理老师让我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中结束之后似乎好得多了,再也听不见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了,语文课的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是提不起我的兴趣,语文课要不就背英语单词,要不就看数学或物理化学之类的,被语文老师批评了几次,说我不尊重她的劳动成果,不要在语文课上做与语文无关的问题。我自知理亏,于是强迫自己去尊重语文老师的劳动成果,但我实在不想听啊,于是干和语文有关的事情,节节语文课看小说看诗歌评论,有时被老师喊出来回答问题,我能在一刹那间从同桌的低语中把老师问的问题答对,而且还能向初中的地理老师那样引经据典的展开。语文老师总是表扬我,同学们也头来羡慕的目光。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最不喜欢听语文课的啦,但是我语文成绩的确也是班级中一流的,写的作文还能刊登在校刊上。每当这个得意的时候,我就想起我的初中地理老师,我一直纳闷:他为什么不是语文老师呢?

  如今我也做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呢?每当我上课,有学生不听我的语文课,我就自责,我就反思是我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说实在话,我们也是从当学生过来的,那一个学生愿意你在讲台上枯燥的喋喋不休呢?那一个学生又忍受得了你啰嗦过去又啰嗦过来呢?那一个学生又愿意你从头讲到尾呢?我自己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领教过语文老师的认真的“折磨”(我没有不尊重我的语文老师),所以我也不愿意成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去“折磨”我的学生,我的这个想法是好的,我也做过这样的“婆婆”,每次一感觉自己做了“婆婆”,我解剖自己出了问题,有很多次都给不听语文课的学生道过歉,说老师的这节课没有设计好,都是我的错。说实在话,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我都教得有点怕起来了,面对新课改,我也是经常反思,经常观看一些全国名家的课堂录像,但我总觉得有些课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有的实在是在舞台忽悠啊,如果他每节课都是这样上,他可能也活得够呛的。我曾经给我的学生说,语文就是:

  风和日丽,是天气在微笑;

  树叶摇曳,是花木在微笑;

  浅峰微波,是山水在微笑;

  含蓄谦和,是生命在微笑;

  愿微笑思考常伴课堂上的你我,

  愿快乐收获永远追随语文课堂。

  看起来,似乎是实足的浪漫主义,但语文课如果没有浪漫主义,还又什么意思呢?但是,在浪漫主义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收获现实主义。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我在翻阅教学杂志时,看到一篇《美国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灰姑娘>故事的?》文章,给我了深深的触动和不尽的反思。现在把文章引用如下: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睿?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 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真棒的老师!

  我看后,吸了一口气,此为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如果我从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这样教我的话,我......我简直不敢想。我想这就是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语文课吧!

语文课教学反思6

  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2、自主学习。

  (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

  (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必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语文课教学反思7

  这两天讲授的课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要依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的则认为应该弱化基础知识,而要侧重让学生去体验课文。关于这些争议可以从各个渠道获知,这里就不再多说。还是讲讲我上课时的一些情况。由于四班的多媒体出现故障,所以在四班的上课就完全是按照教案的思路讲的,可以说上的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还是有一两个亮点:一个就是导入,我还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次讲的故事可以说很符合课文,因为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想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导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武林外传》的小故事,是关于刑捕头吃东西的故事。刑捕头没有钱,他就要了一碗阳春面,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里一直在说“这是肉丝面,这是肉丝面”,结果他就真的把它当肉丝面吃下去了。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的就是:“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只要你是这样想的,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在一班的课堂上,因为有多媒体的协助,所以课上的较为轻松,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想象,整体上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通过这次《童趣》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我这次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但还是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行,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违背的,也是不科学的。在课堂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喜欢学吗?”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好学,不喜欢”。我想这是学生心里真正的呼声,但是我们教师却是经常忽略了他们的心声,依然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念来教学。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才是最关键的,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教学就算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导语的设计,图片的展示,提出一些问题,讲一些故事,对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等等。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够,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我无法让知识点的讲授变得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我想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

  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语文课教学反思8

  一、成功之处:

  1、 精选重难点,提高课堂时效性、

  《穷人》一文是世界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的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面对诸多的重点如何选择呢 在反复阅读过文章之后、我采取了从文章的主要情节入手(即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开始讲起),而在这几大部分中又精选出两个重难点:一是抓女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动细细品味;二是抓男主人公渔夫的'语言来体会中心、这样一来节省出了逐段讲解的时间,留下更多时间深挖这两个重难点,以此提高课堂时效性、

  2、 精心设计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节环节时,我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当时的神态,动作等,更带领学生边读边感悟当时的心情、在细细的揣摩之下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对于渔夫的语言,重点体会"熬"字,并提出假设收养了两个孤儿后,渔夫家的生活对于渔夫和桑娜来说会怎样 对于他们原有的五个孩子又会怎样 这些渔夫都过多的考虑过吗 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去体会渔夫一家的高尚在于他们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二、不足之处:

  "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我虽进行了读的训练,但读的不充分,不畅快、我认为在重点之处还应加大读的力度,反复地读。

语文课教学反思9

  对于学生这种现状,我想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在《虹》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就进行了一些大胆地尝试。

  《虹》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因而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景美,教学的'重点是朗读和背诵课文;而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彩虹形成的原因是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彩虹或在课后带学生到室外做实验,在阳光下喷水,看一看人造彩虹,让学生真正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明白彩虹形成的原因是这一课的一个亮点。原本在设计教案时,我想利用三棱镜对照日光灯让学生看到七彩的虹。但三棱镜的透明度与水的不同,日光灯的亮度又不如太阳光,虹的色彩远不如真彩虹鲜艳。任何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有各种情况产生。而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教师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切不可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对待。

  我们总在提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语文课教学反思10

  教学完《麋鹿》,反思的时候我忽然对教学对话又有了一些认识。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部分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并非每一个环节都是用了对话的方式,也不需要每一个环节都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对话的内容、目的、方式、进程等,主要是由教师主导的。这些因素,教师还可以预设。

  例如《麋鹿》一课(苏教版六A上),同样的内容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神奇的经历,可以教简单的内容(知识性地了解麋鹿,学会生字词,读读课文),可以教中等难度的内容(不仅了解知识性内容,还知道作者怎么写的,学习部分写作方法),还可以教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生活习性和麋鹿外形的关系,写传奇经历的作用,麋鹿命运与祖国命运的关系等)。这些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和决定的。我的选择是中间者。因为采用对话的方式,是为了学生更主体地学懂内容,而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教师预设的,因此说对话的目的是由教师主导的。对话的内容、方式、进程等,是由教师主导的,也是这个理由。

  本课我教的内容是:麋鹿的外形描写,描写的顺序和层次,写传奇色彩目的是为了突出神奇。第三部分的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麋鹿的经历复杂,学生要深究,会花费很多课堂时间,对学生语句表达能力的训练点似乎也不是很好找。但是可以让学生懂得怎么将习作写得吸引人。这在实际作文的构思中会有较大引导作用,属于开拓学生最近发展区作用的内容。而前面一些内容是直接有益于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练习。

  教学写作的顺序是让学生读完课文中外形描写之后通过对话实现的。以下是片断:

  师:马骋远,你能介绍一下麋鹿外形上的特点吗?

  生:麋鹿角似鹿面似马尾似驴蹄似牛。

  师:不够顺畅,那是因为对麋鹿外形的介绍顺序不是很明白,请大家分析一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它的外形的?

  生:是按照角、面、尾、蹄,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的。这是写作介绍动物人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培养的语文基本素养。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不要提笔的时候就忘记了。再请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麋鹿角似鹿,面似马,尾似驴,蹄似牛。

  描写有层次的教学,我抓住了介绍麋鹿的生活习性这一段,在介绍繁殖能力的时候,将雄麋鹿的角生长情况介绍得很清楚。两岁长角,六岁长成。但是,角的形状,在上一个自然段写麋鹿的外形特点中就有介绍,为什么不在那时候一起介绍呢?

  生:这里是介绍麋鹿的小时候,上面是介绍成年鹿的情况。

  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是重点讲生长情况,上面师介绍成年鹿角。

  师:上面是介绍麋鹿角的.特点。这里是介绍麋鹿的生长发育情况。说的是两种情况,因此分开写。可见,作者的写作层次很清。

  理解传奇经历的时候,我总觉得没有什么好教的,就是一个经历,一个故事。琢磨的结果是,写经历是为了进一步突出麋鹿的神秘特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于是让学生注意时间和麋鹿数量的那些数据,懂得一个故事大概。让后探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目的。

  教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满意的。一篇文章可以教学的语言训练点是很多的,针对我班学生写作顺序、层次不够清楚,写作时对方法的运用不够自觉的特点,将这两点作为相对重要的内容来教,是目中有人的做法。时间也显得紧绷绷。

  但是,当看到别的设计,看到教参上的提示:教传奇色彩中具体内容,分3000年前,1865年,1900年,1967年,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后,进行讲解,我觉得教得粗糙了。

  再思考觉得那样的教法也值得分析。也许那样教,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也会省力一些,对于内容的了解也多一些。但是,教的时间可能会多花一些,课时就会更加紧张。

  从以文为本的角度,那样教是更加文本的。通过讲解,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从时间角度,从学生写作理念角度教,应该取我的教法。

  不管怎样,不同于我的教法又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教师觉得简单的内容,学生却未必简单。看似简单的内容,却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教师要选好练习的点。

  以后教学的时候就是要看学生的需要。一个重在知晓写作目的;一个重在练习具体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

  “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语文课教学反思12

  小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接受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主要性阶段。在小学中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教学,然而小学阶段中识字是为了小学生阅读做起点和基点的,并且识字教学阶段也是全部语文能力的根基。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诸因素的存在,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以教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达到获取知识能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小学中年级中尤其应该注意对学生方法的引导,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一、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一直觉得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好,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发现,好的'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入门的向导。一些学生每天勤苦读书而收效却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得当。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非常重视对方法作用的引导,他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什么、怎么去学。学习语文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无论何种方法的学习都应该努力做到眼看(眼到)、脑思(心到)、手写(手到)。譬如“比较法”和“重点突破法”。

  比较是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通过作比较,可以区别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相不同点,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以达到正确的认识事物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作比较。如多音字进行分析字义比较法。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字义。比较体会句子怎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学习重点的突破法。对课文里存在的含义深奥且不易理解的词句,常常会使学生记忆卡壳。这就要让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熟读精思,花些时间和力气去弄懂,并反复体会不理解的词句促进记忆。如《爬山虎》等一些课文要背诵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这种方法。对学生理解和背诵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手中的教材去学习

  在教学课后中我不断去研究教材、发现教材并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二、辅以基本知识。”中明白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教材就必须从教材抓起。

  在班里为数不少的学生都对学习语文学习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语文的“基本功”太差,所学的知识犹如过眼烟云。针对这样一中情况来说,要想让学生系统地学生就必须抓好、掌握基础知识。如何抓好并掌握基础知识呢?1.拼音文字过关,积累大量词汇;

  2.词句理解过关,准确表情达意;3. 朗读背诵过关,发展记忆能力;4.基本写作过关,掌握写作要领。

  只有这样对所学的基本知识抓牢并过关,学生才能“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才能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如发现“学困生”完成得较好时,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达到增强其自信心效果,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坚持以阅读为本

  我发现要想学好学问也要多抓学生的阅读,尤其是课文中的阅读尤为重要,那如何抓住阅读内容就需要以教材为主要:

  1、重“句段”贯“全文”。根据单元的知识要点,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分析课文时,要把精力放在体现知识要点的几个段落学习的基础上。整体去感受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语言去品味及感悟。如第一单元的教学,知识点确定为“感受自然之美”,讲授时就围绕自然之美来写的,分析其写法,就是引导学生可以推荐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地方给大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感受到大自然之美。

  2、重“讲读”促“自读”。对于不同类型课文的学习,多采用以讲读促自读的教法。在学生熟读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讲读,而讲读的课文则从课文各个方面对重点段落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会方法且能把讲读中的知识迁移到自读课文当中来、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课,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加强学习强化基础训练

   课后反思中我得到一定启示就是不仅抓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还要对学生基础训练也是很重要的要想抓住学生练习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学习一定方法突破”的原则,强化了练习。教材课文后的习题为基础练习题;其次一个单元册后的多项练习、综合阅读练习也要强化训练。这样有效的训练及相互联系又可以让学生起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其中每篇课文中的课文后题可作为一项作业,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其中讲读例文的练习以记忆性练习为主;巩固例文的练习以理解性、巩固性练习为主;自学例文的练习以运用性练习为主,渗透创造性练习内容。

   通过自己不断总结与反思我相信这对学生系统的指导学生能很快并有效的掌握牢固语文知识并能帮助学生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

语文课教学反思13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天天作题,学生机械麻木。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成了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设计理念是:

  1、复习教学要给予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发展的天空,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从中真正体味到没有考试压力下的复习乐趣。

  2、复习教学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彻底从考试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3、复习教学要联系实际,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复习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5、复习要有针对性,抓住考点。

  拟公益广告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考点,内容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学生得满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学生平时所练不多,对写作技巧掌握甚少,细节部分处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公益广告”的概念。

  我设计这节课,解决的重点有三:一是广告知识,二是什么是公益广告,三是创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公益广告的创作技巧,以便学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过去的这一节,留给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复习课也可以生活化教学,语文复习的领域无边无际。

语文课教学反思14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进而感受蕴含其间的.浓浓乡情。

  首先,导入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积累的表达乡愁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然后引出新课。

  其次,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语速语调,读出感情等。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学生与诗人在诗歌中所迸发的思乡爱国之情产生共鸣。其间的听课文朗读录音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给学生有一个模仿的标准,对下一环节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从教学过程看,朗读的形式灵活多样,有学生的自由朗读,有学生的个人试读,还有听课文朗读录音,全班同学的集体朗读。学生在这些形式灵活多样的反复朗读中,由初步感知到逐渐深入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正因为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了朗读这一环节,所以为其他教学环节的师生互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再次,在品味诗歌的意境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既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又有小组集体的智慧,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述四幅画面的情景,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其中的仿写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不足之处:

  课堂节奏有点前松后紧,在仿写指导上做得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努力探讨并改进。

语文课教学反思15

  作为单元整组教学中的一节部分感悟课,我力图以单元整组教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如果说段老师的导读课是属于策略型的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补充,达成学法上的共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那么我的部分感悟课就是实践和运用这学习的方法。基于此,我的这次教学设计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

  1.以导读课上的学习计划展开过程。上课一开始便回顾出导读课上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交流课前学习情况。课中围绕学习计划中的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开展学习。在课快结束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计划中的学习后策略展开活动。同时,教学过程总注意提醒学生积累学习方法,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和《习作》积累经验,以体现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整合。

  2.用读“整本书”的要求进行指导。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其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础上读其中的精彩片段,由感知整体到深入部分,读精彩片段后更想读整部的作品,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梗概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精彩片段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寻找梗概和精彩片段的连接点。这样,课上读梗概,读片段,课后读原著,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这些学习方法将迁移到下一课的学习中。

  3.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切入教学重点。精彩片段中“好处”、“坏处”对照表,是本课最具特色的表达方式。通过这一内容和形式,既体现了鲁滨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能帮助学生今后用这样的方法克服困难。通过自读自悟----对照比较---对读感悟,落实知识、方法、态度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也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生存”的话题交流打下基础。

  课堂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在实际的操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今天的试教我觉得几个大的框架和流程走得比较顺利,但是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孩子深入会文,和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上做得还不够。不知道是对三班的学生不够了解还是自己的投入状态不够,这节课下来,觉得很多环节都没有充分展开。在概括主要内容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居然还把比较“好处坏处”对照表,体会表达方式的环节遗漏了,真是很不应该。第三,感悟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学生真真实实体悟出来的。比如在师生合作读“对比表”的时候,太严肃,渲染气氛的音乐过于悲壮,不能体现人物内心的斗争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教育。老师用教低沉的声音朗读坏处也给了学生一个示范,在学生还没有走入那种内心斗争,说服自己生存下去的情境时开始了朗读,声音过于低沉,情感过于悲伤,缺乏了积极的因素。

【语文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课教学反思03-08

语文课后教学反思03-28

语文课的教学反思04-21

语文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02-10

小学语文课教学反思04-15

中职语文课教学反思04-17

小学语文课后教学反思03-13

语文课改教学反思04-03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1-15

小学语文课《掌声》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