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绿教学反思

绿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18:59: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绿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教学反思15篇

绿教学反思1

  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余韵还未散尽,春光已来染绿我们的双脚。翻开第十册第一课,课题中一个“绿”字已让我满眼春色。正如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这个“绿”字又是何词能换得?只此一字,便激起了我朗读的兴趣。于是,旁若无人地,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烂漫春光里,徐徐春风中,走来一群带着植树工具的少先队员。他们走过的地方,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成了一道最美的春光。丁丁当当,锨镐舞动奏歌谣;哗哗啦啦,清水流淌唱乐曲。一番春歌之后,荒山野岭大变样。他们披绿袍,涌林涛,引来小鸟忙筑巢、松鼠叽叽叫,小兔、小猴更是开心得又蹦又跳。动物找到了自己的绿色家园,自然环境也在青山碧岭中发生着变化。“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此时的小河似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重新焕发了青春。诗的结尾更是独具匠心,一方面运用了诗歌反复的修辞手法,再次渲染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另一方面在反复中又有变化,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我们能不认为在春光染绿双脚的同时,少先队员也在染绿着春光?

  读着读着,我的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这样一篇语言晓畅、诗韵和谐、极富感染力的诗歌,不读之学生又怎会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并引起自身的感受?所以,以“读”为本,是我为本课教学定的基调。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读中品,读中写,真正地把“读”渗透到本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读出情,读出境,读出志。

  教学简单设想:

  读中想:初读课文后向学生出示练习——填字成词。()山()岭、()山()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读中说:从变化引入全诗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说话训练。训练点:说一说植树的场景;想象一下,小动物与大山爷爷之间会有什么对话?

  读中悟:根据小节训练朗读,在朗读中悟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喜爱,在读中萌发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读中品:在读中品诗歌语言的韵味,修辞手法的活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读中写:充分感知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语写一段植树后的美好景象。

绿教学反思2

  《绿手指》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较容易理解,文笔优美。但我在教学生品读理解时,发现文中有一处似乎在表达上不太准确。这句话是这样的:

  “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

  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我提醒学生说:“园艺所长见到过老奶奶吗?他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吗?”

  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分析以后得出了结论:园艺所长不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紧接着我有启发学生:“园艺所长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园艺所长看到的应该是老奶奶寄去的花种开的花。

  由此,我想到了,即便是名家,在写作时也有可能由于疏忽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要认真品读,斟词酌句,尽量做到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另外,我还觉得,学生的作文必须认真,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绿教学反思3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发挥想象和联想,尽可能透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意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二、采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在导课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幅优美的画面,引出课题——西湖的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味语言之前,先观看三个景点的录相,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只有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才能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相会、交流、撞击。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语言之美

  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先设计好问题,领着学生赏析。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处。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他们才会努力去探索,去感悟。

  正是采用以上教学方式,所以达到了教学的良好效果。

  值得探讨: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该讲究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呢,还是只侧重某一点,只要学生思考了,说了,或是写了,就算是有所得呢?

绿教学反思4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

  本课从常见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守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以正确与错误两种方式呈示出来,在“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中,通过学生自我判断来提高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在本课中,采用情境式教学,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用听音乐做游戏的活动导入本课内容。采用听唱法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感受的基础上模仿和跟着教师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和认识红、绿灯的功用之后,带领学生做游戏,并紧扣内容进行拓展思维。

  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歌曲,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了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公共秩序,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本节课的思想,而且扩展到生活中涉及很多方面。

  通过本课的教育教学,我认识到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大了,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所以备课时不能只单单备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和了解与本课相关的其他层面的知识。今后教学的发展,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种各样的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应拓宽知识面,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绿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下学期的第一节课,感受到上课的感觉真好!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做着应付考试的事情,每天忙着让学生背啊、默啊、考啊!哎,迫于无奈,做了太多有害于学生身心的事情了。今天终于可以从繁重的考试中挣脱出来,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我们用心倾听文中潺潺的流水声,认真感受文中小动物们的欢快,真心体验文中人们拥抱大自然的感觉,走进语文真的很好!

  今天上的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但我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不行。于是自己先范读了一下。我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该怎么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老师读得好的原因。学生想后说,因为老师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调等都有不同的变化。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方法继续练习朗,随后指名学生起来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先让他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让他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但是没有指导过的句子,学生依然读不好了。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语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我想这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决不能操之过急。

  另外,从上学期的观察中,我还感觉到学生在早读时的状态和上课时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早读时他们无精打采,要让他们读得投入,读出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的很难,上课时相对来说好一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心理有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对上学这件事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你想,每天早上上学后,老师就有各种各样的作业任务下来,几乎没有休息和玩乐的时间。每天在校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不是做作业就是背书,不是考试就是订正。每天的作业任务那么多,学生怎么会喜欢读书呢?有的时候,即使老师能够把课上得很精彩,让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但每天到学校就有那么多的作业在等着他们,他们还振奋得起来吗?难怪每天早上到校,早读的时候,看到的学生都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哎,也真可怜!

绿教学反思6

  《绿娃娃》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流畅押韵,十分适合放声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要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脑海里浮现诗歌所呈现出的画面,通过意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里的小生命都在茁壮成长。

  1、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为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课文的开头设计了一个“送绿娃娃回家”的游戏。先制作一些绿娃娃形状的'卡片,(草丛、小树等)在上面写上需要识记的生字。在教学时,出示卡片,学生读对了一个就把“绿娃娃”送回绿色的图画里,最后全班在复习完生字后也完成了一副“绿娃娃“诗意图。在这个设计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引起朗读的兴趣,把“要读”变成“想读”。并且我也把上节课中所学的新的偏旁都进行了强调,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复习新学的偏旁。

  2、 通过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进入朗读的情境和氛围,学生朗读是很被动的。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去朗读去体会,我准备了音乐。有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也有悠扬动听的“绿色花园”的轻音乐,在这样有感染力的音乐里,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朗读的状态,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去感受绿色的世界。

  3、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感。这篇诗歌有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结构很相似,这不仅使学生容易掌握,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思维的延续和拓展,把书本延伸出去,让学生能充分地发展自己。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你也来当小诗人”这个环节。我把课文中的相似的结构提出来,把一些有变化的词语改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填空,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下也能自己来说说,学生说出了许多绿娃娃,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到了许多绿娃娃;

  菠菜是绿娃娃;

  韭菜是绿娃娃,

  茶叶是绿娃娃,

  李子是绿娃娃,

  荷叶是绿娃娃,

  爬山虎是绿娃娃,

  仙人掌是绿娃娃,

  ……

绿教学反思7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我问学生早晨是作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并利用班级的红色和绿色的磁扣作为教学工具中的红灯和绿灯,看上去像红绿灯,这样具有童趣,让学生回答像什么,就学生的回答引入了课题《红眼睛绿眼睛》。

  为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红绿灯一课中从绿灯行,红灯停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循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之后,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过渡到休止符的感受与认识。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准确地休止和接唱,能与同学合作,和谐,完整的表现音乐。

  利用趣童用纸把红灯绿灯做成眼睛形状,并且画成一闪闪的,看上去像眼睛一样,这样具有童趣,让学生回答像什么,就学生的回答像眼睛引入了课题《红眼睛绿眼睛》。利用直观教学法告诉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危害。我给学生播放闯红灯后出车祸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亲人们的悲痛的场面,有财产受损的画面,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学生。只有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拓展思维,不遵守交通规则所产生的后果,我引导学生要养成从小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行为习惯是大家所倡导的,那些是反对的,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不仅仅是本节课的思想,而且扩展到生活中涉及很多方面,认识牢记图标。如:

  1:不要在油库旁烧火。

  2:不要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

  3:不要乱扔垃圾。

  4:不要在火车上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等。

  本课内容还把日常生活中“丢垃圾”“抽烟”“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儿童在成人牵引过马路”“鸣喇叭”等行为做成图标,由学生自己半段这些行为的对错,并把对错两种行为引申为生活的“红灯”与“绿灯。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独立表演,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做“禁示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按群星及牢记认识图标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养成教育。

绿教学反思8

  11月14日下午,我参与了州语文教研组的“同课异构”活动,和市四中的万秋园老师同讲《囚绿记》。

  《囚绿记》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散文。不同的散文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源于文中不同的形象。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和形象,设计思路围绕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分析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往往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很容易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但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处下手。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思考,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很好的方法。另外,问题化教学贴近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采用了设置问题的方法。

  问题的设置需要有层次,由易到难。我让学生在初读文章是思考“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达到了梳理文章结构的目标。接着又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借这个问题引出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之后的两个探究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称呼的变化说明什么?”以及“怎样理解‘魔念’?”需要学生结合全文,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问题层层推进的同时,学生也深入理解了文章。

  然而,正如课后讨论时一位老师说的一样,采用设置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反应会很生涩。整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赞科夫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 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由于经验的缺乏,我对高中学生学情不够了解,有的问题设计得过难。比如第二个探究问题“怎样理解‘魔念’?”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我在提问前并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如果先让学生说说“魔念”是什么?再来理解“魔念”在本文中的含义,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课后的研讨中,很多老师都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上课不如万老师流畅和镇定,同是新教师,就这一点,我的确做得不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收到了老师们中肯的评价和宝贵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更积极地学习,争取把课上得更有语文味,更自如。

绿教学反思9

  本课教学紧扣低年级识字教学重点,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阅读教学体现了“实”、“活”、“巧”的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堂充满人文情怀、课堂实效性高的语文课。

  1.识字教学体现一个“实”。教师始终把握学生年段特点,以识字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自由读书中认字,在逐句检查朗读中分散识字,在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和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等形式中识字,在不断深入的课文阅读感悟、词语理解及生字的反复浮现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生字,在指导写字中识字等,有机渗透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本课的识字教学形成“随机潜入、水到渠成”的特色,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识字的快乐。

  2.词语教学体现一个“活”。词语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采取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理解、借助动作表演理解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体现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检查朗读句子时理解“甜滋滋”一词,当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到“甜滋滋”就是心里很高兴时,老师及时引导“听到你们美美的朗读,老师心里也甜滋滋的。”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对于“善良”一词的理解,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在有感情地朗读和扮角色表演中感知松鼠的美好心灵,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小松鼠,进一步体会小松鼠的善良,再举例说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让学生具体感知善良的行为,将理解与运用融合在一起,将理解词语、感悟课文、说话练习、思维发展、写字指导有机整合在一起。

绿教学反思10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和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动作的伴随是幼儿认识音乐,学习舞蹈,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而韵律活动是幼儿随着音乐进行的身体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创造性表现的.需要等。因此,幼儿需要各种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反映音乐中的情绪,而目前大多数的音乐舞蹈,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我想能否改变一下教学的形式呢?

  韵律活动《绿毛虫》是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变化,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从头到尾我没有教过孩子一个动作,只是将音乐用故事形式开了个头,用教学挂图引导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表现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睡觉、破茧而出变成蝴蝶的过程。而我只是用语言提示的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动作。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造源于想象,而想象则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以感受入手,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再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比较清晰的音乐形象。如:第一段音乐,我告诉幼儿绿毛虫在吃苹果呢,他们听到马上把手放在嘴边做吃东西状,然后又是一段音乐,我让幼儿说出绿毛虫吃饱长大了会怎样了,因为有了清晰的教学挂图,幼儿很快就想到了蜕皮这时幼儿跟着音乐用夸张的动作将粘在身上的“皮”有用脚狠很的踹下的,有用手一下子扔掉的,他们表现的各具特色。当幼儿听到舒缓悠扬的旋律后,知道绿毛虫睡觉了,他们马上有躺着的、蹲下的、靠在别人肩上……各种睡姿形态不一。最后幼儿表现的蝴蝶也是千姿百态,精彩分层。象这种音乐活动在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能让幼儿掌握的同时,孩子们更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

绿教学反思11

  【1】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刚好我们现在处于春天这一季节。北师大版三年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也以"春天"为题安排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第一篇课文是《梦已被染绿》,体裁是诗歌。

  当我把全诗讲完后,提出一个问题:"我的梦已被染绿。"这句话怎么理解?等了一会儿,看到很多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无言以对,我又加以提醒:抓住句中的关键字眼:"梦"、"绿"。我刚把这两个字写完。顿时,沉默的气氛被打破了。一个学生突然说:"这好象与我们所学过的《爱什么颜色》一文有点联系。"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一点拨,让我始料不及:因为我备课时并未想到这一点。于是我欣喜不已。于是我让他们齐背《爱什么颜色》的第一段,当他们背到最后一句:"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时,我叫他们停下来:对,大家就抓住这句话"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结合来理解我们课文这句话。同样是诗歌在《爱什么颜色》这篇课文作者写碧绿的颜色,主要是表现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而在这里,作者写"梦"、"绿"其实也是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表现。惟有如此,他才能够比老师、比妈妈更容易觉察到春天的到来。所以说,从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让我们知道:热爱生活,细心地去品味生活,对于培养我们的感情,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让激发我们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永远看到春天,时时体会到世界的精彩,永远充满笑容。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美好而又丰富多彩。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得到的启示。当然,这也让我们能够再次复习旧知识,得到新知识,而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从这边可以看出大家可以当老师了……

  正所谓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再怎么厉害、高明的老师,无论怎么精心去设计一堂课,总会难免有缺漏之处。在备课时的疏忽之会偶尔发生的。而且"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样事物,或同一篇课文,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所有的这一切需要一些有善于发现的学生来帮助提出,从而使一堂课趋于更加完美。因此,我觉得,对于一名老师,你虽然拥有一桶水,你能够在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很多道理,但多听听学生的`一些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时期,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是北师大教材的一个亮点。这些思考题不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向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例如:《梦已被染绿》课后思考题目:“你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来了?”在教学本文刚好是春季,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我在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变化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他们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春雨沙沙,着歌儿来了。”“春天来了,小蝌蚪也来了。”“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说明春姑娘来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课堂

  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了。

绿教学反思12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为了农村学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利益,为了改革农村初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在农村中学开设了绿证课程,可以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适合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学生学好绿证课非常必要,因为这科不是中考科目,学校平时也不进行测试,有的同学对这科不重视,认为学不学都行。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好绿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到更多的绿证知识,是绿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绿证课教学工作,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学习绿证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劳动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现代基本劳动技术、技能,具有就业的一技之长,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或二三产业的岗位生产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每一学期,我都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懂得学好绿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给学生讲《劳动安全卫生常识》时,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生命!我说:对。那么怎样保护自己,避免各种意外伤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我们通过本书就会全面了解。这样就把学生带到自觉探讨与思考问题中去,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有一种好奇感,有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老师要正确引导,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农村应用文》时,我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应用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学好。有的同学问:为什么呢?我讲:人一出生,有的人家办满月,要发请柬,宴请亲朋好友;上学了,要记笔记、写日记、写学习计划、总结、入团申请书、给亲人写信;大学毕业前,要写就业简历;参加工作,要写述职报告、合同协议等;有的人遇到官司,还要写上诉状、申诉状等;人老病重还可能写委托书、遗嘱;去世了还可能发讣告、致悼词等,所以说人的一生要经常用到应用文。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就能认真听讲。

  再如,讲《玉米的栽培技术》时,我问:玉米粒在玉米棒的哪个部位先成熟,为什么?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因势利导,激发同学们去探讨和思索,上课时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三、实物教学,调动兴趣

  在讲课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甚至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做别课作业等。我在讲《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标志图”时,先让同学们用硬纸板制作一些常用的标志图,老师讲课时选用优秀者加以讲解,这样同学们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再如讲“灭火器的使用”时,我组织同学们到室外,拿出干粉灭火器,按步骤操作并讲解,教大家如何使用。这样同学们爱学,而且容易掌握。在讲“玉米的器官”时,我从玉米地里挖出一株完整的玉米,结合实物给学生讲解玉米的根、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这样利用实物教学,生动形象,就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观察中学到了新的知识。

  四、开展活动,深化兴趣

  适当开展一些观察实践活动,寓科教于活动之中,赋予实验性和实践性,适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玉米的种子”时,我组织同学们来到玉米地边,先找同学看实物回答,玉米的.根、茎、叶不同器官的形态特征之后,然后掰下一穗玉米棒,取下玉米粒分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胚和胚乳,这样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就学到了知识。再如,我在讲“温室的建造”时,我把同学们带到我校的温室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室的构造,老师适当地加以讲解,然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说明文《我们学校的温室》。作文交上来以后,老师加以评改,选出优秀的作文在班里朗读。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也深化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绿证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虽不是考试科目,但只要教师善于组织和引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绿证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绿证知识。

绿教学反思13

  在新课程下,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结合学校倡导的“四步三查”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此,就活动中我所教的《囚绿记》一课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模式要预先设定好。

  开学之初,我已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合作小组,在小组里,由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合作互助对象;每次讨论或活动中的组织者、书记员、总结发言人等都事先安排,轮流担任;讨论结束后,每周小组作总结,奖惩分明。这样事先安排好,形成固定模式,一旦进入到小组合作阶段,学生就可以训练有素、不需在学习讨论内容以外的事情上面花费时间,同时总结、奖惩也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课前应精心预设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可多预设几个,择其优者;预设问题要具体;对学生的反应也要作预先设想。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教学目的更明确,节奏更紧凑。当然,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中要关注学生实际。

  学生层次不同,教学中要各有照顾,因此基础知识可以自主学习为主;中等层次的问题则可放入小组讨论中;稍难的题目可在教师的揭示引导下在全班展开,学生即便是只言片语也要找到闪光点,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动脑筋发言,最后集体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找准闪光点,有的放矢地表扬才有实效。

  四、要体现语文教学特点。

  语文首先是语言的学问,课堂上书声琅琅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无论是对语言的'品评还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都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咀嚼体味,感受语言之美,愚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赏析语言之道。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一堂课下来后自己再来回想,总觉得有若干不足,但我想,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应该让它们成为自己教学上的指路灯,指引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

绿教学反思14

  《绿》是朱自清一篇“金相玉质”的写景抒情散文。每次读此文,我都被深深的吸引,叹服朱自清生花的妙笔。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描写,让人深深陶醉在梅雨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意里。

  本文教学不宜以分析散文为主,这样容易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适宜站在初步鉴赏的高度,用“读、赏”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梅雨潭绿的美,挖掘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所以我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对文章赏读品味上。

  课堂设计环环紧扣,首先展示三幅绿的图片,老师以诗意的语言导入感染学生走进课堂,接着简介作者,检测字词,然后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赏读品味上。对文章的赏读品味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读绿(初读感知)———赏绿(赏读感悟)———谈绿(品读情感)———写绿(小试牛刀)。

  其中“赏绿”环节是难点,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之美,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梅雨潭的绿之美,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赏绿的基础上“谈绿”环节学生自然品读出了作者的情感。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种景物的颜色,达到学以致用。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最后我以诗意的语言结束课堂,带领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绿之美,与导入新课诗意的语言想照应,使课堂结构严谨完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受语文之美。

  原本以为九年级的学生鉴赏能力很是欠缺的,但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是非常满意的。成在导入设计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由已知到未知,提升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信心。其次是在教学中不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绿之美,语言之美,从而归纳绿之写法,学生水到渠成自然学到写景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整节课来看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赏绿”环节同学们在交流读书感受时不能做到尽情发言,畅谈感受。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在这个地方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投入情境,用心用情读书,努力做到达到预期的效果,达成预设的目的。

绿教学反思15

  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是北师大教材的一个亮点。这些思考题不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向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例如:《梦已被染绿》课后思考题目:“你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来了?”在教学本文刚好是春季,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我在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变化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他们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春雨沙沙,唱着歌儿来了。”“春天来了,小蝌蚪也来了。”“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穿上了绿衣裳说明春姑娘来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课堂

  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了。

  这样不但引导学生读书要细心,抓关键词语帮助理解课文,还启发学生要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不断发现我们身旁自然景观和事物质变化,感觉到人生的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绿教学反思04-16

《西湖的绿》的教学反思02-19

绿教学反思(精选22篇)03-18

囚绿记教学反思09-02

《囚绿记》教学反思11-04

囚绿记的教学反思03-09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03-04

《囚绿记》教学反思13篇03-16

囚绿记教学反思13篇03-16

《囚绿记》教学反思12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