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7 18:47: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听声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上下来,虽然较清楚地上完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经过各位老师的评课以及自我反思有以下几个不足点: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速度太快了,最后一次上课我居然用了32分钟就把课上完了,归结原因在于个别环节我过度的太快了,比如介绍音叉这一环节太快了,介绍的太简单,不够详细,还有实验的分析不够详细,所以时间上就少了。而且课简单上了,就感觉太常态了。

  二、课一开始没有暴露学生的前概念,过度也太快,就简单地给学生听几个声音,按照贺老师的建议我应该一开始就拿出各种各样的乐器让学生听,让他们听各种声音,用各种词语来描述声音,然后区分这些声音描述词的区别,再让学生用实验区分,所以这一点或许要把教学设计全改了,不过也确实如贺老师所说,课的设计过于平凡和简单了。所以以后我会按照贺老师等的设计再去试教,不过对于设计过后课堂的调控可能更要难了,之前张老师和王老师也帮我想到过和贺老师一样的想法,但是就怕课堂调控难度增加,所以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

  三、我的课太于平淡了,我本人上课不够有激情,就是和学生有距离感,所以今后要在教学当中培养自己和学生的亲和力,这样我的课才会更加饱满。

  四、在授课上有个地方忘记讲了,那就是要向学生提出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只是强弱i不一样,而用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一样的,而高低是不一样,这节课我没有好好利用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其实学生有所发现我就应该提一下,这样也将这节课的程度拔高了。另外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链接有点生硬,要思考如何设计是得课堂更加顺畅自然。

  五、这节课的板书还是有点不够写的大气,个别字的板书有点草,虽然知道给小学生上课的板书要一笔一画的写,但是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一开始还记得字要写好,上到后来就忘记了,看来这方面意识还要提高。记住字要一笔一画写,而且板书的排列要大气整洁。

  六、评课的时候丁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今后要多关注的一些宝贵建议,这些都是我平时会经常忽略的

  1、要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上课的时候我也感觉举手的学生就经常举手,不举手的学生就一直不举手,似乎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时间和教学设计的关系会一直叫举手的学生,不举手的似乎不会去提问或者让他们回答,反思一下,确实这样长期下去,我只是在给举手的学生上课,对于不举手的我们不去照顾不去关注我们就会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学生不举手,或许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为什么不举手,这里面肯定有原因,作为老师就要及时关注。

  2、教学评价要跟上、丰富多彩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自信,能给一些不好的学生来个警惕,甚至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指点迷津,所以作为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教学评价方面还不够,对于课堂上的评价不够及时和丰富,以后要多关注这一点,这也会使我老师个人的教学素质更得到体现。

  3、课堂总结要细致、这节课上下来,我的课堂总结还不够全面,丁老师说他听别人的课很关注这个老师的课堂总结是怎样的,往往很多老师的课堂总结都会倾向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教学结论,渐渐的学生也会慢慢得跟着老师走,以为总结就是说说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我的这节课学生的总结很简单,就是我板书上一点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或许这和我自己的总结习惯有关,丁老师说其实这节课的总结不但是总结重点概念,还要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认识了什么,通过实验有什么感受等各方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关注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掉。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本,不要为了叫知识而上课,小学阶段的科学其实要让学生增加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到了初中有话可说。这一句是教研员贺老师说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2

  《听听,秋的声音》,光读这题目,已觉浓浓的秋情沁入心怀。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走进秋,走入诗的意境,让人仿佛听到了《秋日私语》的琴声在缓缓奏响,风采落叶“沙沙”作响,菊花仙子们在边歌边舞,那绽开的谷粒在欢呼,枝头的果子在颂扬……诗歌就是如些的优美,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永恒的美,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

  欲说还休——激情

  如何把秋天独特的美带给学生,让学生聆听到秋天美妙的声音,体会到诗歌遣词造句的韵味,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胸中的诗情,是本课展开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随机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心聆听秋天的秋语,感受秋天浓浓的秋情,有不舍、留恋、喜悦、开心——

  ——师:黄叶和谁道别,会说些什么?

  ——生:黄叶和大树妈妈道别。

  ——生:黄叶和大地母亲话别。

  ——生:和小草道别

  ——生:┅┅

  ——师:那它会说什么呢?

  ——生:大树妈妈,再见了,明年春天再见!

  ——师:大树妈妈又会怎么说?

  ——生:孩子,去吧!投身大地的.怀抱,你会感到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也唱起了离别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多媒体出示大雁飞行图),大雁它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生沉默)

  ——师: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说什么呢?

  ——生:我妈妈会说:“上学路上要小心,注意安全。”

  ——生:我妈妈会说:“上课要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

  ——师:是啊!这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师:“再见,大雁,你也保重自己。”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我们明年见。”

  ——师:好的,你要保重啊。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是,我得赶紧准备粮食去。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配乐)

  (诗歌给我们留下了空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情不自禁——续情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是我这堂课教学的另一特点。说来也巧得很,在上这一课的前一天,学校刚好组织去秋游,我就从看景物想象秋天的声音入手,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引发想象,最后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

  ——师:昨天我们去秋游了,在大自然这个美妙的音乐厅里,你还听到了那些秋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小草的声音

  ——生:我听到小青蛙的“哇哇”声

  ——生:我听到小鸟的“吱吱”唱歌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后反思》全文共1356字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3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陈一夫喊道,“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孩子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张鹏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何我玩一下再走呢?”他大概还在想课上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是你没注意……比如它‘呼’地摸了一下你的脸,‘唰’地一下又碰了你地耳朵。”张鹏开心地笑了。

  下课了,孩子们放下书本,跑到操场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4

  第三单元以“秋天”为主题,《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就是描写秋天的现代诗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共有6个小节,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结构相似,适合学生仿写。在教学前,我细读文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为了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运用学习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着重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运用多种手段展开想象,并模仿句式,创写诗歌。上完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课堂引入,我先是播放了一些有关秋天中动物的叫声,让学生来听听这些声音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配乐范读课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诗的前二小节结构一样,我重点指导第一、二小节。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出示第一、二小节,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可以分开慢慢地读,也可以连着读,但声音要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当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你知道黄叶飘下时动作是怎么样?再者如果你就是黄叶你准备怎么同大树妈妈告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第二小节也是同样抓住蟋蟀的叫声指导读,让学生当当小蟋蟀再来读一读。后面的小节抓关键词理解读,再通过师生引读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习完整首诗后,在此基础上学生以配乐朗读展示,用“一字还原”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使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我降低难度,当学完前面的一、二小节后,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句式,借助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扇动翅膀,呼呼,是和北方道别的话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这节课,我通过朗读、感悟、写话,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升,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可是,我在这一节课中,对时间把握上不太精确,学生喜欢读就让他多读了几次,有点随意性,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里没有时间去写。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5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在前两面教学《秋天的雨》一颗时就让孩子们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

  最后的续写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但也已经产生了几篇佳作。我认为还是很成功的。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学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五个步骤。

  1、秋的声音

  首先从本组教材《秋天的雨》入手,让学生感受秋雨声,从中让学生受到秋声的感染。

  2、寻找秋的.声音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听一听秋的声音。

  3、展示秋的声音

  让学生把找到、听到的秋声模拟出来。

  4、说说秋的声音

  把自己找到、听到的秋声与教材中学的语言结合起来,说说自己听到的秋声。

  5、对话秋声

  学着书本上的样子自己写上几句。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注重语文学习多元的因素,重视语文的感染作用,注重引导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采用范读、赛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诗的意境,并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要求读的同时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另外教学中还开展了仿写诗歌的活动,“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你能仿照文中的形式再写一些吗?”原本我以为学生们不会积极响应,举手的也不会有几个人。然而,出乎我的意料,思考几分钟之后,很多学生高高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听听秋的声音小花摆摆手‘沙沙’是和大地妈妈告别的声音。”有的学生说:“听听秋的声音红红的苹果挂在树上‘哈哈’是农民伯伯丰收的笑声。”还有的学生创作的诗歌脱离了课文中的形式,凭自己的感觉进行了创作。虽然学生的创作并非都符合要求,并非都通顺连贯,但我仍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提出了表扬,进行了鼓励。我觉得学生如此乐于表达,如此急于表达这就是他们最大的进步。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科版四上《科学》“声音”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0xx年3月29日

  教学地点:浙江省仙居县下各中心小学

  引领教师:胡志林(台州市书生小学)

  教学过程:

  师:你们是不是很喜欢做游戏?

  生:是

  (老师挑选了3位同学上讲台前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3位同学藏在讲台下,说一句话,让同学们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师:胡老师不太明白,你们看不见他们,怎么都能猜出他们是谁呢?

  生:听声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声音”(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听听这些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通过录音机播放,让学生听的声音有公鸡叫声、火车开动声、流水的声音、牛叫声、汽车喇叭声、枪声、人搏斗的声音、雨声)

  师:我们平时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生:刮风的声音

  师:你能学一下吗?

  (生模仿刮风的声音)

  师:谁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生:青蛙的叫声“呱呱”

  生:还有

  生:……

  师:平时听到的声音有很多,现在来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能听到哪些声音?

  (生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后汇报)

  生:读书声

  生:下雨声

  师:(指黑板)这么多的声音,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哪些声音是自然界发出的,哪些声音是人活动发出的?

  生:自然界发出的有:流水声、雨声、雷声、枪声

  生:枪声不是!

  师:那哪些是人活动发出的声音呢?

  生:读书声、搏斗声、枪声、汽车喇叭声

  生:还有火车声

  师:为什么呢?

  生:火车是人开的

  师:还有吗?

  生:还有枪声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那公鸡、青蛙、牛这些动物的叫声有归哪一类呢?

  生:归自然界发出的

  师:我们刚才听了这么多的声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的?

  生:不会!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师:同意这个观点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大家一致通过,认为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的。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些物体是不是都会发出声音?

  师:(举一实验盒让学生看)这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打开看一看。

  生:小铃铛

  生:还有橡皮筋

  师: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生:都是固体

  师: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固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会

  生:不会

  师:我们还是做一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是不是正确

  师:小铃铛,你们准备怎么做?

  生:摇一摇

  师:橡皮筋呢?

  生:弹一弹

  师:请各组从抽屉里拿出实验记录表,我们边做实验边记录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生:橡皮筋用手拨,它能发出声音。

  师:你是怎么拨,做给大家看看

  (生做实验演示)

  师:你在拨橡皮筋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橡皮筋变细了,变长了

  生:发出声音了

  生:声音不是很响

  师:大家仔细看,我们拨橡皮筋的时候,是不是拨了一下松开手后,橡皮筋就不动了?你们再做一遍

  (学生做拨橡皮筋的实验)

  生:不是

  师:那怎么样的呢?

  生:还在继续动的

  (学生继续汇报实验发现)

  生:小铃铛用手摇,能发出声音(学生边演示边说)

  生:塑料杯用手捏,能发出声音(学生边演示边说)

  师:那我们现在能说固体会发出声音了吗?

  生:能

  师:我们能说有些固体能发出声音。

  师:老师在你们桌上准备的材料中,除了固体材料外,还有什么?

  生:水

  师:水是……

  生:水是液体

  师: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能

  师:怎么验证?

  生:用吸管吹

  师:只能吹,可不能吸

  生:吸了脏的水会到嘴巴里去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手摇

  生:倒

  师:怎么倒

  生:用杯子舀起来,再倒到水槽中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用小棒搅拌

  师:(演示动作)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现在我们对照记录表2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边演示汇报)

  生:用吸管吹,水能发出声音。

  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发现许多泡泡。

  生:第2个实验用小棒搅拌,水也发出声音。

  师:这声音是怎样的?

  生:哗啦哗啦的

  生:我们发现倒水也能发出声音。

  生:倒的越高声音越响

  师:这真是新发现!

  师:那现在我们发现液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生:能!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和液体能发出声音,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

  生:研究气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师:气体我们怎么研究呢?

  (老师演示实验“吹笔套”)

  (有些学生吹起了口哨)

  (学生实验“吹笔套”“捏塑料哨子”)

  生:气体也能发出声音!

  (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师:这些声音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知道

  师:这样吧,还是让我们做个游戏来研究吧。

  (1、请一同学上讲台蒙上眼睛做“分辨发声物体的方向”的游戏,发现这位同学不能分辨出方向,于是再请7位同学上讲台重新做“分辨发声物体的方向”的游戏。2、辨别声音远近的游戏。3、辨别声音大小的游戏。)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声音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有方向不同、远近不同、轻重不同

  师:声音的轻重不同就是声音的大小不同,声音轻也就是声音小,声音重就是……

  生:大

  师:声音除了方向、远近、大小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利用口琴吹两个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声音的高低不同”)

  师: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1:大小不同

  生2:远近不同

  生3:高低不同

  师:看来同学们对声音的高低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声音是高低不同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高低不同的声音。

  (用8个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敲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很惊讶!

  师:其实,我们回到家里,也可以用碗或玻璃杯做这个实验。我们做这个实验时思考一下:到底水量多的声音高还是水量少的声音高?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玻璃杯和水做成乐器演奏乐曲。大家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研究学习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声音有方向不同、远近不同……

  生:我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生:我有意见,有的不会发出声音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灯泡

  师:物体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发出声音的,到底怎样才能使物体发出声音?这也就是我们下次科学课要研究的。

  师:现在我要考一考大家

  在小黑板上出示题目

  生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生2: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等不同。

  师:下课回去以后你准备做什么?

  生:我准备回去做敲碗的游戏

  师:准备怎么做

  生:碗里面水有多有少,再敲

  师:对了,等你们实验成功了,再告诉胡老师或你们的科学老师,好吗?

  生:好!

  下课。

  【反思与建议】

  这是我在“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中上的一节课。台州市教育局为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名师送教”工程,举行“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台州市的小学、初中、高中的省市名师在台州市农村学校开设300多节示范课,向农村学校传经送宝。20xx年3月28日,台州市教育局在仙居县教育局八楼会议室举行了“台州市名师农村支教大行动”活动的启动仪式。3月29日,台州市小学、初中、高中的各学科省市名师40余人分别到仙居下各、白塔等农村学校正式开示范课支教。小学科学学科市教育局选派台州市书生小学胡志林老师和路桥小学的郑灵亮老师参加支教,支教地点是仙居县下各小学。29日上午,小学科学组先由下各本校的王燕平教师执教《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再由两位支教教师分别开设一节小学科学示范课。

  “听听声音”这节课,我在第一个活动“倾听周围的声音”中让学生先听同学的声音游戏引入,再听录音机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回忆并模仿平时听到的声音,静下心来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体验到声音是多样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在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听固体、液体和空气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在第三个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通过游戏使学生体会到声音有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不同。

  这节课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是:1、学生对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易混淆,学生搞不清楚声音轻重、响与不响是指大小呢还是指声音的高低;2、学生分辨声音的方向、远近也有一定的困难;3、对八个水量不同的玻璃杯能敲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很好奇,但究竟是水盛得多时声音高呢还是水盛的少时声音高听不出来。

  建议:用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说明声音的高低、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音很响是指声音大不是声音高;用玻璃杯盛得水量不同,声音高低不同的实验中,老师们请注意:两只看起来大小一模一样的杯子,敲击空杯时声音的高低是不太相同的,有的高低相差很远。如果用这样的杯子去盛水,会影响学生得出“水盛得越多,声音越高;水盛得越少,声音越低”实验结论的。所以在给杯子盛水前老师要先敲敲空杯子的音高,要挑选空杯子时音高差不多的杯子盛水。盛水的量,有音乐经验的老师最好能在水杯上敲出音乐来,那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8

  当秋天踩着落叶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时,课文里也是秋意飞扬了。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秋天”为主题,其中《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音,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一声“黄叶道别的话音”,让我们体验到了依依的惜别之情;一句“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一阵“暖暖的叮咛”,让我们品味着真切的情谊……

  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诗歌就是这样,遣词造句富有无穷的想象,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了一股隽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此美的课文怎样让孩子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抒发内心的诗意呢?课堂中我通过配乐示范朗读,情境表演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了课文内容,领略了诗歌的韵味,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想像: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模仿课文来美美地说说吧!孩子们思维犹如被点亮了一般,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姑娘飘飘洒洒,滴答滴答,是秋雨姑娘在弹奏着乐曲。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是催伙伴们快快冬眠的声音……当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似乎是意犹未尽。下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写《听听,春的声音》,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小诗写得也是诗意飞扬。

  听听,

  春的声音,

  春雨滴答滴答地下着,

  叫醒了沉睡中的小草。

  听听,

  春的声音 ,

  河流在慢慢地流着,

  哗啦啦,哗啦啦,

  河流们争着要把冰拍碎。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从洞里钻出来,

  呱呱,呱呱,

  是青蛙们在齐声高唱。

  (金哲宇)

  听听,

  春的声音,

  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

  “嘣嘣”

  是万物复苏的话音。

  听听,

  春的声音,

  青蛙鼓起大嘴巴,

  “呱呱”

  是和田野打招呼的歌韵。

  一朵朵小花开满山野,

  留给春天红红的足迹,

  一片片花瓣绽满枝头,

  送来一阵阵春天的香气。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9

  其实无论是课堂的哪个时间段落,再好的设计也需要老师情感的投入,用微笑期待的表情,用亲和热情的语言,用积极恰当的评价,向前迈一步、点点头、握握手都可以最大化的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支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在这节课的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较少,而且比较单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这方面,应当多下功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是我们大家的,热情、愉快、轻松的心态,才可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1、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不到位,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欠缺

  在上这节课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插播一段录像。此时多媒体出现问题,不能显示图像,只能听声音。当时只考虑到时间的`安排,总怕耽误时间过长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讲不完,于是这一环节就一带而过,没能把这一精彩的片段利用起来。

  2、细节处理草率,不扎实

  在授课过程中,有一学生说,小音叉发出的音是叮——声音更高,尖、大音叉发出的音是咚——声音更低沉、,这时教师为了引出“高低”两个字,一直绕来绕去,可学生只体会到了音的高低,就是没有想到用这两个字来描述。这里老师可以直接说出像叮——这种的声音更高,咚———这种的声音更低。因为只是表述上学生一时没有想到这两个字,所以教师一再追问,浪费时间。当有追问价值或探索价值时,可以不惜花时间去追问,但像这种表述上的不当就可以由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加以修正。

  我觉得教学的实施,千万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不要轻率草率,老师用眼、用耳、用心及时把握、反馈学生的学情,才能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0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为了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播放的时候我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学们生受了感染后,自己也非常地想读读试试。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和阳台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阳台阳台再见了,明天春天我还来。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的。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我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来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蜜蜂振动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别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刷,是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同学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是和鱼儿告别的话音。”“听听, 秋的声音, 鸟儿拍拍翅膀,是和大树告别的话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发挥了令人惊奇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同学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1

  《听听声音》作为《声音》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用自己的感官一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有适当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把眼睛闭上,静静听听自己周围的声音。有的说有体育课吹哨子的声音,有下雨的声音,有汽车鸣笛声音,老师讲课的声音等等。

  通过一段音频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这一环节,只能做演示实验,使得学生积极性不高,探索欲被压制,教学效果不够好。

  听不同铁钉发出的声音这一环节,是想要学生感受音高,但视频演示远没有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好,后面班级上该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铁钉,让学生自己敲击感受。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2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讲这一课时,我是按照以下思路开始授课的。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组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种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看图,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诗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都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哪些是具体描写秋天声音的拟声词。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我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而第二、三小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感觉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节是一个整体,让学生放在一起读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是一节一节的读,这样浪费了时间,最后的配乐听读课文没有时间进行。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3

  《听听,秋的声音》这篇是一首散文诗,同时也是三年级第二篇略读课文。我根据教参的提示,把教学重点定为“带着想象朗读”

  具体是这样展开:

  通读两遍文章和易错字词后,让孩子们找出在秋天里,是谁发出了什么声音。再有一次自主学习,选择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所见所听和所想,去填补诗的留白。

  脑海中有了画面,才更能明白诗人的感情。在体悟情感的基础上,带上节奏朗读诗歌。

  因为课后没有生字,对于会认字的教学只是认一认,点一点,再布置一个课堂上仿说过的仿写作为小练笔,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

  可取之处主要体现在流程和设计。

  在朗读方面,我首先使用自由朗读、默读两种方式让学生通读整首诗;在1-3节重点章节的学习上,穿插使用个人范读、全班齐读、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体会情感。

  在想象上,分别做了不同层次的指导。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1-3小节,任选喜欢的小节说出所见所听所想。其中,所见和所听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所想才是我想引导的重点。

  有的学生只是按照文中的表达再说一次,这严格来说是比较偷懒的思维。

  也许是他们还不会,所以,当看到学生卡住的时候,我给出了自己的例子:“老师也喜欢第二节。我看到了蟋蟀振动翅膀,一下子从阳台上飞起来。它还转过身跟阳台上的小朋友道别,说小朋友再见呢!”后来,孩子们就知道怎么说了,原来是要加一点合理的想象,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语言。

  想象完画面,我让学生也来当一回小小诗人,换掉了大树和蟋蟀,尝试仿照1、2小节说一说其他生物的声音。

  我先给出的是青蛙,只把青蛙的动作挖空,其他地方已经填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等他们熟悉了规律后,再让他们独立完成其他生物的仿说。后面孩子们换了小鸡、小草和雨水,说出来是合理的。这个也是今晚要做的小练笔,所以花了比较长的时间,请了好几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

  接着,我在第⑤小节也设置了想象环节。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的想象就很简单了,稍微点一点就可以说出来。在朗读和想象这两方面的落实,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认为是课堂氛围。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问题不大,但上完的感觉比较一般,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学生的反馈没有预想中的热切。

  我本以为,有仿说和朗读,这是我们班同学很喜欢的环节,应该会见到许多小手争先恐后举起。像平时一样,我还能听到很多新奇的点子。

  今天孩子们的坐姿很端正,能看见他们对这节课注入重视,但似乎少了点兴奋感,回答问题的声音也不大,有点拘谨。

  在仿说的一开始,我把难度设得很低,只需要补充出青蛙的动作就能完成,但请了几位同学后,发现他们的答案并没有踩到点子上。这里可能是我的引导不够直接和细致,出现了学生不知道要怎么填的情况。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观察,想办法突破。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4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享受秋天,引入课题。

  2、读读秋的声音,感受诗情。

  3、说一说,秋的声音

  4、写写,秋的声音,积淀语言。

  5、布置作业。抓住仿写诗歌,积淀语言这一点,放开手脚,引导激发学生的体验、感悟。但由于前面朗读感悟的时间较多,学生的想象没有放开手脚,所以仿写诗歌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略读课文时,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几点不足:

  一: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若在读的效度上再加点功夫,比如: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黄叶飘飞,读出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振动翅膀”的原因,读的层次性会更加明显。

  二:诗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浓缩成一股精炼的美,富有无穷的想象,读着读着,只觉满齿余香。如何学生体会诗歌在遣词造句的凝练,是我们都值得探究的'话题,当然,可能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难了一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2

  《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如何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们生受了感染后,举手特别积极。例如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台阳同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

  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

  本单元都是以“秋天”为主题来组织的,包括秋天的古诗、秋天的散文、秋天的现代诗等。《听听,秋的声音》是本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3、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陪以声情并茂的课文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这首试的前三小节结构一样,老师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在学生读到“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大树你准备怎么同黄叶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在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度,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朗读了整首诗以后,学生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以配乐朗读表演的形式,激励学生背诵整首诗,积累语言,再学生兴趣高涨之即,轻松地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加上自己人的动作,表情加以表现,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高层次的训练,赏读课文,内化语言。

  三、想象创作,读写小诗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图片音像资料,并在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秋风吹动树叶,刷啦刷啦,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还有的说:“小河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

  总之,教完这课以后,我的收获颇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开辟各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4-05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2-2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4-18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05-12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08-13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8-16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2-25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03-02

听听声音教学反思15篇04-01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15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