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7 14:38: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

  上《拜年》这一课时,我认真聆听了这首音乐,说实话我以为上好这节课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当我在听这首音乐的时候,自己就深深的被音乐浓郁的“过年”气氛给激动了,非常好听,也非常亲切,不禁使我忆起了自己小时侯在过年时的点点滴滴。我想,小孩子嘛最喜欢过年了,所以他们一定会被我感染、会被音乐所感动!于是,我大概构思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部分

  让学生谈谈一年之中你最喜欢的节日,我想肯定有许多孩子会说到春节。然后引出春节,再让学生说说春节的趣事。

  二、情景表演

  让学生听着《拜年》进行情景表演,营造一幅过年图,接着让学生在初步感受“过年”喜悦的氛围。

  三、歌曲学唱

  指导学生用饱满而有激情的音色演唱《拜年》。我认为在学唱的过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重点是要让学生用锣、鼓、镲等打击乐器歌曲伴奏。

  这就是我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我以为我会轻而易举的上好这节课,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很快就被学生打败了……在我进行本课的导入提问时,我问学生:“小朋友,我们的祖国一年之中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但你们知道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呢?”不出我所料,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我知道!”、“我知道!”,可我没想到的是学生回答中没有一个说到“春节”,却有将近一大半的同学说到了“圣诞节”,还有的说是“国庆节”和“劳动节”。

  我愣住了,学生的这种回答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没办法,我只能告诉他们是“春节”,于是又有几个小朋友跟着我说:“对!对!最隆重、最喜庆的应该是春节!”。我又问:“那么说说在春节里有什么让你们高兴的事,好吗?”,我再一次的期待着孩子们的回答,孩子们又“唰”的一下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最高兴的事是我们全家去大饭店吃饭!”,有一个小朋友这样站起来回答之后,下面的小朋友全都议论开了,有的说是他们家是到“民族饭店”,有的说是到“开元大酒店”……我又问没有去过饭店吃饭的同学,他站起来想了一会儿说:“老师,我最喜欢的事是可以天天看电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我这节课在起步时就已经令我感到走不下去了。在失败之后我总结了原因,应该说如果我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我们就会拥有一堂令彼此难忘的音乐课。我之所以失败是我不了解学生情况。另外,学生只知圣诞节而不知春节,实在令我们所以中国人感到悲哀!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是我们的责任!

  四、总结原因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后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性等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学生的情况也会随之改变,要上好课就得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情况。

  (2)一年级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人,我不该忽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小看他们的能力,其实他们也具有学习功能,即具有主动向课外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3)过年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了,我如果仅靠教材中的两部作品是难以感染学生的,所以,我应该寻找更多、更生动的资料,让学生对“过年”有更深的感情!

  (4)尽力创设教室环境,渲染过年的气氛。

  也许,大家看到我的教学设计后也发现了,我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稍微调整了教学顺序,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教学气氛异常的热烈。它使我明白了——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当我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的时候,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音乐与学生生活自然结合,并且通过让一年级小朋友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也使他们对过年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祖国的民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这比教师简单的知识性传授要好的多。

  大班语言拜年教学反思

  新的事物,总能激起幼儿求知的欲望。二快板这种富有节奏、朗朗上口的句式,配以清脆的竹板伴奏声,更易引发幼儿的探究之心。本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接触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学形式所带来的愉悦。

  活动目标是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要求的。一是幼儿在这个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知识面的进步。二是学习中所运用的不同策略。三是幼儿在活动中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这三条目标,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也为幼儿合作学习等社会行为的形成,营造了自然的学习氛围。

  《拜年》这首儿歌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让孩子掌握儿歌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一些书面词语“张灯结彩”“左邻右舍”等词语,还是比较难的。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提示,将儿歌展示出来,如“张灯结彩放鞭炮”我就画一个灯在再画一串鞭炮表示;“左邻右舍贴春联”我写下文字“左”“右”再画一副春联来提示孩子,而这些提示都是孩子们好我共同讨论,当时在黑板是画出来的,这比老师事先准备好要更能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大大降低了。接着教师示范打着竹板,快乐之情从语言、神态、动作中自然流露。无说教的表演,蕴含着教育的目标,激起了幼儿探索使用竹板的欲望。幼儿通过观察按照一定的节奏来做打快板的动作,来模仿快板。然后再请一部分孩子用快板来表演,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没有使用真正的快板,我将快板投放到小舞台,让孩子可以课后尝试,并体验创编快板的乐趣。

  在宽松、自然、互动的氛围中,幼儿积累了打竹板的不同经验。之所以选择快板这种语言形式,是因为可以寓教于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活动中,幼儿自己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来记住这段快板,体验到与同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乐趣与自豪感。但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快板,十分的感兴趣,所以儿歌的内容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只有少数孩子记住的儿歌的内容,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不理解。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2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3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4

  活动设计背景

  我设计了一个车展,让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车,展示给大家,然后请小朋友给自己的车当模特儿。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2、了解汽车的特点和功能,并知道爱惜自己的玩具。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车型、颜色。

  难点:让幼儿说出汽车的功能。

  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的图片。

  幼儿每人带一辆玩具小车。

  活动过程

  1、出示车的图片,让幼儿讲一讲图片上都有什么车,这些车的名称、是什么颜色的,都有什么功能和用途。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玩具车,介绍车的名称、颜色、外形特征、功能和用途。

  3、幼儿之间交换玩车互相欣赏各种车辆的功能、用途。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车?为什么?

  5、请幼儿讨论如何爱惜玩具汽车?

  6、让每幼儿当小司机,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郊游。

  活动延伸

  把玩具车放入美工区供幼儿欣赏和进一步认识车的功能、外形特征及用途,便于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教师之间更好的交流。

  教学反思

  对幼儿的反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氛围特别浓。

  师生互动的反思:我是大班的主教老师,幼儿课程都是我一个人教,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大家都能积极主动与我一起分享,我感到特别高兴。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度特别高,大家积极发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得所有的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带孩子先实地观察各种车型,让每个孩子能真正融入到活动中去。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5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幼儿回答问题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图书”。因为在教室的阅读区有很多幼儿自己带来的图书,有的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属于幼儿的东西参与到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故事的内容也就更感兴趣了。

  有的大班孩子已经识得一些字词了,讲故事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识字上,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环节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教学活动中,一开始都很兴奋,纷纷说道:“这是我的书。”课堂秩序一度比较混乱,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

  虽然环节的增加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帮助他们续编,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上需要下更多的功夫,考虑到孩子们的情绪,应当在大班孩子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6

  课题名称:家

  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内容,掌握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

  过程:

  (一)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

  2、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3、对了你们说对了,

  4、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吧。

  5、你们玩完乐也累了,

  6、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

  (二)教

  7、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9、教师提问?

  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

  美丽的是谁的家?

  10、幼儿看图分组说

  11、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三)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

  美丽的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吧。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7

  在《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欣赏、理解、表现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本作品中兔妈妈对小兔浓浓的爱,知道妈妈的爱与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述及幼儿对作品的表现,让孩子们体会到文学作品给大家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练习用“如果……我就……”的句式表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并展开想象,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第二,引导孩子体会母爱的伟大,能从故事中体会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从而练习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第三,引导幼儿理解图书中小兔和兔妈妈变化之间的关系,尝试运用创作想象作画并用语言将图片内容表达出来,体会自己制作绘本的乐趣。第一点,让孩子们练习“如果……我就……”的句式中,我班孩子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展开想象中,如:小兔子变成船,妈妈会变成什么?说说故事的情节。没有了图片的约束,孩子的想象力完全释放了,活动气氛很热烈。第二点,在引导孩子体会母爱伟大,在六幅图的中孩子们也能说出妈妈对自己的爱。第三点,尝试运用创作想象与作画,这个是整个活动的难点,孩子们从来没有尝试创作过自己的绘本,今天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制作了一本图书《新逃家小兔》,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稀罕的。

  我在导入部分很有激情,孩子们也很有兴趣,但是在第二部分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并进行讲述,开展想象。我可能在提问上比较啰嗦,尽管在试教时语言组的组长汪老师和我师傅,还有几个听课的老师告诉我语言应该精炼精炼再精炼,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层次,但是我已经在努力了。可能今天活动当中我又啰嗦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件完整欣赏故事,绘画激发幼儿想象,再次巩固,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来常规课就是看图说话下来,没有什么,但是我今天把美术这块东西加进去了,把领域渗透在一起。但在今后提问技巧方面还是需要我继续努力的。

  我觉得我整堂课的语言比较有激情,在出示图片的同时向幼儿提问,并且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将主动权交给幼儿。从这本图画书当中我也看到了我班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读图的能力超出了我之前的估计,幼儿通过感知这本绘本作品,学习了成熟的语言,并得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启发。特别是提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会说,且说得非常好!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8

  《有趣的汉字》是让孩子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通过学习象形字及认读相应的汉字,激发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并带领孩子们到周围环境中去寻找汉字、认读汉字。当我出示象形文字的卡片问:小朋友,这些是什么?象什么?孩子一眼就认出象形文字中的.口、山、火、月、日,因为这几个字跟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很象;象水、木等几个字孩子们就猜不出来,因为这几个字与现实生活中的汉字相差较多。在课中,孩子们的兴趣一直较高,不管是认读还是走出教室去寻找汉字。这堂课上下来,让我突发奇想,在这一年中应利用课后时间让幼儿进行趣味化识字。我准备这样做:

  1、把趣味性识字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幼儿识字不仅在课堂上或游戏中,一日生活中都可以学,培养了幼儿求知好问的好习惯。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读书环境,是幼儿保持良好求知的有效方法之一。制作各种卡片识字,经常反复地出现,使之强化幼儿的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3、自己要有热情和耐力,不怕麻烦,这样使幼儿不感到负担重,而且通过学字激发了孩子对文字和阅读的兴趣。

  4、使用灵活、趣味性的方法要幼儿识字,让幼儿在玩中学。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突现经验性,强调幼儿更适宜于通过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为主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能简单复述故事《大熊山》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使 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习惯和技能

  活动准备

  故事 图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幼儿)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只特别改进过的老鼠观察得非常仔细,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也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引导。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看见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智慧。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幼儿思考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幼儿思维与经验的挑战。

  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分析:物体的变化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也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一些幼儿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是在自己认定的答案上加了个字。也许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却模糊不清。最精彩的要数祺祺说的“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动画片里看过月亮渐渐升上来又落下去的镜头,他还告诉我太阳下山也是这样一点点变小的。我帮助幼儿小结了他们的想法,既肯定了坚持己见的幼儿,也表扬了因为看到视觉对象的变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儿,因为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说明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关键问题三: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熊,它会怎么做呢?

  分析:熊的出现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我想,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另一方面,惊讶的'幼儿也在思考庞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趣的是,幼儿对结果的推测和幼儿平时的个性很吻合,胆小的幼儿认为小老鼠会因为害怕逃走;胆大点的幼儿会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较沉稳的幼儿则会想到“绕过去”,故事美好的结尾让幼儿为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友好、甜蜜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个幼儿的心情都特别舒畅。

  (二)完整欣赏故事《大熊山》

  关键问题四:(完整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东西,为什么会慢慢变大,最后才发现是一只熊呢?

  分析:先前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只是几个幼儿,估计有的幼儿可能没有弄懂这个道理,我就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后来的自由活动里,我还和一些幼儿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戏,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幼儿。反复几次演示、操作后,幼儿逐渐体会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幼儿参与度。本次活动中,全班幼儿的参与、投入程度较好。活动后我仔细做了统计,一次都没发言的幼儿有7人,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7名幼儿进行了互动。

  2.幼儿的观点。本次活动中,好几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大面积改观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我对此大力赞扬。

  3.活动环节整体感觉较丰满。改动后的故事内容和材料在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更便于幼儿直观地感知近大远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效果较好。

  4.不足与调整。(1)事先设计一些环境,可以摄像,可以实景体验,让幼儿一起渐渐靠近,感受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变化。(2)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问题四也许还可以这样问幼儿:小老鼠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哪种提问效果更好还需要在尝试后总结。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0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散文诗,它还有一种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从而建构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景图。这首诗符合幼儿欣赏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没的情感共鸣。细细读了原来的整篇教案,发觉有很多可以充实和改动之处,故而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整篇的修改和细节的点缀。这样一下环节之间的连接和过渡也就更加紧凑和环环相扣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有以下反思:

  1、活动在充分分析教材点的基础上,层层剖析、突破重难点。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十分投入,他们个个自信而快乐,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内容丰富,直观性、游戏性、操作性强,动静结合,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快的感受散文的优美,初步掌握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和植物生长的特点。

  2、情境的创设对实现活动目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活动中我采用录音、视频欣赏、图片等手段的恰当运用把幼儿带进了富有情境和趣味的春雨的世界,使幼儿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表达的畅快,想象的美好。在幼儿看完教具演示,出示问题: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让幼儿去想象、探究春雨后的植物变化,接着通过“春雨为什么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进行讨论,交流想象让幼儿静心欣赏,不断感受诗歌中的意境美,并应用诗歌中的句子“春雨落到xx上xx就变xx色的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注意幼儿的需求,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开拓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缺少对春天大自然的亲身感受,及语言水平的差异,在幼儿自由讨论的环节,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表述,或重复同一个话题,这给我一个启示,对待每一个孩子需要提不同的问题,不要要求最高,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1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我们家乡——镇江的民间故事《水漫金山》还是比较了解的,也比较感兴趣,爸爸妈妈也经常带他们去金山玩,每次回到幼儿园都问老师一些关于《水漫金山》的事情。因此,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透’”,的要求,在“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活动中开设了一节大班语言《水漫金山》。在这一活动中,我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发面的发展运用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各种活动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在游戏和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气氛,鼓励幼儿大胆的表演,给幼儿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并且,通过这节课让幼儿对我们镇江的民间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娱乐双丰收。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悉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能复述出来,大胆地讲给同伴和大家听;

  2、在游戏中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3、鼓励幼儿勇于想象,能给这个故事编个后传或续编。

  (三)、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准备一定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白蛇、青蛇、法海的服装、头饰,多媒体课件,关于《水漫金山寺》的图片、音像等。

  3、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漫金山》有所了解(听过或看过)

  (四)、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利用多媒体放映关于《水漫金山》这个故事的相关内容。

  2、老师完整的、“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2)自由复述

  1、引导幼儿根据所提供的图片等材料大胆复述故事。

  2、能完整的'将故事讲给同伴和大家听。

  (3)游戏体验(表演故事)

  1、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自由组合将故事表演出来。

  2、幼儿进行讨论并评价,不断地进步。

  3、老师可在幼儿表演过程中,给以配乐。

  (4)续编故事

  1、老师给与一定的帮助、指导的集体创编。

  2、老师给与一定的帮助、指导的分组创编。

  3、回家把续编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

  1、这一活动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3

  在本次的“艺苗杯”优质课评比,我选择了绘本《小房子》设计了一个大班的语言活动。该绘本借助了“小房子”这一视角,展现了工业快速发展后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画面色彩丰富,前后对比强烈,虽是译本,但故事用语规范,词句优美,各种修辞手法渗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听性的故事绘本。

  如何将这样一个绘本呈现给孩子?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首先,分析绘本,故事中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直观的画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变化中呈现出了乡村田园在不同季节中的美和趣。美体现在画面的布局设计,以及色彩的变化,春,一片嫩绿,生机勃勃,夏,一抹深绿,尽显郁郁葱葱的特点,秋,红、黄、橙色中点缀绿色,凸显了其五彩斑斓的特点,冬,银装素裹中人物衣着的亮色点缀,更衬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体现在不同季节人们的活动、劳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采摘、冬季的运动等。而后半部分以色调的变化、画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丰满,与前半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既体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也呈现了污染、喧闹、拥挤等不适感。而故事中的暗线则是小房子的心情,随着乡村建设变化而变化着,从愉快渐渐转变为孤独、伤心,继而又转变为高兴,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题,人与时代发展、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思考孩子们的经验是什么?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能够感受到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愉快,也体验到了雾霾等环境污染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具有对乡村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已有经验有助于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过该绘本的阅读孩子们能够获得什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讲了什么,当然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这就需要立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来思考,当我将这个绘本教学定位在语言领域,那么我就需要聚焦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来思考。《指南》中关于阅读的目标中有以下两条阐述“喜欢通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绘本阅读不仅是看,解决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还要理解,解决看明白了什么的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的看,怎样能够帮助他们看明白,判断他们是否看明白?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来进行辅助、指导。

  一、循序渐进,积累“看”的经验

  ⒈单幅画面的精细阅读。绘本的阅读从第一张画面入手,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比如画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表情神态等体现内心感受的特征,以及周边的、画面角落的的、细节处的人、事、物。通过对单幅画面的观察,了解看的方法,并发现通过看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摩,勾起幼儿的已有阅读经验。

  ⒉多幅画面的比较阅读。为了突出绘本中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同时呈现四幅画面,便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对比赏析,色彩、人物活动、以及细节处理,在寻找、发现不同的过程中,关注细节、深入理解,感受、体验人们、小房子的情绪和心理。

  ⒊多幅画面的连续阅读。为了突出故事后半部分小房子周围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选择了多个画面连续阅读的方式,将整个变化过程完整的呈现给幼儿,使他们在阅读中关注到前后画面之间的关联,积累浏览式阅读的经验,当对整体变化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再有选择的精读,有助于对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维度提问,推动理解和自主表达

  阅读活动中对画面的观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达同样是幼儿发展的目标,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如何推动他们理解和自主表达,提问是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维度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的不同经验、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断。

  ⒈引发对画面的关注和描述性表达。比如在第一环节中,以问题“这是一幢什么样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围有什么?”引发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又如第二个环节中,问题“小房子周围的乡村田园随着什么在变化?”需要幼儿对四个画面整体观察阅读,而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乡村田园很美?”需要幼儿关注单幅画面或画面中的部分细节。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语言居多,如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颜色的,……看上去怎么样等。

  ⒉引发对故事进一步思考和评价性表达。比如问题“你觉得小房子会喜欢城市生活吗?为什么?”和“有人建议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觉不能拆,你们是怎么认为的?”需要幼儿联系故事的.前后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观点,不仅需要看,还需要自己的思考。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阐述观点。思辨类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⒊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表达。比如问题“城市是什么样的?”“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能够激发对自己已有经验的回顾和表述,实现同伴间经验的分享、互补。该环节放在绘本阅读中,有助于幼儿对城市发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发展中便捷、有利之处的感受,有助于对城市发展变化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不容易受绘本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的放大城市发展带来的弊端。

  三、音效辅助,烘托情感线索

  对于绘本的阅读,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其说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借助其它领域的内容和元素来辅助,帮助幼儿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增强体验,丰富经验。

  在该活动的处理中,我借助了多种音效对不同阶段的小房子的情绪、感受进行烘托。比如故事开始部分,选用了自然界的鸟叫、狗叫和人的欢笑声,营造一种置身于乡村田园美景中的氛围,引导幼儿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选用了欢快的吉他曲,来营造一种阳光灿烂、心情舒畅、愉悦的氛围,烘托四季的美与趣。而当小房子周围发生着一些列变化的时候,选择了略带伤感的音乐作为主基调,并随着画面内容的调整,加入了车流声、工地施工的机械声、高铁行驶的声音、人们的喧闹声等,将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更立体、多元的呈现给幼儿,帮助他们与小房子产生共鸣,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辅助,潜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线索。

  随着活动的实施,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去仔细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动第二环节中,我预设的目的是围绕四季变化的美和趣两个层次来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四季环境的描述,另一个是人们活动的描述,但活动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回应,使这块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幼儿的语言表达没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词汇、句式均是以有经验。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有效回应?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赏,由于内容长进行了缩减,怎样缩减能更好的保留原文优美的词句。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4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树叶们不约而同地换上了彩色的装束,微微泛黄的柳条、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装点着秋天的大地。在如此美妙的秋天里,带着孩子们与“秋天”亲密接触,把大自然的“痕迹”带进活动室真是无比惬意又富有教育价值。《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散文诗《落叶》是主题活动《秋天多美好》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落叶》这首散文诗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又不乏优美的意境,动态感很强。幼儿散文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篇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我把本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定位在:1、知道落叶是秋天典型的季节特征。2、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描写的秋天落叶飘飘的优美意境,想象落叶和小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3、尝试根据散文诗的结构进行仿编。

  本次活动中的闪光点是: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活动一开始,让幼儿猜测树叶会飘落到哪里?接着出示四幅背景图,再猜测会被谁看见?在此基础上,引出散文诗后提问,被谁看见了?它们把树叶当成了什么?在一个个的问题中,幼儿很好地理解了散文诗,为接下来的仿编奠定了好的基础。整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勇于说的环境。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使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是:仿编散文诗时,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对大自然的观察不够仔细,因此对秋天季节变化仍有很多细节没有发现,平时接触落叶的机会也比较少的,所以小朋友们的创编能力比较有限,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还是不够,仿编的不是很好。所以,应该给幼儿进行课前准备,多了解一下秋天的特征变化,为本次活动进行铺垫。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15

  《神奇的小火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通过让一样物体乘坐小火车这个形式,让幼儿了解到常见的一些事物在小的时候和长大的时候它们的特征是不一样的。

  由于活动中有“变”这一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对于教具的准备做了精心的设计,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努力使其更美观些、精致些,使活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我也能充分地灵活地利用这些的教具,使孩子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小火车到底“神奇”在哪里呢?经过前面两段的讲述,大多数的孩子似乎都已经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火车能让事物快速地长大,而倒着开却能事物回到从前的模样。可是当问到:“你想把什么东西放进小火车里,让他快速地长大?”时,有的孩子说,我要放进一本小书,让它变成大书;有的孩子说我要放进一个小皮球,变成大皮球。从这些回答可以看出,孩子们实际对故事中的“长大”是不理解的,他们只关注到了外形大小的变化,对实际的成长没有很好地理解。在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后,我又对活动进行了临时地调整,着重帮助孩子对“长大”的概念进行了理解。

  《神奇的小火车》的故事情节较为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爱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动中我对“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经过了孩子们漫无边际地想象和创编之后,我设计了乘小火车的情境游戏,让孩子用形象化地动作去表现事物的成长变化,再让同伴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一环节的设置即能让孩子体验乘火车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值得借鉴。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长变化,从而引发孩子对自身成长的关注,而故事的最后一段却是一个小男孩变成大叔后哭闹着变为小孩的情节,原来成长不一定会给每个人,每样事物带来快乐,原来感受当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这一中心思想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也成为我们班孩子接下来讨论的一大话题,长大好?还是小时候好?孩子们的回答都不一样哦!让我们好好地去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心声吧,相信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一大启发哦!

【大班语言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07-27

大班语言活动的教学反思05-07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09-30

大班语言《月亮船》教学反思10-20

大班语言月亮船教学反思04-04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15篇)03-08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9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15篇02-11

大班静夜思语言教学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