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职网>实用文>教学反思>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3 18:33: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12月3日,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时,我上了一节公开课《9加几》,这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通过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上课开始,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用了聪明的“小猴”交朋友来引课。小猴子带来的10加几的口算,极大的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随后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出:从9接着数4个的方法,有的学生说以前学过“凑十法”(知识超前的孩子),那么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道题是怎样用凑十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有什么好处呢?在与我的争辩中,一个学生说出:从盒子外面的4盒酸奶中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盒,再加另外的三盒,一共13盒。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于是我就顺势而为,让学生在黑板上摆出9+4的过程。经过讨论和摆9加4的过程,学生们更清楚了的知道“凑十法”计算的过程了。

  但是用凑十法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体会“凑十法”的好处:计算的又快又好。算法多样化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凑十法”是“拆大数凑小数”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呢?通过小猴来回搬砖的故事,学生们都明白了,还是拆小数凑大数,小猴子比较省力气。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们又说出了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的道理,这样计算比较方便,简单一些。

  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九加几计算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其中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九加几的题,那么怎样更快的计算九加几的题目呢?它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探讨。”这样总结,没有太多的给学生概念性的东西,没有限制学生的算法,又很快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那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我感觉就是学生在收放学具小棒时做的不够好,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弄小棒,在收放小棒时不及时,这是有待加强的地方。

9加几教学反思2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习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 )=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 9+1+3=9+1+5= 9+1+7=9+1+8=

  生1:9+1=10 10+2=12

  师:非常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

  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

  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会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不足之处: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指导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教学反思5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6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建议: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标准》中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教学中具体突出以下几种转变:

  1.教与学关系的转变。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教更适应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之中。

  2.教学切入点的转变。教师以学生的亲身经历、熟悉的事例引入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4.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教师进行评价时,没有主动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7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9加几教学反思8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9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学习气氛很重要。只有对课堂、学习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9加几这节课我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练习10加几的练习,以此为9加几的凑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

  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何计算

  9+6?(可以利用学具小棒)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总共15个;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1和9组成10,10加5就是15;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凑十法”。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最后比较9+6与6+9,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过9+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见到9,就想1,9和1组成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而我仅仅通过9+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

  5、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图形到数,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有些啰嗦,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1给了9,凑成10.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

9加几教学反思10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许多学生不够积极,不善于动脑,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养。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我们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主题图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完成教学。设计个四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与10有连续的数学知识和数数大比拼来唤起“凑十法”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原本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1、交流,得出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9加4等于13,13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数可是要讲道理的,让学生在摆小棒,移动小棒中感悟9需要几凑成10,9和1凑成10,4可以分成1和3,先算9加1等于10,10再,3等于13.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过程,并且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出来。可在原生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并没有设计的那么完美,首先在学生掌握数学信息和问题后没有马上出现算式,而在出示算式后过于着急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算9+4=13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一个人代替了全部人的想法,如果这里能放慢脚步让学生把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分享给同桌或其他人,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说自己摆的思维过程,更能达到探究9+4=?的效果。在理顺算理之后让学生多说算理的过程,这样也就能更好的掌握9+几的算理了。

  第三环节:利用教材练习9+2= 9+5= 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去发现分成1和几的的重要性,1就是为了与9凑成10而更方便计算的`。

  第四个环节;游戏。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用数字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卡片上正确得数的形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的小窍门。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而这少的1去哪了,给了9凑成10了。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真正把这9加几的小窍门种在学生的心里去。第二个游戏:谁是神算手是对前计算小窍门的巩固,提升学生在计算中的数感。

  整堂课下来,收获颇多。数学教学是思维获得与提升的一门学科,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需要潜心去研究。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14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反思02-26

《9加几》的教学反思04-01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2-24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4-01

十几加几不进位教学反思11-24

8、7、6加几教学反思08-07

十加几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03-06

《9加几》说课稿07-20

《9加几》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