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

时间:2025-07-03 09:16: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穷人教案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穷人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穷人教案4篇

穷人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

  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穷人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3、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自学课文

  五、理清人物关系

  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

  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穷人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穷人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评判,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语文《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教案07-20

《穷人》教案范文08-03

关于穷人教案07-27

穷人教案三篇03-28

穷人教案及教学设计02-28

《穷人》教案 15篇08-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0-18

《穷人》优秀教案设计08-29

[优选]《穷人》教案10篇11-03

穷人教案范文8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