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8 09:16:44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实用的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通用】实用的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一、 主题名称:

  我爱吃蔬菜

  二、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学习常见的蔬菜名称。

  3、 通过学习蔬菜名称并认识蔬菜的颜色。学习句式“我爱吃…………。”

  三、 活动准备:

  1、 词语卡片(白菜、西红柿、茄子、辣椒。)

  2、 蔬菜模型。(蔬菜)

  3、 准备三种颜色卡纸。(红、绿、紫)

  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蔬菜? 你们知不知道这种蔬菜的名称;你们吃过这种蔬菜吗?

  (二),展开部分

  1学习词语

  1(1)教师出示蔬菜的`卡片向幼儿提问: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是什么蔬菜呀?

  你们喜欢吃这些蔬菜吗?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这是白菜……..。我爱吃……..。

  (2)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那就我们一起来学词语吧。

  2.学习颜色

  教师出示西红柿的卡片向幼儿问西红柿的颜色。

  (1)、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蔬菜?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这是西红柿,是红颜色的,

  (2)、教师问幼儿茄子是什么颜色?

  幼儿回答;茄子是紫色。

  (3)、教师问幼儿:辣椒是什么颜色?

  幼儿回答:辣椒是,绿色的。还有红色的辣椒。

  (三)结束部分

  组织游戏

  教师组织游戏中让幼儿学习词语的记忆。

  教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任意拿走一张蔬菜卡片,然后请幼儿把眼睛睁开,引导幼儿经过观察说出某种蔬菜名称。鼓励和夸奖那些能说出蔬菜名称的幼儿。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根据图画创编儿歌,用“喜欢”和“......来......去”等关键词,大班教案《儿歌创编》。

  2.理解并朗读所创编的儿歌,并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挂图

  2.图片:(小鸟,小狗,小鱼,乌龟,蚯蚓,蝴蝶,大树,草地,花丛,小河,泥土)

  3.字卡:“喜欢”和“......来......去”活动重点:用指定的句式创编儿歌,并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儿歌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

  《请你象我这样做》老师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学习各种小动物),幼儿:“我就像你这样做,教案《大班教案《儿歌创编》》。(学习老师的动作)

  二.情景创设导入:

  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许多小动物和有趣的事情,它们说可喜欢我们小朋友了,所以今天老师就请它们到咱们班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猜猜它们都是谁?

  三.出示挂图:

  幼儿观察,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都在干什么?(有小鸟在树上,小狗在草地上跑,小鱼在河里游......)

  四.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出示图片“小鸟”提问:“小鸟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创编儿歌。(小鸟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2.出示图片“小鱼”提问:小鱼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创编儿歌。(小鱼喜欢小河里游来游去)

  3.请幼儿自己选择图画中喜欢的小动物按上面的句式继续创编儿歌,乌龟喜欢在小河边爬来爬去,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蚯蚓喜欢在泥土里钻来钻去……

  4.师幼一起朗读创编的儿歌,根据儿歌的内容为儿歌取名字。

  五.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用身体表现出来

  六.请幼儿想一想

  除了这些小动物有自己的喜好,还有别的事物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喜好,想想还有谁?它们喜欢在那里?喜欢干什么?引导幼儿用“喜欢”和“......来......去”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游戏:

  《开火车》幼儿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一个接一个玩下去,巩固儿歌内容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乐吗?”(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欣赏歌曲录音

  (1) 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 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be ha y!”

  (3) 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 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 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 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 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 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手掌印画为基础,大胆想象、添画、组合出各种形象。

  2、愿意参加美术活动,能创造性的表现,体验活动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盛有各种颜色的调色盘若干。

  2、擦手用的小毛巾,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你能用手掌来印画吗?

  二、幼儿示范作画

  师:那请你来试一试。印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一边示范,教师一边讲解)

  1、将纸先铺平后,把整个手掌放入调色盘蘸色。

  2、把手掌拿出来时不要甩,在盘子上轻轻靠一靠。

  3、印上去后要用力按一按,不许乱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并添画

  师:一个手掌进行添画后你会变出什么?倒过来看看呢?横过来又像什么?

  师:看我来试着添画,你们看看像什么?(教师倒过去画长颈鹿、横着画小鸡)

  师:那二个手掌可以变出什么呢?怎么印,我们跟你学一学。

  师:看看我变出了什么?

  师:三个手掌,四个手掌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引导

  师:刚才你们已经想过了自己要用手掌变出什么,现在就动手做吧!

  五、交流欣赏作品

  师:请你来介绍你的作品,用了几个手掌,变出了什么?

  活动评价及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是非常感兴趣的,幼儿在进行创作印画时也非常的投入,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平时水粉还是玩的不多,有些幼儿在活动时会有些拘谨,印画时还不够大胆。因为水粉玩的不多,我本以为这么多孩子玩水粉肯定会乱遭遭的,会抢颜料、水桶什么的,但是幼儿的还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来进行活动。说明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是专注的,不过关于美术的素养还是需要长期培养、需要提高的。

  这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就是难点还没有突破,因为从最后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作品中手掌的组合添画还不够大胆和丰富。虽然在提问中,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想到了各种造型,但是在画面上没有呈现出来。这可能教师的.示范也有一部分原因,因为教师示范的时候只是一个手掌,并且是单个的,倒过来和横过来示范都是同一个层面上的,没有几个手掌组合创意添画。只是用语言来提醒孩子可以添画组合,丰富画面,所以孩子在作品上表现也不够大胆,看出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今后要多丰富幼儿的经验,平时也要多给孩子玩玩色彩,水粉,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公开课时也就不用担心孩子没有经验基础了。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

  2、出示8:00这个钟面

  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

  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

  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三、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

  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这一课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竹条与竹筒的多种玩法,发展钻、跑、跳的能力。

  2、能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玩农村自制玩具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竹条、一个竹筒。

  2、动感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事先让幼儿拿好竹条每人一根四排站好,跟随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跳竹条操。

  师:“小朋友让我们拿起竹条跟着音乐一起来热热身吧!

  (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

  师:“做玩竹条操之后是不是感觉浑身很舒服呀!请小朋友快快地到老师身边来!

  (二)教师引导幼儿玩竹条的兴趣。

  师:“小朋友竹条可以用来做操,那它还可以怎么玩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每个小朋友要想出不同的玩法,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玩,看谁想的玩法多?

  (三)展示自己的玩法,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玩竹条的方法以及自由结伴交流合作不同的玩法,,教师和其他幼儿表示鼓励和赞扬。

  师:“朱老师发现小朋友用竹条想出了很多好玩的办法,谁能将你玩的方法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呢?”你一个人是怎样玩竹条的呢?(跳绳、挑水、拉弓)

  师:“刚才朱老师发现还有些小朋友是一起合作玩竹条,那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玩竹条的呢?(钻山洞、并排跳竹条)

  师:“好,现在我要请红队与黄队的小朋友做山洞,其他两组的小朋友来钻山洞,小朋友我们在钻的时候不仅可以正着钻,还可以侧着钻。(提醒做山洞的小朋友将竹条可以由低到高慢慢地提升)

  (四)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玩竹条的'好方法,一个人玩的时候可以当绳跳、可以挑水、可以拉弓,一起合作的时候可以放在地上并排跳、可以做钻山洞,小朋友们真棒!

  (五)引导幼儿探索竹条与竹筒结合的多种玩法。

  师:“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一个能干的小帮手,你们看?它是竹筒。(出示竹筒)

  师:“现在我想让竹条和竹筒两个成为好朋友,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呢?(滚竹筒)

  (六)游戏活动。

  1、师:“竹条和竹筒成为好朋友,那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呢?

  (请女小朋友和男小朋友各站一排进行比赛)

  2、四组竞赛。

  师:“刚才我们是男女小朋友进行了比赛,现在我们小组来进行比赛,看你们哪一组能够获胜!获胜的一方有奖励哦!我们让客人老师一起帮忙喊加油吧!”(播放动感音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导入环节,我创设带小朋友们参观家乡的丫山风景区进入活动室。在观察、欣赏风景区的大门、小桥、竹林,让孩子们了解竹子是我们家乡的丰富的物产资源之一。课件内容比较丰富,播放各种各样的竹制品,孩子们了解了竹子的作用,增长了对竹制品的认识。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竹筒手工作品,为孩子们后面的动手操作做了一个铺垫。最后欣赏评价环节,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通过屏幕展示出来,通过这个环节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整堂课我能以亲切、自然的语言引领孩子们进入每一个活动环节。我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去创意、设计。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孩子们欣赏竹筒手工作品时,重点放在观察每一件手工作品用了哪些装饰材料来完成,而忽略了要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意识到要做出有创意的手工作品,除了可以用不同的装饰材料装饰美化,而且还可以通过装饰竹筒的上、下,周围不同的位置,把竹筒横着放,竖着放,一个竹筒,或者多个竹筒拼接、组装,做出的手工作品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创意。由于我引导的方向不同,所以小朋友们在操作过程中,都注重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装饰竹筒,而没有把兴趣放在怎样对竹筒进行创意,把竹筒变成一件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作品。

  如果要让这堂课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在课件里还要充实一些竹筒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多个竹筒组装做成的手工作品,让孩子从图片中得到启发,从而建议孩子可以相互合作完成作品。要上好一堂探讨课,需要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将在反思中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进步。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简单的句子完整讲述小松鼠用尾巴帮助他人的主要情节。

  2、 初步学习根据图片中动物的动作以及背景线索,分析画面的季节,愿意认读画面上的汉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3、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教学图片4幅。

  3、 汉字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讲述主角。

  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它是谁呀?(小松鼠)

  二、根据画面中动物的动作以及背景,分析画面季节,按季节先后给图片排队。

  小松鼠有许多的动物朋友,今天小松鼠还特地带来了一些它和动物朋友一起照的和它单身照的照片。

  (出示照片)问:“小松鼠和哪些小动物一起照了照片?这些照片是什么季节照的?你是怎么看出来是这个季节的?”

  请小朋友说一说,逐一出示词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幼儿认读汉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松鼠还想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照片按季节先后来排排队。(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队)问:“为什么你要这样排?”

  三、引用语言,引出主题。

  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小松鼠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大尾巴)小松鼠的大尾巴象什么?(请幼儿先跟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讲述。)“你知道小松鼠的大尾巴有什么用吗?”(先请幼儿自由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到底有什么用呢?下面请小朋友翻开书,一起来看图说说:《小松鼠的大尾巴》。”

  四、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

  1、观察图一,教师提问。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巩固学习汉字:春天。

  (2)春天下雨了,小松鼠出门去,它遇见了谁?小鸡怎么了?

  (3)小松鼠对小鸡说什么?小松鼠是怎样帮助小鸡的`?

  2、观察图二,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1)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巩固学习汉字:夏天。

  (2)夏天,天气很热,小松鼠出门去,它又会遇见谁呢?

  (3)小蜗牛怎么了?小松鼠对小蜗牛说了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蜗牛的?

  3、 观察图片三,问:

  (1)这是什么季节?巩固学习汉字:秋天。

  (2)秋天,小松鼠出门去,它又遇见了谁呢?小兔在干什么?

  (3)小松鼠对小兔说了什么?它是怎样帮助小兔的?

  4、 观察图片四,问:

  这是什么季节?巩固学习汉字:冬天。

  冬天,天很冷,你们猜,小松鼠又会用它的大尾巴干什么?

  启发幼儿看图说说画面的内容,鼓励幼儿讲述小松鼠用大尾巴当被子盖的情节。

  五、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六、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讲述。

  七、请幼儿拿着操作卡讲给客人老师听。

  八、“小松鼠出门去,除了遇见这些小动物外,还会遇见谁?它还会怎样帮助别人呢?”(请幼儿自由讲述;个别幼儿讲。)

  九、“小松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感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感到了快乐。平时,你看到同伴或中班、小班托班的小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会向谁学习?怎么做?”(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十、“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到了许多帮助别人的好方法,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小松鼠,一起去小班、托班看看小弟弟、小妹妹有什么要我们帮助的好吗?”

大班教案 篇8

  一、主题的形成:

  “六一”节过后的一天,杨凡穿着一件挺特别的衣服,她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杨凡得意地说:“看,这是我参加演出的服装”。立瑜羡慕地说:“真漂亮啊!这件衣服是用什么做的?”晓茹不屑地说:“我妈妈前几天给我买了一条裙子,比你这件还好看呢?”男孩陈业也忍不住地说:“我姑姑送给我的运动服上还有天线宝宝呢!”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意识到孩子自发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价值。服装的主题由此诞生了。

  分析:服装主题的萌发、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敏感和对其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善于倾听幼儿交谈、及时捕捉他们兴趣热点——适时介入与引导,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集体的兴趣点,使幼儿对探索服装投入更大的热情。同时,教师更应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机会,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二、主题的进行

 1.各式各样的服装

  主题产生后,几个幼儿便自发地注意观察并与同伴讨论起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服装。个别幼儿还带来照片、图片。还有些幼儿在绘画活动时也描述着自己看过的服装:“看,今天我画的'是太空服”。锦超指着自己的画说,“什么是太空服?”书齐不解地问道。为了满足大部分幼儿交流分享的需要,激发他们更大的探索欲望,我便在教室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区域——娃娃资料区,鼓励幼儿把更多的关于服装的信息资料展示在这里。幼儿在娃娃资料里分享着同伴的信息、经验。

  分析:幼儿对服装的探索有着强烈的愿望和好奇。教师巧妙地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创设了娃娃资料区,充分调动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提高了幼儿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整、丰富了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路。

  2.会说话的服装

  一天,晓茹带来了一套妈妈穿的警服放在娃娃资料区中。这套服装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他们纷纷围过来议论起来。本来,服装这一主题的产生因女孩而起,班级有些男孩的关注较少,看到这套警服后,平时爱当警察的男孩更是兴奋不已,禁不住动手摸摸这套警服的领花、肩章。锦超甚至想把它穿到身上。听着、看着幼儿这童稚的言语、动作。我不失时宜地说:“这套服装会说话呢!晓茹的妈妈一穿上这套服装我们就知道她是警察”。“还有哪些服装会说话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便借此机会提议幼儿去收集特殊性行业的制服及图片资料。几天来,幼儿通过爸爸妈妈及一些其他的途径收集到了各种制服和图片,并初步学会根据服装判断其职业、特点。

  分析:教师真正从幼儿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和支持幼儿。能站在他们的立场赏识他们的思维、见识。使幼儿充分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遏制、压抑幼儿,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教师还能及时以开放式问题给予引导,鼓励幼儿深入探索、质疑和释疑,从而使幼儿产生不断的探索欲。

  3.小小服装设计师

  幼儿对于服装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他们欣赏完幼儿时装表演的VCD后,对于时装表演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就组织他们收集各种设计服装的废旧材料。教师、幼儿、家长收集来的材料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特别是有我们山区觉的种植物。于是幼儿便开始动手制作各种服装,有布条条裹成的迷你裙,有纸箱、盒子做成的机器人,还有柚子皮设计成的土著人的帽子,他们甚至突发奇想地把植物的花、果、叶点缀在设计的服饰中。幼儿充分地想象着,大胆地创作着,深深陶醉其中,感受着服装的美。

  分析:在探索“服装”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新的探索内容,萌发了做服装的愿望。教师能及时鼓励幼儿收集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产生互动,使幼儿在主动深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自由的选择材料,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大胆表现着对服装的理解和创意。这真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不断努力的意愿,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使思维真正的“活”了起来。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经典)08-11

大班教案[精选]09-27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7-30

【精选】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