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7 12:48: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年龄还小,正在不断长大。

  2、通过了解周围比自己大的幼儿、成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感受到他们很能干。

  3、有渴望长大的愿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组织一次大带小的联艺活动;平时带幼儿观看大班小朋友做操、上课、吃饭等活动;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大班幼儿的图画、手工作品。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大班幼儿的图画、手工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二、请幼儿回忆参加、观看大班幼儿活动的情况,知道哥哥姐姐横能干。

  (1)教师:哥哥姐姐是怎样做操的?。怎样上课的?

  (2)教师:哥哥姐姐还有哪些本领?他们能干吗?

  (3)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和本领,知道他们很能干。

  (1)教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2)教师: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3)教师:他们还有哪些本领?

  (4)教师:他们能干吗?为什么?

  四、激发幼儿想长大的'愿望。

  (1)教师:你现在几岁了?你会做哪些事?

  (2)教师:你还想学会哪些本领?怎样才能做到呢?

  五、鼓励幼儿把身体练的棒棒的,快快长大,多学本领。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3、学习动词:爬、飞、举、钻。

  活动准备

  1、图片: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课件演示

  (1)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

  (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

  (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3)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

  (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4)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

  (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启发幼儿想一想:

  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6.教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7.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进行表演。

  (1)小乌龟为什么能用壳挡雨?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当雨伞?如果小乌龟用尾巴挡雨行吗?

  (引导幼儿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本领)--叶子是小蚂蚁的雨伞。"--大树是蚂蚁的雨伞。"--小草是蚂蚁的雨伞。"--小蝴蝶的雨伞是什么呢?"(小花是蝴蝶的雨伞)

  二、学习诗歌

  1.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

  2.幼儿看图谱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三、结束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

  附:《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是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演示来组织活动的,并运用课件演示法、启发提问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动一动、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法、动手操作法进行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诗歌美的感受力。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课件教学及动手操作的环节,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能使幼儿更直观的学习诗歌的内容。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引导,让幼儿的活动思路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会很好。在动手操作环节,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能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小组中相互关心、帮助、合作的情感。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容易被周围事物影响,出现溜号现象。我会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提问,将幼儿带入活动中,使全体幼儿都能很好的进行活动。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了解废旧物品如何分类投放到回收箱中,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道废旧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垃圾,并进行分类投放。

  2、难点:会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中

  活动准备

  1、环境污染视频、垃圾分类回收过程视频。

  2、幼儿操作材料(垃圾图片、分类表等)

  3、玻璃瓶、画笔、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观看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出主题。

  师:你在视频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每一组的桌子上有许多的垃圾图片和垃圾分类表,我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找一找分一分。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三、废旧利用——玻璃瓶的华丽变身

  1、出示玻璃瓶,引起幼儿创作兴趣

  提问:出示玻璃瓶,它应该放在哪个垃圾桶里,玻璃瓶是可回收垃圾里的一员,你们觉得这个废旧的玻璃瓶还有用吗?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可回收垃圾里的物品都可以像“玻璃瓶”一样,通过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不仅让它变得有用,而且让它变得漂亮。

  2、分组操作——玻璃瓶的华丽变身

  第一组:好看的花瓶——欣赏各种花瓶的图案、色彩。

  师:你们见过的漂亮的花瓶有什么好看的颜色和图案吗?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下,你想画些什么呢?幼儿发挥想象,描述自己的想法。

  第二组:涂鸦美得创意

  出示玻璃瓶涂鸦半成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教师讲解装饰要求。

  (1)想好自己想要画的东西。

  (2)选择自己需要的颜色,注意不同颜色的笔不要混在一起,会把颜色弄脏。

  (3)大胆想象创作,画完整理画笔和颜料。

  四、寻找下一个“玻璃瓶”——环保创意大延伸

  小朋友,通过我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涂鸦,本来已经没什么用的“玻璃瓶”竟然变得这么好看。今天我们回去再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什么废旧物品看上去闲置无用,其实还可以华丽大变身!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废旧大变身》活动让幼儿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

  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知道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并在丢弃垃圾时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帮助幼儿树立了环保意识。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我看来,孩子们学习数学,就是在玩游戏——体验、感知、观察、操作中“打怪升级”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近日来,音乐游戏“九宫格动起来”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因为心智和年龄的成长,他们喜欢更有难度、更具挑战性的游戏。九宫格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数学领域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结合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根据《指南》的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的建议,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带着幼儿一起探索 “数独”的排列规律,开阔幼儿的数学思维,感受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玩一玩摆一摆中体会九宫格游戏的乐趣。

  2.认识九宫格,观察发现图案排列规律,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3.根据数独规律,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规律排列。

  教学难点:摆放4*4宫格内的数字。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过找规律的经验、对横排和竖排有清晰的认识。

  材料准备:九宫格图谱、底板、小动物图片、数字、作业单、铅笔、PPT。

  环境准备:地面九宫格。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好吗?(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及动作。)

  2.发现九宫格规律:

  (1)刚才我们玩的九宫格游戏吸引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参加,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找规律。

  ?看看来了几个小动物?

  ?你发现他们排列的规律了吗?它们有没有重复?

  小结:3*3宫格里每一横排、每一竖排都有三个不同的小动物,而且这三个小动物的排列不重复。

  (3)分组游戏:小动物拼拼拼

  3.探索发现

  (1)介绍新来的小动物。

  (2)小动物躲猫猫。

  动物们都躲在了小问号后面,你想先从哪个小问号开始猜呢?为什么?是谁躲在这里?

  4.示PPT4,讲解数独

  根据九宫格图片摆放规律,发现“数独”规律。根据数独规律,探索发现4*4宫格

  里的数字摆放规律。

  (1)师:我这里有很多游戏单如果完成数字游戏单,就可以玩更有意思的游戏了。

  ?教师宣布填写规则:横排竖排都不能重复。

  ?幼儿分组完成数字游戏单。

  (2)纠错总结

  ?师:我发现有小朋友是这样排列的,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应该是怎样的?(和孩子一起总结每一行,每一列不重复)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在做游戏单时,先从哪里开始的?为什么?(排除法)

  总结:你们已经找到了很好的方法,知道从数字最多的一横排或者一竖排开始找,这样就容易找到答案了。

  五.延伸活动:

  邀请客人老师上来一起来玩九宫格游戏。

  活动总结

  活动环节设置有趣,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整节课的重难点也把握得很到位,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数独”规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控制游戏带来的快乐。

  2、在各种动作行进中发展快速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皮筋、立杆、游戏音乐。幼儿有俩人三足走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基本玩法:听信号行进,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根据警察的“红灯、绿灯——红灯”信号,幼儿各种动作前进或后退,当警察回头时,幼儿立刻如木头人静止不动,直至警察再转回头,若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则被贴上罚单。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在观察、参与中了解游戏规则,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重点:能否听指令在最后一个“红灯”时迅速反应,立即静止并控制不动。

  2、创新玩法——两人三足走,体验两人协同反应控制。

  玩法:根据警察的“红灯、绿灯——红灯”信号,幼儿两人三足行进,当警察回头时,幼儿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警察再转回头,若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则两名幼儿都将被贴上罚单。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同前进,保持步调一致,并同时做出反应控制。

  重点:看幼儿能否听信号俩人一起迅速静止,并控制住。

  3、难度挑战——穿越安全线,障碍行进挑战反应控制。

  玩法:根据警察的'“红灯、绿灯——红灯”信号,在高低不同的障碍线中行进,当警察回头时,幼儿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警察再转回头,若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则被贴上罚单。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尝试各种动作跨越障碍,并在跨越时听信号迅速反应,即时静止。

  重点:是否能在跨障碍行进时,听到指令在最后一个“红灯”时迅速做出反应控制。

  4、活动结束

  身上有罚单小朋友到陈老师这来,没罚单到吴老师那。我们身上都有罚单让我们用力抖一抖。好,看屁股用力抖一抖……单撕下来。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认识常见昆虫的天敌。

  2、通过了解天敌昆虫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课件,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2、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课件

  (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3、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病毒、昆虫、动物的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 。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麻醉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4、昆虫天敌的运用:

  ·“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以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2.幼儿能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大胆表现,提高想象力。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准备:

  教室环境创设,恐龙玩具若干;多种作画工具。

  设计意图师幼互动教育反思

  教师让幼儿亲自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制作恐龙作品,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利用起来,并进行展示,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在很久以前,当人类很没有出现的时候,恐龙已经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统治着世界,体型小的迅速追赶着猎物,巨大的植物性恐龙大嚼叶子和花。有的`恐龙喜欢生活在水中,有的在空中飞翔。”

  幼儿运用美工材料通过绘画、图色剪贴、表现恐龙世界。制作立体恐龙.

  “老师,我画了一只剑龙,您贴到墙上吧”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①引导幼儿根据恐龙的自身特征来作画。

  ②启发幼儿添加与主题有关的背景,丰富画面的内容。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展示。(让幼儿根据自己绘画内容,把故事讲述完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由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根据以有的生活经验讲述,给孩子以真实感。

  教师指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自己选择不同的形式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恐龙。

  幼儿对恐龙已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幼儿能根据各种恐龙不同的特征来进行表现。

  由于这个班是混龄班教师需要给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层次的半成品。教师给画好几种恐龙过塑,并提供彩色有图样和无图样的纸、白色有无图样的纸。

  通过欣赏,给幼儿美的感受。

  思维接力棒:

  “恐龙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长出了羽毛,从而被称为鸟类!”始祖鸟,证实是最早的鸟,确与鸟类的进化过程没有联系,而直接从属于恐龙类。“恐龙的世界,可以复生吗?”"怎样让恐龙为人类服务?"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恐龙多年之后依然存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1-10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精选]09-27

大班教案01-31

大班教案01-31

大班教案01-23

大班教案02-03

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