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3 09:43:3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型:讲读

  知识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

  2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谈出自己的新见解来。

  教育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金钱,体味人性的重要。

  重点难点:

  1、理解人物性格。

  2、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策略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 160 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故事,咱们先一块来把课前的生字词读读记记,好吧?

  (二)、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1 、出示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拮据 栈桥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2 、找出一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错。

  3 、教师总结正确读音,学生齐读,边读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写。

  (三)、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以他高超的艺术技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的美誉。好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近莫泊桑,走进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默读中解决三个问题:

  1 、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3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教师放音乐,板书课题、作者、教学目标)

  (四)、讨论并解决默读中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1 、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离开座位。

  2 、对主人公的确定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可以从小说反映主题和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两个方面。

  3 、对“我”和作者之间的不同应让学生弄清楚。

  板书:菲利普夫妇

  盼 忆 遇 躲

  (五)、梳理情节,简单了解人物性格。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须把人物置于什么之中呢?(生答:情节)

  对,那么,我们就把人物置于情节之中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

  (把板书的情节用粉笔圈起来,大致呈“人”字形。)

  1 、为什么盼于勒?(于勒来信说他有钱了,他们盼的是钱。)

  2 、忆于勒属于哪种叙述方式,对情节有何作用?(倒叙,把情节推向高潮。)

  3 、怎么遇到于勒的,遇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与相遇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因于勒的信二姐找到了对象,全家人到哲尔赛岛旅行,巧遇于勒。遇前,“好心人”,“正直的人”,“有办法的人”;遇后,“贼”。因为于勒没有钱,不是想象中有钱的于勒。)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行”,理解“墙报、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叔叔”等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能读出课文中的全部生字,重点学生“墙熟报”3个生字,理解;“墙报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教学过程 :

  一、启了谈话,揭示课题。

  1、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穿上了秋装,大地也换上了新衣服,谁记得第一册我们学过哪篇有关秋天的课文?《秋天的果园》,谁能试着背背?秋天还有哪些变化,你能说说秋天的其它变化吗?

  2、冬冬画了一张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学第8课《秋天的画》。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归纳:A、谁画了这张秋天的'画?

  B、画中还画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1、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录音。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学习“墙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墙报”指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划:划带有生字的词。

  2、读:读带拼音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3、记:看田字格记字形。

  4、数: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5、想:A、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B、从插图的哪些地方乍出这一幅秋天的画。

  C、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叔叔:叔父;称呼跟父亲辈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3、读准多音字:行做量词时读hang,做动词时读xing

  4、初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

  B、课文分几段来写的?指名分段读课文。

  C、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这是秋天的画?

  D、“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E、齐读课文。

  五、巩固字词。

  1、读生字卡片。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3、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帮()收()闻()

  六、书写指导。

  七、课堂作业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四个词语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组词。行:xing( )hang( )

  3、认读词语。

  4、课堂作业 :

  二、学习第一段。

  1、为什么“我”要画这张秋天的画呢?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2、指名回答,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3、“画什么呢?”这句话是谁问谁?像这样的句子人们哪里学过?应该怎么读?(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4、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这张画里画了什么,听录音。过听边想,划出有关的词语。

  2、用”我一()、(),还画了()和()。”来说一说。

  结合板画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图,你见过桂花是怎样的?(金黄、淡黄、五个花瓣);草坪:看图说说草坪是什么意思?(种着草的平地)果园:果园里会有些什么?板画三个小朋友和农民,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3、“我”画这些景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轻声读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我画了什么。(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画?自由读2——5段,找出课文中的词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1)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绿了。

  (3)小白杨飘下了几片金黄的叶子。

  (4)红星在闪烁。

  重点理解“成熟”一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苹果成熟了?

  5、指导有感情发朗读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丽,金黄色的桂花,金黄的树叶,闪烁的苹果,我们朗读民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丰收的喜悦。

  四、学习第6段。

  这一段讲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用“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的过程。

  3、“先……再……又……还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人们还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做其他事后顺序吗?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景色,还学会了用“先……再……又……还要……”来说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会用:“桂花、小草树叶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先……再……又……还要……”说一句话。

  二、指导背诵。

  1、听录音2——5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我”画了些什么,这些景色是怎样的美丽。

  2、背诵2——5段。

  3、自由准备背诵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总结: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画了这张秋天的画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变化。例如:桂花、小草……,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吗?

  2、课堂作业 。

  3、你还能说哪些有关秋天的景象?(枫叶红了;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词语,能读拼写汉字,解释带点字在词中的意思

  2、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音字定音,给多义字定意

  3、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教学过程:

  一、 读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1、 指导书写

  春意盎然 跋山涉水 震耳欲聋 心急如焚

  奋不顾身 身患绝症 迫不及待 赞叹不已

  2、 说说词义

  3、 齐读

  二、 多音字,据词定音

  假jiaˇ(假货) 干gan (饼干)

  jia (假期) gan (干活)凡表事物的主体,能干或做的意思

  调tiao (调皮) 散san (散会)表动作

  diao (调查)表调动分派音调等意 san (松散)表名物状

  三、 一词多意

  1、 出示多意词概念:一词或一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2、 指名读“身”的五种解释,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四、 比较句子异同,能按样子写句子

  1、 出示例句,指名读思考:两句话有何不同

  用比喻句更形象、具体、生动

  2、 指导朗读:用上比喻可适当地读快一点、重一些

  3、 尝试练习第一句,独立完成2、3句

  五、 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1—4题

  课后小结:习作中的一字多意是比较简单的,可多几个字的练习,提高据词定义的能力;比喻句要写得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一段话中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能修改病句

  2、复习巩固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在一段话中,能正确使用关联词

  1、 关联词的意义及常见的类型

  表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表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表条件关系:只要……就……如果……就……

  只有……才……无论……都……

  2、 自由读这段话,思考: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一共几句话?

  每句话中前后之间的关系怎样?

  3、 交流,选择

  4、 朗读指导

  二、 修改句子

  1、 复习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符号方法

  病句类型 修改方法 修改符号

  句意不完整 补 └│┘

  意思重复 删

  意思前后矛盾 删 改

  词序颠倒 换

  2、 修改病句

  三、 阅读短文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独立完成问后练习

  四、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5—7题

  课后小结:关联词运用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只有……才……,只要……就……

  修改符号需要好好强调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2、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

  纸折的五星。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出示有关钻石图片。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钻石)

  “漂亮吗?”“根据你们资料来谈谈对钻石的了解。”(金刚石,硬度很高,很值钱)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问家长等)

  “这样的方法真不错,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2、播放一组采矿的活动场面及钻石改变人们生活的画面。

  师:“钻石虽然漂亮,但它们的得到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也显得特别昂贵。可以说一颗钻石往往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钻石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师:“钻”是一个什么字?(多音字)

  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

  组什么词?真不错。

  (二)阅读课文、讨论释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借助拼音、字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写在记录本上,与老师一同讨论。

  (3)抽生分段读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用“ ”勾出来。学生进行反馈,引导找出“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并同桌互相朗读。

  2、明确要求,落实目标。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自由朗读。

  (2)师:“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3)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①钻石到哪里去了。

  ②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③练读对话,体会人物的。

  ④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

  3、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1)钻石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勾出两人谈话的句子,练读。

  ①抽读。(纠正字音)

  ②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③引读:四个引读问题:

  钻石不见了,我来之不易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因此非常着急地喊到……?失业者见自己被发现的,很不自然地说……?因为我想起妈妈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真诚地说……?失业者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心地的确是善良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尊重,他说……?

  (4)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5)齐读。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1)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现在请你们来谈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生自由说,师引导归纳:人的心地大都是好的,如果偶尔犯错,只要相信他本质不坏,能够改正,也能得的尊重。

  2、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1)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的处世方法。板书:学会宽容

  (3)评选班里的“宽容星”并把这颗星挂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全班同学针对刚才的标准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四)谈话,拓展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姑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五)课后拓展。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问问他们的看法。

  2、如果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的,把心理话记在本上。

  八、板书:

  20 第六颗钻石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学会尊重 理解 宽容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认识各种钢笔,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钢笔。

  2使学生懂得用钢笔执笔的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3了解、掌握写钢笔字的行款要求,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并逐步形成良好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钢笔、抹布、墨水、清水、钢笔字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几幅钢笔作品,让学生欣赏。

  2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用钢笔写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好钢笔字”。板书课题:写好钢笔字

  二、指导观察,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指导学生观察上的左上角特写图。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他是怎样握的?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3)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学写钢笔字,并争取写好。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用钢笔写字,握笔姿势与铅笔基本相同。

  (4)让学生用钢笔模仿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学生观察上方右边的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是怎样坐的呢?

  (2)学生练习用钢笔执笔,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3)出示《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心要静。”。

  (4)学生朗读《写字歌》。

  (5)学生练习用钢笔写几个字。教师巡回检查,着重看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和写字姿势是否规范。

  3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三、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老师拿出各种款式的钢笔,让学生看,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学生观察图画,学会清洗钢笔和如何灌墨水。

  3让学生按图上的顺序和样子,练习一遍。教师巡视观察,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清洁卫生。

  四、欣赏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上图。

  (1)这些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写字的态度怎样?你从哪里看出?

  (2)他们是怎样拿笔的?又是怎样坐的呢?你能像他们这样写字吗?请写几个字给老师看看。

  2欣赏作品。

  (1)图上的同学写字的态度认真,握笔方法正确,写字又规范,所以,写的钢笔字很漂亮。让我们一看吧。

  (2)欣赏第2页下面的两幅和第3页的三幅作品。

  (3)让学生说说观察的.感受,并谈谈自己准备怎样写好钢笔。

  (4)让学生再欣赏作品,看看抄写课文或时,应该注意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

  (6)师生共同:每一横行间均留有空白;写题目时,两边留有距离大致相等的空白;每一节的开头要空两格,逗号、句号等占一格,且写在这一格的左下方;字写在每一方格的中间,大小适中。

  3组织练写,教师巡视辅导,着重观察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4收阅并展示比较优秀的钢笔作品,请2-3名字写得较好的学生谈谈怎样写字的。

  5:同学们,只要我们有了认真的写字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自觉练习,长期训练,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就一定能写好钢笔字。大家有没有信心?

  板书设计

  写好钢笔字

  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

  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

  写字认真心要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溪流的歌”所体现的精神,领会作品的主题。

  (二)掌握童话常见的艺术手法。

  (三)品味作品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话虽说面向的是儿童读者,但很多成年人也非常喜欢读童话。有记者曾经问作家毕淑敏:“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24小时,你会做什么?”她很干脆地回答:“我会读童话。”她进一步解释说:“我非常喜爱经典童话,生病住院的时候就更喜欢。我一直觉得,童话并非只属于儿童,《白雪公主》描述了嫉妒导致的残忍的阴谋,《海的女儿》写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青蛙王子》体现了对承诺的态度……在这些优美的故事里,孩子看到的可能是新奇的想象,成年人却能体会到古老的、恒定的心灵法则。”

  童话中不仅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它还蕴含着生活中许多深刻且耐人寻味的道理,它以最恰当、最轻灵的方式为读者打开一扇可以终身受益的大门——思考人生。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看看这篇作品会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二)检查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此项内容为上课前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词语解释:低沉——天色阴暗;(声音)低;(情绪)低落。

  怨恨——对人对事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富足——丰富充足。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三)题解

  同学们也许都亲眼目睹或从电视中看到过“溪流”。那从山涧碎石中缓缓流出的一道碧水,清澈见底,时有游鱼安闲地穿梭其间,在狭窄的水道边,常常见到人们踩在圆润的卵石上,掬一捧清凉的溪水,喝上一口,感受一下自然纯真的气息。大诗人王维也特别喜欢溪流这种静谧的意境,有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本文文题中,清澈的溪水在岩石上缓缓流动的声音,被作者说成是“小溪流的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童话故事正是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题记中的“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解说:这个问题可先行提出,但不必急于作答,留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进行探讨)

  (四)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这篇童话有自然分节,请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完成“思考与练习二”的表格。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溪流成长的`不同阶段,“歌声特点”和“力量表现”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发展轨迹,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雄浑浩阔,而声音也在进行着相应的改变,变得低沉而洪亮。这些描写刻画都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进行描绘,使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也是童话的基本要素之一。

  3、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写了小溪流的几个发展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最后一部分总括上文,呼应开头。全文结构完整、匀称。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能读出故事中的童趣。

  2、抄写并解释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内容预览: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提问: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师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六、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二),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像竹叶)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两棵小草)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竹字头)为什么都是竹字头?(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草字头)为什么都是草字头?(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二、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1)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读第一组词语)

  (2)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读第二组词语)

  (3)哪些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读第三组词语)

  (4)哪些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读第四组词语)

  2.多种形式练读。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读。

  三、辨析两组形近偏旁

  1.做找朋友游戏。

  2.教歌诀:“禾字旁表示庄稼,木字旁表示树木。爸爸下田去插秧苗,爷爷上山去栽松树。”“草字头表示花草,竹字头与竹子有关。窗台上放着两盆花草,墙壁上挂着一只竹篮。”

  四、课内作业

语文教案 篇10

  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对学生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把这一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内容里,但是,那一次的课堂,我忽视了一颗天真的心。

  那天,在讲授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这则故事,课堂教学步骤由整体感知内容到分析故事情节再到探索寓意,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蚊子被蜘蛛网黏住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快的陷入思考中,一分钟后,有好几个学生举手了,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生1:“当蜘蛛看到有猎物落网了,一下子高兴过头,一不小心掉到地下了,蚊子趁机挣脱了。”

  生2:“蜘蛛很高兴看到有蚊子落入了蜘蛛网,当它爬到蚊子身边,准备要大吃一顿的时候,但是由于它平常太懒了,不去修补蜘蛛网,导致蜘蛛网破旧不堪,不胜蚊子的挣扎,一下子就断了,蚊子飞走了。”

  生3:“当蜘蛛准备要吃蚊子的时候,蚊子就告诉蜘蛛它刚刚打败了强大的狮子,因此赢得了蜘蛛的尊敬把它放了,并且结成了联盟,在动物界横行霸道。”

  生4:“当蜘蛛正准备要吃蚊子的时候,刚好树上滴下了松脂,把蜘蛛变成琥珀了,蚊子也就捡回了一条命。”

  听到以上这四个学生的回答我含笑点头,以示赞许,课堂的气氛也到达了最高点,再扫视了一下,看到还有一名女生仍在举手,让她回答,她站起来说:“蚊子看到自己很快就成为蜘蛛口中的美餐,不甘心,就跟蜘蛛说要唱首歌给它听,于是蚊子就唱起了催眠曲,结果蜘蛛睡着了,蚊子趁机逃走了。”我一听到这,心中马上就想:怎么这么幼稚的想法?她话音落下后,我就说:“这太幼稚了,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想的那样。”其他同学也跟着笑了起来,那女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红着脸坐下了。

  课后反思,我很快意识到我当时说那女生的想法太幼稚是一个失误。回想当时她的回答为什么会让我认为太幼稚,是因为与前面四个同学的'答案相比,她好像还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好像是讲着宝宝听着妈妈唱催眠曲甜甜地睡着了的故事。仔细回味,那并不是幼稚,而是她还拥有着一颗童心,是那颗童心让她不愿蚊子就此死去,不愿蜘蛛成为残忍的屠夫,想到了蚊子会像妈妈一样唱催眠曲,蜘蛛就是听催眠曲的宝宝,这是一颗如水般透明的童心,这颗童心让她的回答是多么的天真。实际上,蜘蛛过于兴奋掉到地上让蚊子能趁机逃走,蜘蛛太懒了使到蜘蛛网日久失修让蚊子得以逃生,蚊子打败了狮子得到了蜘蛛的尊敬等,这些回答不也是很天真吗?正是因为天真,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财富,智能是财富,天真也是财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天真是想象力的胚胎,有天真才有想象力,才有创造力。沃尔特·迪斯尼因为天真,创造了一只米老鼠,于是建造起为全世界源源输送欢乐、输送天真的迪斯尼王国。安徒生因为天真,写下了《安徒生童话》,一个个经典的童话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把一代又一代人儿时的梦想装饰得更美丽。世界公认的顶级理论物理学家、“活着的爱因斯坦”霍金因为天真,在65岁时还写下了儿童科幻小说《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他说科学应像科幻让人兴奋,他用童心划亮了自身,照耀着孩子们在科幻世界里上天入地。如果没有天真,就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迪斯尼,没有安徒生,没有霍金。同样,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现在,我懂得了,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不能习惯地用成人的思维去衡量学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要呵护他们的童心,他们的天真。我想,一双天真好奇的眼睛和一颗童心,是成长的前因,是发展的定金。有了这些,才能去发现,去探索,去求知,去开拓,无止无境,无穷无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精选]语文教案07-3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经典)语文教案09-09

语文《公输》教案09-18

[经典]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经典)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