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囚蚁》教案

《囚蚁》教案

时间:2023-12-22 13:19: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囚蚁》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囚蚁》教案

《囚蚁》教案1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赵丽宏作品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四、学习课文5~7段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

  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何谈“囚”呢?

  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拘无束来的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回扣课题,拓展升华。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2. 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的错下去”。

  3、读读赵丽宏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六、布置课堂作业。

《囚蚁》教案2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读赵丽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童年时曾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曾两次饲养蚂蚁。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

  从那些词句强烈地感受到蚂蚁们是被囚禁起来了?你是怎么体会的?

  2、交流预设:

  (1)“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

  (2)“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师范读——生试读——指名读——齐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3)蚂蚁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什么呢?(生补白)

  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师生接读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看书上插图:我们在干什么?

  2、默读课文这一部分,边读边想,标画出重点词句:

  (1)这是一个怎样的新家?

  (2)从哪里看出我们对蚂蚁十分关爱?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我们对蚂蚁客人如此关爱,这样养蚂蚁为什么还被称为“囚蚁”呢?

  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依天性,无拘无束来得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5、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扣课题,拓展升华。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2、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的错下去。”

  五、领悟写法。

  师生对读本文开头、结尾这两段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布置作业。

  1、读读赵丽宏的其它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2、你有过这样有趣的经历吗?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11.囚蚁

  关爱?  囚禁!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囚蚁》教案】相关文章:

《囚蚁》读后感04-30

《囚绿记》教案01-03

囚绿记教案02-13

《囚绿记》优秀教案03-13

关于《囚绿记》教案02-06

《囚绿记》教案15篇02-07

《囚绿记》教案(15篇)02-18

《囚绿记》公开课教案03-18

《囚绿记》教案合集五篇01-29

《囚绿记》教案(集合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