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1 09:22:5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学龄前的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世界。体育活动时,发现孩子们在玩独角兽的游戏很是起劲,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平衡性"现象,见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探索活动《怎样使它站得稳》以此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得稳"的原因。

  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毛巾、卡纸、铅笔、魔尺、吸管、电线、插接玩具、书等站不稳的物品。

  2、积木、纸盒、橡皮泥、纸筒、皮筋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

  活动重点:使用变行和帮助的方法使本来站不稳的物体站稳,并能大胆的说出使他站稳的方法。

  活动难点:幼儿用皮筋把几只铅笔扎起来,下面打开成一个三角形或多边形,使铅笔能稳稳的站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请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风吹》。

  老师扮演大风,幼儿扮演小树,看谁能稳稳的站住。

  二、幼儿观察认识物品并首次尝试使物品站起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了站得稳的游戏,好不好玩?

  幼儿:好玩。

  师:桌子上的东西也说要来玩这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吗?

  幼儿:好。

  1、请幼儿试试什么东西能站得稳,并说说是怎样使它站起来的?

  2、请幼儿说说站得稳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底部宽而平的`物体能站的稳。

  三、请幼儿再次尝试使没有站起来的物品站起来。

  尝试后再次讨论站起来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变形的方法使它站得稳。)

  总结:电线、魔尺、卡纸等物品能用变形的方法使它底部面积增大、变平,这样就能稳稳的站住了。

  四、引导幼儿尝试借助别的东西使物品站起来。

  请幼儿说说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生共同归纳: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角形;吸管可以插在橡皮泥里;毛巾可以卷好放在纸筒里等等。

  五、游戏《大风吹》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大风,幼儿扮演独角兽,请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自己在大风吹来时能稳稳的站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试试各种各样的物品,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使站不稳的东西稳稳的站住,并能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小朋友听。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 、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 、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来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 、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 、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 、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 、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 、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 、学生汇报。

  8 、实物投影或看 P45 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 、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 、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

  2 、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 、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 、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 、我们一起来做个玩具,来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 、学生看图制作。

  5 、学生分析,汇报。

  6 、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 、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并会选择相应的标记。

  活动准备

  1、教具:红色的圆片片、方片片各5个;红、绿、方、圆标记各一个。

  2、小组操作材料:红、绿、方、圆标记和分类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创设为小猫整理玩具的`情景,激发孩子分玩具的兴趣

  1、请一幼儿将一样的片片放在一起。

  2、请幼儿选择相应的标记,边送边说:“x标记送给x片片。

  二、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猫认真、仔细地分玩具,并做好标记

  1、分红、绿瓶盖;

  2、分红、绿棋子;

  3、分方、圆同色小积木;

  4、分方、圆同色卡片;

  5、分方、圆同色棋子。

  操作要求:

  1、分好玩具再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x标记送给xx。”

  2、玩好一组,可以请老师检查后,整理好学具再到另一组活动。

  三、游戏:找圈圈

  按标记听琴声滑音迅速站到相应的圈圈里。

  (巩固分类,提高幼儿排除颜色、形状的干扰,按标记选择相应圈圈的能力。)

  四、活动评价:

  小猫谢谢小朋友帮助他整理玩具,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并邀请大家跳一个庆祝舞。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原因。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喷水台

  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水

  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

  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

  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

  (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索喷泉

  1.尝试制造喷泉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

  请幼儿自由玩水,进行探索。

  2.教师巡回观察,并记忆幼儿的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索情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原因。

  四、人工喷泉

  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行喷泉比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原因。

  2.幼儿讨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寻找合适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城市里水处理的方法。

  2、深入了解我们的生活。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

  【活动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用水?用完的水还能再用吗?用完以后你看见它到哪里去了?

  2、我们已经做过一个小实验,知道雨水能够顺着边沟流走。你知道它们流到哪里去了?它还能再用吗?

  二、窨井的作用。

  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块硬纸板做成有边沟的`马路,在“边沟”下方剪开一个小洞,倾倒水时,能够发现水从洞里流走了。

  2、幼儿观察实验,讨论:

  小洞有什么作用?你见过马路上的小洞吗?它们叫什么?是什么样子?猜猜谁到了马路下面又会怎样呢?

  三、脏水能变成干净的水。

  1、讨论脏水去了哪里:我们生活中用水洗衣服、洗菜、冲厕所,把水变脏了;天上的雨水把地面冲洗干净了,可自己也变脏了;还有化工厂生产用的水就更脏了,又黑又臭。这么多的脏水怎么办呢?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总结:脏水通过很多的小管子、大管子流到了净化站。经过净化以后,再回到江河里面。

  3、画一画,设计一个净化站。(有进水口、出水口、净化水的机器,能够把脏水变成干净的水。)

  四、活动延伸:

  使用幼儿用书,找找水流经的管道。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有关科学教案02-06

科学教案模板03-25

关于科学教案02-20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常见的蔬菜_中班科学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