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07 18:08: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xx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里有一枚硬币,它就在我的拳头里,你们猜猜它会在哪只手里。[猜三次]硬币到底在哪只手里,我们只能靠猜测,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这就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出示课题;《可能性》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师:下面咱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有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些球,下面请同学来摸看看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摸球]

  师:谁能根据这些同学摸球的结果来猜猜盒子中装的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摸的结果呢?[学生回答]当我们摸的`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描述。板书:一定

  2、小组摸球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个盒子,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来摸一次,大家记录结果这次的摸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摸完各小组汇报]

  师:那么根据我们摸球的出现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学生总结]反问:在老师的盒子里能摸到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

  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200×2=400;

  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时间:总第1课时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口算练习。学生计算,汇报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3)试一试。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时间:总第2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4)归纳总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提问: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3课时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追问: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法。

  3.归纳小结。

  4.检验算式。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让学生先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再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6页“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让学生作出合理的假设,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时间:总第4课时

  课题:练习一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

  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三、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8题、第9题、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个阶段;在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1、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引新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学习“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在教学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引导学生交流,说进率,论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算,以便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2、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趣深究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都有所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也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设计了课堂、操场、校园等学生熟悉的环境,将所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加深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重视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和体验,认识长度单位,建立长度观念

  1、在操作中认识“毫米”

  首先,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认识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其次,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增强感性认识。最后通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启发学生列举更多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的感知。

  2、在比较中认识“分米”

  首先,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注重分米、厘米及米的比较,通过米尺的介绍,认识10厘米的长度,直接向学生介绍10厘米是1分米,从而建立分米的表象。其次,通过用不同的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强化对分米的直观认识。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进一步在比较中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

  3、在体验中感知“千米”

  由于“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教材通过加强体验,并借助学生熟知的事物通过推理来认识。例如,在认识千米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来介绍1千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认识,如“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400米一圈的跑道,两圈半就是1千米。”为丰富学生的体验,安排学生实际走100米,感受10个100米的长度是1千米。同时,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1千米的长度,增强他们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

  (三)关注现实情境的创设,认识质量单位

  本单元认识的质量单位吨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而且学生在生活中也很难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教材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引导学生观察集装箱、货运火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大米和小学生的'体重等素材,通过推理帮助学生认识1吨有多重。同时,利用“做一做”中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此专门安排了例题,并且在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方法的进行指导。首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教学“估一估,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时,除了教材中呈现的步行和坐公交车上学的情况外,请家长骑自行车或开车的接送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其次,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最后,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五)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列举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即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在反思和交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各种方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最后,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列表,加深对这一解题策略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4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11-07

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11-19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0

(必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8

(精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0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3-1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