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少年聂耳》课堂教案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

时间:2023-10-12 10:16:4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聂耳》课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1

  在教《少年聂耳》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制高点——从文中找出能看出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自学和讨论之后,进行交流反馈。我就按小组提出的答案把几句重点句一一给教下来了,也一次次让学生深刻体会了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分执着和喜爱。随着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的时候,我又一次深情地说:“同学们,在我们被少年聂耳对音乐的那种深深的喜爱之情所感动的时候,我们已看到聂耳长大后必将成为一个(出示):( )的音乐家,你看课文中哪个词儿用在他这里最好?”很快有许多学生脱口而出“杰出”

  “是啊!杰出的音乐家用在聂耳身上是当之无惭呀。那么,你知道杰出是什么意思呢?哪些人还可以被称为杰出的人呢?”真的没想到,就这一个问题的提出,竟然是一石激起三层浪,马上有学生说了:

  甲说:“杰出是很出色的,著名的意思。”

  同学乙说:“居里夫人是杰出的科学家。”

  我也忙接上:“是啊。”

  丙同学举手说了:“李时珍是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我也表扬了他:“真是学以致用。”

  这时,丁说了一句我没想到的话:“邢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老师。”

  我惊了足足五秒钟,反应过来后,连忙说:“首先,邢老师要谢谢丁同学的赞扬,可是,这个‘杰出’的词放在邢老师身上好吗?”有的同学说好,有的不知说什么,有的在笑,有的说不好了。我继续说:“邢老师能有什么跟聂耳相比呢?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呀。”又有一位同学说了:“那钱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校长。”没等我判断什么,一位女同学说:“邢老师,我把丁同学的话改一下,好吗?”我点头同意。

  她说:“邢老师在我们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位杰出的老师。”这一次我又惊呆了。正当我进退两难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趁机说:“邢老师还得再次向同学们表示谢谢。你看看,聂耳创作了这么多有名的歌曲,所以,他的成就是很多,‘杰出’用在他身上是合适的`。可是,用在邢老师身上是不是合适呢。请你下课时再想想。另外,还有哪些人是可以用上‘杰出’的?下课。”

  反思: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标准中也说:“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这节课的结尾,当“杰出”这个词儿被不同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的学生去理解时,产生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甚至是情感因素在内的独特感受。那么当这种情况产生时,我们教师应该作什么态度呢?当然,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案例中,学生由于喜爱或者是崇敬老师,出现了感情因素的独特感受,把普通的老师也说成了是位杰出的人。对杰出的理解虽然是有点弯曲了,但这是学生创造意义性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的对以否定,而是要很珍视学生这种赋有“突发奇想”的反应,将学生感受与文本内容的表达作比较,并作另外的设计。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我们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所以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于学生对话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行为跟进:

  师:同学们,在我们班中,你佩服的喜欢的同学有吗?

  生:有。

  师:你说说,你佩服谁?喜欢谁?佩服、喜欢他(她)什么?

  让生畅所欲言。

  师:好呀,我对XX同学很佩服,很喜欢和他交朋友,我就可以说;XX同学是位杰出的同学,行吗?

  让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杰出是用在才能和成就高出众人的。不但有高超的才能,还要有出众的成就。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课文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选取了聂耳在雨中吹笛子这件事,把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刻画得生动形象,体现出文章在选材上的以小见大的特点。

  本文人物描述抓住特点,准确传神。课文抓住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听笛子的一段动作和神态描述,恳求认师的语言描述及雨中吹笛子的动作描述,都十分准确传神。另外,人物描述又注重了正、侧面描述相结合,正面描述准确传神,侧面描述事半功倍,从而更全面地刻画人物,深化了课文主题。

  设计理念:

  从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资料,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屁碗呜.体描述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资料。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明白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明白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个性喜欢音乐,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这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状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此刻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十分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状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