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0:41:24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 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2、提出问题:每组有6位运动员,根据你们的比赛场地,进行多少次比赛才能让每一位运动员都参加完比赛?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 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鸡蛋壳冒泡泡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的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鸡蛋壳一个,瓷碗一个,筷子一双,白醋一瓶、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

  1、师:展示一个鸡蛋壳。问小朋友都认识吗?在哪里见的?

  幼:认识,厨房里见的.。因为妈妈经常用鸡蛋炒菜。

  2、师:鸡蛋壳有什么用呢?鸡蛋壳放上白醋有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好吗?

  幼:好!大家都在等看下面的现象到底多么神奇呢。

  3、师:先把鸡蛋壳放在碗里,用筷子轻轻捣碎,然后放上少量的白醋,通性小朋友仔细观察。

  幼:看到有泡泡,越来越多,太好了,天大的的新闻。

  4、师:小朋友想亲自做这个实验吗?

  指导小朋友独立完成。注意安全,由老师用燃着的火柴(http://www。300168。com/)检验。

  5、师:启发小朋友,泡泡就是一种气体。然后划一根火柴,靠近泡泡。让小朋友回答,看到了什么?

  幼:火柴熄灭了。

  6、师:这个实验好玩吗?你获得了那些?

  幼:现象太神奇了,泡泡还能灭火。

  6、师: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具体知识等你们上了初中要详细学习。谁能把这个有趣的实验过程画出来了。也可以让家长在家里作完成这个小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两个朋友为什么玩不一块。

  2、了解两只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

  3、欣赏并学说故事中优美的词句。

  活动准备:

  1、花园背景图一幅,彩蝶、夜蝶的相关图片。

  2、《彩蝶和夜蝶》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根据需要可设计以下提问:这两个朋友分别是谁?一开始它们是什么样的?后来分别变成了什么?它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呢?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分析毛毛虫、斑斑虫是怎样变蝴蝶的。分析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会说"日蝶喜欢太阳和温暖,夜蝶喜欢在月光里飞舞。"

  (3)请幼儿学一学故事中优美的词句:明媚的阳光,暖融融的天空,蔚蓝色的`湖。

  2、引导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的幼虫和成虫是不同的,了解它们的变化过程。提醒幼儿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 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 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 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1)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2)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2.学习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经验。

  重点难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说明:

  动物过冬的方式作为一种知识对幼儿的发展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幼儿怎样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本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上。

  活动准备:

  1.饲养一些动物如乌龟、兔子、鸟、鱼等。

  2.准备纸、笔让幼儿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讨论:冬天来了有什么感受?人怎么渡过寒冷的冬天?

  (2)提问:动物怎么过冬?说明

  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具体的动物,如狗怎么过冬?鱼怎么过冬?凡是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幼儿或答案不一致的',教师可将想应的图片贴在教室里,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书籍和图片。

  2.通过探索活动是幼儿自主的,即由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探索,用什么方式探索。

  3.通过表达活动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说明:

  探索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成果,如用图画或语言(由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口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将答案贴在相应动物的周围。

  4.通过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说明:

  交流活动以讲述为主,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成果和探索经过。

  5.通过相互提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1